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T血管造影点征与自发性脑出血患者神经功能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12
1
作者 谭郎敏 肖静 +1 位作者 唐明山 邹耀兵 《成都医学院学报》 CAS 2019年第4期454-458,共5页
目的对自发性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出现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graphy,CTA)点征阳性与阴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CTA点征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预估神经功能和临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析重庆市巴南... 目的对自发性脑出血(cerebral hemorrhage,ICH)患者出现CT血管造影(computed tomography angigraphy,CTA)点征阳性与阴性的相关因素进行分析;探讨CTA点征预测脑出血血肿扩大、预估神经功能和临床预后;指导临床治疗。方法分析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神经内科及神经外科共66例脑出血患者基本信息、既往史,生命体征、实验室、影像资料及随访1月预后情况;用单因素分析CTA点征阳性组和阴性组的基线特征;计算CTA点征预测血肿扩大的特异度、灵敏度、阳性预测价值、阴性预测价值。根据P值观察点征预测早期神经功能恶化及对1月预后的评估价值。结果点征阳性组与点征阴性组在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CS)评分、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及ICH体积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点征预测血肿扩大的阳性预测价值62.5%,阴性预测价值80.95%,灵敏度65.21%,特异度79.07%;点征阳性组中,初诊血肿体积与复诊血肿体积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点征阴性组中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点征阳性组与点征阴性组在早期神经功能恶化方面及1月后mRS评分间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CTA点征阳性较点征阴性的脑出血患者临床表现更严重;CTA点征可以预测血肿扩大;脑出血患者出现CTA点征阳性可能预示早期出现神经功能恶化的风险高,1月后的临床预后更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CTA点征 预后 血肿扩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敏 唐明山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16期95-96,99,共3页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 目的观察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短暂性脑缺血发作(TIA)的效果及安全性。方法选择重庆市巴南区人民医院2010年1月~2012年6月椎-基底动脉系统TIA患者120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60例给予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对照组60例给予阿司匹林治疗,疗程均为4周,并随访3个月。于治疗后3个月评价临床治疗效果,比较两组血小板计数、凝血指标及出血等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3个月,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5.0%,对照组总有效率为65.0%,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3个月血小板计数、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纤维蛋白原、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治疗过程中未见出血等不良反应发生。结论硫酸氢氯吡格雷联合阿司匹林治疗椎-基底动脉系统TIA具有良好的疗效,安全可行,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短暂性脑缺血发作 椎-基底动脉系统 波立维 阿司匹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年脑卒中患者相关性肺炎危险因素及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17
3
作者 肖静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13年第2期78-80,共3页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其中50例发生SAP作为SAP组,130例未发生SAP作为非SAP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房颤、... 目的分析老年脑卒中相关性肺炎(SAP)的相关危险因素,并观察其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科2009年1月-2012年1月收治的180例老年脑卒中患者的资料,其中50例发生SAP作为SAP组,130例未发生SAP作为非SAP组,对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糖尿病、房颤、卒中类型、意识障碍、气管插管/切开、呼吸机使用、吞咽困难等临床资料进行统计分析,观察其与SAP发生的关系,同时观察对SAP患者进行痰培养并进行药敏试验的结果。结果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年龄、糖尿病、房颤、吞咽困难、气管插管/切开、呼吸机使用及意识障碍等均为SAP发病的危险因素,性别、高血压及卒中类型不是SAP病的危险因素。SAP患者中,30例痰培养阳性,以金黄色葡萄球菌(30.00%)、肺炎克雷伯杆菌(23.33%)最为多见,其次为大肠埃希菌(16.67%)、铜绿假单胞菌(16.67%)及肺炎链球菌(6.67%),真菌感染较少见,药敏试验结果显示革兰阴性杆菌对亚胺培南保持较高的敏感染,耐药性低,革兰阳性菌对万古霉素最为敏感。结论 SAP的相关危险因素较多,临床上应引起重视并尽早采取合理的治疗和干预措施,对防治相关性肺炎的发生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卒中相关性肺炎 危险因素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现状调查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陈正静 《三峡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17年第S1期242-243,共2页
良肢位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出现肩关节脱位、肩疼痛、足下垂、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的偏瘫肢体并发症,以及有效对抗异常运动模式和挛缩均起到良好作用[1].但在目前基层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现状究竟如何,照顾者是否真正给予患者良... 良肢位能够预防脑卒中患者出现肩关节脱位、肩疼痛、足下垂、肌肉痉挛等一系列的偏瘫肢体并发症,以及有效对抗异常运动模式和挛缩均起到良好作用[1].但在目前基层医院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摆放的现状究竟如何,照顾者是否真正给予患者良肢位的摆放,因而进行脑卒中偏瘫患者良肢位的摆放现状研究,找出影响良肢位摆放的相关因数,找到切实可行的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层医院 脑卒中 偏瘫患者 良肢位摆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学模式在临床带教中的应用 被引量:1
5
作者 刘扬 张玲 杜果 《中国卫生产业》 2021年第26期23-26,共4页
目的探讨临床带教中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该院医学实习生100名,依据临床带教方法分为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学模式组(网络教学模式组)、常规教学模式组两组,各50名,统计分析两组实习生的考... 目的探讨临床带教中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方法选取2019年11月—2020年11月该院医学实习生100名,依据临床带教方法分为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学模式组(网络教学模式组)、常规教学模式组两组,各50名,统计分析两组实习生的考核成绩、教学效果、教学满意度。结果网络教学模式组实习生的理论考核成绩、技能考核成绩、综合能力考核成绩及总成绩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教学模式组实习生的学习积极性、课程内容印象性、知识理解程度、知识广度、教学方式新颖度评分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模式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网络教学模式组实习生对教学激发学习兴趣、提高病例分析能力、提高临床实践能力、增强语言表达能力、增强团队意识、增强专业基础知识、达到教学预期、对教学满意的满意度分别为78.0%(39/50)、48.0%(24/50)、86.0%(43/50)、60.0%(30/50)、56.0%(28/50)、66.0%(33/50)、76.0%(38/50)、78.0%(39/50)均显著高于常规教学模式组的48.0%(24/50)、42.0%(21/50)、42.0%(21/50)、34.0%(17/50)、50.0%(25/50)、44.0%(22/50)、48.0%(24/50)、42.0%(21/5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临床带教中信息化背景下网络教学模式的应用效果较常规教学模式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息化 网络教学 临床带教 效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