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乡村振兴视角下网络直播运营人才培养路径价值赋能的有效策略
1
作者 龙娅 邓大伟 +2 位作者 张圆 唐霖娜 张海锋 《村委主任》 2025年第4期232-234,共3页
网络直播如今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显著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电子商务、旅游业等产业环境。网络直播要实现其潜在价值,需要专业的网络直播运营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培育“三农”领域的直播人才是赋能产业发展、增... 网络直播如今已成为推动乡村振兴的关键途径,显著改善了农村地区的农业、电子商务、旅游业等产业环境。网络直播要实现其潜在价值,需要专业的网络直播运营人才。在乡村振兴战略的推进中,培育“三农”领域的直播人才是赋能产业发展、增强区域经济的关键措施。文章以重庆市南川区为例,深入分析了该区域网络直播的现状,并从乡村振兴的角度审视人才需求,提出了培养网络直播运营人才的实践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直播 乡村振兴 人才培养 运营人才 价值赋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成的机理与实践路径 被引量:20
2
作者 杨士连 于泽元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53-58,共6页
知识生成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的价值旨归,其内涵特质、生成机理及实践路径亟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从理论体系上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成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轴,明确知识生成的融合特征,厘清人才供... 知识生成作为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的价值旨归,其内涵特质、生成机理及实践路径亟须从理论和实践两方面丰富。从理论体系上看,职业教育产教融合课程知识生成的核心要义在于以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为主轴,明确知识生成的融合特征,厘清人才供需对接、产教交互赋能、学习场域跨界的生成机理。从实践层面上看,根本举措在于澄明知识构成的辩证主体,揭示知识生成的本质,建构知识生成与评价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教融合课程知识 知识生成 产教融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岗课融通:现代学徒制的意蕴及推进路径 被引量:24
3
作者 杨士连 于泽元 《职教论坛》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63-67,共5页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性""学徒性"的核心意蕴,昭示着"岗课融通"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纽带。但是,当下现代学徒制在实施中客观存在着"现代性"不足、"融通性"不够、"学徒... 现代学徒制的发展历程及其"现代性""学徒性"的核心意蕴,昭示着"岗课融通"是现代学徒制的实施纽带。但是,当下现代学徒制在实施中客观存在着"现代性"不足、"融通性"不够、"学徒性"不强等症结。要进一步推动现代学徒制发展,需要校企共同开发"岗课融通"的课程体系、组建"岗课融通"的师资结构以及打造"岗课融通"的实施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代学徒制 岗课融通 课程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定岗双元”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 被引量:3
4
作者 张健 《教育与职业》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9期49-51,共3页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傅带徒弟,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我国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以来,在培养方案、专业能力、课程开发、产教融合等方面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存在行业企业参与力度不足、制度保障不完善等问... 现代学徒制是学校与企业合作,以师傅带徒弟,强化实践教学的一种人才培养模式。我国职业院校实施现代学徒制以来,在培养方案、专业能力、课程开发、产教融合等方面尚处于探索、实践阶段,还存在行业企业参与力度不足、制度保障不完善等问题。在"定岗双元"人才培养理念指导下,构建企业、学校、学生三方联动的现代学徒制培养模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价值和现实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岗双元 现代学徒制 利益共同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时代内地西藏中职班建设困境及实践对策
5
作者 唐绪龙 《职业技术教育》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0期27-30,共4页
内地西藏中职班是国家推进“教育援藏”的新举措,关乎西藏地区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与国家长治久安。多年来,内地西藏班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实践经验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也面临教育管理民族特色彰显不够、多... 内地西藏中职班是国家推进“教育援藏”的新举措,关乎西藏地区的繁荣发展、民族团结与国家长治久安。多年来,内地西藏班在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丰富实践经验等方面取得一定成就,但也面临教育管理民族特色彰显不够、多方协同育人机制不健全、教师专业素养有待提升、学生学习生活存在障碍等困境。未来内地西藏中职班实践对策为:坚定不移发挥社会主义制度优势;构建“互鉴共认”的管理模式;推动多方开展协同育人;提高教师民族文化素养;加大学生帮扶指导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育援藏 人才培养 内地西藏中职班 建设困境 实践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