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差异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基于重庆市的经验数据及其与京、津、沪的比较 被引量:1
1
作者 刘清华 唐丽桂 《西部论坛》 2014年第5期30-39,共10页
根据1997—2012年的统计数据,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财产性收入基数小且增幅波动大,占人均纯收入比重低但稳中有升;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绝对差距不断拉大,但是并未表现出财富集中的趋势;农村居... 根据1997—2012年的统计数据,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现稳步增长态势,其中,财产性收入基数小且增幅波动大,占人均纯收入比重低但稳中有升;农村居民不同收入群体的财产性收入绝对差距不断拉大,但是并未表现出财富集中的趋势;农村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始终低于城镇居民,两者差距的相对量呈现先升后降趋势,但是绝对差距仍在扩大;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增速总体上高于全国平均水平;重庆市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及其占比低于京、津、沪,且差距不断扩大。农村居民财产性收入及其差异性取决于其初始资源禀赋状况和体制与制度因素,应改革和完善农村土地管理制度,充分挖掘农村居民的土地财富效益,并不断提升农村居民获取财产性收入的机会和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居民 财产性收入 收入差距 收入渠道 城乡二元制度 农村土地制度改革 农村金融制度改革 农村土地产权 农村宅基地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2
2
作者 郝艳睿 吴园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4期45-47,共3页
立足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实际,全面深入分析当前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扶贫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民专业合作社发展中的不规范现象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唐丽桂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2期93-101,共9页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我国合作社发展应遵循的基本法,但在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一些合作社却偏离合作社法的规定,表现出不规范发展现象。以重庆160余个合作社为例,研究合作社发展中不规范现象的类型、表现及原因。研究发现,当前合作... 《农民专业合作社法》是我国合作社发展应遵循的基本法,但在农民合作社发展过程中,一些合作社却偏离合作社法的规定,表现出不规范发展现象。以重庆160余个合作社为例,研究合作社发展中不规范现象的类型、表现及原因。研究发现,当前合作社发展中不规范现象比较普遍,原因比较复杂,但这些不规范合作社,不少对农业产业发展具有积极作用。随着农业农村形势变化,农民专业合作社面临新的裂变与重组,应不断优化内外环境,推动合作社走上规范发展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专业合作社 不规范现象 规范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业技术创新过程的制度探讨与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刘清华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3-96,共4页
以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为研究对象,对农业技术创新过程及各主体所面临的制度约束进行了论述,同时对农业科技创新过程中的财政投入机制进行了分析,针对农业技术创新过程中所涉及的各主体、各阶段提出了相应的对策建议。
关键词 农业技术 创新过程 主体 制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山区不同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比较与思考 被引量:3
5
作者 唐丽桂 《西部论坛》 2013年第5期25-30,共6页
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单一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合作生产经营模式、种养大户生产经... 家庭承包经营模式是我国农业生产经营的基本模式,但随着经济社会发展,相对单一的家庭承包经营模式已不能满足农业生产力的发展,以龙头企业带动的"订单农业"经营模式、以专业合作社为组织的合作生产经营模式、种养大户生产经营模式以及家庭农场经营模式等新型经营模式逐渐发展起来。目前,在西南山区,由于特殊的农业生产条件,"公司+基地(合作社)+农户"模式实现了企业与农户的双赢,但其存在的先天缺陷使其发展速度减缓,乃至衍生出工业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合作社+农户"经营模式绩效显著,但成功的不多;大户经营模式受制于规模偏小而发展缓慢,少数成熟的专业种养大户开始向多元化家庭经营方式转变。西南山区农业生产经营模式的发展与培育应该创新思路,优先培育和重点发展大户和家庭农场生产经营模式,同时引导其他经生产营模式规范健康发展。为此,应加快培养新型农业生产经营主体,加大投入和扶持力度,发展农业科技专业服务组织,建立新型农业技术服务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家庭承包经营模式 龙头企业带动 合作生产经营模式 大户经营模式 家庭农场经营模式 专业合作社 工业化农业生产经营模式 订单农业 西南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农村公共品供给现状问题及对策探讨
6
作者 刘央 《南方农业》 2021年第4期67-70,共4页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同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此可知,乡村振兴将是未来中国农业农村领域的发展总纲领。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自直辖以来农村公共品供给呈现较大的增长幅度,为农业现代... 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要推进“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同时提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由此可知,乡村振兴将是未来中国农业农村领域的发展总纲领。重庆市作为西部地区唯一的直辖市,自直辖以来农村公共品供给呈现较大的增长幅度,为农业现代化发展提供了坚实的物质技术条件。但是重庆市农村公共品供给存在着结构失衡、总量不足的现象,制约着农业现代化的发展进程,影响着农业综合生产能力的提高等。从农村公共品中的生活性设施建设和生产性设施建设两个方面探讨重庆市农村公共品建设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公共品 供给 问题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传统与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的制度比较及其治理取向 被引量:21
7
作者 黎莉莉 胡晓群 高静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18,共18页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然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到底新在哪里?它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存在怎样的制度关联和制度差异?文章通过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回溯,并基于演化与比较制度视角,援...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然而,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到底新在哪里?它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存在怎样的制度关联和制度差异?文章通过对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回溯,并基于演化与比较制度视角,援引修正的“制度结构—行为努力—经济绩效”的分析框架,探究了新型农村集体经济与传统农村集体经济在内涵、功能和成员属性及其资格获得,组织属性及其法人特征,产权特点及其实现形式,外部对接机制及其治理体系建设等方面的制度差异。文章认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由成员同质性向成员异质性,由政经合一组织向单纯经济主体,由“一大二公”、产权固化向产权明晰、产权开放,由村社法人地位缺失向特别法人地位等制度方向演进,同时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实现形式多元化、外部连接机制和治理机制呈现市场化等多维特征。新时代,以集体产权为纽带,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日益丰富其实现机制,日益拓展其“集体经济+”的经济连接机制,为乡村组织振兴和能力提升带来新的契机。新型农村集体经济治理取向,需要兼顾集体产权逐利性和社区公共服务集体供给要求,确立其社会企业组织属性,支持产权开放性探索以促进经营创新,推行集体经济环境优化和内生能力建设双轮驱动,建立规范的混合所有制经营机制,完善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开放式经营“双重委托代理”机制,推动建立市场经营潜在风险的隔离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农村集体经济 新型农村集体经济 制度比较 治理取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归”、“新村民”与乡村人才回流机制构建 被引量:52
8
作者 唐丽桂 《现代经济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117-122,共6页
构建乡村人才回流机制,要把乡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引回来"、"留下来"。"城归"是近年来我国精英人才的首次"人才回流",是"三农"政策富集的成效,是我国城乡关系的"自我调节",... 构建乡村人才回流机制,要把乡村建设需要的人才"引回来"、"留下来"。"城归"是近年来我国精英人才的首次"人才回流",是"三农"政策富集的成效,是我国城乡关系的"自我调节",其在一定程度实现了人才的"引回来"。研究认为,当前构建乡村人才回流机制,关键在于如何把人才"留下来",实现向村民与"新村民"的身份转化与意识转化,积极主动参与乡村振兴。研究提出,"留住"人才,需要不断优化乡村人才发展的内外部环境。在外部环境方面,应加强乡村规划与执行,促进乡村建设有序化;完善乡村基础设施和配套,提高教育和医疗水平;加快乡土文化资源的保护与传承,发挥"乡愁"文化的粘性。在人才内部机制建设方面,应加快树立乡村共治共享理念,促使新老村民共同参与乡村振兴;建立双重诚信体系,提升政府与村民诚信意识;建立人才长效培育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归 新村民 乡村振兴 人才回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的问题及对策分析 被引量:3
9
作者 罗琴 《南方农业》 2019年第34期88-92,共5页
新型职业农民对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重庆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的调查,发现参训人员素质较高、来源多元化、带动能力较强,对公益性培训的整体认可度较高;而制度、... 新型职业农民对补齐现代农业发展短板、推进乡村振兴、助力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通过对重庆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现状的调查,发现参训人员素质较高、来源多元化、带动能力较强,对公益性培训的整体认可度较高;而制度、法律、政策环境的缺失,生源不足,培训精准性不够,培训方式落后,后续配套服务缺乏等是影响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效果的主要障碍。提出重庆市新型职业农民培育发展的建议:营造新型职业农民培育良好氛围;强化新型职业农民认定管理和政策支持;创新新型职业农民培育模式;明确新型职业农民培育重点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型职业农民 培育 问题 对策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农民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分析 被引量:2
10
作者 郝艳睿 《南方农业》 2018年第28期67-70,共4页
合理的农民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对提高合作社成员参与积极性、促进合作社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重庆市不同地区的300余家农民合作社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影响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的主... 合理的农民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对提高合作社成员参与积极性、促进合作社持续发展具有重要作用。通过对重庆市不同地区的300余家农民合作社进行调研,分析当前农民合作社的利益联结模式及存在的问题,总结影响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形成的主要因素,并提出优化重庆农民合作社利益联结的建议:加强合作社规范化管理;健全合作社产权结构;创新合作社利益联结机制;加强政策扶持力度;完善风险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合作社 农户 利益联结 影响因素 建议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