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9767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现状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3
1
作者 龙金凤 丁福 +6 位作者 伍小群 徐志会 黄易 张莉 赵燕妮 杨龙 舒小童 《护理研究》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7期3009-3017,共9页
目的:调查重庆市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庆市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提升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9767名临床护士,采用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调... 目的:调查重庆市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现状并分析影响因素,为有针对性地开展重庆市老年护理专业护士培训、提升老年医疗护理服务提供依据。方法:通过分层随机抽样,选取重庆市二级及以上医院9767名临床护士,采用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调查问卷进行调查并分析其影响因素。结果:9767名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总得分为(2.29±0.81)分,其中专业素养能力得分最高[(2.39±0.69)分],其次为专业实践能力[(2.34±0.82)分]、专业发展能力[(2.14±0.90)分]。回归分析显示,年龄、科室、护龄、医院等级、医院性质和参加专科护士培训等是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的影响因素(P<0.01)。结论:重庆市临床护士老年护理能力处于中等偏下水平,并受多种因素影响。重庆市应尽快启动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在聚焦护士老年护理能力全面提升的前提下,着重强化专业实践能力的培训,同时注意专业发展能力的培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床护士 老年护理能力 老年护理 影响因素 护理管理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
2
作者 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科重症联盟 重庆市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 +37 位作者 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专家组 李少军 谭利平 许峰 刘成军 胡兰 白科 谭继红 李伟 闫军 汪万军 蒋文良 蒋浩 李先强 李坤 张伟 曾毅文 王立 张波 陈明双 张孝庆 郭锐 谭小林 王莹 王继书 张智睿 段钧 张国英 范忠祥 邹莹波 陈建丽 付红敏 曾娟 陈佳 刘娟 石艳 拉姆卓嘎 泽碧 《中国循证儿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87-94,共8页
中国西南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是儿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科重症联盟和重庆市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制定了《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GRAD... 中国西南地区医疗资源分布不均,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是儿科急救医疗服务体系建设的重要环节。国家儿童区域医疗中心西南儿科重症联盟和重庆市医师协会儿童重症医师分会制定了《中国西南地区危重症儿童院际转运专家共识》。该共识基于GRADE标准提出16项推荐意见,涵盖了病情评估、转运原则、风险评估、转运方式选择、转运前准备、转运中监护与应急管理、沟通交接及质控体系等关键环节,为西南地区各级医院提供实践指导,旨在规范院际转运流程,保障转运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危重症儿童 院际转运 专家共识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水平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 被引量:1
3
作者 夏琀 刘东 +2 位作者 张明 许中恒 杨芃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49-153,共5页
目的评估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1例... 目的评估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分析其与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选取2021年4月至2023年10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治疗的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71例,根据随访6个月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分为预后良好组137例和预后不良组34例。抽取空腹静脉血4 ml,检测可溶性PD-L1、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cholesterol,HDL-C)、高敏C反应蛋白(high-sensitivity C-reactive,hs-CRP)、高敏肌钙蛋白I(high-sensitivity troponin I,hs-cTnI)、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6,IL)-6、IL-10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水平。通过Pearson相关性分析可溶性PD-L1水平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并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评估可溶性PD-L1与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对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结果预后不良组LDL-C、左心室射血分数较预后良好组明显降低,HDL-C、hs-CRP、hs-cTnI、IL-6、IL-10、TNF-α、可溶性PD-L1水平较预后良好组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0.01)。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可溶性PD-L1水平与hs-CRP呈正相关(r=0.502,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s-CRP、hs-cTnI及可溶性PD-L1水平是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发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的独立影响因素(OR=2.872,95%CI:1.069~7.717,P=0.036;OR=1.667,95%CI:1.022~2.717,P=0.040;OR=1.152,95%CI:1.023~1.297,P=0.019)。ROC曲线分析显示,可溶性PD-L1对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临床预后的预测价值较高,其AUC为0.942(95%CI:0.897~0.973),敏感性为82.35%,特异性为94.16%。结论可溶性PD-L1水平升高增加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风险,临床可将其作为预测临床预后的潜在生物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绞痛 不稳定型 急性冠状动脉综合征 预后 生物标记 可溶性程序性细胞死亡配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度爆炸冲击伤所致肾功能损伤与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
4
作者 程祥云 杨光明 +3 位作者 段朝霞 董剑 黄小红 王建民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963-968,共6页
目的:探讨重度爆炸冲击伤所致的肾功能损伤,以及与铁死亡相关的损伤机制。方法:山羊布置于距离8 kg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当量的爆炸物中心3 m处开展爆炸致伤实验。测量爆炸冲击波物理参数,开展冲击伤病理严重度分级评分以评... 目的:探讨重度爆炸冲击伤所致的肾功能损伤,以及与铁死亡相关的损伤机制。方法:山羊布置于距离8 kg三硝基甲苯(trinitrotoluene,TNT)当量的爆炸物中心3 m处开展爆炸致伤实验。测量爆炸冲击波物理参数,开展冲击伤病理严重度分级评分以评估伤情严重度;检测伤前及伤后1、3、6、24 h的生命体征、血气及肾功能指标,于致伤后24 h取肾脏组织进行组织切片苏木素-伊红染色、Fe2+含量及铁死亡相关标志蛋白胱氨酸-谷氨酸反向转运体(system Xc-transporter,xCT)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GPX4)的表达变化检测,以及肾脏组织切片普鲁士蓝染色,以探查肾功能的损伤情况及肾脏组织细胞损伤的铁死亡相关机制。结果:爆炸致伤后实验山羊的冲击伤以重度为主(轻度2.8%、中度36.1%、重度47.2%、极重度13.9%),冲击伤病理严重度分级评分为2.56±0.15;与伤前相比,伤后山羊心率加快(F=12.750,P<0.01)、呼吸频率加快(F=6.500,P<0.01)、肛温下降(F=3.496,P<0.05),血氧分压降低(F=24.630,P<0.01)、血氧饱和度降低(F=18.560,P<0.01);血尿酸升高(F=22.320,P<0.01)、血肌酐升高(F=15.350,P<0.01)、血尿素氮升高(F=22.310,P<0.01)。与对照组相比,爆炸冲击伤后24 h可见肾小管上皮细胞肿胀、管腔狭窄,肾组织Fe2+含量升高(t=5.933,P<0.01),肾组织GPX4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t=7.924,P<0.01),肾组织xCT蛋白相对表达量下降(t=4.483,P<0.01),肾小管上皮细胞处大量铁离子沉积。结论:实验山羊布置于距离8 kg TNT当量的爆炸物中心3 m处可致重度爆炸伤冲击伤,引起缺氧、肾功能损伤及肾小管上皮细胞铁死亡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炸冲击伤 铁死亡 肾损伤 肾小管上皮细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米尺度下雾滴与尘粒碰撞后液体附着特性研究
5
作者 陶瑞卿 朱小龙 +5 位作者 张凯 王文婕 王和堂 徐超航 夏鹏志 龙表利 《煤炭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S1期372-383,共12页
粉尘易引发爆炸事故和人员尘肺病,水雾是应用最广泛的降尘介质,但由于对尘-雾接触后的附着状态缺乏科学认识,喷雾降尘率增长面临瓶颈。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了微米尺度下的雾滴-尘粒碰撞行为,得出了尘粒表面液体附着量与4类碰撞... 粉尘易引发爆炸事故和人员尘肺病,水雾是应用最广泛的降尘介质,但由于对尘-雾接触后的附着状态缺乏科学认识,喷雾降尘率增长面临瓶颈。通过数值模拟和实验方法,研究了微米尺度下的雾滴-尘粒碰撞行为,得出了尘粒表面液体附着量与4类碰撞行为之间的关系。研究结果显示,降低雾滴表面张力和接触角在低速碰撞有利于避免“反弹”行为发生,也有利于在“膜状飞溅”行为发生时增大尘粒表面的液体附着量。但是,降低雾滴表面张力和接触角也会降低雾滴发生破裂的临界碰撞速度,导致发生“完整并聚”行为的速度范围缩小,对降尘效果有不利影响。同时,还发现降低雾滴粒径和增大雾滴黏度均有利于增大尘-雾碰撞过程中黏性摩擦损失,从而抑制“反弹”行为和雾滴破裂现象发生,有利于增大尘-雾作用后尘粒表面的液体附着量,含0.329%质量分数高分子成分R1001的液滴连续碰撞固体颗粒时,颗粒表面液体残留量比纯水液滴碰撞的情况可提高至少10倍,所以在水中添加增稠成分可显著提升粉尘增重、沉降效果。上述发现可为新型降尘剂开发提供新思路,也可为喷雾降尘工况参数优化提供理论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雾滴-尘粒碰撞 喷雾降尘 液体附着量 表面张力 接触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就诊者中抑郁焦虑障碍的患病率调查 被引量:8
6
作者 宋文信 谭力 +3 位作者 李洪林 黄国鹏 何泉 安素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911-913,共3页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设计,调查510例医院住院或门诊心血管疾病就诊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筛查,阳性者用Hamilton抑郁焦虑... 目的:了解基层医院心血管疾病患者抑郁和焦虑障碍的患病率。方法:采用多中心横断面设计,调查510例医院住院或门诊心血管疾病就诊者。采用医院焦虑抑郁量表(Hospital anxiety and depression scale,HADS)筛查,阳性者用Hamilton抑郁焦虑症量表诊断评估。结果:Hamilton诊断的抑郁障碍、焦虑障碍、抑郁和焦虑共病的校正患病率分别为19.10%、13.59%和10.92%;对抑郁焦虑的就诊识别率为4%。结论:心血管疾病患者中抑郁和焦虑障碍是基层医院就诊者中的常见问题,但正确识别和治疗情况不容乐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 焦虑 基层医院 心血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无菌体液感染患者归因危险度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磊 姜道彬 +13 位作者 刘丁 郑小芳 邱荷语 吴淑梅 吴晓英 崔金兰 谢首佳 夏琴 何莉 刘晞照 舒昌惠 李荣琴 陶红英 陈泽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调查重症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后的归因危险度(AR)。方法围绕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各中心从无菌体液中分离出AB且确认AB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同一ICU、相似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 目的调查重症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后的归因危险度(AR)。方法围绕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各中心从无菌体液中分离出AB且确认AB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同一ICU、相似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5分)和入住ICU的主要诊断为匹配条件,按1∶2比例选取未感染AB患者作为非感染组,计算AR。结果AB无菌体液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3.3%,非感染组患者为23.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AR为10.2%(95%CI:-2.3%~22.8%)。血、脑脊液等标本来源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诊断为肺部感染的重症患者感染AB后AR最高,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诊断分类同样如此。结论重症患者AB感染预后被严重高估,但ICU仍应针对AB进行积极医院感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归因危险度 预后 无菌体液 多中心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8
作者 黎百志 刘东 何小姣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81-384,共4页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06例,随访3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56例和对照组15...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2018年1月至2020年6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诊的稳定性冠心病患者206例,随访3年,根据术后是否发生心力衰竭分为心力衰竭组56例和对照组150例。收集所有患者一般临床资料、总斑块负荷、钙化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左心室射血分数等。所有患者行冠状动脉CT血管造影测量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并分析其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价值。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心力衰竭组高血压、总斑块负荷、非钙化斑块负荷明显增高[73.2%vs 52.7%,P=0.008;(55.23±10.26)%vs(48.26±9.82)%,P=0.000;(26.93±7.98)%vs(21.46±7.62)%,P=0.000],左心室射血分数明显降低[(52.97±7.85)%vs(58.02±7.91)%,P=0.000]。ROC曲线分析显示,总斑块负荷和非钙化斑块负荷对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年内并发心力衰竭具有一定预测价值,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752(95%CI:0.682~0.822,P=0.000)和0.770(95%CI:0.701~0.838,P=0.000)。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非钙化斑块负荷、高血压是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3年内并发心力衰竭的独立影响因素(RR=0.920,95%CI:0.852~0.994,P=0.034;RR=3.117,95%CI:1.444~6.726,P=0.004)。结论冠状动脉斑块负荷可作为老年稳定性冠心病患者并发心力衰竭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心力衰竭 预测 ROC曲线 冠状动脉斑块负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语言线索和语速对人工耳蜗植入儿童言语识别的影响研究
9
作者 张庆玲 周小清 +2 位作者 邓小玲 袁伟 陈美均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425-430,共6页
目的 探讨不同语言线索条件下,语速变化对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言语识别的影响,并为其术后言语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的学龄前CI儿童16名,对其在不同语言线索(视听结合-AV、仅视觉-VO、仅听觉-AO)及不同语速(... 目的 探讨不同语言线索条件下,语速变化对学龄前人工耳蜗植入(CI)儿童言语识别的影响,并为其术后言语康复训练提供科学依据。方法 纳入符合条件的学龄前CI儿童16名,对其在不同语言线索(视听结合-AV、仅视觉-VO、仅听觉-AO)及不同语速(慢速、常速、快速)条件下进行开放式言语识别能力测试,共设立9种评估条件。使用SPSS 26.0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分析。结果 语言线索与语速对CI儿童言语识别能力的影响存在显著交互效应(F=3.517,P=0.012,偏η2=0.190),进一步分析结果发现:在所有语言线索条件下,相比于常速和慢速,快语速下的识别得分均显著下降(P<0.05);当存在听觉语言线索时,即在AV(P=0.459)与AO(P=0.307)条件时,慢速与常速之间的识别得分无显著差异,而VO条件下,慢速下得分显著高于常速(P=0.028)。在所有语速条件下,VO的言语表现均低于AV(P<0.05)及AO言语表现(P<0.05);而当语速减慢时,AV的的识别得分显著优于仅听觉AO(P=0.006),余语速条件下不同语言线索言语识别得分无显著差异(所有P<0.05)。结论 语言线索和语速显著影响CI儿童言语感知能力,并且两者之间存在交互作用,而不是独立影响。综合视听线索可促进CI儿童的言语康复,其中听觉线索的作用尤为关键。在听觉线索充足时,语速的影响被减弱;当听觉线索不足时,语速变快则对言语识别产生更大的负面影响。因此,在CI儿童术后康复训练及效果评估时应充分考虑语言线索和语速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耳蜗植入 语速 语言线索 言语识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ALAT1对狼疮性肾炎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凋亡、炎症反应的影响
10
作者 贺绍林 朱菡 《医学研究与战创伤救治》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0期1021-1026,共6页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MALAT1)对狼疮性肾炎(LN)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凋亡、炎症反应及Notch2/hes1通路的影响。方法取10只MRL/MpJ-Faslpr小鼠为LN组,5只健康MRL/MpJ小鼠为正常组,分离培养LN组... 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MALAT1)对狼疮性肾炎(LN)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凋亡、炎症反应及Notch2/hes1通路的影响。方法取10只MRL/MpJ-Faslpr小鼠为LN组,5只健康MRL/MpJ小鼠为正常组,分离培养LN组小鼠肾小球MC细胞,分为Mock组(正常培养)、Vector组(转染MALAT1过表达空载体pcDNA3.1对照)、MALAT1组(转染MALAT1过表达)、SiNC组(转染敲低SiMALAT1阴性对照SiNC)、SiMALAT1-1/2/3组(转染SiMALAT1-1/2/3)。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检测正常组和LN组小鼠肾组织以及各组MC细胞中MALAT1表达水平;CCK-8和EdU法检测MALAT1对MC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检测各组MC细胞凋亡情况;ELISA检测各组MC细胞中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和IL-6水平;Western blot检测MALAT1对MC细胞增殖、凋亡和Notch2/hes1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影响。结果MALAT1在LN小鼠肾组织中高表达(P<0.05);过表达MALAT1可促进MC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诱导凋亡,同时上调Notch2、hes1蛋白水平;而敲低MALAT1则具有与MALAT1过表达相反的效果(P<0.05)。结论敲低MALAT1可抑制LN小鼠肾小球MC细胞增殖和炎症反应,诱导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抑制Notch2/hes1信号通路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狼疮性肾炎 长链非编码RNA 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子1 Notch2/hes1信号通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早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泌尿系统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救治中的价值探讨 被引量:5
11
作者 范晶 张苜 +1 位作者 黄彪 余应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89-594,共6页
目的:探讨早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泌尿系统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7例泌尿道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 目的:探讨早期血流动力学监测在泌尿系统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救治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至2018年12月入住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的37例泌尿道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的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是否在脉博指示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ulse index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下进行液体复苏,分为PiCCO监测组及非PiCCO监测组,分别对一般资料和治疗前病情严重程度指标,对治疗前后PiCCO监测相关指标,以及对2组患者治疗6 h、24 h相关临床指标进行比较。结果:PiCCO监测组患者治疗后6 h,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I)、心指数(cardiac index,C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ernal lung water index,EVLWI)、全身血管阻力指数(systemic vascular resistance index,SVRI)、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较治疗前增加(Z值分别为-3.393、-4.059、-4.189、-3.241、-3.736;P值分别为0.005、0.000、0.000、0.001、0.000),治疗后24 h的GEDI、CI、SVRI较治疗后6 h进一步增加(Z值分别为-3.751、-2.738、-4.749;P值分别为0.000、0.006、0.000)。治疗6 h后PiCCO监测组较非PiCCO监测组血乳酸值、去甲肾上腺素用量低(Z值分别为-2.070、-3.895;P值分别为0.038、0.000);治疗6 h和治疗24 h后PiCCO监测组氧合指数(PO2/FiO2)及每小时尿量均较非PiCCO监测组增加(治疗6 h的Z值分别为-2.499、-3.314,P值分别为0.012、0.001;治疗24 h的Z值分别为-3.833、-3.466;P值分别为0.000、0.001);PiCCO监测组晶体液总量、胶体液总量治疗6 h后较非PiCCO监测组增加(Z值分别为-4.845、-4.401;P值分别为0.000、0.000),而治疗24 h后较非PiCCO监测组减少(Z值分别为-2.338、-2.948;P值分别为0.019、0.003)。治疗后,PiCCO监测组患者机械通气时间较非PiCCO监测组降低、ICU停留时间缩短(Z值分别为-2.195、-2.173;P值分别为0.028、0.030)。以上结果表明PiCCO监测组在早期液体复苏及血管活性药物用量的调整及维持循环稳定、改善组织灌注及减少并发症等方面优于非PiCCO监测组。结论:早期PiCCO监测指导下,精确液体复苏为主的综合治疗对缓解病情、减少过度液体复苏所带来的并发症、降低机械通气时间、缩短治疗时间有重要作用,可能作为输尿管结石钬激光碎石术后并发脓毒性休克患者新的治疗策略运用于临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流动力学监测 碎石术 脓毒性休克 液体复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椎体成形术后骨水泥-骨界面相关生物学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胡侦明 赵刚 +4 位作者 汪礼军 浦波 杨庆秋 郝杰 劳汉昌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41-48,共8页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内骨水泥(PMMA)-骨界面生物学变化。方法模仿人椎体成形术,将PMMA复合生物骨水泥注入兔椎体内,利用组织形态学、RT-PCR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动态观察骨水泥-骨界面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Ⅰ型胶... 目的观察椎体成形术后椎体内骨水泥(PMMA)-骨界面生物学变化。方法模仿人椎体成形术,将PMMA复合生物骨水泥注入兔椎体内,利用组织形态学、RT-PCR及Western-blotting等方法动态观察骨水泥-骨界面骨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Ⅰ型胶原表达及周围骨组织反应和修复情况,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法观察骨钙素(osteocalcin,OC)动态表达。结果 PMMA术后1h及24hVEGF的表达减少,术后3dVEGF表达明显增加,至7d时再次降低,4~12周VEGF表达明显增加。PMMA注入后1h胶原表达增加,24h~3d持续升高,7d~12周Ⅰ型胶原均高表达,12周时仍有较高表达,与正常的表达时间有一定区别,主要表现为时间延后;7d时OC表达逐渐升高,术后4周时对照组OC明显升高。HE染色显示此时骨化已完全。结论 PVP术后PMMA灌注剂对界面骨小梁组织有一定损伤。VEGF及Ⅰ型胶原参予PMMA骨水泥-骨界面损伤的修复;骨水泥未造成界面骨小梁组织的不可逆性损伤及骨组织的矿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椎体成形术 骨水泥 骨界面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Ⅰ型胶原 骨钙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年乙型肝炎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预后危险因素分析和预后模型建立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静 刘荷蕾 +4 位作者 夏红 杨强 时志鹏 邓敏 雷宇 《海军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090-1095,共6页
目的探讨青年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感染科青年(15~44岁)HBV-ACLF患者113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64... 目的探讨青年HBV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预后的危险因素,并建立预后模型。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月至2021年3月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及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大足医院感染科青年(15~44岁)HBV-ACLF患者113例,根据临床结局分为死亡组(64例)和存活组(49例)。通过单因素分析筛选出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指标,纳入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确定青年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以此建立预后模型,采用ROC曲线评价模型预测价值。结果113例患者总病死率为56.64%(64/113)。单因素分析显示,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百分比、白蛋白、血钾、血钠、凝血酶原时间、国际标准化比值、肌酸激酶同工酶、降钙素原、甲胎蛋白、HBV-DNA定量及乙型肝炎e抗原定量水平可能影响HBV-ACLF患者的预后(P均<0.05)。多因素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BV-DNA定量≥1×10^(6)IU/mL(OR=19.85,95%CI 1.64~239.84,P<0.05)、低白蛋白(OR=0.71,95%CI 0.53~0.96,P<0.05)和低甲胎蛋白(OR=0.58,95%CI 0.42~0.81,P<0.05)是青年HBV-ACLF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以此建立的预后模型为P_(预后)=1/(1+e^(-X)),其中X=5.82+2.99×HBV-DNA定量(≥1×10^(6)IU/mL为1,<1×10^(6)IU/mL为0)-0.35×白蛋白(g/L)-0.54×甲胎蛋白(ng/mL),该模型预测青年HBV-ACLF预后的ROC AUC值为0.98(95%CI 0.97~1.00,P<0.001)。结论血清白蛋白、甲胎蛋白及HBV-DNA定量是青年HBV-ACLF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基于此建立的预后模型预测价值较高,可为青年HBV-ACLF患者提前进行肝移植准备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慢加急性肝衰竭 青年 预后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自杀风险、睡眠、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21
14
作者 王汝杰 李静 +15 位作者 梅俊华 肖明朝 况利 宋波 王亮 龚雪 王婧 尚雅楠 曹婉 龙香花 杨显娟 魏玲 张帆 吴祖勤 彭诗月 秦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4期1462-1468,共7页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自杀风险、睡眠、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日至2020年3月10日COVID-19住院患者和非COVID-19人群。感染组:376人(男性95人,女性281人),为COVID-19住院... 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自杀风险、睡眠、心理状况及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20年1月2日至2020年3月10日COVID-19住院患者和非COVID-19人群。感染组:376人(男性95人,女性281人),为COVID-19住院患者。对照组:501人(男性110人,女性391人),来自于基于微信、公众平台、朋友圈等的非COVID-19人群。采用线上和线下、自评结合精神科医师评估的方式进行调查。采用风险评估量表(the Nurses’Global Assessment of Suicide Risk Scale,NGASR)、匹兹堡睡眠质量指数量表(Pittsburgh Sleep Quality Index,PSQI)、焦虑自评量表(Self-Rating Anxiety Scale,SAS)、抑郁自评量表(Self-rating Depression Scale,SDS)进行评估。对感染组和对照组年龄、自杀风险总分、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SAS总分、SDS总分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对两组性别、躯体疾病史、目前所在城市进行χ2检验,两组自杀风险、睡眠问题、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和重度及以上自杀风险、睡眠问题、焦虑、抑郁发生率比较进行χ2检验;对感染组自杀风险总分、年龄、SAS总分、SDS总分、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进行Pearson相关分析;以感染组自杀风险总分为应变量,感染组性别、年龄、躯体疾病史、SDS总分、SAS总分、PSQI总分为自变量进行多元线性回归(stepwise法)分析。应用SPSS 22.0软件完成数据统计。结果①感染组中度及以上自杀风险、睡眠质量差、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27.39%、63.03%、31.91%、54.26%,对照组中度及以上自杀风险、睡眠质量差、焦虑、抑郁发生率分别为7.98%、33.53%、9.18%、21.3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感染组高自杀和极高自杀风险、睡眠质量很差、重度和极重度焦虑、重度和极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9.57%、12.23%、4.79%、7.98%,对照组高自杀和极高自杀风险、睡眠质量很差、重度和极重度焦虑、重度和极重度抑郁发生率分别为3.79%、1.80%、0.80%、1.8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②感染组自杀风险总分、PSQI总分及各因子分、SAS总分、SDS总分均比对照组高(P<0.01)。③感染组自杀风险总分、SAS总分、SDS总分、PSQI总分及各因子均正相关。自杀风险总分还与年龄正相关。④睡眠问题焦虑、抑郁、年龄进入以自杀风险为应变量的回归方程。结论COVID-19患者自杀风险高,有严重的睡眠、心理问题。年龄、焦虑、抑郁、睡眠问题是自杀的主要危险因素,睡眠问题是最重要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 自杀风险 睡眠 焦虑 抑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替普酶辅助微创术治疗脑出血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8
15
作者 刘备 陈维福 +2 位作者 汪峰 陈晋 程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03,共5页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辅助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采用2种溶栓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85例HICH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 目的:探讨阿替普酶辅助微创钻颅脑内血肿清除术(微创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hypertensive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HICH)的临床效果。方法:对我院2010年5月至2013年8月期间,采用2种溶栓药辅助微创手术治疗85例HICH病例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阿替普酶组(34例)、尿激酶组(51例),微创术后给予不同溶栓药物辅助血肿溶解,对2组患者治疗前后血肿量、脑水肿量、中线移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 of health stroke scale,NIHSS)评分变化及格拉斯哥预后分级(Glasgow outcome scale,GOS)进行对照分析。结果:1阿替普酶组及尿激酶组血肿量(t=13.765,P=0.000;t=19.404,P=0.000)、脑水肿量(t=7.691,P=0.000;t=10.872,P=0.000)及NIHSS评分(t=8.600,P=0.000;t=11.991,P=0.000)均较术前明显下降,中线复位明显(t=8.796,P=0.000;t=10.322,P=0.000),有统计学差异;2阿替普酶组与尿激酶组相比,血肿清除率(χ2=3.026,P=0.003)、脑水肿变化率(χ2=2.267,P=0.026)、中线复位率(χ2=2.549,P=0.013)、GOS(t=2.066,P=0.043)、拔管时间(t=-2.397,P=0.019)存在统计学差异,而NIHSS评分(t=1.866,P=0.068)、住院时间(t=-0.903,P=0.371)无统计学差异。结论:溶栓药物辅助微创术治疗HICH是安全的、有效的,阿替普酶血肿溶解疗效优于尿激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脑出血 血肿溶解 阿替普酶 微创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RI电影对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蠕动的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屈亚林 吕富荣 +4 位作者 肖智博 吕发金 谢惠 李佳 赵飞飞 《磁共振成像》 CAS CSCD 2016年第7期506-511,共6页
目的应用MR电影成像技术(cine MRI)探讨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蠕动情况及肌瘤位置对子宫蠕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1.5 T MRI仪对30名健康志愿者及30例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于排卵期行盆腔T1轴面、T2-抑脂轴面、T2矢状面及子... 目的应用MR电影成像技术(cine MRI)探讨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蠕动情况及肌瘤位置对子宫蠕动的影响。材料与方法采用1.5 T MRI仪对30名健康志愿者及30例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于排卵期行盆腔T1轴面、T2-抑脂轴面、T2矢状面及子宫cine MR扫描。比较健康志愿者与月经过多肌瘤患者子宫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分析肌瘤位置与蠕动形式的关系。结果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正常蠕动存在率及蠕动频率较健康志愿者显著降低,两者均有统计学意义(P值均<0.01),黏膜下肌瘤患者主要表现为无蠕动,肌壁间肌瘤患者蠕动形式多样。结论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排卵期子宫正常蠕动显著减少,不利于排卵期精子快速进入输卵管;Cine MRI有助于月经过多子宫肌瘤患者子宫蠕动的评价,为临床提供子宫蠕动的功能信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共振成像 子宫 蠕动 子宫肿瘤 月经过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ADC比值鉴别诊断儿童后颅窝肿瘤 被引量:8
17
作者 邓小林 文明 +2 位作者 吴晓凤 葛晓东 李妹玲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1620-1624,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诊断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30例,髓母细胞瘤(MB)18例,室管膜瘤12例。术前均接受MR检查,包括DWI。测定肿... 目的探讨肿瘤与正常脑组织表观扩散系数(ADC)比值诊断儿童后颅窝肿瘤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儿童后颅窝肿瘤,其中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PA)30例,髓母细胞瘤(MB)18例,室管膜瘤12例。术前均接受MR检查,包括DWI。测定肿瘤实性部分、正常脑组织ADC值,计算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利用ROC曲线确定ADC比值对肿瘤鉴别诊断的最佳阈值。结果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PA为2.33±0.39,MB为0.96±0.19,室管膜瘤为1.52±0.2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区分室管膜瘤与PA的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最佳阈值为1.87,其敏感度为91.7%,特异度为86.7%;区分MB与室管膜瘤的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最佳阈值为1.19,其敏感度为88.9%,特异度为91.7%。结论肿瘤与正常脑组织ADC比值对常见儿童后颅窝肿瘤具有较高的鉴别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观扩散系数 扩散加权成像 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 髓母细胞瘤 室管膜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症超声与PiCCO监测指导急性心力衰竭容量管理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2
18
作者 黄彪 陈勇 +4 位作者 胡大碧 左丹 王友华 张苜 余应喜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31-1437,共7页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与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的容量管理,对比2种方式早期治疗效果,在治疗及时性方面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 目的:探讨重症超声与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pulse-indicated continuous cardiac output,PiCCO)对急性心力衰竭(acute heart failure,AHF)患者的容量管理,对比2种方式早期治疗效果,在治疗及时性方面为患者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方法:选择2017年1月至2018年9月重庆市大足区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符合入选标准的AHF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n=30)和对照组(n=28)。试验组采用重症超声监测指导,对照组采用PiCCO监测指导,对比2组患者72 h内的N末端B型利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中心静脉压(central venous pressure,CVP)、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MAP)、乳酸清除率、中心静脉血氧饱和度(central venous oxygen saturation,ScvO2)的情况;统计肺部感染发生率、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28 d死亡率、生存曲线、6 h复苏达标情况及3 h内能进行容量监测的例数;2种监测方法在治疗前后的心功能,血容量指标比较情况。结果:72 h 2组NT-proBNP、CVP、MAP、乳酸清除率、ScvO2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25)。2组患者肺部感染发生率对照组大于试验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3 h内能进行容量监测的例数,试验组明显多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6 h容量达标人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机械通气时间、ICU入住时间、28 d死亡率、生存时间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心功能指标对比:试验组治疗前心输出量(cardiac output,CO)、左心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指标小于治疗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前心脏指数(cardiac index,CI)、全心射血分数(global ejection fraction,GEF)指标小于治疗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后血容量指标对比:试验组治疗后下腔静脉呼吸异变率、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LVEDV)、每搏量(stroke volume,SV)高于治疗前,下腔静脉(inferior vena cava,IVC)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治疗后每搏量指数(stroke volume index,SVI)高于治疗前,全心舒张末期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GEDI)低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重症超声与PiCCO对AHF患者的容量管理临床研究,两者均能准确地评估容量和预测容量反应性。但比较PiCCO,重症超声明显缩短了治疗过程的延迟时间,在血流动力学变化的情况下也能及时操作监测,且其属于无创操作,在治疗中可反复进行检查,实时进行容量的管理,可以减少一定的操作和治疗风险,比如导管相关性感染、肺部感染等问题,提高AHF患者的早期救治能力。但是,PiCCO和重症超声对患者不能降低其死亡率,故需进一步研究其他综合性治疗方案减少患者的死亡风险,提高AHF患者的存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力衰竭 重症超声 脉搏指示持续心排血量 容量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栓弹力图评估接受利伐沙班抗凝的髋关节翻修患者围术期凝血变化 被引量:5
19
作者 杨建业 朱思政 +5 位作者 秦磊磊 李飞龙 王家炜 梁熙 黄伟 胡宁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1103-1108,共6页
目的:使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评估髋关节翻修术术后接受利伐沙班抗凝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方法:回顾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75例髋关节翻修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后12 h内开始服用利伐沙班10 mg预防血栓,频率为每日一... 目的:使用血栓弹力图(thrombelastography,TEG)评估髋关节翻修术术后接受利伐沙班抗凝的患者凝血功能变化。方法:回顾2014年4月至2017年12月75例髋关节翻修的患者资料。所有患者术后12 h内开始服用利伐沙班10 mg预防血栓,频率为每日一次。所有患者在术前和术后第1、3、5、7天进行TEG测定。比较患者TEG参数的变化及不同时间点高凝状态的比例差异。结果:术后第1、3、5、7天的平均凝血反应时间(reaction time,R)较术前降低,且具有统计学差异。术后第1、3、5、7天的平均凝血指数(clot index,CI)较术前升高,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5、7天的平均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较术前升高,且具有统计学意义。术后第7天有34.67%的患者呈高凝状态,且以混合性高凝为主。结论:髋关节翻修术后使用常规剂量利伐沙班抗凝,患者仍处于血液高凝状态,且血液高凝以混合性高凝为主。现有的髋关节翻修术后血栓预防方案可能存在不足,探究个体化的抗凝方案是未来髋关节翻修术后血栓预防的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栓弹力图 髋关节翻修 凝血 血栓 利伐沙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乙型肝炎患者恩替卡韦抗病毒治疗后外周血T淋巴细胞PD-1的表达及其与HBeAg血清学的关系 被引量:12
20
作者 夏红 周智 杨玉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6年第7期655-657,共3页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与CHB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恩替卡康治疗的35例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 目的:探讨恩替卡韦对慢性乙肝(CHB)患者外周血T淋巴细胞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PD-1)表达水平的影响及其与CHB患者血清学指标的关系。方法:选取2012年1月~2013年1月在本院接受恩替卡康治疗的35例血清HBeAg阳性的CHB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于恩替卡韦治疗前、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抽取静脉血5mL,采用荧光定量PCR检测患者血清HBV DNA载量,流式细胞术检测T淋巴细胞PD-1表达水平,全自动化生化分析仪测定患者血清谷草转氨酶(ALT)水平。结果:35例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后HBeAg转换18例,HBeAg未转换17例。与HBeAg未转换组相比,HBeAg转换组治疗1个月、3个月、6个月、12个月HBV DNA载量、ALT水平、CD4^+T细胞PD-1、CD8^+T细胞PD-1水平较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前CD4^+T细胞表面PD-1、CD8^+T细胞表面PD-1与HBV DNA载量、ALT水平无相关性(均P>0.05),而治疗后CD4^+、CD8^+T细胞表面PD-1与HBV DNA载量、ALT水平呈正相关(P<0.05)。结论:恩替卡韦能有效抑制CHB患者HBV DNA复制,改善患者肝功能。外周血CD4^+、CD8^+T细胞表面PD-1可作为CHB患者经恩替卡韦治疗后血清学转换的预测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乙肝 恩替卡韦 抗病毒 外周血T淋巴细胞 表面程序性死亡受体1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