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9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MaxEnt模型的重庆市茶树适生区预测及锗富集转运特性分析
1
作者 孙协平 高少兵 +4 位作者 邹喜芳 余飞 罗友进 李宏群 徐国庆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96-1004,共9页
[目的]预测重庆市茶树适生区,分析茶树对锗的富集转运特性,为重庆市优质富锗茶叶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重庆市307个茶树分布位置(包括295个人工种植茶园和12株古茶树)和19个环境变量数据,通过MaxEnt模型对茶树适生区进行等级划分,... [目的]预测重庆市茶树适生区,分析茶树对锗的富集转运特性,为重庆市优质富锗茶叶的生产提供参考。[方法]收集重庆市307个茶树分布位置(包括295个人工种植茶园和12株古茶树)和19个环境变量数据,通过MaxEnt模型对茶树适生区进行等级划分,并分析各环境变量的贡献率和置换率,采用刀切法检验影响茶树分布的主要环境变量。采集重庆市南川区茶树的幼叶、老叶、枝干和根系,测定锗含量并计算富集系数和转运系数,分析富锗茶叶生产潜力。[结果]19个环境变量对重庆市茶树适生区预测均有影响,其中最冷月份最低气温的贡献率最高,降水量季节变化的置换率最高;刀切法检验结果表明,影响重庆市茶树分布的环境变量主要为年平均气温、最冷季度平均气温、最冷月份最低气温、最湿季度平均气温、最干燥季度平均气温。重庆市茶树适生区可划分为4种等级,高适生区和非适生区面积较小,而中适生区和低适生区面积较大,其中南川区大部分地区属于中适生区,少部分属于低适生区和非适生区,极少部分属于高适生区。在南川区随机采集古茶树幼叶和人工种植茶园的茶树幼叶、老叶、枝干、根系,经测定发现人工种植茶园的茶树幼叶锗含量(平均值0.0058 mg/kg)高于古茶树幼叶(平均值0.0047 mg/kg),人工种植茶园的茶树老叶锗含量(平均值0.0119 mg/kg)高于幼叶。茶树对锗的富集系数仅为1.41,从根系到枝干、从根系到老叶、从根系到幼叶的转运系数分别为0.32、0.30、0.14。在南川区茶树中适生区选取土壤锗含量较高的5个地点人工种植茶园,采集茶树叶片测定锗含量,结果发现茶树老叶锗含量(0.0292~0.2840 mg/kg)高于随机采集样品。虽然茶树对锗的富集能力较弱,但以位于茶树适生区和富锗土壤分布区的人工种植茶园茶树老叶为材料较易制成富锗茶叶。[建议]合理规划重庆市茶树种植区,在高适生区、中适生区发展茶树种植;充分利用富锗土壤资源,加快富锗茶叶生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适生区 MaxEnt模型 富集转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扬子板块西缘黄草坝A型复式花岗岩体的成因及其地质意义 被引量:1
2
作者 黄露玉 陈友良 +4 位作者 郭锐 殷桂芹 范伟 詹国鑫 郭俏萍 《地质论评》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2169-2192,共24页
扬子板块西缘分布有一系列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中期的岩浆岩体,是探究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的重要窗口。黄草坝复式花岗岩体出露于扬子西南缘的云南牟定戌街地区,岩性包括有片麻状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这些花岗岩... 扬子板块西缘分布有一系列中元古代晚期—新元古代中期的岩浆岩体,是探究Rodinia超大陆聚合和裂解的重要窗口。黄草坝复式花岗岩体出露于扬子西南缘的云南牟定戌街地区,岩性包括有片麻状花岗岩、二长花岗岩和黑云母花岗岩。这些花岗岩在主量元素组成上均具有高SiO_(2)(70.77%~78.79%)、高碱(Na_(2)O+K_(2)O=7.15%~8.73%)、高FeO^(T)/(FeO^(T)+MgO)(0.70~0.98)值和高10000×Ga/Al(2.68~6.84)值,以及低P_(2)O_(5)(0.01%~0.06%)、低CaO(0.07%~0.90%)、低MgO(0.02%~0.88%)的地球化学特点。在稀土元素组成上均表现为轻稀土相对富集、具明显的负Eu异常特征。在微量元素组成上表现为Rb、Th、U、K、Nd、Sm等元素相对富集,Nb、Zr、Hf等元素相对亏损,Ba、Sr、P、Ti等元素强烈亏损。主微量元素特征表明黄草坝复式花岗岩体属于典型的A型花岗岩。锆石原位微区U-Pb定年结果显示片麻状花岗岩(1090±24 Ma)和二长花岗岩(1063±5 Ma)均形成于中元古代时期,ε_(Hf)(t)=+4.3~+10.3,T_(DM2)年龄介于1.33~1.62 Ga,表明成岩物质来自新生地壳的部分熔融。黑云母花岗岩的结晶年龄为782.4±8.2 Ma(ICP-MS U-Pb法),属于新元古代,其ε_(Hf)(t)=-7.3~-2.1,T_(DM2)年龄介于1.80~2.14 Ga,表明成岩物质可能来源于古老地壳。结合前人研究资料分析,笔者等认为黄草坝A型复式花岗岩体形成于中元古代—新元古代时期多阶段造山旋回中的碰撞造山后伸展环境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扬子板块西缘 黄草坝岩体 岩石成因 ICP-MS U-Pb年龄 Lu—Hf同位素 RODINIA超大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表层土壤有机碳空间分布、影响因素及对碳减排的贡献 被引量:4
3
作者 鲍丽然 李瑜 +4 位作者 张风雷 岳甫均 罗恺 邓海 严明书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501-1512,共12页
【研究目的】土壤碳汇和岩溶碳汇共同构成自然地质碳汇,土壤中的碳参与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碳。因此,土壤有机碳研究对提升土壤碳汇、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利用地统计学方法... 【研究目的】土壤碳汇和岩溶碳汇共同构成自然地质碳汇,土壤中的碳参与碳循环的主要形式是有机碳。因此,土壤有机碳研究对提升土壤碳汇、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研究方法】基于多目标区域地球化学调查数据,利用地统计学方法分析了重庆市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空间分布,应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及分类回归树法研究了土壤有机碳密度影响因素及其重要性,采用模型法评估了农田土壤固碳减排潜力。【研究结果】研究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平均密度为2.75 kg/m^(2),空间分布上具有中等程度空间自相关性,呈现南北两端高、中间低的分布格局。海拔、温度、土壤类型是影响有机碳密度的重要因素,降雨量、土地利用方式次之。农田土壤固碳潜力约为36.88 Tg C,相当于2018年重庆市能源消耗碳排放量的24.10%。【结论】重庆市凉爽湿润的高海拔区表层土壤有机碳密度较大;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中林草地、水田更利于土壤有机碳的积累。在达到碳平衡之前,农田土壤整体呈“碳汇”效应,吸收着空气中的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碳 空间分布 碳减排 地统计学 环境地质调查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高背景区土壤硒镉的伴生关系及作物吸收 被引量:1
4
作者 王锐 王佳彬 +3 位作者 蒋玉莲 朱世林 周皎 贾中民 《土壤》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1339-1346,共8页
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开展地质高背景区土壤硒(Cd)、镉(Se)的来源、伴生关系及作物吸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Se资源丰富,土壤Cd超过筛选值和管制值的比例分别为30.81%和1.74%,且土壤以酸性为主;土壤Se、Cd含量主要受到二叠系、泥盆... 以重庆市黔江区为例,开展地质高背景区土壤硒(Cd)、镉(Se)的来源、伴生关系及作物吸收研究,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Se资源丰富,土壤Cd超过筛选值和管制值的比例分别为30.81%和1.74%,且土壤以酸性为主;土壤Se、Cd含量主要受到二叠系、泥盆系及寒武系地层分布的影响,在志留系地层中,农业活动也对土壤Cd含量具有一定的影响;土壤中Cd和Se伴生及表层富集现象明显,可能与土壤中黏土矿物、有机质及铁锰氧化物的吸附作用有关。土壤铁锰氧化物及有机质含量对水稻Cd和Se的吸收有抑制作用,土壤pH是影响水稻Cd、Se吸收的关键因子,碱性条件下水稻对Cd的吸收降低但有利于水稻对Se的吸收,因此,土壤pH调节是富Se资源安全开发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来源 伴生关系 作物吸收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岩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农作物系统重金属累积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7
5
作者 余飞 罗恺 +5 位作者 王佳彬 李瑜 周皎 王锐 余亚伟 张云逸 《中国岩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1-83,共13页
为了揭示重庆岩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农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特征,选择在重庆市南部典型岩溶区,系统地采集大宗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及其耕层土壤84组,分析测定农作物及耕层土壤中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 为了揭示重庆岩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农作物系统中重金属的迁移累积特征,选择在重庆市南部典型岩溶区,系统地采集大宗农作物(水稻、玉米和红薯)及其耕层土壤84组,分析测定农作物及耕层土壤中重金属砷(As)、镉(Cd)、铬(Cr)、铜(Cu)、汞(Hg)、镍(Ni)、锌(Zn)含量及理化性质,采用地统计、生物富集因子及皮尔逊相关系数分析等方法,开展重金属元素在重庆岩溶地质高背景地区土壤−农作物系统中累积特征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田、玉米地和红薯地耕层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和全国表层土壤背景值,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其中Cd元素富集现象较为突出。依据GB 15618-2018和GB 2762-2017,耕层土壤种Cd超标率达41.59%,水稻、玉米和红薯中Cd超标率分别为5.89%、6.25%和5.56%,显示出岩溶地质高背景区虽然土壤中重金属含量总量高,但生物有效性较低。相关分析显示,土壤-农作物系统Cd等重金属含量主要受土壤pH、土壤质地和土壤中铁锰氧化物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地质高背景区 土壤-农作物系统 重金属 富集系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羌塘盆地东部上三叠统巴贡组泥岩特征及油气地质意义 被引量:13
6
作者 王忠伟 肖杨 +1 位作者 占王忠 余飞 《东北石油大学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12,I0001,共13页
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黑色泥岩是重要的烃源岩之一,其品质及生烃潜力存在明显差异。以羌塘盆地东部冬曲剖面巴贡组浊积岩中黑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黑色泥岩生烃潜力及形成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冬曲剖... 羌塘盆地上三叠统黑色泥岩是重要的烃源岩之一,其品质及生烃潜力存在明显差异。以羌塘盆地东部冬曲剖面巴贡组浊积岩中黑色泥岩为研究对象,分析有机地球化学和元素地球化学特征,研究黑色泥岩生烃潜力及形成环境。结果表明:研究区冬曲剖面巴贡组黑色泥岩为差—中等烃源岩。有机质来源于低等浮游生物和高等植物的混合,为Ⅱ_(2)-Ⅲ型干酪根。黑色泥岩有机质经历成熟—高成熟演化,形成于半咸水—咸水环境,具有氧化的水体条件,不利于有机质保存。巴贡组黑色泥岩生烃潜力较差,明显差于邻区雀莫错、鄂尔托陇巴剖面和QZ-7井巴贡组泥岩的,以生气为主。研究区西北缘半岛湖—多格错仁地区具有很好的生烃潜力,是未来油气勘探的有利目标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泥岩特征 烃源岩 生烃潜力 浊流环境 巴贡组 冬曲剖面 上三叠统 羌塘盆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省兴文县地质灾害特征及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5
7
作者 黄卓 刘严松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106-108,共3页
四川省兴文县地质灾害发育频繁,在对全县地质灾害发育、分布特征调查基础上,对地质灾害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得出较长时间的降雨和境内矿产开发是兴文县地质灾害的主要诱发因素,从而为兴文县地质灾害防治与区划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参考。
关键词 地质灾害特征 影响因素 兴文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及玉米中重金属的含量及污染评价——以城口县为例 被引量:12
8
作者 王锐 邓海 +3 位作者 贾中民 余飞 张永文 王佳彬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841-848,共8页
研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及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地质高背景区土地污染评价提供有效建议。在重庆市城口县采集玉米-根系土样品44套,分析了土壤和玉米中重金属(Cd、Hg、Pb、As、Cr、Cu、Zn和Ni)的全量及土壤pH,同时分析了土壤中重金... 研究地质高背景区土壤及农作物中重金属的污染状况,为地质高背景区土地污染评价提供有效建议。在重庆市城口县采集玉米-根系土样品44套,分析了土壤和玉米中重金属(Cd、Hg、Pb、As、Cr、Cu、Zn和Ni)的全量及土壤pH,同时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的形态,利用单因子指数法和内梅罗指数法对土壤及玉米中重金属污染的状况进行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土壤重金属含量的平均值均高于中国土壤环境背景值,土壤Cd的平均含量是中国土壤背景值的8.41倍,是典型的重金属地质高背景区,且土壤以碱性为主。土壤中主要污染因子为Cd,存在个别Zn和Ni的超标点位。土壤中、重度污染区主要分布在研究区的东北部,所占比例分别为6.82%和14.63%。玉米中主要的污染因子为Cd,但As、Pb和Ni等因子也应引起重视。玉米与土壤重金属污染分布情况基本吻合,相对于土壤而言,玉米重金属污染程度较低。土壤中重金属元素来源受到重金属基底值较高的黑色岩和灰岩区次生富集作用的影响。土壤Cd生物有效态含量较高,是玉米Cd超标的主要原因。建议调节土壤pH,防止土壤酸化,以实现农产品安全生产。地质高背景区土壤污染评价应基于土壤元素全量-有效态-作物安全性的体系进行,以达到系统评价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玉米 重金属 高背景区 污染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奉节县中部土壤硒富集特征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
9
作者 宁墨奂 付成 +5 位作者 王佳彬 邓海 苏黎明 董金秀 王宇 张金晶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9-27,共9页
近年来,人们对富硒(Se)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物质,富Se土地开发利用将是提高Se资源合理利用的首要切入点。选取奉节县中部青龙镇和五马镇一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247个土壤样品,对研究区Se元素含量、来源、分布... 近年来,人们对富硒(Se)资源的需求不断提高,土壤作为农作物生长的基础物质,富Se土地开发利用将是提高Se资源合理利用的首要切入点。选取奉节县中部青龙镇和五马镇一带土壤为研究对象,采集247个土壤样品,对研究区Se元素含量、来源、分布和影响因素特征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Se平均含量为0.462mg/kg,变异程度属于高度变异。根据《天然富硒土地划定与标识》(DZ/T 0380—2021)中规定的富Se土地划分标准,研究区内一般富Se点位占比为17.89%,空间位置上具有连续分布的特点。对Se等元素源解析及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显示,Se元素与Cd等重金属元素具有较强的伴生关系并且来源相对一致。同时,土壤有机质、硫化物、铁氧化物及磷灰石对Se含量影响显著,并指示受到外源迁入的影响。据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定量源解析分析,研究区土壤中Se来源影响顺序为外源迁入>地质背景>人为活动,贡献率分别为70.1%、15.2%和14.7%,主要受河流上游地质背景影响,同时伴随着Cd的迁入。综合分析表明,研究区土壤环境有利于Se元素富集并降低重金属安全风险,具有划定天然富Se土地的条件,建议在后续工作中开展专项农作物调查,进一步评估农产品开发利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富Se资源 土壤 来源特征 分布特征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某农业集中区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与来源解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张雨涵 李瑜 +4 位作者 官开江 何向阳 鲍丽然 王宇 罗恺 《中国土壤与肥料》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10-18,共9页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与来源对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选择重庆某农业土壤集中分布区域,综合采用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开展了... 土壤重金属污染问题日益突出,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成因与来源对污染防治和风险管控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选择重庆某农业土壤集中分布区域,综合采用地累积指数、污染负荷指数、相关分析、主成分分析和正定矩阵因子分析等多种方法,开展了土壤重金属污染特征分析、土壤重金属污染评价和重金属来源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Cd、Hg、As、Pb、Cr、Cu、Zn和Ni8种重金属元素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背景值。其中累积程度最高的重金属为Hg,其次为As和Cd,其平均含量分别为重庆市土壤背景值的54.70、3.03和1.50倍。地累积指数统计结果表明,研究区内土壤Hg和As污染程度较深且分布面积较广。污染负荷指数法评价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重金属以轻微污染和中度污染为主,研究区综合污染负荷指数(P_(zone))为1.76,整体上呈轻微污染。采用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法对重金属来源进行定量解析,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中As和Pb的积累主要来自于工业活动和交通排放;土壤中Cr、Cu、Zn和Ni主要来源于自然地质背景;土壤Cd的积累与农业生产活动有关;区域Hg污染由汞矿开采引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污染 重金属 正定矩阵因子分析模型 源解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黔江区表层土壤硼元素地球化学特征 被引量:1
11
作者 余京 周琳 +3 位作者 严明书 邓海 鲍丽然 董金秀 《中南农业科技》 2023年第1期125-128,共4页
研究地质背景为主控因素的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研究区作物栽培、农业经济和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网格化定位、土壤样品采集和元素检测方法,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评价标准,研究表层土壤硼(B)元素含量水平、空间分布及... 研究地质背景为主控因素的土壤微量元素的地球化学特征,可以为研究区作物栽培、农业经济和种植规划提供科学依据。采用网格化定位、土壤样品采集和元素检测方法,结合地理信息技术和评价标准,研究表层土壤硼(B)元素含量水平、空间分布及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硼元素平均含量为87.97 mg/kg,接近全国水平,空间分布差异小(CV<0.5)。含量分布主要受控于地质地层,高值区分布于三叠系和寒武系,低值区分布于泥盆系、侏罗系、白垩系。研究区表层土壤硼元素丰富级别面积达93.19%,而在马喇林场、三塘村、正阳镇-冯家镇和马喇镇西等一带较为缺乏,农业活动应注意补施硼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土壤养分 重庆市黔江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万州区西部土壤氟地球化学特征及生态效应
12
作者 鲍丽然 王佳彬 +1 位作者 刘剑锋 李瑜 《湖北农业科学》 2023年第3期35-39,172,共6页
利用1∶50 000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万州区西部地区土壤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评价了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氟含量平均值为578.4 mg/kg,略高于全国表层土壤均值,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层控制作用明显,水平剖... 利用1∶50 000土地质量地质调查数据,分析了三峡库区万州区西部地区土壤氟的地球化学特征,初步评价了氟的生态效应。结果表明,研究区表层土壤氟含量平均值为578.4 mg/kg,略高于全国表层土壤均值,空间分布格局受地层控制作用明显,水平剖面中土壤与岩石样品氟含量呈显著正相关,土壤氟与成土母岩具有较好的继承性。土壤氟地球化学评价结果显示,研究区局部土壤氟过剩,主要分布于三叠系地层区。氟生态效应调查显示,地表水氟含量偏高,但未超出国家标准;部分地区农产品出现氟超标现象,建议高度重视并展开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球化学特征 生态效应 重庆市万州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滇东北地区二叠系梁山组岩相古地理及其对铝土矿的控矿意义
13
作者 葛祥英 牟传龙 +8 位作者 王子正 崔晓亮 牛浩斌 周邦国 夏彧 王启宇 陈子聪 李星 唐建东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459-471,共13页
为了更好地探明滇东北地区二叠系梁山组的铝土矿资源,通过对该区野外露头及钻井剖面的考察,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工作。利用岩石学、古生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及室内分析等方法将滇东北地区划分为后滨、滨岸沼泽、前滨、临滨等沉积... 为了更好地探明滇东北地区二叠系梁山组的铝土矿资源,通过对该区野外露头及钻井剖面的考察,开展了详细的岩相古地理研究工作。利用岩石学、古生物学、元素地球化学及室内分析等方法将滇东北地区划分为后滨、滨岸沼泽、前滨、临滨等沉积相类型。岩相古地理研究表明,中二叠世早期,滇东北巧家药山镇—大关太阳坝—彝良钟鸣地区由于碳酸盐岩基底易发生喀斯特化,存在很多喀斯特洼地、漏斗等负地形,形成了含矿岩系的堆积空间,该区带以偶尔受到海水波浪作用的低能滨岸沼泽环境为主。二叠纪时期,扬子地块总体位于赤道附近低纬度地区,适宜的湿热气候带来的雨水等淡水的淋滤作用使得铝土质物质不断富集成矿;从整个上扬子沉积古地理特征来看,渝南—黔北地区与滇东北地区同属滨岸沼泽相带,滇东北地区有望成为继务川—正安—道真铝土矿后又一个梁山组铝土矿富集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滇东北 梁山组 沉积相 岩相古地理 铝土矿 控矿意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巫山官渡河流域黑色岩系中镉元素在地下水系统中的迁移特征研究
14
作者 刘永旺 朱宗林 +5 位作者 李海 柯青青 罗波 刘进 邓鑫钱 张永文 《中国岩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38-249,共12页
巫山地区二叠系黑色岩系有害元素Cd高背景值突出,表层土壤已受到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次工作以巫山官渡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水样测试等方法,分析研究区二叠系黑色岩系有害元素Cd对地下水的影... 巫山地区二叠系黑色岩系有害元素Cd高背景值突出,表层土壤已受到污染,对地下水的影响尚不清楚。本次工作以巫山官渡河流域为研究区,通过野外调查、资料收集、数据分析、水样测试等方法,分析研究区二叠系黑色岩系有害元素Cd对地下水的影响,以期揭示Cd在岩石-土壤-水中的运移特征。结果表明:(1)研究区含Cd地下水样均来自该流域发源于二叠系黑色岩系的岩溶地下水系统,水样具有典型的碳酸盐岩岩溶的化学特征,含Cd水样与不含Cd水样最显著的差别是含Cd水样SO_(4)^(2-)平均含量是不含Cd水样的3倍。(2)研究区内二叠系黑色岩性中的Cd含量较高,以二叠系孤峰组为最高,岩石风化成土壤后Cd依旧富集,但含量大幅降低;Cd通过溶滤作用进入地下水系统,是研究区含地下水中Cd的主要来源,Cd与SO_(4)^(2-)具有极显著正相关。(3)煤矿开采改变了地下水的运动路径,强化了溶滤作用,Cd在坑道涌水中富集作用加强,煤矿坑道涌水中Cd含量迅速增高,相应TDS也增高,水质变差,具有潜在风险,不宜作为引用水源。研究区三叠系岩溶地下水系统水量丰富,稀释了二叠系岩溶地下水中Cd的浓度,降低了Cd污染的风险。(4)Cd在岩石中赋存状态以碳酸盐矿物为主,风化后Cd多数溶解或转化其它可迁移形态,土壤的酸化使得Cd容易迁入水体,增加环境风险。通过饱和指数分析Cd地下水在迁移过程中尚未达到饱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官渡河流域 黑色岩系 地下水系统 镉污染 镉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秀山西北部农田土壤重金属生态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89
15
作者 鲍丽然 邓海 +4 位作者 贾中民 李瑜 董金秀 严明书 张风雷 《中国地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625-1636,共12页
为了解矿业活动较多的重庆秀山县西北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86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Mn等9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 为了解矿业活动较多的重庆秀山县西北部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状况,采集了表层土壤样品386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Mn等9种重金属元素,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区农田土壤9种重金属平均值都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Cd、Hg明显超出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超标率分别为75.2%和44.6%。土壤中Hg污染较严重,处于中污染或重污染状态,Mn、As、Cd总体呈轻污染,其余重金属基本无污染。生态风险评价显示,Hg、Cd为主要生态危害元素,Hg以强、很强和极强风险为主,Cd以中等风险为主。人体健康风险评价显示,儿童更易受到重金属污染威胁,重金属对成人不具有非致癌风险,对儿童具有非致癌风险,As、Cr是主要非致癌因子;成人致癌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个别土壤样对儿童具有致癌风险,As致癌风险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环境地球化学调查工程 秀山县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汞矿区耕地土壤和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及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35
16
作者 余飞 张永文 +5 位作者 严明书 王锐 张风雷 钟克强 朱海山 罗凯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6-548,共13页
为了解重庆汞矿区耕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在研究区采集水稻45件、玉米32件、红薯18件及其种植土壤样品90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 为了解重庆汞矿区耕地土壤-农作物重金属污染状况,在研究区采集水稻45件、玉米32件、红薯18件及其种植土壤样品90件,分析测定As、Cd、Cr、Cu、Hg、Ni、Pb、Zn等8种重金属含量,采用地累积指数法、潜在生态危害指数法和健康风险评估模型,对该区土壤重金属污染程度、生态风险和食用农作物的健康风险进行评估.结果表明,研究区水稻田、玉米地和红薯地土壤重金属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呈现不同程度的积累;Cd、Hg、As超出国家农用地土壤污染风险筛选值,水稻田土壤超标率分别为88.9%、62.2%、11.1%,玉米地土壤超标率分别为81.3%、43.8%、18.8%,红薯地土壤超标率分别为100%、44.4%、16.7%.与食品安全国家标准相比,部分水稻和玉米中Cd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0%、15.6%;部分红薯中Cd、Cr和Pb超标,超标率分别为22.2%、5.56%和27.8%.地累积指数法评价显示土壤Hg污染严重,以中污染和极重污染为主,As、Cd总体处于轻污染水平,Cr、Cu、Ni、Pb、Zn总体呈无-轻污染状态.潜在生态风险评价显示,Hg、Cd、As为研究区土壤主要生态危害元素,Hg以极强风险为主,Cd以中等风险和强等风险为主,As以轻微风险为主,单一重金属健康风险指数表明研究区居民食用水稻存在较高的As风险.多种重金属总健康风险指数显示成人食用玉米没有明显的健康影响,但食用水稻、红薯存在明显的复合健康风险;同时儿童更易受到重金属污染威胁,食用水稻、玉米和红薯的THQ均大于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汞矿区 土壤 农作物 重金属 生态风险 健康风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渝北地区土壤重金属形态特征及其有效性评价 被引量:28
17
作者 严明书 李武斌 +2 位作者 杨乐超 龚媛媛 张茂忠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64-70,共7页
结合渝北地区土壤重金属全量及形态分析,对区内主要土壤类型(紫色土、石灰土、黄壤、水稻土)中的As、Cd、Cr、Pb形态构成特征、影响因素及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重金属形态构成差异明显,Cr、Pb在各土壤类型中均以残渣态... 结合渝北地区土壤重金属全量及形态分析,对区内主要土壤类型(紫色土、石灰土、黄壤、水稻土)中的As、Cd、Cr、Pb形态构成特征、影响因素及有效性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不同土壤类型重金属形态构成差异明显,Cr、Pb在各土壤类型中均以残渣态为主;Cd在黄壤、紫色土中以离子态、残渣态为主,其中离子态平均构成在2类土中分别高达37.44%、29.97%.w(可利用态As)和w(可利用态Cr)在紫色土中的平均值分别为0.04和0.96 mg/kg,w(可利用态Cd)在水稻土和紫色土中的平均值分别为0.13和0.09 mg/kg,w(可利用态Pb)在黄壤中的平均值为1.94 mg/kg,表现出较高生物有效性;石灰土中各重金属可利用态总体较低.w(可利用态As)、w(可利用态Cd)分别与As全量(以w计,下同)、Cd全量呈显著正相关;w(可利用态Cd)和w(可利用态Pb)与pH,w(可利用态Cr)与w(有机质)均呈显著负相关.紫色土中w(可利用态Cd)、w(可利用态Cr)和w(可利用态Pb)与各重金属全量、pH和w(有机质)三者显著服从多元非线性对数回归,通过该回归可对研究区紫色土这3个元素的可利用态含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渝北 土壤 重金属形态 可利用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土壤重金属特征的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评价——以重庆(江津)现代农业园区为例 被引量:18
18
作者 周皎 何欣芮 +5 位作者 李瑜 魏虹 杨乐超 刘剑锋 王佳彬 鲍丽然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070-3078,共9页
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内4种农用地类型的653个表层土样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相关标准,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对标准中所涉及的Cu、Cr、Cd、Hg、As和Pb共6种重金属元素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潜... 以重庆市江津区现代农业园区内4种农用地类型的653个表层土样为研究对象,测定土壤重金属元素含量.依据绿色食品产地环境相关标准,采用重金属污染指数法对标准中所涉及的Cu、Cr、Cd、Hg、As和Pb共6种重金属元素开展土壤环境质量评价和潜在生态风险评价,并结合用地类型确定绿色农产品生产的适宜性土壤分区.结果表明:除元素Cu、Cr和As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重庆市土壤背景值;除元素As和Hg外,其他元素的平均含量均高于我国土壤背景值.土壤重金属元素Cu、Cr、Cd、Hg、As和Pb的平均浓度均达到《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但Cd污染已处于安全警戒线内,应高度警惕和严格监管园区内该元素的污染.水田、旱地和果园的土壤环境均以尚清洁为主,其他园地的土壤环境以轻度污染水平为主.部分水田存在一定程度的Pb污染(轻度)、Hg污染(中度)和Cd污染(中度),旱地存在一定程度的Hg污染(中度)和Cd污染(中度),果园和其他园地的土壤存在一定程度的Cd的轻、中度污染.全区符合《绿色食品产地环境质量》标准要求的土壤面积为12.47km^2,占农用地总面积的63.64%,旱地、果园、水田和其他园地中符合该标准的面积分别占各自总面积的84.83%、68.07%、56.51%和42.09%.4种用地类型的土壤环境生态风险水平均以低等为主,共占研究区总面积的74.70%. Cd和Hg在园区表层土壤重金属生态风险评估中占有较大的贡献率,应列为优先控制污染元素并对其生态效应开展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污染 潜在生态风险 土壤环境质量评价 绿色食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西部农业区大气沉降特征及其对地表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鲍丽然 杨乐超 +1 位作者 董金秀 周皎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1-46,共6页
从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在重庆西部农业区采集了50个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分别测试干、湿沉降样品中K、Ca、Mg、N、P、S、Fe、As、Cd、Cr、Cu、Hg、Ni、Zn、Pb、B、Mo、Mn 18种元素的含量,计算各元素的年沉降通量。研究发现,重庆西部农... 从2009年4月至2010年4月,在重庆西部农业区采集了50个大气干、湿沉降样品,分别测试干、湿沉降样品中K、Ca、Mg、N、P、S、Fe、As、Cd、Cr、Cu、Hg、Ni、Zn、Pb、B、Mo、Mn 18种元素的含量,计算各元素的年沉降通量。研究发现,重庆西部农业区各元素年沉降通量均低于重庆主城区和成都经济区。采用富集因子分析得出,S、Cd、N、Pb、P、Hg、Mo、Zn、Cr、As明显受人为活动影响,其中S、Hg、As、Pb是典型的燃煤元素,Cd、Cr、Zn主要来源于工业排放、汽车尾气等,N、P与农业施肥密切相关。相关性分析表明,大气沉降输入Hg引起土壤中Hg含量显著增加,大气沉降输入S引起地表水中SO2-4浓度显著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西部农业区 大气沉降 富集因子 土壤 地表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都市经济圈土壤Cd元素含量分布特征与评价 被引量:6
20
作者 严明书 张茂忠 +2 位作者 唐将 杨振鸿 贾仲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1期118-124,共7页
通过重庆都市经济圈网格化深浅层土壤及评价样品的调查分析,阐述重金属Cd区域上的分布现状,并绘制土壤Cd元素环境质量分级图.研究区浅层土壤Cd背景平均值0.27μg/g,深层0.13μg/g.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区内土壤进行统计分类,区内... 通过重庆都市经济圈网格化深浅层土壤及评价样品的调查分析,阐述重金属Cd区域上的分布现状,并绘制土壤Cd元素环境质量分级图.研究区浅层土壤Cd背景平均值0.27μg/g,深层0.13μg/g.根据《土壤环境质量标准》对区内土壤进行统计分类,区内浅层土壤Cd元素Ⅱ类土及以上土类面积为83.97%.土壤Cd高含量值主要分布在金刀峡镇北、含谷—白市驿、木耳—王家和玉峰山镇等区域.含谷—白市驿、木耳—王家、西彭北等区域的高Cd含量受人类活动影响比较明显,其中含谷—白市驿区Cd主要来源于生活垃圾、排污底泥和降尘,而金刀峡镇北的高Cd含量属自然背景变化的范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 重金属元素 环境质量 污染评价 自然背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