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1
作者 夏琀 刘东 +2 位作者 张明 许中恒 杨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评估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1例... 目的评估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1例,根据随访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检测可溶性PD-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hs-CRP)、高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hs-cTnI)、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溶性PD-L1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可溶性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预后不良组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预后良好组明显降低,HDL-C、hs-CRP、hs-cTnI、IL-6、IL-10、TNF-α、可溶性PD-L1水平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可溶性PD-L1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50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hs-cTnI及可溶性PD-L1水平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72,95%CI:1.069~7.717,P=0.036;OR=1.667,95%CI:1.022~2.717,P=0.040;OR=1.152,95%CI:1.023~1.297,P=0.019)。ROC曲线分析显示,可溶性PD-L1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其AUC为0.942(95%CI:0.897~0.973),敏感性为82.35%,特异性为94.16%。结论可溶性PD-L1水平升高增加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可将其作为预测临床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生物标记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2
2
作者 黎百志 刘东 何小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06例,随访3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56例和对照组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06例,随访3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56例和对照组150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总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测量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并分析其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高血压、总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明显增高[73.2%vs 52.7%,P=0.008;(55.23±10.26)%vs(48.26±9.82)%,P=0.000;(26.93±7.98)%vs(21.46±7.62)%,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52.97±7.85)%vs(58.02±7.9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总斑块负荷和非钙化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年内并发心力衰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95%CI:0.682~0.822,P=0.000)和0.770(95%CI:0.701~0.838,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负荷、高血压是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年内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RR=0.920,95%CI:0.852~0.994,P=0.034;RR=3.117,95%CI:1.444~6.726,P=0.004)。结论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可作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预测 ROC曲线 冠状动脉斑块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