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冠疫情防控下重庆市2020年春茶生产经验总结
1
作者 袁林颖 钟应富 +1 位作者 邓敏 杨娟 《南方农业》 2020年第28期72-74,共3页
2020年新冠疫情防控期与春茶采摘高峰期重叠,重庆市春茶生产面临用工短缺等问题。从茶园管理、鲜叶采收、茶叶加工等方面对疫情防控期的重庆市春茶生产经验进行了总结。
关键词 新冠疫情防控 春茶 生产加工 建议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计算机视觉技术在茶叶加工领域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4
2
作者 常睿 张莹 +3 位作者 杨娟 王杰 陈善敏 钟应富 《南方农业》 2021年第28期137-140,共4页
茶叶生产加工对促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克服传统“看茶制茶”弊端,客观、快速、无损的智能分级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综述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基本原理,以及对茶叶外形、颜色和纹理等指标进行分级、监控和预测的研究情况,探... 茶叶生产加工对促进茶产业发展具有重要作用,为克服传统“看茶制茶”弊端,客观、快速、无损的智能分级技术成为研究热点。综述计算机视觉技术的研究现状和基本原理,以及对茶叶外形、颜色和纹理等指标进行分级、监控和预测的研究情况,探讨其在茶叶加工产业应用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计算机视觉技术 茶叶加工 品质分级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冠疫情防控下重庆春茶机采分类加工技术要点 被引量:2
3
作者 袁林颖 杨娟 +4 位作者 钟应富 邓敏 杨海滨 张莹 王杰 《南方农业》 2020年第34期78-82,共5页
结合新冠疫情防控期与春茶采摘高峰期重叠容易导致春茶生产用工短缺的现状,总结归纳了重庆市在该特殊时期的春茶机采分级加工技术要点,包括茶鲜叶机采技术、机采茶鲜叶分级技术、机采茶鲜叶分类加工技术(针形绿茶、条形毛峰、卷曲形香... 结合新冠疫情防控期与春茶采摘高峰期重叠容易导致春茶生产用工短缺的现状,总结归纳了重庆市在该特殊时期的春茶机采分级加工技术要点,包括茶鲜叶机采技术、机采茶鲜叶分级技术、机采茶鲜叶分类加工技术(针形绿茶、条形毛峰、卷曲形香茶、功夫红茶)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冠疫情防控 春茶 机采 分类加工 技术要点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不同茶树品种加工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 被引量:9
4
作者 杨娟 李中林 +5 位作者 袁林颖 钟应富 张莹 罗红玉 邬秀宏 王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21-27,共7页
探索重庆地区不同茶树品种所制工夫红茶香气的特异性,为该地区红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重庆地区主栽品种名山白毫、蜀永1号、巴渝特早、四川中小叶种、早白尖5号和蜀永2号所制工夫红茶香... 探索重庆地区不同茶树品种所制工夫红茶香气的特异性,为该地区红茶产业的发展提供理论支撑.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检测重庆地区主栽品种名山白毫、蜀永1号、巴渝特早、四川中小叶种、早白尖5号和蜀永2号所制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并运用主成分(PCA)分析方法研究其特征性香气物质及香气品质特征.结果表明,该6个品种工夫红茶共检测出香气成分69种,其中名山白毫38种、蜀永1号28种、巴渝特早43种、四川中小叶种42种、早白尖5号44种、蜀永2号36种;平均质量分数占比较高的主要香气物质种类有5种,分别是醇类(28.42%~56.79%)、醛类(18.42%~39.58%)、酯类(16.82%~25.07%)、烯类(3.61%~10.62%)及酮类(2.67%~5.85%).通过PCA分析,提取出4个主成分及11个特征挥发性香气物质,分别为橙花叔醇、罗勒烯、正辛醛、庚醛、正己醛、香叶基丙酮、δ杜松烯、反2丁酸己酯、反2已烯醛、苯甲醛、橙花醇.主成分综合得分从高到低排序为巴渝特早,名山白毫,早白尖5号,四川中小叶种,蜀永1号,蜀永2号.重庆地区不同茶树品种加工的工夫红茶特征香气品质主要呈现为花香及甜香,其中巴渝特早香气品质表现最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夫红茶 品种 香气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农产品产地判别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5
作者 张莹 王杰 +5 位作者 杨娟 罗红玉 钟应富 袁林颖 徐泽 邬秀宏 《南方农业》 2019年第34期33-35,共3页
稳定同位素技术因具有准确度高、无污染、灵敏度高等特性,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简介稳定同位素技术原理,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大米、小麦、水果、茶叶、肉制品、奶制品、海产品等农产品产地判别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做... 稳定同位素技术因具有准确度高、无污染、灵敏度高等特性,近年来得到了长足的发展与广泛的应用。简介稳定同位素技术原理,综述了稳定同位素技术在大米、小麦、水果、茶叶、肉制品、奶制品、海产品等农产品产地判别中的研究进展。最后做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稳定同位素技术 农产品 产地判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防控措施对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及重庆沱茶品质的影响
6
作者 罗红玉 陈世春 +6 位作者 陈善敏 江宏燕 王奕 常睿 袁林颖 杨娟 钟应富 《南方农业》 2023年第7期134-138,共5页
为了探寻适宜重庆茶区夏秋季沱茶生产的小贯小绿叶蝉防控措施,比较“友好型色板”(处理F1)、“友好型色板+化学农药”(处理F2)、“友好型色板+生物农药”(处理F3)3种防控处理对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茶鲜叶品质及所制沱茶品质等的影响。... 为了探寻适宜重庆茶区夏秋季沱茶生产的小贯小绿叶蝉防控措施,比较“友好型色板”(处理F1)、“友好型色板+化学农药”(处理F2)、“友好型色板+生物农药”(处理F3)3种防控处理对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茶鲜叶品质及所制沱茶品质等的影响。结果表明:1)处理F3的小贯小绿叶蝉虫口数显著减少,茶鲜叶产量比处理F2仅低11.3%,产值却高32.4%;茶鲜叶游离氨基酸、水浸出物含量均显著高于处理F1,分别高出14.54%、7.93%;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处理F2,高出92.37%;咖啡碱,没食子酸,EGC,EGCG含量,酚氨比值比处理F1、处理F2分别降低33.45%、40.44%,49.86%、39.85%,41.77%、37.83%,142.0%、115.23%,1.80、1.69。2)所制沱茶中,处理F3的可溶性糖含量显著高于处理F2的73.27%,EGCG显著低于处理F1、F2,分别低16.68%、25.35%;酯型儿茶素/非酯型儿茶素值最低,为1.53;处理F3所制沱茶感官品质最好,其茶汤、叶底、色泽较绿,滋味较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贯小绿叶蝉 虫口数 防控措施 重庆沱茶 茶叶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鹰茶挥发油研究进展 被引量:1
7
作者 袁林颖 杨娟 陈善敏 《福建茶叶》 2024年第6期21-23,共3页
老鹰茶是由毛豹皮樟、川黔润楠、贵州润楠和红果黄肉楠等树叶片加工而成的植物饮品,其所含挥发油虽然微量,但种类丰富,具抗氧化、抑菌等活性,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品保鲜剂来源。通过对老鹰茶挥发油成分提取工艺、含量分析及生物活性等方... 老鹰茶是由毛豹皮樟、川黔润楠、贵州润楠和红果黄肉楠等树叶片加工而成的植物饮品,其所含挥发油虽然微量,但种类丰富,具抗氧化、抑菌等活性,是一种理想的天然食品保鲜剂来源。通过对老鹰茶挥发油成分提取工艺、含量分析及生物活性等方面进行综述,以期为老鹰茶作为天然添加剂、抑菌剂等在食品、医疗等领域获得更好地开发利用,进而为促进山区产业振兴、农业经济高质高速发展起到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鹰茶 挥发油 提取 成分 功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老鹰茶生产加工技术简介
8
作者 陈善敏 杨娟 +2 位作者 袁林颖 王杰 邬秀宏 《南方农业》 2024年第15期132-135,共4页
针对老鹰茶产业大多以野生资源采摘、传统手工及简单晒干、烘干制作为主的发展现状,研究总结形成老鹰茶茶苗繁殖、高效栽培管理技术及条型老鹰黄茶、条型老鹰红茶机械化加工工艺,同时对加工设备及技术要点、技术参数及品质特征进行了介绍。
关键词 老鹰茶 繁殖 栽培 加工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红光与远红光比值对低温条件下茶树光合荧光特性及PIFs的影响
9
作者 肖富良 李解 +2 位作者 唐敏 赖谦 翟秀明 《福建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63-70,共8页
【目的】探究低温条件下茶树在不同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ed to far-red light ratio,R/FR)光环境中的生理与分子响应,为工厂化光设施育苗冬季补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茶树品种‘谷雨春’为材料,设置远红光处理(FR,R/FR=4.1)和白光处... 【目的】探究低温条件下茶树在不同红光与远红光比值(red to far-red light ratio,R/FR)光环境中的生理与分子响应,为工厂化光设施育苗冬季补光提供理论指导。【方法】以茶树品种‘谷雨春’为材料,设置远红光处理(FR,R/FR=4.1)和白光处理(CK,R/FR=10.4),研究低温条件(10℃)下不同R/FR比值光环境对茶树气体交换参数、荧光参数及光敏色素互作因子(phytochrome interacting factors,PIFs)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低温条件下添加远红光、降低R/FR比值会导致茶树叶片蒸腾速率(T_(r))、净光合速率(P_(n))与电子传递速率(electron transport rate,ETR)下降,非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O)所占的比例升高,实际量子产量(YⅡ)和调节性能量耗散的量子产量Y(NPQ)所占的比例下降,叶绿素合成的重要调节因子CsPIF3a基因下调表达。【结论】低温条件下低比值的R/FR光环境削弱了茶树叶片的光合电子传递能力,抑制叶绿素合成相关基因的表达,降低光合能力,叶片受到光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红光与远红光比值 光合荧光特性 光敏色素互作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园杂草控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0
作者 胡方洁 杨海滨 +4 位作者 盛忠雷 罗红玉 翟秀明 商靖 邓敏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7-11,共5页
针对茶园控草难题,从传统防治、生态防治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茶园控草技术现状,重点阐述了生态控草处理措施、技术方法和局限性,以深入了解茶园杂草防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茶园控草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控草技术的研究... 针对茶园控草难题,从传统防治、生态防治两方面综述了国内外茶园控草技术现状,重点阐述了生态控草处理措施、技术方法和局限性,以深入了解茶园杂草防治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在分析茶园控草技术发展趋势的基础上,提出生态控草技术的研究方向和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园 杂草 生态 控草 发展趋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树组织培养常见问题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解 唐敏 +1 位作者 翟秀明 侯渝嘉 《南方农业》 2020年第7期54-57,共4页
与其他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发展相比,茶树组织培养至今仍未建立完善的高频再生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是茶树组织培养过程中常会出现褐变、黄化、玻璃苗、畸形、污染等问题。基于此,综述了目前茶树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并展望... 与其他植物组织培养的快速发展相比,茶树组织培养至今仍未建立完善的高频再生体系,究其原因,主要是茶树组织培养过程中常会出现褐变、黄化、玻璃苗、畸形、污染等问题。基于此,综述了目前茶树组织培养中的常见问题及其防治措施,并展望了茶树组培的发展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树 组织培养 褐化 超度含水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含水量的永川秀芽在常温贮藏期的品质变化 被引量:2
12
作者 罗红玉 吴全 +5 位作者 袁林颖 钟应富 张莹 杨娟 翟秀明 邬秀宏 《南方农业》 2020年第16期12-15,共4页
试验比较了4种含水量对永川秀芽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茶叶含水量的减少,茶叶水分增加更快,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下降更缓慢。当茶样含水量为3.64%时,贮藏6个月后,茶样含水量为5.2%,感官品质得分最高(80.4分),与贮藏前品... 试验比较了4种含水量对永川秀芽常温贮藏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茶叶含水量的减少,茶叶水分增加更快,感官品质及主要理化成分下降更缓慢。当茶样含水量为3.64%时,贮藏6个月后,茶样含水量为5.2%,感官品质得分最高(80.4分),与贮藏前品质差异最小;其茶多酚、氨基酸、叶绿素含量最高,分别为27.3%、2.2%、1.94 mg·g^-1,降低幅度最小,分别为18.9%、10.3%、10.9%。表明含水量为3.64%的永川秀芽在常温下至少可贮藏6个月,而保持稳定的品质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永川秀芽 含水量 常温贮藏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夏秋茶苦涩味的物质基础及其在加工中的变化 被引量:11
13
作者 王奕 罗红玉 +5 位作者 陈善敏 常睿 钟应富 袁林颖 吴全 杨娟 《南方农业》 2022年第21期157-161,共5页
苦涩味是制约夏秋茶利用率及经济效益提高的关键因素。为给夏秋茶降苦减涩技术的研究提供参考,总结了近年来关于夏秋茶苦涩的呈味物质基础及其在茶叶加工中的变化情况,简述了常见的降低夏秋季茶鲜叶苦涩味的新技术及新工艺。
关键词 夏秋茶 苦涩味 加工技术 变化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覆盖对山地幼龄茶园杂草多样性及茶苗生长的影响 被引量:9
14
作者 胡方洁 翟秀明 +2 位作者 邓敏 杨海滨 盛忠雷 《南方农业》 2022年第7期100-106,共7页
为研究覆盖处理对山地幼龄茶园杂草多样性及茶苗生长的影响,构建山地幼龄茶园杂草生态防控模式,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置3个覆盖处理和1个祼地对照,分析比较其土壤温度、杂草群落结构、茶苗生长、控草成本的差异。结果:1)覆盖无纺布处... 为研究覆盖处理对山地幼龄茶园杂草多样性及茶苗生长的影响,构建山地幼龄茶园杂草生态防控模式,采用单因素对比试验,设置3个覆盖处理和1个祼地对照,分析比较其土壤温度、杂草群落结构、茶苗生长、控草成本的差异。结果:1)覆盖无纺布处理和覆盖地膜处理,有利于提高冬季土壤温度;显著减少春夏季杂草发生,杂草萌发量从低到高依次为地膜<无纺布<生草<对照;干扰控制杂草优势种,覆盖无纺布处理有效阻止了牛筋草、马唐等恶性杂草的发生。2)由Shannon’s多样性指数(H’)、Shannon’s均匀度指数(E)、Margalef物种丰富度指数(DMG)等生物多样性指数可见,覆盖无纺布处理能显著降低春夏季茶园的杂草多样性。3)覆盖无纺布处理的茶苗成活率最高、主干粗明显增大,覆盖地膜处理的茶苗树幅大、长势较好且覆盖度明显增加,生草覆盖和对照处理的茶苗生长发育较迟缓。4)覆盖无纺布处理还显著减少了除草人工,茶园控草的经济效益显著提升。综合分析,覆盖无纺布处理优势较明显,适宜在构建山地幼龄茶园杂草生态防控模式中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覆盖控草 山地幼龄茶园 杂草群落 杂草多样性 茶苗生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实地与网络调查的夏秋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建议 被引量:2
15
作者 王奕 杨娟 +3 位作者 杨海滨 钟应富 徐泽 吴全 《南方农业》 2023年第13期194-199,共6页
以实地考察结合网络调研的形式,就夏秋茶生产现状进行走访调查,着重介绍了浙江、安徽、四川三个茶区的夏秋茶生产现状;网络问卷调查了夏秋茶加工现状,包括调查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性质、年茶叶加工量、经营产品类型)、企业夏秋茶生产现... 以实地考察结合网络调研的形式,就夏秋茶生产现状进行走访调查,着重介绍了浙江、安徽、四川三个茶区的夏秋茶生产现状;网络问卷调查了夏秋茶加工现状,包括调查企业的经营状况(企业性质、年茶叶加工量、经营产品类型)、企业夏秋茶生产现状(停采原因、产品类型、收购等级标准、鲜叶收购价、加工技术需求)、夏秋茶利用前景调查(利用价值评估、预期销售价格、产品目标销售群或渠道建议、原料利用途径、购买偏好度)、夏秋茶技术及政策需求调查。分析提炼出目前夏秋茶产业发展遇到的问题和难点(产品质量低、生产成本高、结构单一、市场运行创新乏力、综合效益低、产业带动力不强)。提出重庆市夏秋茶产业发展建议:高度重视,把握全局,制定全市夏秋茶利用中长期规划;加大夏秋茶科技创新,实现夏秋茶资源的多途径利用;加大夏秋茶加工企业的培养力度;加大市场监管力度;加强保障措施(领导组织保障、发展资金保障、政策扶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夏秋茶 生产现状 加工利用 存在问题 发展建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壤酸度及铝胁迫对接种AMF茶苗活性氧代谢的影响 被引量:1
16
作者 胡方洁 翟秀明 +2 位作者 邓敏 杨海滨 盛忠雷 《南方农业》 2022年第9期17-21,26,共6页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茶苗在土壤酸度及铝复合胁迫下,茶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特征,探索不同梯度酸铝胁迫下AMF... 为了研究接种丛枝菌根真菌(Arbuscular mycorrhiza fungi,AMF)摩西球囊霉(Glomus mosseae)的茶苗在土壤酸度及铝复合胁迫下,茶苗叶片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氢酶(CAT)、过氧化物酶(POD)活性的变化特征,探索不同梯度酸铝胁迫下AMF对茶树的保护机制,以1年生盆栽茶苗为试验材料,向盆土中接种丛枝菌根真菌,通过不同浓度配比的酸、铝复合条件对其进行胁迫,测定其在胁迫下的叶绿素荧光参数,以评估其对酸铝胁迫的耐受能力。结果表明:(1)在各种水平的酸铝胁迫下,接种AMF茶苗叶片的SOD、POD活性均高于空白处理;(2)酸、铝这两种胁迫因子分别对接种AMF茶苗叶片POD活性都有明显影响,其中当土壤铝浓度达到0.48 g·kg^(-1)时,影响达到极大(P<0.05);(3)土壤铝含量高低显著影响了茶苗叶片的CAT活性;(4)铝胁迫显著影响了茶叶的SOD活性(P<0.05),茶苗叶片SOD活性随着铝浓度增高呈现增大的趋势;(5)在T1铝浓度处理下不同土壤酸性茶苗茶叶SOD、POD、CAT活性变化趋势相同,呈现先降低再升高的趋势;(6)酸铝胁迫环境下,AMF能够促进茶苗抗氧化酶保护系统的SOD、CAT和POD酶活性不同程度地提高,加强体内活性氧代谢,调节生理活性,提高茶苗的耐酸和耐铝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丛枝菌根真菌(AMF) 摩西球囊霉 茶苗 酸铝胁迫 抗氧化酶保护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