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辅助生殖助孕中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8
1
作者 陈巧莉 叶虹 刘卫卫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977-981,共5页
在辅助生殖技术不断发展、妊娠率显著提高的今天,一个新的挑战已经出现: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它给患者夫妇身心及经济均带来极大负担,但RIF病因复杂性,目前尚无RIF的诊治共识,诊断标准的不统一... 在辅助生殖技术不断发展、妊娠率显著提高的今天,一个新的挑战已经出现:反复种植失败(repeated/recurrent implantation failure,RIF),它给患者夫妇身心及经济均带来极大负担,但RIF病因复杂性,目前尚无RIF的诊治共识,诊断标准的不统一也影响对临床治疗措施有效性的观察和研究,本文就近年来反复种植失败的研究进展进行探讨和归纳总结,以期为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复种植失败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7043个体外培养-胚胎移植助孕周期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与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周期分析 被引量:5
2
作者 陈巧莉 张孝东 +3 位作者 熊顺 叶虹 裴莉 黄国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22-25,共4页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ET)助孕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与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助孕结局,以探讨全胚冷冻策略是否可以在临床常规开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IVF/IC... 目的:比较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ET)助孕中,新鲜胚胎移植周期与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周期的助孕结局,以探讨全胚冷冻策略是否可以在临床常规开展。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至2016年12月在我院接受IVF/ICSI/FET助孕的7 043个胚胎移植周期。患者根据移植胚胎来源分为2组:新鲜胚胎移植周期(ovum pick up-embryo transfer,OPU-ET)组,采卵周期行新鲜胚胎移植,共3 353个周期;冻融胚胎移植组,取消新鲜胚胎移植,行全胚冷冻后首次冻融胚胎移植,共3 690个周期;比较2组间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发生率,临床妊娠率、着床率、生化/临床妊娠流产率、异位妊娠率等。结果:冻融胚胎移植组平均年龄明显低于OPU-ET组[(30.66±4.16)vs.(31.78±4.39),P<0.05],但2组临床妊娠率比较无统计学差异[55.77%(2 058/3 690)vs. 55.41%(1 858/3 353),P=0.760];OPU-ET组重度OHSS发生率、异位妊娠率分别为2.54%(85/3 353)、5.22%(97/1 858),均高于冻融胚胎移植组(P<0.05),但生化妊娠流产率低于冻融胚胎移植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2%(249/2 107)vs. 13.86%(331/2 389),P=0.040]。结论:冻融胚胎移植可以明显降低异位妊娠率及重度OHSS发生率,但临床妊娠率无明显增高且生化妊娠流产率高于鲜胚移植周期,总体助孕结局无明显优势,建议仅对不适宜行新鲜胚胎移植的患者开展全胚冷冻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 新鲜胚胎移植 全胚冷冻 助孕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后血β-HCG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7
3
作者 陈巧莉 叶虹 +2 位作者 刘东云 裴莉 黄国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428-431,共4页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ET)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胚胎移植且符合入选条件的669个助孕周期,回顾性分析ET后14天血清β-HCG值。结果:生化妊娠流产组血清β-HCG值与临床妊娠组比较差... 目的:探讨胚胎移植(ET)后血清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CG)水平对妊娠结局的预测价值。方法:选择在我院接受胚胎移植且符合入选条件的669个助孕周期,回顾性分析ET后14天血清β-HCG值。结果:生化妊娠流产组血清β-HCG值与临床妊娠组比较差异有非常显著性(P<0.001),临床妊娠流产组与继续妊娠组血清β-HCG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单胎妊娠与多胎妊娠两组血清β-HCG值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血β-HCG值<100U/L可作为不良妊娠的判断限值,阳性预测价值为84.9%,阴性预测价值为85.9%,血清β-HCG值>1000U/L对多胎妊娠阳性预测价值为68.5%,阴性预测价值为81.1%。结论:ET后14天单次血清β-HCG值可以有效预测妊娠结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授精胚胎移植 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 妊娠结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西班在不同年龄胚胎着床失败患者冻融胚胎移植的妊娠结局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李馥洁 裴莉 +1 位作者 黄国宁 叶虹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47-151,共5页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对于胚胎着床失败患者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着床失败且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5岁和≥35岁着床失败患者在移植前使用阿托西班治疗组(n=193)和未使用阿托西班对照组(n=195)的胚胎... 目的:探讨阿托西班对于胚胎着床失败患者进行冻融胚胎移植(FET)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388例着床失败且行FET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35岁和≥35岁着床失败患者在移植前使用阿托西班治疗组(n=193)和未使用阿托西班对照组(n=195)的胚胎情况及妊娠结局等。结果:对于着床失败1~2次的患者,无论<35岁还是≥35岁的患者中,阿托西班组和对照组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着床失败≥3次反复着床失败(RIF)的患者,年龄<35岁的患者中阿托西班组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分别为33.06%、57.14%和52.38%,均显著高于对照组的22.46%、46.48%和32.39%(P<0.05);年龄≥35岁的患者中,阿托西班组和对照组的胚胎着床率、生化妊娠率和临床妊娠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移植前使用单剂量阿托西班治疗后,妊娠期并发症发生率、早产率、低出生体质量儿发生率及出生缺陷发生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移植前使用单剂量阿托西班是安全的,对改善年龄<35岁RIF患者妊娠结局有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胚胎着床失败 阿托西班 冻融胚胎移植 临床妊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体外受精-胚胎移植中卵巢反应性与妊娠率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陈巧莉 裴莉 +3 位作者 刘东云 叶虹 曾品鸿 黄国宁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92-294,共3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卵巢反应性与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实施的1030个IVF ET周期,按年龄分为≥35岁组与<35岁组;两组均根据COH获卵数分为反应不良组(获卵... 目的:探讨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 ET)控制性超排卵(COH)中卵巢反应性与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我所2003年1月至2004年12月期间实施的1030个IVF ET周期,按年龄分为≥35岁组与<35岁组;两组均根据COH获卵数分为反应不良组(获卵数≤4个),反应正常组(获卵数>4个),比较各组间妊娠率。结果:①≥35岁组较<35岁组发生卵巢反应不良的比率明显升高(P<0.001);②≥35岁组中反应正常组和反应不良组临床妊娠率均分别低于相应反应的<35岁组(P<0.01);③同年龄组中卵巢反应不良组与反应正常组妊娠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IVF ET中年龄与卵巢反应性相关,是决定妊娠率的重要因素。同年龄阶段只要能获得可移植胚胎,反应不良者妊娠率与反应正常者相比无显著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外受精 胚胎移植 卵巢反应 妊娠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脑深部核团三维模型的构建与数据测量 被引量:1
6
作者 荣晶晶 彭霞 +2 位作者 谭立文 李七渝 张绍祥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722-726,共5页
目的构建大脑深部核团三维可视化模型,以对其立体形态和空间位置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可视人体数据集头部连续横断位图像,将其重采样到平行前后连合平面方向后,逐张分割出其中的脑深部核团及前后连合等结构的二维轮廓;采用面绘制和体绘制... 目的构建大脑深部核团三维可视化模型,以对其立体形态和空间位置进行研究。方法选取可视人体数据集头部连续横断位图像,将其重采样到平行前后连合平面方向后,逐张分割出其中的脑深部核团及前后连合等结构的二维轮廓;采用面绘制和体绘制对各分割结构进行三维重建和虚拟显示,并根据重建模型测量计算各核团在大脑空间坐标系中的位置范围、重心点坐标和体积。结果获得了平行于前后连合平面的头部连续断面真彩色图像集和附有解剖学标识的脑深部核团二维轮廓分割图像集,重构了各核团的面绘制和体绘制三维模型,并获得其在前后连合中点为原点的大脑空间坐标系中的核团重心点坐标,核团在X、Y、Z轴上的投影范围和核团体积等解剖数值。结论基于可视人体数据集所构建的脑深部核团三维可视化模型充分显示了各核团在大脑中的立体形态和空间位置关系,并提供了核团重心点坐标、范围、体积等解剖数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深部核团 中国可视人 三维重建 测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