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北碚地区中老年人群的定量CT骨密度与脆性骨折评价 被引量:11
1
作者 张雪琴 胡吉学 +7 位作者 高伟 聂慧 黄月奇 胡美红 甘利伟 汪晓琴 何国勇 程晓光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03-807,共5页
目的探讨重庆北碚地区中老年男性、女性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以及脊柱脆性骨折的发病特点。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两组人群:①常住重庆北碚地区的社区健康人群,年龄40~80岁,共计2126例;②明确诊断为脊柱脆性骨折... 目的探讨重庆北碚地区中老年男性、女性腰椎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以及脊柱脆性骨折的发病特点。方法本研究选取了两组人群:①常住重庆北碚地区的社区健康人群,年龄40~80岁,共计2126例;②明确诊断为脊柱脆性骨折的人群,共计137例。两组人群均进行三维定量CT(3D-QCT)BMD测量。将社区健康人群分为中年组(40~59岁)、老年组(60~80岁),比较中老年男性、女性BMD的变化规律;脊柱脆性骨折行CT和(或)MRI检查,至少明确出现一个椎体骨折,MRI明确出现多次骨折,按统计数据绘制ROC曲线,查找脊柱脆性骨折的BMD临界值,分析脊柱脆性骨折的发病特点。结果社区健康人群组:男性、女性的BMD变化与年龄增长呈负相关(r=-0.747、-0.712,P<0.05)。低骨量高发年龄男女性均在50岁以后,女性50~59岁(发生率52.5%),男性50~69岁(发生率50.2%);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好发于女性60岁、男性70岁以后。脊柱脆性骨折组:发生于OP人群中女性占83.33%、男性占67.92%;发生于低骨量人群中女性占16.7%、男性占32.1%。多椎体(多次)脆性骨折发生率为31.39%(43/137),其中OP占79.07%、低骨量占20.9%;OP+脆性骨折人群中,多椎体(多次)脆性骨折女性占30%、男性占36.11%;脆性骨折BMD最佳临界值女性为50.05 mg/cm3、男性71.18 mg/cm3。结论脆性骨折高发于OP人群、次发生于低骨量人群,OP+脆性骨折患者较低骨量+脆性骨折患者再骨折的风险大。因此,50岁以后应常规检测BMD,关注低骨量,提前干预OP有助于提高脆性骨折的二级预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定量CT 骨密度 骨质疏松症 脆性骨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校外青少年艾滋病防治知识健康教育策略分析 被引量:9
2
作者 敬新苗 刘丰海 +5 位作者 欧开华 魏南方 李方波 安家璈 顾亮 贺加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2期121-123,共3页
目的评价以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农村校外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农村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按村逐级整群抽样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农村校外青少年的... 目的评价以参与式研究方法在农村校外青少年中开展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的近期效果,为农村校外青少年预防艾滋病健康教育提供参考。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法,按村逐级整群抽样进行艾滋病健康教育前后的调查。结果健康教育后,农村校外青少年的艾滋病知识的总知晓率由57.09%提高到82.36%(P<0.01);愿意和艾滋病病人/感染者正常交往的由14.46%提高到67.93%,会接受同学递的烟和出于礼貌接受陌生人的礼物分别由95.97%、98.42%下降到54.36%、23.90%,提议用安全套会尴尬由77.33%下降到33.13%;最近一次性行为使用了安全套的由28.84%提高到61.63%,性行为每次或经常使用安全套由26.65%提高到45.93%(P<0.01)。结论应用参与式方法对农村校外青少年开展健康教育活动,可有效提高其艾滋病的相关知识、改变其相关态度和行为意向。而长期的行为改变还需持续的健康促进活动和社区政策支持才能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健康教育 艾滋病 农村校外青少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知识态度行为调查
3
作者 敬新苗 阳光 +5 位作者 汪力华 苗英振 杨宇霞 陈琳 黄成勇 贺加 《中国健康教育》 2010年第8期590-593,共4页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为农村重大传染病防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重庆市承担政府指定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乡村医生进行随机抽样,现场调查收集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和专业培训、收入、对结核病和艾... 目的了解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防治知识态度行为水平,为农村重大传染病防治政策制定提供依据。方法对成都市、重庆市承担政府指定公共卫生服务工作的乡村医生进行随机抽样,现场调查收集乡村医生的基本情况和专业培训、收入、对结核病和艾滋病防治知识及国家有关政策知晓等情况。结果 69.7%的乡村医生知道肺结核病人的主要症状,79.8%的乡村医生知道如何转诊和所在地区有专门检查与治疗肺结核病的地方,74.2%的乡村医生知道肺结核规范治疗的时间,58.8%的乡村医生知道预防控制肺结核最有效的措施,只有15.7%的乡村医生知道肺结核病人正规治疗后多久一般就没有了传染性。乡村医生对艾滋病传播途径的知晓率在63.4%-94.8%之间,总知晓率为58.8%。对于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平均得分仅0.97±0.18分;79.8%的乡村医生认为应该将艾滋感染者/患者集中管理,防止传播他人,39.7%的乡村医生不愿意接触艾滋病感染者/患者,57.7%的乡村医生不愿意为艾滋感染者/患者提供服务;79.8%的乡村医生认为发现可疑肺结核病人后,应该转诊至结核病防治所/结核病专科医院。结论乡村医生重大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知晓率低,对艾滋感染者/患者持有歧视态度,在发现可疑的肺结核病人时,转诊至结核病防治专门机构的比例偏低。应加强乡村医生的健康教育和重大传染病防治相关知识政策及操作技能的培训,提高其重大传染病防治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医生 重大传染病 知识 态度 行为 调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