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1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志敏 陈玉成 +2 位作者 魏世强 赵中金 王莉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采用系统分析与数学分析方法,探讨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NPSP)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方式,划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类型。结果表明,主导因子是代表畜牧业的粪便承载系数、代表种植业的耕地面积和代表农民生活的人均收... 采用系统分析与数学分析方法,探讨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NPSP)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方式,划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类型。结果表明,主导因子是代表畜牧业的粪便承载系数、代表种植业的耕地面积和代表农民生活的人均收入,其中粪便承载系数显示抑制作用,而耕地面积和人均收入则促进面源污染的加重,且它们均以直接作用的形式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可分为压力-响应较大型、压力大而响应小型、压力小而响应大型和压力-响应较小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影响因子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2
作者 乔小珊 张馨蔚 +3 位作者 陈玉成 杨志敏 李向前 曾维友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6,共6页
为了研究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的影响,寻找安全的沼液施用量。本试验采用水稻盆栽试验,设置5个不同沼液灌溉量的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水稻生长期间共灌溉沼液9次,并在灌溉之后测定上覆水和下渗水的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试验研究发... 为了研究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的影响,寻找安全的沼液施用量。本试验采用水稻盆栽试验,设置5个不同沼液灌溉量的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水稻生长期间共灌溉沼液9次,并在灌溉之后测定上覆水和下渗水的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试验研究发现,灌溉沼液期间稻田上覆水的养分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季灌溉量为2250 mL.kg-1土的T4处理其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处理,而各处理上覆水的重金属含量动态变化不明显;T4处理的稻田下渗水中养分含量在沼液灌溉后期急速上升,造成地下水环境富营养化的可能性增加。综合沼液灌溉对稻田上覆水和下渗水中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来看,沼液灌溉的安全施用量应控制在单季灌溉量为2250 mL.kg-1土的范围之内,使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稻田 水环境 营养物质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综合治理 被引量:37
3
作者 谢涛 陈玉成 于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4-525,共2页
论述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粪污治理的综合措施,并对关键措施——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沼气工程 农村生态环境 畜禽养殖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水田环境下畜禽粪便对氮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雷蕾 梁勤爽 +1 位作者 陈玉成 杨志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6-550,共5页
采用持续淹水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畜禽粪便(猪粪、牛粪和鸡粪)过程中N、P面源污染物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施用量越大,上覆水和下渗水的N、P释放量越大,且下渗水释放量高于上覆水;上覆水中,牛粪低肥处理的N、P释放能力最强,N、P的单位... 采用持续淹水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畜禽粪便(猪粪、牛粪和鸡粪)过程中N、P面源污染物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施用量越大,上覆水和下渗水的N、P释放量越大,且下渗水释放量高于上覆水;上覆水中,牛粪低肥处理的N、P释放能力最强,N、P的单位释放量分别为0.307、0.012 mg/g,下渗水中,鸡粪低肥处理的N释放能力及牛粪低肥处理的P释放能力最强,N、P单位释放量分别为0.946、0.156 mg/g,畜禽粪便单位释放量排序呈低肥处理的高于高肥处理;总氮(TN)的释放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猪粪、牛粪、鸡粪,而总磷(TP)的释放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牛粪、猪粪、鸡粪,且3种畜禽粪便均呈现施用量低,N、P释放率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释放 持续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盐基离子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3
5
作者 窦添元 龙娟 +3 位作者 廖宇琴 木志坚 慈恩 魏世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1-1331,共11页
为了解盐基离子的农业面源流失负荷与排放特征,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的集水域汇出口径流水质进行了持续两年的高频(每日)监测。两集水域气候、地貌和农耕方式相同,但其中一个集水域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指数高(记为集水域A),另一集... 为了解盐基离子的农业面源流失负荷与排放特征,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的集水域汇出口径流水质进行了持续两年的高频(每日)监测。两集水域气候、地貌和农耕方式相同,但其中一个集水域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指数高(记为集水域A),另一集水域的稻田连片分布在集水域底部,破碎度指数低(记为集水域B)。结果表明,集水域A阴、阳离子年均输出通量分别为499 kg·hm^-2·a^-1和218 kg·hm^-2·a^-1,集水域B阴、阳离子年均输出通量分别为265 kg·hm^-2·a^-1和118 kg·hm^-2·a^-1。集水域A的盐基离子年均输出通量是集水域B的2倍左右,这种差异很可能是由两集水域稻田布局差异所导致。流域径流水体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Cl-和Ca2+,各占阴、阳离子年均排放总量的58%和67%。不同作物季中,水稻/玉米季和榨菜季均贡献了全年盐基离子排放量的1/2左右;不同时期中,5月和11月的离子排放负荷最高,分别占全年的26%和24%。研究表明,5月和11月是控制该流域盐基离子流失的关键时间节点,稻田连片布设于集水域底部是降低农田盐基离子流失的重要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面源污染 农业小流域 盐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盆地丘陵区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 被引量:28
6
作者 王彦 张进忠 +3 位作者 王振华 李太魁 贺春凤 朱波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068-2074,共7页
研究了四川盆地丘陵区典型水田和旱地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并讨论了吸附-解吸参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pH的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对磷的吸持能力表现为中性土壤>酸性土壤>石灰性... 研究了四川盆地丘陵区典型水田和旱地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特征,并讨论了吸附-解吸参数与土壤基本理化性质的关系。结果表明,不同pH的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和解吸均存在显著差异,土壤对磷的吸持能力表现为中性土壤>酸性土壤>石灰性土壤,中性有利于土壤吸附磷;水稻土对磷的最大吸附容量(Qm)和最大缓冲容量(MBC)高于紫色土,而临界平衡磷浓度(EPC0)和解吸率(b)低于紫色土。农田土壤对磷的吸附与解吸参数还受土壤理化性质的影响,Qm和MBC与有机质含量、无定形铁(Fe-ox)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n=6);吸附常数(K)与有机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n=6);EPC0与土壤pH、CaCO3含量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磷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5,n=6);b与Fe-ox含量呈显著负相关(P<0.05,n=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土 水稻土 吸附-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中型沼气工程厌氧发酵液的后处置技术 被引量:60
7
作者 陈玉成 杨志敏 +3 位作者 陈庆华 蒋小丽 高萌 夏旗 《中国沼气》 2010年第1期14-20,共7页
沼气生产之后的厌氧发酵液处置是制约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沼液处置相继出现了低成本的资源性利用、低成本的自然生态净化、高成本的工厂化处理和高附加值的开发性处理等四种方式。前二者属于"生态型",适... 沼气生产之后的厌氧发酵液处置是制约大中型沼气工程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国内外沼液处置相继出现了低成本的资源性利用、低成本的自然生态净化、高成本的工厂化处理和高附加值的开发性处理等四种方式。前二者属于"生态型",适用于全混式发酵,且具有足够消纳的生态单元;后二者属于"环保型",适用于干湿分离发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利用 处理 沼气工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殖酸对外源砷在土壤中形态转化和有效性的影响 被引量:15
8
作者 王俊 王青清 +1 位作者 蒋珍茂 魏世强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22-529,共8页
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探讨腐殖酸(HAs)的两种活性组分——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及其不同比例(HA/FA)对土壤As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As的两种组分对土壤As的形态均具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和方向与其浓度、比例及外源As含... 通过室内培养的方法,探讨腐殖酸(HAs)的两种活性组分——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及其不同比例(HA/FA)对土壤As形态转化及有效性的影响。结果表明,HAs的两种组分对土壤As的形态均具有显著影响,其影响程度和方向与其浓度、比例及外源As含量有关。FA和添加量≤1%C的HA能增加土壤交换态As(Ex-As)的含量,添加量≥3%C的HA能降低土壤Ex-As含量;两种组分都能降低土壤铝型As(Al-As)和铁型As(Fe-As)含量,增加残渣态As(Res-As)含量,FA比HA的作用效果更强;在等量(1%C)HAs条件下,HA/FA≥5/5时HAs能降低Ex-As含量,≤3/7时则能增加Ex-As的含量。HAs对土壤有效As的影响是其对As形态分配综合作用的结果,对土壤有效As贡献最大的是Ex-As和Ca-As;HA和添加量较高(≥5%C)的FA能够降低外源As在土壤中的有效性,而添加量较低(≤3%C)的FA能在一定程度上增加土壤As的有效性。因此,掌握有机物料合理的用量和活性组分比例是其作为土壤As活性调控剂的前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殖酸 形态 胡敏酸 富里酸 有效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螯合剂和鼠李糖脂联合淋洗污染土壤中Cd 被引量:13
9
作者 陈冬月 施秋伶 +2 位作者 张进忠 刘江 钱盛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2334-2344,共11页
采用pH为4.31的土壤,制备3种Cd浓度水平的模拟污染土壤,研究了螯合剂和鼠李糖脂对土壤中Cd的淋洗特征,探讨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和鼠李糖脂联合淋洗土壤中Cd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淋洗剂浓度为0.025 mol·L^(-1)、初始pH为7时... 采用pH为4.31的土壤,制备3种Cd浓度水平的模拟污染土壤,研究了螯合剂和鼠李糖脂对土壤中Cd的淋洗特征,探讨了乙二胺四乙酸二钠(EDTA)和鼠李糖脂联合淋洗土壤中Cd的形态变化。结果表明,在淋洗剂浓度为0.025 mol·L^(-1)、初始pH为7时,EDTA、乙二胺二琥珀酸(EDDS)和柠檬酸(CIT)淋洗分别在220、140、60 min达到平衡,EDTA的淋洗效果最好,其对0.38、0.69、0.93 mg·kg^(-1)Cd污染土壤的最大淋洗率分别达到93.16%、93.62%和94.09%;淋洗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淋洗速率常数表现为0.38 mg·kg^(-1)Cd污染土壤>0.69 mg·kg^(-1)Cd污染土壤>0.93 mg·kg^(-1)Cd污染土壤。当EDTA和鼠李糖脂(浓度均为0.025 mol·L^(-1))的体积比为1.5∶1时,3种土壤中Cd的淋溶率分别为85.45%、89.25%和93.88%,淋洗平衡时间为50 min。EDTA和鼠李糖脂联用能够有效淋洗污染土壤中的交换态、碳酸盐结合态和有机结合态Cd,可能的作用机制是EDTA的螯合作用和鼠李糖脂的胶束增溶作用产生的协同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污染土壤 螯合剂 鼠李糖脂 淋洗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苗对重金属Pb Cu Cd和Cr的吸收累积规律 被引量:27
10
作者 李云 张进忠 童华荣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454-459,共6页
通过盆栽实验,从动态角度研究了在不同培养期内,Pb、Cu、Cd和Cr4种重金属在茶树中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茶树不同部位对4种重金属的累积量存在很大差异,重金属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4种重金属大部分被茶树根系固定,在其体内的迁... 通过盆栽实验,从动态角度研究了在不同培养期内,Pb、Cu、Cd和Cr4种重金属在茶树中的累积规律。结果表明,茶树不同部位对4种重金属的累积量存在很大差异,重金属的分布顺序为根>茎>叶;4种重金属大部分被茶树根系固定,在其体内的迁移性较低,在茶叶中积累的顺序为:Cr>Cu>Cd>Pb。茶叶中重金属累积量和重金属添加量、培养时间都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4种重金属元素中,Cr的累积速率常数最大,Cd最小。茶树对重金属的吸收与土壤pH值和土壤有效态重金属含量显著相关。本研究可为人们科学认识茶叶中重金属的残留问题、健康风险及其污染控制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苗 重金属 吸收累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丘陵区小流域典型降雨径流氮磷流失特征 被引量:37
11
作者 蒋锐 朱波 +4 位作者 唐家良 罗专溪 王冬 辛伟 魏世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1353-1358,共6页
对2007年盐亭小流域两场典型降雨(施肥后首场大雨和大暴雨)的径流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步测定了径流量、氮磷浓度,旨在阐明农业小流域典型降雨氮磷流失随降雨径流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流量曲线与浓度过程线变化趋势一致。整个径流过... 对2007年盐亭小流域两场典型降雨(施肥后首场大雨和大暴雨)的径流过程进行了连续监测,同步测定了径流量、氮磷浓度,旨在阐明农业小流域典型降雨氮磷流失随降雨径流的变异规律。结果表明,流量曲线与浓度过程线变化趋势一致。整个径流过程中的氨态氮(AN)与磷酸盐(PO34--P)浓度较低且波动较小。初期径流颗粒态氮(PN)、颗粒态磷(PP)与总磷(TP)的浓度高于后期径流,初期冲刷效应明显。颗粒态氮(PN)是氮素在径流初期迁移的主要形态,而后期以硝态氮(NN)为主;但PP是整个径流过程中的主要迁移形态。初期径流中AN、PN、TP、PP及泥沙(SS)负荷分布较大,而硝态氮(NN)、总氮(TN)和PO34--P则主要分布在径流后期。污染物初期冲刷和NN后期淋溶是暴雨径流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而施肥后首场降雨氮素流失的主要原因是NN淋溶。暴雨径流产生氮磷负荷巨大,TN与TP分别为167.04kg和20.75kg;而施肥后首场大雨径流氮磷流失负荷较小,分别为12.07kg(TN)、1.04kg(TP),其中60%的TN以NN流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施肥后首场大雨 大暴雨 非点源污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林火迹地森林生态系统恢复研究 被引量:13
12
作者 段建田 魏世强 +1 位作者 于萍萍 曹春梅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182-184,共3页
对国内外林火迹地森林恢复研究进行阐述与比较,为完善该领域的研究提出相应对策,并对未来的发展趋势加以展望。
关键词 火烧迹地 植被恢复 森林生态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铝氧化物固体吸附剂对胡敏酸和富里酸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王强 魏世强 刘保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0-608,共9页
研究了Fe2O3、MnO2或Al2O3固体吸附剂对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吸附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同pH下,Fe2O3、MnO2或Al2O3固体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吸附量随着腐殖酸(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有机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pH下,对HA的吸附量依照pH3&#... 研究了Fe2O3、MnO2或Al2O3固体吸附剂对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吸附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同pH下,Fe2O3、MnO2或Al2O3固体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吸附量随着腐殖酸(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有机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pH下,对HA的吸附量依照pH3·0>pH5·0>pH7·0的顺序递减。相同pH下,随着HA有机碳浓度的增加,三种固体吸附剂对HA的吸附百分率减小。相同pH下,三种固体吸附剂对FA的吸附百分率呈单峰形,随着酸度的降低,峰位向添加的有机碳低浓度处迁移。吸附量用Langumuir方程拟合能得到极显著相关的方程,在相同pH下,三种固体吸附剂吸附HA的最大吸附量Smax和吸附亲和力常数K小于FA,而标准自由能变ΔGmo却略大于FA;298·2K温度下,三种固体吸附剂吸附胡敏酸和富里酸的ΔGmo<0,表明在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情况下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MNO2 AL2O3 固体吸附剂 胡敏酸和富里酸 酸度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14
作者 唐亮 张进忠 +1 位作者 于萍萍 孙萍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71-73,共3页
对两种菌肥进行分离硅酸盐细菌,经纯化、鉴定,得到3种硅酸盐菌株。此3种细菌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上及无机磷合成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微弱;在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具有较强的分解硅酸盐的能力,为革兰... 对两种菌肥进行分离硅酸盐细菌,经纯化、鉴定,得到3种硅酸盐菌株。此3种细菌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上及无机磷合成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微弱;在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具有较强的分解硅酸盐的能力,为革兰氏染色阴性(G-)杆菌,过氧化氢酶阳性,葡萄糖发酵产酸阳性,发酵肌醇产酸阳性,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 分离 纯化 鉴定 芽孢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丙烯酰胺与强化剂联用对土-水界面磷素迁移的影响 被引量:4
15
作者 江韬 邓丽莉 +3 位作者 魏世强 陈瑜鹏 卢松 刘双营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473-482,共10页
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结合模拟淹水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与四种化学强化剂(石灰石L,石膏G,沸石Z,腐殖质H)联用对土壤磷的吸持特性及土壤磷素向水体迁移释放的影响。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PAM和四种化学强化剂(添加量为5%)联用均... 采用静态吸附解吸试验结合模拟淹水试验,研究了聚丙烯酰胺(PAM)与四种化学强化剂(石灰石L,石膏G,沸石Z,腐殖质H)联用对土壤磷的吸持特性及土壤磷素向水体迁移释放的影响。吸附解吸试验结果表明:PAM和四种化学强化剂(添加量为5%)联用均能提高土壤固磷能力,磷平均解吸量和解吸率均小于对照(CK),其中以PAM+石灰石(P0.2+L)吸附能力最强,PAM+腐殖质(P0.2+H)次之;磷吸附动力学过程除PAM+石膏(P0.2+G)和P0.2+H符合抛物面扩散方程外,其余处理均符合Elovich方程和双常数方程。淹水试验结果表明:单施PAM时,0.1%PAM(P0.1)、0.2%PAM(P0.2)及0.4%PAM(P0.4)均可降低生物有效磷(BAP)的释放强度。当不同强化剂与PAM复合后,除P0.2+H外,其余均能有效抑制生物有效磷的释放,降低释放强度,其中以P0.2+L效果最好,上覆水体平均浓度和平均释放强度最低,分别为0.267 mgL-1和1.852 mgm-2d-1。干湿交替后,单施PAM抑制生物有效磷释放的效果明显降低,不同PAM施用量处理与对照无显著差异;而PAM与化学强化剂复合后,除P0.2+H外,其余处理均能持续抑制生物有效磷向水体的释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聚丙烯酰胺 化学强化剂 淹水 干湿交替 生物有效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腐植酸对土壤砷化学形态及生物可给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俊 王青清 魏世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1124-1132,共9页
利用in vitro方法研究了腐植酸(HAs)的两种活性组分——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及其不同比例(HA/FA)对土壤As在胃与小肠阶段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分析了As的生物可给性与HAs影响下As形态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添加量≤1%C时FA和HA均可提... 利用in vitro方法研究了腐植酸(HAs)的两种活性组分——富里酸(FA)和胡敏酸(HA)及其不同比例(HA/FA)对土壤As在胃与小肠阶段生物可给性的影响,分析了As的生物可给性与HAs影响下As形态转化的关系。结果表明:在添加量≤1%C时FA和HA均可提高交换态As的分配比例,FA能显著促进土壤As由铝型As和铁型As向残渣态As转化,且随用量的增加转化作用增强,而HA的这种作用强度较弱,在HA添加量为5%C时甚至表现出相反的作用;FA和含3%C的HA处理显著增加了土壤As胃阶段生物可给性,FA和HA均显著增加了土壤As肠阶段生物可给性;HAs添加总量为1%C时,不同HA/FA的HAs均增加了土壤As的生物可给性,HA/FA为5/5时胃肠生物可给性最大,HA/FA为7/3时肠阶段生物可给性最小;HAs对土壤As生物可给性的影响与其影响As形态分布密切相关,在胃阶段对土壤生物可给性As具有显著影响的形态是交换态As和钙型As,单位交换态As对生物可给性As的贡献比钙型As大,在肠阶段对生物可给性As影响显著的是钙型A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腐植酸 生物可给性 形态 胡敏酸 富里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蚯蚓活动对金发草修复土壤菲芘污染的强化作用 被引量:6
17
作者 潘声旺 魏世强 +2 位作者 袁馨 曹生宪 江韬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62-70,共9页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对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 L.)修复菲、芘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20.1~322.1mg kg-1)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芘污染土壤中金发草的生长,其根冠比... 采用盆栽试验法,研究了蚯蚓(Pheretima sp.)对金发草(Pogonatherum paniceum L.)修复菲、芘污染土壤的强化作用。结果显示,在试验浓度范围(20.1~322.1mg kg-1)内,蚯蚓活动促进了菲、芘污染土壤中金发草的生长,其根冠比明显增大。添加蚯蚓70d后,种植金发草的土壤中菲、芘的平均去除率高达77.0%、70.6%,平均去除率分别较无蚯蚓作用时(68.7%、61.2%)增长了8.3%、9.5%;相同污染水平下,蚯蚓活动对芘的强化去除程度总是大于菲。各修复因子中,植物-微生物交互作用对菲、芘去除的平均贡献率(46.6%、42.8%)最为突出,分别较无蚯蚓活动时(41.6%、36.6%)增长了5.0%、6.1%。说明蚯蚓活动可强化土壤-植物系统对土壤中菲、芘污染的去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修复 多环芳烃 金发草 蚯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离子与胡敏酸络合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4
18
作者 王强 魏世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3,共7页
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与Mn2+络合反应稳定性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HA与Mn2+络合反应稳定常数增大;络合反应配位数在pH 3.0~5.0范围内随... 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与Mn2+络合反应稳定性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HA与Mn2+络合反应稳定常数增大;络合反应配位数在pH 3.0~5.0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在5.0~7.0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离子强度增加,HA与Mn2+络合反应表观稳定常数增加,离子强度从0.00升至0.10 mol L-1,HA与Mn2+络合反应配位数增加,但离子强度从0.10 mol L-1继续上升至0.15 mol L-1,配位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胡敏酸络合Mn2+标准自由能变ΔGmθ、焓变ΔHθm、熵变ΔSθm在298.2K、308.2K温度下均为负值,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Mn2+离子 络合反应 稳定性 热力学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9
作者 刘莉 陈玉成 于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289-6291,共3页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对多环芳烃的来源、分布、危害、处理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降解 微生物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甘膦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铜、锌淋溶的研究 被引量:6
20
作者 崔玉侠 王玉军 +3 位作者 周东美 王慎强 肖安云 陈玉成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0-843,共4页
草甘膦分子结构中含有膦酸基、羧基和胺基等,具有强的络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从而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本文采用土柱淋溶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草甘膦溶液(0、5、20和50mg/L)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溶出的影响。草甘膦的存在降... 草甘膦分子结构中含有膦酸基、羧基和胺基等,具有强的络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从而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本文采用土柱淋溶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草甘膦溶液(0、5、20和50mg/L)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溶出的影响。草甘膦的存在降低了淋滤液的pH,增加了淋滤液中Cu和Zn的含量。逐层采样并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含量,发现草甘膦的存在增加了土柱下层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浓度。大量使用草甘膦会导致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溶出,进而污染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