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设计,调查510例医院住院或门诊心血管疾病就诊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筛查,阳性者用Hamilton抑郁焦虑...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设计,调查510例医院住院或门诊心血管疾病就诊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筛查,阳性者用Hamilton抑郁焦虑症量表诊断评估。结果:Hamilton诊断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校正患病率分别为19.10%、13.59%和10.92%;对抑郁焦虑的就诊识别率为4%。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是基层医院就诊者中的常见问题,但正确识别和治疗情况不容乐观。展开更多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辅助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采用2种溶栓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85例HICH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辅助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采用2种溶栓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85例HICH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阿替普酶组(34例)、尿激酶组(51例),微创术后给予不同溶栓药物辅助血肿溶解,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脑水肿量、中线移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及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阿替普酶组及尿激酶组血肿量(t=13.765,P=0.000;t=19.404,P=0.000)、脑水肿量(t=7.691,P=0.000;t=10.872,P=0.000)及NIHSS评分(t=8.600,P=0.000;t=11.991,P=0.000)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中线复位明显(t=8.796,P=0.000;t=10.322,P=0.000),有统计学差异;2阿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相比,血肿清除率(χ2=3.026,P=0.003)、脑水肿变化率(χ2=2.267,P=0.026)、中线复位率(χ2=2.549,P=0.013)、GOS(t=2.066,P=0.043)、拔管时间(t=-2.397,P=0.019)存在统计学差异,而NIHSS评分(t=1.866,P=0.068)、住院时间(t=-0.903,P=0.37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溶栓药物辅助微创术治疗HICH是安全的、有效的,阿替普酶血肿溶解疗效优于尿激酶。展开更多
目的应用MR电影成像技术(cine MRI)探讨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蠕动情况及肌瘤位置对子宫蠕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1.5 T MRI仪对30名健康志愿者及30例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于排卵期行盆腔T1轴面、T2-抑脂轴面、T2矢状面及子...目的应用MR电影成像技术(cine MRI)探讨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蠕动情况及肌瘤位置对子宫蠕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1.5 T MRI仪对30名健康志愿者及30例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于排卵期行盆腔T1轴面、T2-抑脂轴面、T2矢状面及子宫cine MR扫描。比较健康志愿者与月经过多肌瘤患者子宫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分析肌瘤位置与蠕动形式的关系。结果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较健康志愿者显著降低,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黏膜下肌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无蠕动,肌壁间肌瘤患者蠕动形式多样。结论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正常蠕动显著减少,不利于排卵期精子快速进入输卵管;Cine MRI有助于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蠕动的评价,为临床提供子宫蠕动的功能信息。展开更多
文摘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设计,调查510例医院住院或门诊心血管疾病就诊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筛查,阳性者用Hamilton抑郁焦虑症量表诊断评估。结果:Hamilton诊断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校正患病率分别为19.10%、13.59%和10.92%;对抑郁焦虑的就诊识别率为4%。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是基层医院就诊者中的常见问题,但正确识别和治疗情况不容乐观。
文摘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辅助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采用2种溶栓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85例HICH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阿替普酶组(34例)、尿激酶组(51例),微创术后给予不同溶栓药物辅助血肿溶解,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脑水肿量、中线移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及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阿替普酶组及尿激酶组血肿量(t=13.765,P=0.000;t=19.404,P=0.000)、脑水肿量(t=7.691,P=0.000;t=10.872,P=0.000)及NIHSS评分(t=8.600,P=0.000;t=11.991,P=0.000)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中线复位明显(t=8.796,P=0.000;t=10.322,P=0.000),有统计学差异;2阿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相比,血肿清除率(χ2=3.026,P=0.003)、脑水肿变化率(χ2=2.267,P=0.026)、中线复位率(χ2=2.549,P=0.013)、GOS(t=2.066,P=0.043)、拔管时间(t=-2.397,P=0.019)存在统计学差异,而NIHSS评分(t=1.866,P=0.068)、住院时间(t=-0.903,P=0.37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溶栓药物辅助微创术治疗HICH是安全的、有效的,阿替普酶血肿溶解疗效优于尿激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