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临床医生骨质疏松管理工作现状 被引量:18
1
作者 漆璇 王鸥 +17 位作者 付勤 唐海 陈锦平 王亮 贾雪峰 兰林 雷晨 魏永军 胡永军 宫树一 邓忠良 徐又佳 郭晓东 袁光华 薛庆云 刘昊楠 夏维波 徐苓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6年第2期110-116,共7页
目的 调查不同地区和级别医院中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参与骨质疏松管理工作现状,从医生角度了解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的缺口,为学术界和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骨质疏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由参加调研医院自行选择本院参与骨质疏松诊疗相关... 目的 调查不同地区和级别医院中不同科室临床医生参与骨质疏松管理工作现状,从医生角度了解目前防治骨质疏松的缺口,为学术界和卫生管理部门制定和完善骨质疏松防治策略提供依据。方法 由参加调研医院自行选择本院参与骨质疏松诊疗相关科室的医生进行问卷调查,每个中心调查30-35人。结果 来自11家三级甲等医院和6家二级医院的568名临床医生完成问卷,其中骨科和内分泌科医生最多。对所在医院是否开设骨质疏松门诊及是否有双能X线吸收检测法(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骨密度,二级医院医生知晓率低于三级医院医生(二级医院知晓率分别为81.3%和90.2%,三级医院分别为89.1%和95.5%);骨科(96.9%)和内分泌科(98.2%)医生对本院是否有DXA的知晓率高于其他专科医生(89.4%)。各专业对钙剂和/或维生素D、选择性雌激素受体调节剂(selective estrogen receptor modulators,SERMs)知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分泌专业对于活性维生素D、双膦酸盐、降钙素类、雌激素类、锶盐知晓率高于其他专业,妇产科对于中药知晓率(54.5%)低于其他专业。骨质疏松工作的参与度调查显示,多数医生参与骨质疏松防治工作占全部业务工作的比例在30%以下,三级医院(16.5%)、骨科专业医生(21.9%)工作比例在30%以上者相对较高,每周诊治骨质疏松症患者例数较多者多见于骨科和内分泌科。结论 中国骨质疏松防治事业在设备配置、医生知晓率和参与程度上均存在不足,同时获得省市17家医院临床医生对国内骨质疏松症患者管理提出的问题和建议,为我国骨质疏松防治策略制定和完善提供了一定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症 临床医生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前正中切口联合微创内固定系统双钢板固定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包微 范远俊 +1 位作者 李正云 陈增刚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7期1774-1779,共6页
目的探讨前正中切口联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双钢板固定AO-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我科采用膝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前正中切口联合LISS双钢板固定治疗AO-C3型股... 目的探讨前正中切口联合微创内固定系统(less invasive stabilization systems,LISS)双钢板固定AO-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筛选2014年6月至2017年3月我科采用膝关节置换术中常用的前正中切口联合LISS双钢板固定治疗AO-C3型股骨远端骨折的患者18例,其中男性12例,女性6例,年龄19~62岁。包括交通伤11例,高坠伤7例;6例为开放性骨折,12例为闭合性骨折。最后1次随访中采用Kolment和Wulff(1982)治疗评价标准评定内固定术后膝关节功能。结果18例患者手术时间平均145(110~200)min,术后均获得17.5(12~25)个月随访,术后骨折平均愈合时间22(20~26)周,骨折全部愈合,未出现骨折不愈合、感染、骨髓炎及神经血管损伤等并发症。对末次随访患者按照Kolment和Wulff(1982)治疗评价标准进行评估:优6例,良9例,可2例,差1例,优良率达83.33%。结论采用的膝关节前正中切口可充分暴露股骨远端关节面,术中显露清晰,便于关节面骨折的解剖复位,可一期处理关节内结构损伤,同时联合LISS双钢板牢固固定骨折,避免对骨折断段软组织的过多剥离,允许术后即刻进行有效的早期功能锻炼,可以取得良好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股骨远端骨折 骨折内固定术 前正中切口 微创内固定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后侧柱锁定钢板治疗胫骨平台后方骨折11例临床疗效分析
3
作者 范远俊 向阳 +1 位作者 陈增刚 李正云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7期730-731,共2页
近年来随着CT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胫骨平台三柱理论的提^[1],临床医师发现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外侧髁后侧劈裂塌陷者并不罕见,但以往没有专门用于胫骨平台后侧柱的内固定钢板系统。我院2010-2012年收治胫骨平台后方骨折11例,应用... 近年来随着CT在临床中的广泛应用以及胫骨平台三柱理论的提^[1],临床医师发现胫骨平台骨折合并内外侧髁后侧劈裂塌陷者并不罕见,但以往没有专门用于胫骨平台后侧柱的内固定钢板系统。我院2010-2012年收治胫骨平台后方骨折11例,应用专利产晶胫骨平台后侧柱锁定钢板固定,取得了良好的临床效果,现报告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锁定钢板 胫骨平台骨折 后侧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椎骨质疏松性压缩骨折患者发生肋间痛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陈润森 陈思 +4 位作者 李广州 王清 张建 张鹏鑫 雷舒澳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1089-1094,共6页
目的:分析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发生肋间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胸椎OVCF患者20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65例,年龄74.5±8.2... 目的:分析胸椎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患者发生肋间痛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2月~2022年6月于我院就诊的胸椎OVCF患者205例,其中男性40例,女性165例,年龄74.5±8.2岁。根据患者是否伴肋间痛症状,分为肋间痛组(A组)和无肋间痛组(B组),提取患者相关因素信息,包括性别、年龄、是否具有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及冠心病等)、骨折节段(上、中、下胸椎)、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骨折类型(楔型、双凹型、扁平型)、有无椎管侵占、椎体稳定性、骨折严重程度[非重度(轻度、中度)、重度]以及椎间孔面积减小率等内容。采用SPSS 24.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对数据进行单因素筛选分析,再对其有效结果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两组患者性别、年龄、是否具有合并症(糖尿病、高血压、冠心病)、BMI、BMD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骨折类型、骨折严重程度(非重度、重度)、有无椎管侵占、椎体是否稳定、椎体骨折节段(中、下胸椎)与椎间孔面积减小率有统计学差异(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显示,胸椎OVCF后肋间痛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为椎间孔面积减小率[(OR=1.106,95%CI为1.059~1.156,P=0.000)]。结论:患者骨折严重程度、椎体骨折节段、骨折类型、椎体稳定性、椎管侵占与椎间孔面积减小率是胸椎OVCF后发生肋间痛的相关因素。而椎间孔面积减小率是胸椎OVCF后发生肋间痛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 肋间痛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