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部分新育成杂交水稻组合品质分析 被引量:4
1
作者 李经勇 唐永群 +3 位作者 卢瑶 李大银 潘鹰 郑强 《南方农业》 2008年第2期1-4,共4页
对重庆市2005年水稻区域试验64个新组合的主要品质指标及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我市杂交水稻组合的稻米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两项主要品质均已有组合达国颁优质稻米一级标准,54.69%~73.44%的组合胶稠度达国颁优质稻米... 对重庆市2005年水稻区域试验64个新组合的主要品质指标及产量性状分析结果表明,我市杂交水稻组合的稻米品质有了较大的提高,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两项主要品质均已有组合达国颁优质稻米一级标准,54.69%~73.44%的组合胶稠度达国颁优质稻米一、二级标准,但整精米率偏低、垩白粒率较高影响了稻米整体品质的提升。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呈极显著的正相关、与粒形呈极显著的负相关,整精米率与垩白度呈显著的负相关;产量与品质性状的整精率、直链淀粉呈显著的正相关。适当增加有效穗、降低穗粒数和穗重,培育穗粒兼顾的组合可协调品质与产量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品质性状 产量性状 相关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镉低积累水稻种质资源筛选试验 被引量:1
2
作者 蒋刚 朱子超 +5 位作者 黄乾龙 管玉圣 欧阳杰 何永歆 王楚桃 李贤勇 《南方农业》 2021年第13期7-10,共4页
本研究选用了25份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育的水稻材料(遗传差异明显),设定5个土壤Cd含量梯度处理,用塑料桶进行盆栽试验,收获成熟的稻谷,送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测试精米中的Cd含量,以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GB2762-20... 本研究选用了25份重庆市农业科学院水稻研究所自育的水稻材料(遗传差异明显),设定5个土壤Cd含量梯度处理,用塑料桶进行盆栽试验,收获成熟的稻谷,送北京中科光析化工技术研究所测试精米中的Cd含量,以我国食品中污染物限量规定(GB2762-2012)为标准,比较不同材料在不同Cd浓度条件下积累的差异,筛选符合标准的Cd低积累种质资源。结果表明,25份材料的稻米在不同土壤Cd含量条件下表现最好的有神9B、神龙4B、192B,其余材料表现差异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Cd低积累 筛选 应用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杂交水稻制种生产困境与对策 被引量:3
3
作者 龚太伦 樊恩达 《南方农业》 2013年第5期53-54,共2页
结合重庆市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现状,分析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投入减少,制种规模萎缩并且分散,缺乏制种风险保障机制和制种经纪人的产生等问题,提出增加制种基地投入,建立稳定的制种基地,建立制种风险保障和惠补机制,完善制种质量监管体系等... 结合重庆市杂交水稻制种生产现状,分析杂交水稻制种生产投入减少,制种规模萎缩并且分散,缺乏制种风险保障机制和制种经纪人的产生等问题,提出增加制种基地投入,建立稳定的制种基地,建立制种风险保障和惠补机制,完善制种质量监管体系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种子生产 基地稳定 风险保障机制 种子监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杂交水稻制种保险浅析 被引量:2
4
作者 龚太伦 雷勇 黄静 《南方农业》 2019年第25期57-59,共3页
重庆市垫江县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从2015年起率先在重庆市开展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工作,增强了水稻制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了制种企业、制种农户基本性收益,使制种产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垫江县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工作... 重庆市垫江县作为国家级杂交水稻种子生产基地县,从2015年起率先在重庆市开展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工作,增强了水稻制种抵御自然灾害能力,保障了制种企业、制种农户基本性收益,使制种产业得以健康有序发展。结合垫江县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工作实践,分析重庆市杂交水稻制种保险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及建议(强化制种保险宣传、探索制种新模式、合理优化制种保险结构、强化现场勘查定损、采用综合气象指标定损理赔、适度推进规模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保险 问题 建议 重庆市垫江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稻曲病抗性育种研究进展 被引量:4
5
作者 黄桃翠 范玉刚 李贤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17年第5期207-211,共5页
本文作者对不同水稻品种和育种材料的稻曲病抗性水平及不同抗性亲本材料配制的杂交种抗性变化规律,以及抗性遗传机制、抗性基因定位、分子标记筛选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总结。本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加深对水稻-稻曲病菌互作体系的认识,将全... 本文作者对不同水稻品种和育种材料的稻曲病抗性水平及不同抗性亲本材料配制的杂交种抗性变化规律,以及抗性遗传机制、抗性基因定位、分子标记筛选等方面进行了比较和总结。本研究认为,应进一步加深对水稻-稻曲病菌互作体系的认识,将全基因组、细胞、分子等多个层面的育种技术相结合,提高稻曲病育种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曲病抗性 基因定位 分子标记 育种技术 育种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部分水稻亲本材料的抗稻瘟病基因检测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管玉圣 欧阳杰 +4 位作者 黄乾龙 郭爽 熊英 朱子超 王静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4期17-19,31,共4页
为了确定抗稻瘟病基因Pi2、Pi5、Pi9、Pi-kh在重庆地区部分水稻亲本材料中的分布情况和筛选有效性,分别用Pi2、Pi5、Pi9、Pi-kh的功能分子标记对46份不同的水稻材料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i2、Pi5、Pi-kh三个抗性基因在所... 为了确定抗稻瘟病基因Pi2、Pi5、Pi9、Pi-kh在重庆地区部分水稻亲本材料中的分布情况和筛选有效性,分别用Pi2、Pi5、Pi9、Pi-kh的功能分子标记对46份不同的水稻材料进行了分子标记检测分析。结果显示:Pi2、Pi5、Pi-kh三个抗性基因在所选材料中能扩出抗性基因的特异条带,其中含Pi2抗性材料5份,占比10.87%;含Pi5抗性材料14份,占比30.43%;含Pi-kh抗性材料12份,占比26.09%;无材料含Pi9基因。检测结果证实抗稻瘟病基因Pi2、Pi5、Pi-kh的功能标记对重庆地区水稻亲本材料的筛选是有效的,为利用这些功能标记筛选含抗性基因的材料提供了充实的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亲本材料 抗稻瘟病 功能标记 基因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直播方式对重庆地区稻田杂草群落组成和生态位的影响 被引量:1
7
作者 黄乾龙 王楚桃 +6 位作者 何永歆 欧阳杰 朱子超 管玉圣 蒋刚 熊英 李贤勇 《浙江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383-390,共8页
为高效绿色防除重庆地区直播稻田杂草,对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处理下稻田杂草的群落组成和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稻田的杂草群落分别由16种(隶属于9科15属)和18种(隶属于10科17属)杂草组成,水蓼(Polygonum hydropip... 为高效绿色防除重庆地区直播稻田杂草,对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处理下稻田杂草的群落组成和生态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稻田的杂草群落分别由16种(隶属于9科15属)和18种(隶属于10科17属)杂草组成,水蓼(Polygonum hydropiper)和鬼针草(Bidens pilosa)为湿润直播下特有的杂草。淹水直播和湿润直播的重要杂草群落结构分别为丁香蓼(Ludwigia prostrata)+鸭舌草(Monochoria vaginalis)+稗草(Echinochloa crus-galli)和陌上菜(Lindernia procumbens)+稗草(E.crus-galli)+看麦娘(Alopecurus aequalis)+异型莎草(Cyperus difformis)。除稗草(E.crus-galli)外,两种直播方式下重要杂草的重要值均差异显著(P<0.05)。两种直播方式共有的14种重要或主要杂草中,淹水直播下光头稗(Echinochloa colonum)、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看麦娘、笄石菖(Juncus prismatocarpus)、双穗雀稗(Paspalum distichum)共7种重要或主要杂草的生态位宽度较湿润直播下显著降低,且其种间(除笄石菖与双穗雀稗外)生态位叠加值或显著降低或持平。综上,淹水直播可抑制水蓼和鬼针草的萌发,从而改变稻田重要杂草的群落结构,而且可控制光头稗、稗草、异型莎草、陌上菜、看麦娘、笄石菖、双穗雀稗的数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方式 稻田杂草 群落组成 生态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特大粒种质资源的选育及其研究进展 被引量:1
8
作者 王静 陈世全 王骞 《南方农业》 2016年第34期65-66,共2页
粒重是构成产量的三要素之一,对提高水稻产量具有重要意义。综述了特大粒种质资源的选育现状和生理特性、遗传分析以及基因定位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同时探讨了特大粒种质的应用前景及将来的研究方向,为特大粒稻的研究和应用提供理论参考。
关键词 水稻 特大粒 种质资源 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有机肥和无机肥与土壤调节剂配施对水稻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3
9
作者 蒋刚 李经勇 +5 位作者 周凤云 王培华 唐永群 樊仕勇 李超明 曾宪琪 《安徽农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7期8892-8893,8929,共3页
[目的]探索水稻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土壤调节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施用不同类型的有机肥、无机肥处理,并设施用土壤调节剂和不施用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能促进水稻分蘖,但肥效较慢,水稻前期生... [目的]探索水稻生产中有机肥与化肥配合施用及土壤调节剂对水稻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施用不同类型的有机肥、无机肥处理,并设施用土壤调节剂和不施用处理,研究其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有机肥能促进水稻分蘖,但肥效较慢,水稻前期生长不及单施化肥,而后期明显强于对照。随着施用有机肥比例的增加,水稻产量逐渐增加,其中处理复混肥75.0 kg/hm2+磷铵22.5 kg/hm2+干稻草4 000.0 kg/hm2的平均产量最高,达到8 724.30 kg/hm2,比对照增产6.7%。施用土壤调节剂后有利于增产,平均产量水平达8 440.05 kg/hm2。[结论]有机肥和土壤调节剂能促进水稻的生长发育,使其分蘖增多,增产效果明显。施用复混肥75.0 kg/hm2,磷铵22.5 kg/hm2,干稻草4 000.0 kg/hm2并施用土壤调节剂时产量最高,平均单产达8 791.95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有机肥 土壤调节剂 水稻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再生稻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34
10
作者 李经勇 张洪松 唐永群 《南方农业》 2009年第3期88-92,共5页
对中国再生稻研究与生产应用情况进行了概述,指出了再生稻生产存在的问题及今后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 再生稻 研究 推广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穗发芽的温度效应及抗性种质筛选 被引量:3
11
作者 管玉圣 欧阳杰 +2 位作者 郭爽 黄乾龙 王静 《南方农业》 2018年第31期32-34,共3页
穗发芽是杂交水稻生产、制种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和种子质量,而温度是影响水稻穗发芽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明确水稻穗发芽的温度效应,试验对不抗穗发芽材料Ⅱ-32B进行温度处理,检测其穗上发芽率,结果显示:在24~34℃温度范... 穗发芽是杂交水稻生产、制种中的一种常见现象,严重影响稻米品质和种子质量,而温度是影响水稻穗发芽的主要环境因子。为明确水稻穗发芽的温度效应,试验对不抗穗发芽材料Ⅱ-32B进行温度处理,检测其穗上发芽率,结果显示:在24~34℃温度范围内,Ⅱ-32B的穗上发芽率介于21.3%~58.2%;高于28℃,穗上发芽率明显提高;高于32℃后,穗上发芽率又有所降低;低于28℃,穗上发芽率明显偏低;表明水稻穗发芽受温度影响较大。对重庆地区42份保持系亲本种质材料进行穗发芽抗性筛选,所有亲本材料的穗上发芽率最低为8.8%,最高为66.8%;筛选出抗穗发芽的2级材料3份,分别为166B、127B、139B。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穗发芽 温度效应 抗性 筛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早代跟踪叶绿素b含量创制耐寡照不育系初探 被引量:2
12
作者 朱子超 何永歆 +3 位作者 欧阳杰 蒋刚 王楚桃 李贤勇 《南方农业》 2019年第34期71-75,共5页
四川盆地是我国水稻生产重度寡照区,寡照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还使米质变差。捕光色素——叶绿素b对水稻耐寡照有重要作用,提高叶绿素b含量,能够提高寡照下水稻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降低垩白粒率。试验将高叶绿素b材料58B与一个性状互补... 四川盆地是我国水稻生产重度寡照区,寡照不仅影响水稻产量,还使米质变差。捕光色素——叶绿素b对水稻耐寡照有重要作用,提高叶绿素b含量,能够提高寡照下水稻的生物产量和经济产量,降低垩白粒率。试验将高叶绿素b材料58B与一个性状互补的广东常规稻杂交,利用自然寡照条件下早代跟踪叶绿素b含量方法辅以必要的垩白、配合力、农艺性状筛选技术筛选出了4个不育系株系,经测交组合的产量、垩白等配合力检测,定型了一个综合性状较好的不育系5A。该不育系目前已经通过重庆市农作物品种审定委员会技术鉴定,说明利用该方法创制耐寡照不育系是可行的。相关性分析发现叶绿素b含量与经济产量呈正相关,与垩白粒率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种 叶绿素B 产量 垩白 耐寡照不育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的选配原则、育种现状及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3
作者 吴毓 王培华 +1 位作者 杨德 蒋刚 《南方农业》 2009年第1期10-11,共2页
为了推进杂交水稻优势组合的选择及新品种推广工作,本文在对10多年来育种经验进行总结的基础上,对杂交水稻强优势组合育种问题进行了探讨,以供参考。
关键词 强优势组合 杂交水稻 育种现状 选配原则 栽培技术 推广工作 育种经验 新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秧盘育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应用浅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龚太伦 李顺武 +3 位作者 凌佳虎 隗华军 陈龙 张能峰 《南方农业》 2021年第4期49-51,共3页
秧盘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中应用于机插、抛植、手插等多种栽插方式,有利于解决丘陵山区制种中存在的母本插栽用工问题。由于目前秧盘秧在制种应用中存在着许多关键技术,故结合制种实践和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总结分析了秧盘育秧在杂交水稻制... 秧盘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中应用于机插、抛植、手插等多种栽插方式,有利于解决丘陵山区制种中存在的母本插栽用工问题。由于目前秧盘秧在制种应用中存在着许多关键技术,故结合制种实践和多年多点试验示范,总结分析了秧盘育秧在杂交水稻制种中的应用要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制种 秧盘育秧 机插 抛植 手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早代定向跟踪筛选技术构建
15
作者 欧阳杰 熊英 +7 位作者 王楚桃 何永歆 蒋刚 朱子超 管玉圣 黄乾龙 王骞 李贤勇 《南方农业》 2019年第34期10-13,共4页
选择直链淀粉含量适中(14%~17%)、口感好的优质水稻品种(系)作母本,直链淀粉含量较高(20%~25%)、口感较差而稻瘟病抗性好的水稻品种(系)作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种子,F1代自交得F2代种子,混收F2代种子2000粒;用冷碱液糊化法对不含胚半粒... 选择直链淀粉含量适中(14%~17%)、口感好的优质水稻品种(系)作母本,直链淀粉含量较高(20%~25%)、口感较差而稻瘟病抗性好的水稻品种(系)作父本,进行杂交得F1代种子,F1代自交得F2代种子,混收F2代种子2000粒;用冷碱液糊化法对不含胚半粒糙米进行简单碘蓝染色,然后与用国标法建立的标准色谱进行比对,鉴定出直链淀粉含量的大致范围,留下直链淀粉含量14%~17%的对应剩下含胚半粒,将其种植在稻瘟病自然诱发的田块,混收F3代抗稻瘟病种子2000粒,然后再通过比色法鉴定单粒的直链淀粉含量;周而复始,直至选育出稳定的优质抗稻瘟病单株,从而构建出一套简单、高效的水稻直链淀粉含量早代定向跟踪筛选技术,加快食味品质育种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直链淀粉含量 半粒糙米 定性标准色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盐养殖对凡纳滨对虾肌肉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16
作者 沈敏 熊英 +6 位作者 王颖 董甜甜 王仁杰 刘天红 姜令绪 徐彩虹 李玉全 《中国渔业质量与标准》 2020年第2期38-43,共6页
为探讨高盐养殖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高盐(58‰)与低盐(22‰)水体养殖的凡纳滨对虾为实验材料,检测生鲜样品和煮熟样品肌肉的质构物性、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胶原蛋白和虾青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 为探讨高盐养殖对凡纳滨对虾(Litopenaeus vannamei)肌肉品质的影响,本研究以高盐(58‰)与低盐(22‰)水体养殖的凡纳滨对虾为实验材料,检测生鲜样品和煮熟样品肌肉的质构物性、氨基酸组成及含量、胶原蛋白和虾青素含量等指标。结果表明,两种盐度养殖的虾生样相比较:高盐虾的硬度、咀嚼性及内聚性均显著高于低盐虾(P<0.05),而二者在胶着性、黏性方面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两种盐度养殖的虾熟样相比较:高盐虾的咀嚼性、胶着性及内聚性3个指标显著高于低盐虾(P<0.05),其他指标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游离氨基酸总量(TFAA)结果显示,无论生样还是熟样,高盐虾与低盐虾的游离氨基酸总量均未产生显著差异(P>0.05)。两种盐度养殖的虾的生、熟虾肉中含量较高的为丙氨酸、甘氨酸、精氨酸和脯氨酸,且含量规律为高盐养殖凡纳滨对虾高于低盐虾;无论是生样还是熟样,高盐养殖虾均较低盐养殖虾的胶原蛋白含量和虾青素含量高。本研究通过分析质构物性、氨基酸、胶原蛋白和虾青素等指标,发现无论是生样还是熟样,高盐虾的品质均优于低盐虾。研究结果有助于探究不同盐度水体养殖的凡纳滨对虾的肌肉品质差异,为该虾的养殖和加工提供理论数据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凡纳滨对虾 高盐养殖 肌肉 品质 质构 氨基酸 胶原蛋白 虾青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中籼稻蓉优8号高产栽培技术 被引量:3
17
作者 吴毓 王培华 +3 位作者 蒋刚 鲁远源 李超明 吴修林 《南方农业》 2008年第1期34-35,共2页
介绍了蓉优8号品种的特征特性,提出了高产栽培技术措施。高产栽培的主要技术为:培育多蘖壮秧;适时移栽,合理密植;科学用肥,管好水分;抓好病虫草害综合防治。
关键词 杂交籼稻 蓉优8号 特征特性 栽培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谈种子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 被引量:5
18
作者 甘义 《南方农业》 2013年第9期70-71,共2页
分析种子企业内控管理与财务风险防范中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加强对环境管理的控制、强化风险评估管理等对策。
关键词 种子企业 内控管理 财务风险 防范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技术对冷榨双低菜籽油中脂质伴随物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5
19
作者 张欢欢 高飞虎 +5 位作者 黄桃翠 曾志红 张玲 张雪梅 李雪 梁叶星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8期57-61,共5页
以双低油菜籽为实验材料,研究微波和烘烤预处理对冷榨双低菜籽油中植物甾醇、生育酚和总酚等脂质伴随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中均检测到5种植物甾醇,包括胆甾醇、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随微波... 以双低油菜籽为实验材料,研究微波和烘烤预处理对冷榨双低菜籽油中植物甾醇、生育酚和总酚等脂质伴随物含量的影响。研究表明:不同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中均检测到5种植物甾醇,包括胆甾醇、菜籽甾醇、菜油甾醇、豆甾醇和β-谷甾醇;随微波时间的延长,微波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中各甾醇单体及甾醇总量总体呈上升趋势,微波2 min预处理组甾醇总量最高,为982.12 mg/100 g,比对照组高59.85 mg/100 g;烘烤预处理对冷榨菜籽油中植物甾醇总量具有显著影响,180℃烘烤5 min预处理组甾醇总量最低,180℃烘烤10 min预处理组甾醇总量最高;各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中主要含有α-生育酚和γ-生育酚这2种生育酚,油菜籽经微波或烘烤预处理后,冷榨菜籽油中的生育酚单体含量及生育酚总量均显著上升;随着微波或烘烤时间的延长,冷榨菜籽油中的总酚含量不断增加,且微波0~1.5 min组比1.5~2 min组菜籽油中总酚的增长速度快,180℃烘烤0~10 min组总酚的增长速度较10~15 min组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技术 冷榨双低菜籽油 植物甾醇 生育酚 总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预处理技术对冷榨双低菜籽油品质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 被引量:17
20
作者 张欢欢 曾志红 +5 位作者 高飞虎 黄桃翠 张玲 张雪梅 李雪 杨世雄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8期233-238,共6页
以双低油菜籽为实验材料,研究微波和烘烤预处理对冷榨双低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等品质,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的酸价在0.64~0.88 mg/g之间,过氧化值在1.65~1.95 mmol/k... 以双低油菜籽为实验材料,研究微波和烘烤预处理对冷榨双低菜籽油的酸价、过氧化值、脂肪酸组成和抗氧化活性等品质,以及挥发性风味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的酸价在0.64~0.88 mg/g之间,过氧化值在1.65~1.95 mmol/kg之间,微波和烘烤预处理技术对冷榨菜籽油的酸价和过氧化值有影响,但其值均在冷榨菜籽油质量标准范围之内;微波和烘烤预处理技术对冷榨菜籽油的脂肪酸组成无显著影响;以1,1-二苯基-2-三硝基苯肼(1,1-dipheny1-2-picryl-hydrazyl,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评价菜籽油的抗氧化活性,不同预处理组冷榨菜籽油的DPPH自由基清除能力大小为180℃烘烤15 min组>180℃烘烤10 min组>微波2 min组>180℃烘烤5 min组>微波90 s组>微波1 min组>对照组;7种不同预处理组菜籽油共检测出42种挥发性风味成分,主要的挥发性风味物质为硫化物、硫苷降解产物和杂环类化合物,微波和烘烤预处理技术对菜籽油的挥发性风味成分有显著影响,随着微波和烘烤时间的延长,菜籽油挥发性特征风味物质由以硫苷降解产物为主导转变为以吡嗪类物质为主导,整体风味由硫味、菜青味转变为烘烤香、坚果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预处理技术 冷榨双低菜籽油 品质 挥发性风味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