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8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子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杨志敏 陈玉成 +2 位作者 魏世强 赵中金 王莉玮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999-1004,共6页
采用系统分析与数学分析方法,探讨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NPSP)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方式,划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类型。结果表明,主导因子是代表畜牧业的粪便承载系数、代表种植业的耕地面积和代表农民生活的人均收... 采用系统分析与数学分析方法,探讨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NPSP)影响因子的作用大小、作用方向和作用方式,划分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防治的类型。结果表明,主导因子是代表畜牧业的粪便承载系数、代表种植业的耕地面积和代表农民生活的人均收入,其中粪便承载系数显示抑制作用,而耕地面积和人均收入则促进面源污染的加重,且它们均以直接作用的形式影响农业面源污染。重庆市农业面源污染的防治可分为压力-响应较大型、压力大而响应小型、压力小而响应大型和压力-响应较小型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面源污染 影响因子 系统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农业小流域盐基离子排放特征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窦添元 龙娟 +3 位作者 廖宇琴 木志坚 慈恩 魏世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321-1331,共11页
为了解盐基离子的农业面源流失负荷与排放特征,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的集水域汇出口径流水质进行了持续两年的高频(每日)监测。两集水域气候、地貌和农耕方式相同,但其中一个集水域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指数高(记为集水域A),另一集... 为了解盐基离子的农业面源流失负荷与排放特征,对三峡库区涪陵段两个毗邻的集水域汇出口径流水质进行了持续两年的高频(每日)监测。两集水域气候、地貌和农耕方式相同,但其中一个集水域稻田分布零散,破碎度指数高(记为集水域A),另一集水域的稻田连片分布在集水域底部,破碎度指数低(记为集水域B)。结果表明,集水域A阴、阳离子年均输出通量分别为499 kg·hm^-2·a^-1和218 kg·hm^-2·a^-1,集水域B阴、阳离子年均输出通量分别为265 kg·hm^-2·a^-1和118 kg·hm^-2·a^-1。集水域A的盐基离子年均输出通量是集水域B的2倍左右,这种差异很可能是由两集水域稻田布局差异所导致。流域径流水体优势阴、阳离子分别为Cl-和Ca2+,各占阴、阳离子年均排放总量的58%和67%。不同作物季中,水稻/玉米季和榨菜季均贡献了全年盐基离子排放量的1/2左右;不同时期中,5月和11月的离子排放负荷最高,分别占全年的26%和24%。研究表明,5月和11月是控制该流域盐基离子流失的关键时间节点,稻田连片布设于集水域底部是降低农田盐基离子流失的重要空间布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 面源污染 农业小流域 盐基离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铁、锰、铝氧化物固体吸附剂对胡敏酸和富里酸吸附机理研究 被引量:15
3
作者 王强 魏世强 刘保峰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600-608,共9页
研究了Fe2O3、MnO2或Al2O3固体吸附剂对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吸附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同pH下,Fe2O3、MnO2或Al2O3固体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吸附量随着腐殖酸(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有机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pH下,对HA的吸附量依照pH3&#... 研究了Fe2O3、MnO2或Al2O3固体吸附剂对胡敏酸和富里酸的吸附机制和影响因素。结果表明:相同pH下,Fe2O3、MnO2或Al2O3固体吸附剂对腐殖酸的吸附量随着腐殖酸(胡敏酸HA和富里酸FA)有机碳浓度的增加而增加;不同pH下,对HA的吸附量依照pH3·0>pH5·0>pH7·0的顺序递减。相同pH下,随着HA有机碳浓度的增加,三种固体吸附剂对HA的吸附百分率减小。相同pH下,三种固体吸附剂对FA的吸附百分率呈单峰形,随着酸度的降低,峰位向添加的有机碳低浓度处迁移。吸附量用Langumuir方程拟合能得到极显著相关的方程,在相同pH下,三种固体吸附剂吸附HA的最大吸附量Smax和吸附亲和力常数K小于FA,而标准自由能变ΔGmo却略大于FA;298·2K温度下,三种固体吸附剂吸附胡敏酸和富里酸的ΔGmo<0,表明在等温等压不做非体积功情况下吸附是自发进行的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E2O3 MNO2 AL2O3 固体吸附剂 胡敏酸和富里酸 酸度 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11
4
作者 乔小珊 张馨蔚 +3 位作者 陈玉成 杨志敏 李向前 曾维友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21-26,共6页
为了研究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的影响,寻找安全的沼液施用量。本试验采用水稻盆栽试验,设置5个不同沼液灌溉量的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水稻生长期间共灌溉沼液9次,并在灌溉之后测定上覆水和下渗水的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试验研究发... 为了研究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的影响,寻找安全的沼液施用量。本试验采用水稻盆栽试验,设置5个不同沼液灌溉量的处理,每个处理重复3次;在水稻生长期间共灌溉沼液9次,并在灌溉之后测定上覆水和下渗水的养分含量和重金属含量。试验研究发现,灌溉沼液期间稻田上覆水的养分含量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单季灌溉量为2250 mL.kg-1土的T4处理其养分含量明显高于对照处理,而各处理上覆水的重金属含量动态变化不明显;T4处理的稻田下渗水中养分含量在沼液灌溉后期急速上升,造成地下水环境富营养化的可能性增加。综合沼液灌溉对稻田上覆水和下渗水中养分和重金属含量的影响来看,沼液灌溉的安全施用量应控制在单季灌溉量为2250 mL.kg-1土的范围之内,使沼液灌溉对稻田水环境污染的可能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稻田 水环境 营养物质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植烟土壤重金属的有效性及影响因素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王春香 徐宸 +3 位作者 许安定 陈玉成 杨志敏 杨超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532-1537,共6页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植烟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有效态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烟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有效态平均含量分别为0.92、0.075、0.75、1.62、0.004、1.89、1.14、1.94 mg·kg^-1;重金... 通过野外采样和室内分析,研究了植烟土壤中As、Cd、Cr、Cu、Hg、Ni、Pb、Zn的有效态含量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植烟土壤中8种重金属的有效态平均含量分别为0.92、0.075、0.75、1.62、0.004、1.89、1.14、1.94 mg·kg^-1;重金属有效态含量属于中等变异,变异系数在48.97%~95.64%之间,其中尤以有效Hg和Pb变化最为明显,分别为95.64%和90.56%,元素分布极为不均。相关分析表明有效As、Cd、Ni、Pb、Zn与8种元素中大部分元素都呈现较高的相关性,是伴随污染较多的元素,而有效Cr与其他元素的相关性很弱;主成分分析反映了土壤重金属有效性受工业和生活污染、农业污染和大气沉降污染影响较明显。通过分析有效态重金属与土壤pH和有机质的相关性发现,有效Cd、Pb与土壤pH呈极显著性负相关,有效Cr与pH呈显著性负相关;有效Cd、Pb与有机质呈极显著性正相关,有效As、Zn和Ni与有机质呈显著性正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烟土壤 重金属 有效性 影响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及其综合治理 被引量:37
6
作者 谢涛 陈玉成 于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2期524-525,共2页
论述了集约化畜禽养殖场粪污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影响,分析了粪污治理的综合措施,并对关键措施——大中型沼气工程技术的产业化发展进行了探讨,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 沼气工程 农村生态环境 畜禽养殖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草甘膦对重金属污染土壤中铜、锌淋溶的研究 被引量:6
7
作者 崔玉侠 王玉军 +3 位作者 周东美 王慎强 肖安云 陈玉成 《土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40-843,共4页
草甘膦分子结构中含有膦酸基、羧基和胺基等,具有强的络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从而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本文采用土柱淋溶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草甘膦溶液(0、5、20和50mg/L)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溶出的影响。草甘膦的存在降... 草甘膦分子结构中含有膦酸基、羧基和胺基等,具有强的络合重金属离子的能力,从而影响重金属在土壤中的环境化学行为。本文采用土柱淋溶方法,研究了不同浓度草甘膦溶液(0、5、20和50mg/L)对污染土壤中重金属溶出的影响。草甘膦的存在降低了淋滤液的pH,增加了淋滤液中Cu和Zn的含量。逐层采样并分析了土壤中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含量,发现草甘膦的存在增加了土柱下层土壤重金属的生物有效性浓度。大量使用草甘膦会导致污染土壤中重金属的溶出,进而污染地下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草甘膦 淋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锰离子与胡敏酸络合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4
8
作者 王强 魏世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47-53,共7页
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与Mn2+络合反应稳定性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HA与Mn2+络合反应稳定常数增大;络合反应配位数在pH 3.0~5.0范围内随... 采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与Mn2+络合反应稳定性和热力学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HA与Mn2+络合反应稳定常数增大;络合反应配位数在pH 3.0~5.0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而增加,在5.0~7.0范围内随着pH的升高而降低;离子强度增加,HA与Mn2+络合反应表观稳定常数增加,离子强度从0.00升至0.10 mol L-1,HA与Mn2+络合反应配位数增加,但离子强度从0.10 mol L-1继续上升至0.15 mol L-1,配位数呈现下降的趋势;胡敏酸络合Mn2+标准自由能变ΔGmθ、焓变ΔHθm、熵变ΔSθm在298.2K、308.2K温度下均为负值,反应是自发进行的放热反应,较低的温度有利于反应的进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Mn2+离子 络合反应 稳定性 热力学特征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硅酸盐细菌的分离、纯化、鉴定及生物学特性研究 被引量:25
9
作者 唐亮 张进忠 +1 位作者 于萍萍 孙萍 《山东农业科学》 2008年第1期71-73,共3页
对两种菌肥进行分离硅酸盐细菌,经纯化、鉴定,得到3种硅酸盐菌株。此3种细菌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上及无机磷合成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微弱;在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具有较强的分解硅酸盐的能力,为革兰... 对两种菌肥进行分离硅酸盐细菌,经纯化、鉴定,得到3种硅酸盐菌株。此3种细菌在阿须贝无氮培养基上及无机磷合成培养基上均能正常生长;在牛肉膏蛋白胨培养基上生长微弱;在硅酸盐细菌培养基上生长良好;具有较强的分解硅酸盐的能力,为革兰氏染色阴性(G-)杆菌,过氧化氢酶阳性,葡萄糖发酵产酸阳性,发酵肌醇产酸阳性,经鉴定均为芽孢杆菌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硅酸盐细菌 分离 纯化 鉴定 芽孢杆菌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沸石材料对沼液中COD静态吸附去除的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邢赜 陈玉成 +2 位作者 熊佰炼 陈瑶 常琛 《农机化研究》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27-230,共4页
集中型沼液由于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营养成分,COD负荷较高。为了寻找高效COD吸附基质,以天然斜发沸石(TRF)、微波与氯化钠联合改性沸石(WLF)、CPB改性沸石(CPBF)、微米级(WF)以及亚微米级(YWF)两种粉煤灰合成沸石为研究对象,对沼液COD的热... 集中型沼液由于含有较丰富的有机营养成分,COD负荷较高。为了寻找高效COD吸附基质,以天然斜发沸石(TRF)、微波与氯化钠联合改性沸石(WLF)、CPB改性沸石(CPBF)、微米级(WF)以及亚微米级(YWF)两种粉煤灰合成沸石为研究对象,对沼液COD的热力学吸附解吸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与其他4种沸石材料相比,CPBF具有更高的COD吸附量和吸附速率以及更低的解吸率,因此具有较大的沼液COD吸附优势,是优良的吸附材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COD 沸石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9
11
作者 刘莉 陈玉成 于萍萍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3期6289-6291,共3页
多环芳烃(PAHs)是一类普遍存在于环境中的难降解的有机污染物。对多环芳烃的来源、分布、危害、处理方法等进行了综述,并对该领域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展望。
关键词 多环芳烃 降解 微生物 降解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敏酸吸附解吸Fe^(3+)反应特征研究 被引量:14
12
作者 王强 魏世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414-421,共8页
采用C-25葡聚糖凝胶层析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吸附解吸Fe3+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HA对Fe(Ⅲ)最大吸附量Smax和吸附平衡常数k增加,标准摩尔自由能变ΔGom绝对值... 采用C-25葡聚糖凝胶层析方法研究了在不同酸度、离子强度、温度条件下胡敏酸(HA)吸附解吸Fe3+特征。结果表明,在相同离子强度、反应温度条件下,随着pH的升高,HA对Fe(Ⅲ)最大吸附量Smax和吸附平衡常数k增加,标准摩尔自由能变ΔGom绝对值减小。相同pH和温度下,离子强度从0.00到0.10mol L-1,HA对Fe(Ⅲ)最大吸附量Smax和吸附亲和力常数k增加,自由能变ΔGom绝对值减小,但离子强度从0.10 mol L-1继续上升到0.15 mol L-1,则上述特征常数变化刚好相反。温度升高,胡敏酸吸附Fe3+的最大吸附量、吸附平衡常数k、自由能变ΔGom绝对值均较大幅度降低,表明升高温度对吸附反应不利。吸附反应的焓变ΔHom和熵变ΔSom均小于零,为放热反应,反应向更有序状态进行;在相同条件下,pH越大,焓变ΔHom和熵变ΔrSθm绝对值越大,表明pH越大,越有利于吸附反应的进行。随着pH的升高,Fe3+被还原的百分率η减小,用幂函数方程拟合,相关系数达到显著水平。随着pH的降低,胡敏酸铁Fe3+解吸率增大;对解吸率曲线进行拟合,线形方程具有显著的相关系数。胡敏酸吸附Fe3+的反应为包括胡敏酸内部和外部结合的“两相”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胡敏酸 Fe3^+ 吸附反应 吸附解吸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镉在针铁矿、针铁矿-腐植酸复合胶体中吸附解吸行为比较研究 被引量:7
13
作者 罗文倩 魏世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5期897-902,共6页
采用批平衡试验法,比较研究了重金属镉在针铁矿和针铁矿-腐植酸复合胶体中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两种吸附剂对Cd2+的等温吸附特征均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和Linear方程加以描述。其中以Langmuir方程... 采用批平衡试验法,比较研究了重金属镉在针铁矿和针铁矿-腐植酸复合胶体中的吸附热力学和动力学行为。结果表明,在试验浓度范围内,两种吸附剂对Cd2+的等温吸附特征均可用Langmuir、Freundlich和Linear方程加以描述。其中以Langmuir方程的拟合效果最佳,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0.999,由此推导出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41.667和45.455mg·g-1,表明腐植酸与针铁矿复合胶体较单一针铁矿的吸附力有所提高,且所吸附的镉均难以解吸,平均解吸率分别为5.871%和1.068%。胶体对Cd2+的吸附是一个快速反应过程,4h达到吸附平衡。Elovich方程是拟合吸附动力学过程的最优方程(相关系数分别为0.987和0.997)。通过计算镉在针铁矿和针铁矿-腐植酸复合胶体中的吸附自由能变化量(ΔG的绝对值均<40kJ·mol-1),推测镉在两种胶体中的吸附为物理吸附过程,其吸附机理可能有氢键、偶极作用力和范德华力等作用,而不存在化学键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铁矿 针铁矿-腐植酸复合胶体 吸附 解吸 热力学 动力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外光谱法研究胡敏酸与Fe^3+、Al^3+、Mn^2+金属离子配位机理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强 魏世强 黄玉明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366-369,共4页
关键词 胡敏酸 Fe^3+、Al^3+、Mn^2+金属离子 红外光谱 反应机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性铁铝矿物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的研究 被引量:2
15
作者 龙娟 廖宇琴 +2 位作者 文首鑫 木志坚 杨志敏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1133-1140,共8页
为了解活性铁铝矿物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的贡献,量化了重庆西部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与耕作制度下61个典型农田土壤的表层(0~30 cm)、中层(30~60 cm)、底层(60~100 cm)3层的活性铁铝矿物所固定的有机碳量(OC_(Fe-Al))。结果表明:OC_(Fe-Al... 为了解活性铁铝矿物对农田土壤有机碳固定的贡献,量化了重庆西部地区不同土壤类型与耕作制度下61个典型农田土壤的表层(0~30 cm)、中层(30~60 cm)、底层(60~100 cm)3层的活性铁铝矿物所固定的有机碳量(OC_(Fe-Al))。结果表明:OC_(Fe-Al)表现为表层(均值2.02 g·kg^(-1))>中层(均值1.37 g·kg^(-1))>底层(均值1.19 g·kg^(-1));OC_(Fe-Al)占土壤总有机碳的范围为12.8%~83.6%。3层土壤的活性铁铝矿物平均固碳量,在不同土壤类型中,石灰岩土最高(1.83 g·kg^(-1)),紫色土最低(1.40 g·kg^(-1));在不同耕作制度中,水旱轮作用地最高(1.65 g·kg^(-1)),旱作用地最低(1.50 g·kg^(-1));在不同地形中,陡坡地最低(0.97 g·kg^(-1)),平地(1.53 g·kg^(-1))与缓坡地(1.54 g·kg^(-1))较高;OC_(Fe-Al)与土壤Fe、Al及TOC含量呈显著正相关(P<0.01),与土壤pH呈显著负相关(P<0.01)。总体而言,活性铁铝矿物固碳是土壤固碳的重要机制且对底层土壤碳库的贡献率更大;而土壤类型、耕作制度、土壤pH等均会影响活性铁铝矿物对土壤有机碳的固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活性铁铝矿物 土壤固碳 土壤类型 耕作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沼液灌溉对紫色土-水稻系统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16
作者 陈正杰 张馨蔚 陈玉成 《中国沼气》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32-35,共4页
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液灌溉强度下对紫色土-水稻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稻米产量随着沼液灌溉强度的增大而增加,最高增产115.82%;稻米内重金属含量未超过相关标准;土壤pH值提高,能防止土壤酸化;有机质、总氮和总... 文章采用盆栽试验,研究了不同沼液灌溉强度下对紫色土-水稻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一定范围内,稻米产量随着沼液灌溉强度的增大而增加,最高增产115.82%;稻米内重金属含量未超过相关标准;土壤pH值提高,能防止土壤酸化;有机质、总氮和总磷含量分别增长8.84%~41.40%,23.6%~104.2%和19.3%~39.8%;并且土壤中Cu,Zn,Pb,Cd和As含量未出现明显积累。综合水稻产量、安全性及土壤养分和重金属含量各因素,水稻单季沼液灌溉量(折算为大田灌溉量)不超过2970 m3·hm-2为宜,对环境污染风险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沼液 水稻 土壤 重金属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模拟水田环境下畜禽粪便对氮磷释放的影响 被引量:2
17
作者 雷蕾 梁勤爽 +1 位作者 陈玉成 杨志敏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5期546-550,共5页
采用持续淹水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畜禽粪便(猪粪、牛粪和鸡粪)过程中N、P面源污染物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施用量越大,上覆水和下渗水的N、P释放量越大,且下渗水释放量高于上覆水;上覆水中,牛粪低肥处理的N、P释放能力最强,N、P的单位... 采用持续淹水模拟试验,研究了施用畜禽粪便(猪粪、牛粪和鸡粪)过程中N、P面源污染物的释放特征。结果表明:施用量越大,上覆水和下渗水的N、P释放量越大,且下渗水释放量高于上覆水;上覆水中,牛粪低肥处理的N、P释放能力最强,N、P的单位释放量分别为0.307、0.012 mg/g,下渗水中,鸡粪低肥处理的N释放能力及牛粪低肥处理的P释放能力最强,N、P单位释放量分别为0.946、0.156 mg/g,畜禽粪便单位释放量排序呈低肥处理的高于高肥处理;总氮(TN)的释放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猪粪、牛粪、鸡粪,而总磷(TP)的释放率从大到小依次为牛粪、猪粪、鸡粪,且3种畜禽粪便均呈现施用量低,N、P释放率高的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粪便 释放 持续淹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α-Fe2O3对Cr(Ⅲ)的等温吸附特征研究 被引量:2
18
作者 王强 屈亚非 +2 位作者 肖广全 黄玉明 魏世强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59-162,共4页
关键词 赤铁矿 Cr(Ⅲ) 等温吸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紫色水稻土对镉吸附解吸特性的研究 被引量:11
19
作者 杜斌 赵秀兰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2年第14期8139-8142,共4页
[目的]了解紫色水稻土对镉吸附解吸特性,为紫色水稻土中镉的归趋阐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次平衡法进行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对镉的吸附解吸试验,用吸附等温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考察吸附能力和土壤性质的关系。[结... [目的]了解紫色水稻土对镉吸附解吸特性,为紫色水稻土中镉的归趋阐明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一次平衡法进行酸性、中性和石灰性紫色水稻土对镉的吸附解吸试验,用吸附等温方程对试验数据进行拟合,并考察吸附能力和土壤性质的关系。[结果]3种土壤对镉吸附量均随平衡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吸附能力以石灰性土最高,酸性与中性土相近,且吸附等温线均可用Langmuir和Freundli-ch方程很好地拟合。3种土壤镉解吸量和解吸率均随吸附量的增加而增加,其中石灰性土的解吸率最低,而酸性和中性土的解吸率均高于50%。吸附能力与土壤性质有明显关系,其中pH为重要因素,非晶质铁锰氧化物和黏粒等对土壤镉吸附解吸的影响并不明显。[结论]3种土壤中,石灰性土壤对镉的固持和缓冲能力最强,而外源镉进入酸性和中性土壤后的环境风险较高。土壤性质对镉的吸附和固定有重要影响,其中pH为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色水稻土 吸附 解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胡敏酸-镍络合稳定性及热力学特征研究 被引量:1
20
作者 刘保峰 魏世强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6期2071-2074,共4页
为了探讨pH、离子强度、温度对胡敏酸-镍络合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阐明镍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生物活性及污染控制等提供理论依据,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pH、离子强度、温度对重庆市缙云山常绿阔叶林表层腐殖土胡敏酸-镍络合物稳定常数的... 为了探讨pH、离子强度、温度对胡敏酸-镍络合稳定性的影响规律,阐明镍在环境中的迁移转化、生物活性及污染控制等提供理论依据,用离子交换平衡法研究了pH、离子强度、温度对重庆市缙云山常绿阔叶林表层腐殖土胡敏酸-镍络合物稳定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pH从3.5~7.0,络合稳定常数logK值随pH的增加而增大,说明体系中pH值越低,络合物的稳定性越弱。这是因为低pH时,体系中H+较多,一方面H+与Ni2+竞争吸附胡敏酸的结合位点,另一方面胡敏酸分子在体系中呈团聚状,不利于Ni2+与胡敏酸内部结合位点反应。离子强度对logK的影响较为复杂,从0.00mol·L-1增加至0.05mol·L-1,logK值由2.733减小至2.463,而从0.05mol·L-1增加到0.10mol·L-1,logK值由2.463增加到3.897,这可能是因为离子强度对胡敏酸-镍络合稳定性的影响是对内外结合位点不同作用的综合表现。logK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当温度(T)从298K升高到308K,logK值由3.897减小至2.574,说明胡敏酸-镍络合反应是放热反应,升温不利于络合反应的进行。在络合反应热力学函数变化方面:△rGmθ<0、△rHmθ<0、△rSmθ<0,说明反应为自发反应过程;配位数均<1,说明胡敏酸对Ni离子的络合有多个配位基参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离子交换平衡法 胡敏酸 胡敏酸-镍络合物 热力学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