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3篇文章
< 1 2 1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城市污泥中的重金属及其农用环境容量 被引量:19
1
作者 赵秀兰 卢吉文 +1 位作者 陈萍丽 王德辉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88-192,共5页
城市污泥农用的环境风险取决于城市污泥中的污染物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该文分析了重庆市1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Cu,Zn,Pb和Cd含量及形态,根据土壤环境容量及氮肥施用量计算了重庆主要旱地土壤的最大施用量和年施用量。结果表明,重... 城市污泥农用的环境风险取决于城市污泥中的污染物含量及土壤理化性质。该文分析了重庆市10个城市污水处理厂污泥中的Cu,Zn,Pb和Cd含量及形态,根据土壤环境容量及氮肥施用量计算了重庆主要旱地土壤的最大施用量和年施用量。结果表明,重庆市城市污泥中的Zn、Cu、Pb和Cd含量分别为362.12~725.32mg/kg,69.84~170.22mg/kg,21.25~107.24mg/kg和1.26~4.25mg/kg。污泥中不稳定态Zn、Cu、Pb和Cd的比例分别为42.89%~44.74%,2.69%~9.45%,0.95%~12.06%和61.05%~79.91%。根据土壤重金属的静态容量,计算出重庆主要旱地土壤紫色土和黄壤城市污泥的一次性最高施用量分别为384.62t/hm2和98.90t/hm2。根据土壤重金属动态容量,以15、20、50为年限,计算出的城市污泥的年施用量,紫色土为66.10,60.91和55.71t/(hm2·a),黄壤为30.32,28.99和27.53t/(hm2·a)。根据作物的需氮量计算城市污泥的年施用量为3.04~6.40t/(hm2·a),该施用量低于根据土壤环境的动态容量计算的施用量,按此用量施用城市污泥更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重金属 农地利用 土壤环境容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14
2
作者 杨志敏 陈玉成 +2 位作者 魏世强 赵中金 王莉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采用系统分析与数学分析方法,探讨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NPSP)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方式,划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类型。结果表明,主导因子是代表畜牧业的粪便承载系数、代表种植业的耕地面积和代表农民生活的人均收... 采用系统分析与数学分析方法,探讨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NPSP)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方式,划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类型。结果表明,主导因子是代表畜牧业的粪便承载系数、代表种植业的耕地面积和代表农民生活的人均收入,其中粪便承载系数显示抑制作用,而耕地面积和人均收入则促进面源污染的加重,且它们均以直接作用的形式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可分为压力-响应较大型、压力大而响应小型、压力小而响应大型和压力-响应较小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影响因子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环境污染关系及成因分析 被引量:7
3
作者 朱金山 王定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拟合重庆市1995~2006年间经济增长和工业污染之间的演替轨迹,并应用分解分析法对2002~2006年间工业"三废"排放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工业"三废"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 采用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模型拟合重庆市1995~2006年间经济增长和工业污染之间的演替轨迹,并应用分解分析法对2002~2006年间工业"三废"排放变化的成因进行了定量分析.结果表明,重庆市工业"三废"排放量和人均GDP之间的关系表现为N型和EKC曲线的左半部分,目前均呈增长态势.将污染物排放变化的成因分为规模效应、结构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3类,结果显示,工业结构在调整的初期的确有减轻污染的作用,在结构效应渐趋稳定的条件下,重庆市污染物排放量变化主要是由规模效应和广义技术效应此消彼长竞争的结果.广义技术效应是现阶段重庆市减少污染排放量的最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均GDP 工业污染物 EKC 分解分析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垃圾焚烧飞灰粒径分布及重金属形态分析 被引量:18
4
作者 李娜 郝庆菊 +3 位作者 江长胜 陆清萍 朱伟 赵蕾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59-664,共6页
采用筛分法研究了重庆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粒径分布,分析了各粒径颗粒中Pb、Cd、Zn、Cu、Mn、Ni和Cr等重金属的总量,并利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不同粒径飞灰中各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0%以上的飞灰粒径小于250... 采用筛分法研究了重庆市生活垃圾焚烧飞灰中的粒径分布,分析了各粒径颗粒中Pb、Cd、Zn、Cu、Mn、Ni和Cr等重金属的总量,并利用Tessier五步连续提取法对不同粒径飞灰中各重金属的化学形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90%以上的飞灰粒径小于250μm,其中粒径为149—250μm的颗粒最多,约占总量的50%.除Ni之外,其它重金属的含量随粒径的减小呈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粒径小于250μm颗粒中的重金属含量对飞灰中重金属含量的贡献率达到90%.飞灰中各重金属的形态分布随粒径变化规律不同,Zn、Cd、Pb、Cu的碳酸盐结合态含量略高,在重庆地区酸雨的淋溶下极易释放出来,对周围环境存在潜在威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焚烧飞灰 粒径分布 重金属 形态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街道灰尘重金属污染的健康风险评价 被引量:11
5
作者 李燕燕 李章平 +2 位作者 熊海灵 陈玉成 代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8-23,共6页
采集了重庆市主城区的商贸区、居民区、交通区、文教区、旅游区、工业区、农业区共40个街道灰尘样品,分析了样品中As,Cd,Cr,Cu,Hg,Ni,Pb,Zn等8个重金属元素总量,采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非致癌健... 采集了重庆市主城区的商贸区、居民区、交通区、文教区、旅游区、工业区、农业区共40个街道灰尘样品,分析了样品中As,Cd,Cr,Cu,Hg,Ni,Pb,Zn等8个重金属元素总量,采用美国EPA人体暴露风险评价方法对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含量进行了非致癌健康风险和致癌健康风险评估.结果表明,重庆市街道灰尘中重金属含量呈累积趋势.其中,Hg,Cr,Cu,Pb的变异系数超过了30%,受人为影响较大;儿童和成人对几种重金属的3种摄入方式大小依次为:手口暴露、皮肤暴露、呼吸暴露,儿童受到的伤害高于成人;重金属Cd和Ni的致癌风险度分别为3.6×10-8,5.3×10-7,低于国际防辐射委员会推荐的最大可接受风险值5×10-5,显示较低的致癌风险;Cr的致癌风险度为6.5×10-5,存在一定的致癌风险效应,应引起重视;其中,Cr元素中,商贸区和交通区的致癌风险度高于其他功能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街道灰尘 重金属 健康风险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街道灰尘中氮、磷污染研究 被引量:11
6
作者 朱旻航 王学良 陈玉成 《环境化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306-307,共2页
关键词 街道灰尘 磷污染 主城区 重庆市 城市环境质量 科学防治 污染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直辖以来生态足迹的动态测度与分析 被引量:44
7
作者 杨永奎 王定勇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382-2390,共9页
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以重庆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对重庆市1997-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2004年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108hm^2,实际生态承载力为0.4696hm^2,人均生态... 生态足迹是近来测度生态可持续发展的一种定量方法。以重庆统计年鉴为主要数据来源,对重庆市1997-2004年的生态足迹进行了时间序列的测度。结果表明,2004年重庆市的人均生态足迹为1.2108hm^2,实际生态承载力为0.4696hm^2,人均生态赤字为0.7412hm^2。从1997-2004年人均生态足迹逐年增加,人均生态承载力逐年减少,导致人均生态赤字逐年增大,对外来资源的依赖性越来越大。利用灰色预测模型进行了预测,2009年人均生态赤字将达到0.8695hm^2,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减少生态赤字的一系列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足迹 生态承载力 生态赤字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汞调查研究 被引量:11
8
作者 满洪喆 杨永奎 王定勇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9期131-137,共7页
利用Lumex RA-915^+汞分析仪,对重庆主城区大气汞浓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监测.结果显示,重庆主城区大气汞浓度范围为0.10-86.82ng/m^3,均值6.45±0.03ng/m^3,高于全球背景水平.重庆主城区大气汞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 利用Lumex RA-915^+汞分析仪,对重庆主城区大气汞浓度进行了系统的调查监测.结果显示,重庆主城区大气汞浓度范围为0.10-86.82ng/m^3,均值6.45±0.03ng/m^3,高于全球背景水平.重庆主城区大气汞具有一定的空间分布特征和明显的时间变化特征.交通区,工业区和商业区大气汞浓度分别为7.07,7.05和6.71ng/m^3,差异性不显著,但明显高于文教区(5.97ng/m^3)和自然保护区(4.65ng/m^3).不同功能区大气汞浓度月变化特征基本一致,从8月到11月大气汞浓度逐月升高,11月达到峰值,而后急剧下降,并趋于相对稳定.在缙云山,大气汞浓度白天明显高于夜间,而西南大学和重庆火力发电厂大气汞日变化特征与之刚好相反,说明大气汞浓度的日变化特征受地区空气污染状况的影响.重庆主城区大气汞浓度与光照强度呈极显著的负相关,与相对湿度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气温和气压的相关性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汞 时空变化 气象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居民重金属膳食摄入水平研究 被引量:11
9
作者 杨巍 蒋冬梅 王定勇 《生态毒理学报》 CAS CSCD 2009年第1期50-56,共7页
为了解重庆市居民砷、镉、汞的膳食摄入水平,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经城乡经济排序,并按公共营养学要求,选取重庆市1213户居民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国总膳食研究方法,采集了当地12类主要食物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和冷... 为了解重庆市居民砷、镉、汞的膳食摄入水平,采用分层多级整群随机抽样方法,经城乡经济排序,并按公共营养学要求,选取重庆市1213户居民为调查对象,应用中国总膳食研究方法,采集了当地12类主要食物样品,采用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AAS)和冷原子吸收分光光度法(CVAAS)测定了砷、镉、汞的含量,并运用FAO/WHO推荐的ADI值/PTWI值评价了居民膳食摄入的健康风险.结果显示,1)蛋类砷含量为允许限量的3.0倍;水果类镉含量为允许限量的2.4倍,汞含量为允许限量的4.0倍;2)各年龄组对砷、汞的膳食摄入量均低于ADI值,对镉的摄入量则大大超过ADI值.谷类和水果是各年龄组人群摄入砷、镉的主要膳食来源,水果类是汞的主要膳食来源;3)农村居民摄入的3种重金属含量均低于城镇居民,城乡居民对砷、汞的摄入量在允许限量ADI值的范围内,但通过食物摄入的镉含量超过了允许限量ADI值,达到ADI值的12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金属 膳食摄入量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几种主要土壤有机质化学稳定性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杨益 江韬 +2 位作者 魏世强 何仁江 刘丽琼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180-184,共5页
采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氧化法,研究比较重庆市6种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1)采用KMnO4氧化法评价土壤有机质化学稳定性应控制适宜的氧化剂浓度,KMnO4浓度<0.1mol/L时,主要氧化土壤中的易氧化有机组分,浓度为0.3m... 采用高锰酸钾和双氧水氧化法,研究比较重庆市6种不同类型土壤有机质的抗氧化稳定性。结果表明:(1)采用KMnO4氧化法评价土壤有机质化学稳定性应控制适宜的氧化剂浓度,KMnO4浓度<0.1mol/L时,主要氧化土壤中的易氧化有机组分,浓度为0.3mol/L的KMnO4可较好地反映土壤有机质的抗氧化能力差异,6种土壤有机质抗氧化能力高低顺序为缙云山黄壤腐殖层>紫色潮土>嘉陵江沿岸冲积土>灰棕潮土>矿质黄泥>灰棕紫泥紫色土。(2)土壤有机质的化学稳定性与pH、有机质含量、<0.001mm粘粒含量以及全氮、速效氮、速效磷含量均存在明显的相关性,其相关特性在KMnO4高、低浓度时表现不同。(3)双氧水氧化法可较好地反映不同土壤密度分级土壤有机质的抗氧化稳定性,灰棕潮土、紫色潮土和矿质黄泥均随酸度增大而提高;灰棕潮土和紫色潮土轻组有机质(LFOM)抗氧化能力明显高于重组有机质(HFOM);矿质黄泥和缙云山黄壤腐殖层LFOM和HFOM抗氧化能力无明显差异;研究发现农地土壤其有机质氧化率随酸度增加而连续提高,但林地土壤有机质氧化率变化幅度较小,均小于5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有机质 抗氧化性 相关性 密度分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岩石风化对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水化学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梦婕 江韬 +4 位作者 何仁江 木志坚 李雪梅 魏世强 谢德体 《中国环境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495-1501,共7页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重庆涪陵王家沟小流域为期一年的水质系统监测,明确了流域主要离子组成,分析了小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化学类型为Cl-—Ca2+型;大多数离子的含量随采样点、季节、水体类型的... 通过对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重庆涪陵王家沟小流域为期一年的水质系统监测,明确了流域主要离子组成,分析了小流域的水化学特征和主要离子来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化学类型为Cl-—Ca2+型;大多数离子的含量随采样点、季节、水体类型的不同而有显著性差异;Gibbs图、阴阳离子三角图分析结果表明,该流域水体离子组成受岩石风化的影响比较显著,且阴离子可能主要来自于岩盐溶解和碳酸盐的风化,而岩盐溶解也是控制流域阳离子的主要机制,硅酸盐矿物的风化侵蚀作用也存在一定影响;主成分分析得出对该流域水体离子组成影响最大的可能是碳酸盐(其中H2CO3风化碳酸盐岩过程比H2SO4风化作用更为显著),其次是岩盐、硅酸盐,农业活动和居民生活也有一定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农业小流域 水化学特征 风化过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秀山锰矿区土壤和植物锰污染调查与评价 被引量:20
12
作者 祝滔 江长胜 +1 位作者 郝庆菊 黄小娟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9期167-172,共6页
文章通过现场取样对重庆秀山锰矿区锰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锰矿区矿渣堆以及农田土壤Mn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及部分农田土壤Mn污染极其严重。矿区植物对Mn的吸收表现为富集型植物(如垂序商陆Phytolacca ... 文章通过现场取样对重庆秀山锰矿区锰污染状况进行了调查分析。应用地积累指数法对锰矿区矿渣堆以及农田土壤Mn污染进行评价,结果表明矿区土壤及部分农田土壤Mn污染极其严重。矿区植物对Mn的吸收表现为富集型植物(如垂序商陆Phytolacca americana Linn.)、根部囤积型植物(如紫花香薷Elsholfizia argyi Levl.)、规避型植物(如长波叶山蚂蝗Desmodium sequax Wall.),可根据其特点通过制定合理的植被恢复措施修复Mn污染土壤。采用单项污染指数法对矿区种植蔬菜的Mn污染水平进行评价,发现辣椒、萝卜的食用部分受Mn污染极严重,长期食用这些蔬菜对人体健康存在很大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锰矿区 土壤污染 优势植物 植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紫色土锗的背景含量及分布特征 被引量:14
13
作者 肖广全 木志坚 +3 位作者 魏世强 杨学春 青长乐 牟树森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171-174,214,共5页
对重庆地区分布的5种主要紫色土的116个背景土壤剖面,261个土样中的锗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中锗的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几何均值为0.67×/÷1.4 mg/kg,算术均值为(0.71±0.26)mg/kg,略低于世界土壤平均值(... 对重庆地区分布的5种主要紫色土的116个背景土壤剖面,261个土样中的锗含量及分布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紫色土中锗的含量服从对数正态分布,几何均值为0.67×/÷1.4 mg/kg,算术均值为(0.71±0.26)mg/kg,略低于世界土壤平均值(1.0 mg/kg)。背景土壤剖面C层锗含量高于A层、B层,但在燃煤所致降尘和酸雨重污染地区及某冶炼厂附近土壤(灰棕紫泥属)中,其表层锗含量明显高于底层,亦高于其它非污染地区同属土壤表层,因此,局部地区土壤可能存在锗污染问题,值得重视。紫色土壤锗含量与土壤阳离子交换量(CEC),Cu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土壤Pb,As含量呈显著正相关,而与土壤pH、有机质(OM)、碳酸盐含量及土壤其它化学成分(Hg,Cd,Zn,Al2O3,Fe2O3,K2O,Na2O,CaO,MgO,Mn,Cr,Ni,TiO2)间相关性很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锗分布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典型农业小流域土壤系统氮磷收支研究 被引量:7
14
作者 何仁江 江韬 +3 位作者 木志坚 倪九派 魏世强 谢德体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95-101,共7页
利用三峡库区涪陵段王家沟小流域的农业生产活动调查数据,计算分析了流域农田土壤系统在一个完整的种植年内的氮磷收支状况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农田土壤氮磷平均收入(以纯氮或纯磷计)分别为816和115 kg/(hm2.a),支出分别为462和32 ... 利用三峡库区涪陵段王家沟小流域的农业生产活动调查数据,计算分析了流域农田土壤系统在一个完整的种植年内的氮磷收支状况及循环特征.结果表明,流域农田土壤氮磷平均收入(以纯氮或纯磷计)分别为816和115 kg/(hm2.a),支出分别为462和32 kg/(hm2.a),盈余量分别为354和83 kg/(hm2.a).化肥、作物秸秆还田和人畜排泄物及生活污水是农田土壤系统氮磷的主要输入源,它们对氮素总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72.3%,14.7%和8.1%,对磷素总收入的贡献率分别为82.9%,9.2%和7.4%.作物收获是流域农田土壤系统氮磷输出的主要途径,分别占氮磷总支出的46.2%和98.0%.径流输出分别占氮磷输出的3.5%和2.0%,氮磷化肥径流流失分别占其投入的2.7%和0.7%.在研究流域内的三种主要农业土地利用系统中,榨菜对流域农田土壤氮磷平衡的影响最大,其对氮磷盈余的贡献率分别为61.9%和79.9%;其次为玉米,对氮磷盈余的贡献率分别为32.8%和19.9%;水稻对氮磷平衡的贡献率分别为5.3%和0.2%.因此,合理配施各种来源的肥料、降低旱作系统(榨菜和玉米)土壤的氮磷盈余量是减少流域农业活动对环境不利影响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小流域 三峡库区 平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15
作者 乔小珊 张馨蔚 +3 位作者 陈玉成 杨志敏 李向前 曾维友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6,共6页
为了研究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的影响,寻找安全的沼液施用量。本试验采用水稻盆栽试验,设置5个不同沼液灌溉量的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水稻生长期间共灌溉沼液9次,并在灌溉之后测定上覆水和下渗水的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试验研究发... 为了研究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的影响,寻找安全的沼液施用量。本试验采用水稻盆栽试验,设置5个不同沼液灌溉量的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水稻生长期间共灌溉沼液9次,并在灌溉之后测定上覆水和下渗水的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试验研究发现,灌溉沼液期间稻田上覆水的养分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季灌溉量为2250 mL.kg-1土的T4处理其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处理,而各处理上覆水的重金属含量动态变化不明显;T4处理的稻田下渗水中养分含量在沼液灌溉后期急速上升,造成地下水环境富营养化的可能性增加。综合沼液灌溉对稻田上覆水和下渗水中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来看,沼液灌溉的安全施用量应控制在单季灌溉量为2250 mL.kg-1土的范围之内,使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稻田 水环境 营养物质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户用沼气对三峡库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削减响应分析 被引量:9
16
作者 杨志敏 陈玉成 +3 位作者 陈庆华 木志坚 肖广全 魏世强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114-118,共5页
通过调查统计与现场采样,分析了三峡库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压力、状态和响应态势,确定了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容量及其削减量。采用清单分析方法,核算了小流域化学肥料施用、有机肥施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 通过调查统计与现场采样,分析了三峡库区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的压力、状态和响应态势,确定了主要污染物、主要污染源、农业面源污染负荷容量及其削减量。采用清单分析方法,核算了小流域化学肥料施用、有机肥施用、农作物秸秆、畜禽养殖、农村生活污水、生活垃圾和农田土壤侵蚀等7个来源对农业面源污染化学需氧量(COD)、生化需氧量(BOD5)、全氮(TN)、全磷(TP)排放负荷及其贡献。并采用实地监测,分析了小流域水环境质量。王家沟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COD、BOD5、TN、TP的排放量分别为12 100,6 413,1 780,327kg/a,其水质测算浓度分别为22.23,11.44,3.15,0.58mg/L,与实测浓度相差不大,说明大尺度的农业面源污染负荷计算与小尺度的农业面源污染实测是相容的。户用沼气对7个污染源的控制包含直接与间接作用、促进与抑制作用。单口户用沼气池全年可减少COD 230.65kg,BOD5146.87kg,TN 38.00kg,TP 11.84kg的污染物进入水体。王家沟小流域主要污染物是TN、TP、BOD5,主要污染源是畜禽养殖、化肥施用、农作物秸秆。为了使王家沟小流域农业面源污染物达标,在考虑水环境容量的基础上,需要新建户用沼气池32口,最终沼气池入户率将达到49.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压力-状态-响应 户用沼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特征及处理工艺遴选 被引量:10
17
作者 田伟 何娟 +1 位作者 杨志敏 陈玉成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90-93,116,共5页
调查了重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排放的主要特征,发现重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的排放量为4.38~131.50 m3/d,平均排放量为56.25 m3/d,污水水质在整体上与典型的低浓度型生活污水类似。污水处理率为27.43%~71.39%,平均处理率为51.76%,... 调查了重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排放的主要特征,发现重庆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的排放量为4.38~131.50 m3/d,平均排放量为56.25 m3/d,污水水质在整体上与典型的低浓度型生活污水类似。污水处理率为27.43%~71.39%,平均处理率为51.76%,日和季节的水质变化的各项指标的最大值与最小值间差距分别在11%~33%和36%~210%之间。评述了国内外服务区污水处理现有工艺,将其划分为好氧处理、厌氧处理、好氧-厌氧处理和生态处理等4个大类,在重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排放特征的基础上,推荐了"分类预处理-生态土壤渗滤处理"为重庆地区高速公路服务区污水的适合工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公路 服务区 污水处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综合治理 被引量:37
18
作者 谢涛 陈玉成 于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4-525,共2页
论述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粪污治理的综合措施,并对关键措施——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沼气工程 农村生态环境 畜禽养殖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氮源及过磷酸钙对油茶壳好氧堆肥过程碳转化的影响
19
作者 刘亦凡 晏巧 +3 位作者 娄利华 王超 张艺豪 赵秀兰 《农业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237-246,共10页
好氧堆肥技术可将油茶壳转化为稳定的堆肥产品,被认为是实现其资源化、无害化最有效途径之一。但油茶壳的碳氮比及难分解物质含量高,单独堆肥不易腐熟发酵,如何实现高效低成本堆肥是油茶壳资源化利用面临的难题之一。该研究设置了纯油茶... 好氧堆肥技术可将油茶壳转化为稳定的堆肥产品,被认为是实现其资源化、无害化最有效途径之一。但油茶壳的碳氮比及难分解物质含量高,单独堆肥不易腐熟发酵,如何实现高效低成本堆肥是油茶壳资源化利用面临的难题之一。该研究设置了纯油茶壳(CK)、油茶壳+猪粪(T1)、油茶壳+尿素(T2)和油茶壳+尿素+过磷酸钙(T3)4个处理,研究了氮源及过磷酸钙对堆肥过程中堆体温度、理化性质和碳转化的影响。结果表明,除CK外,各处理堆体均出现了持续35 d以上的高温期,堆肥产物的pH值在5.5~8.5之间,电导率(electrical conductivity,EC)低于4.00 mS/cm。堆肥过程中堆体有机碳损失率、木质纤维素降解率和腐殖质增长率均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相较于T1,T2表现出更低的最大碳损失率、较高的最大木质纤维素降解率、腐殖质增长率及腐殖质的芳香性和腐殖化程度。相较于T2,T3处理上述3个指标均提高。相关分析和结构方程表明,氮源增强了木质纤维素影响腐殖质形成的路径,提高了腐殖化程度,过磷酸钙使pH值与有机碳降解率(C_(loss))的相关性发生正负转变,并通过影响堆体性质促进其中有机碳及木质纤维素的降解和腐殖质组分间的转化,提高堆体的腐殖化率,但降低了腐殖质的聚合度。该研究结果为优化油茶壳好氧堆肥工艺参数,促进堆肥化在油茶壳资源化中的利用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茶壳 好氧堆肥 有机碳转化 氮源 过磷酸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及其预测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成 杨永奎 王定勇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904-908,共5页
利用排放因子法和灰色预测法对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进行了研究.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量从1997年的6.18 t增加到2008年的13.47 t.重庆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来,大气汞排放量累计达99.76 t,年均增长率为9.82%,其中燃煤和水泥生产汞排放量分别... 利用排放因子法和灰色预测法对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进行了研究.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量从1997年的6.18 t增加到2008年的13.47 t.重庆自1997年成为直辖市以来,大气汞排放量累计达99.76 t,年均增长率为9.82%,其中燃煤和水泥生产汞排放量分别达58.34和22.37 t.以1997─2008年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数据为依据,运用灰色系统理论建立GM(1,1)大气汞人为排放预测模型,预测了2009─2015年重庆大气汞排放趋势.如果不采取控制措施,预计2015年重庆大气汞人为排放量约30.92 t,年均增长率将高达16.20%.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人为源 排放因子 灰色预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