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2013—2022年重庆市耕地多功能性时空演变及耦合协调关系
1
作者 刘豫 王颖 +3 位作者 耿彩英 朱文艳 王丹 谢雨琦 《水土保持通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72-381,共10页
[目的]分析快速城镇化与生态保护双重约束下中国西南丘陵山区耕地多功能的空间权衡关系,为协调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缓解人地矛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以重庆市为研究区,构建耕地“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评价体系,采用熵... [目的]分析快速城镇化与生态保护双重约束下中国西南丘陵山区耕地多功能的空间权衡关系,为协调土地资源可持续利用与缓解人地矛盾提供科学决策依据。[方法]以重庆市为研究区,构建耕地“三生”(生产-生活-生态)空间功能评价体系,采用熵权法、综合指数评价法、耦合协调度模型及K均值聚类分析等方法,研究2013—2022年重庆市耕地多功能时空演变特征及耦合协调关系。[结果]①重庆市耕地生产功能整体呈“东低西高,大聚集小分散”特征,主要集中在主城外围的渝西地区,而生态功能则在武陵山、大巴山及长江沿线生态廊道形成高值区;②2013—2022年,重庆市耕地“三生”空间功能的耦合协调度显著提升,由“低效失调”向“初步协调”转型;③重庆市耕地可划分为农业优化过渡区(16.22%)、农业生产活力区(40.54%)和生态生活保育区(43.24%),不同功能区的耕地利用模式呈现明显的空间分异特征。[结论]重庆市耕地多功能性在时空维度上呈现显著的区域分异特征,整体上从“低效失调”向“初步协调”转型,但区域间发展不均衡。因此,在山地城市的耕地多功能优化,制定区域国土空间规划及可持续发展政策时应予以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性 “三生”空间 耦合协调度 K均值聚类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