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农业知识产权保护现状、问题及对策 被引量:4
1
作者 皮竟 彭文学 +3 位作者 周建超 吕斌 郝风 周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7期3660-3662,共3页
目前,重庆市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存在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总量偏少、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与实际相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专利工作对全市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强等问题。建议采取加大农业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依法打击农... 目前,重庆市农业知识产权保护领域存在专利申请数量和授权总量偏少、科研成果评价体系与实际相悖、农业知识产权保护力度不够、专利工作对全市农业发展的支撑作用还不强等问题。建议采取加大农业知识产权的宣传和培训力度、依法打击农业知识产权违法行为、借助农业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加强农业知识产权中介服务机构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改革科研成果评价和奖励机制、推动农业知识产权申请向市场化迈进等一系列应对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知识产权保护 重庆市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城乡统筹背景下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与趋势 被引量:4
2
作者 周蕊 李平 +1 位作者 皮竟 彭文学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730-733,737,共5页
简述了都市现代农业的由来和内涵,对重庆市现代农业发展现状和发展条件进行了系统分析,提出了重庆市现代农业的发展导向和对策的相关构想,以利于理清重庆市现代农业的发展思路和趋势。
关键词 城乡统筹 都市现代农业 现状 趋势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现状、问题与对策 被引量:5
3
作者 敬廷桃 易婧 +1 位作者 姚永红 丁志祥 《江西农业》 2018年第2期116-117,共2页
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从传播过程的5个基本要素入手,分析与总结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传播者,加大农业科技传播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强新媒介传播... 结合传播学的相关理论,通过调研和查阅相关资料,从传播过程的5个基本要素入手,分析与总结当前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发展现状和存在的主要问题,提出培养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传播者,加大农业科技传播的政策与资金支持,加强新媒介传播内容的把关,提高农民科学素质,树立"受众本位"意识,畅通和完善传播者和农民交流的渠道等促进与完善我国农业科技传播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科技传播 模式创新 发展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波兰农业发展现状及前景 被引量:2
4
作者 吴园 姚永红 李波 《农业展望》 2021年第1期40-46,共7页
波兰作为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的正式成员国之一,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农业国家,分析波兰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波兰农业的竞争力及潜力。以波兰中央统计局(GUS)发布的官方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波兰农... 波兰作为中国-中东欧(17+1)合作机制的正式成员国之一,是中东欧地区最大的农业国家,分析波兰农业生产现状及发展前景,有助于更加深入地认识和了解波兰农业的竞争力及潜力。以波兰中央统计局(GUS)发布的官方数据为基础,系统分析了波兰农业发展的自然条件、发展现状及面临的问题,并基于农业生产和发展的基础及优劣势,评估了波兰农业发展前景。波兰种植业占农业生产的比重较大,最重要的农作物为谷物,小麦种植面积最大,甜菜产量最高;蔬菜种植以卷心菜、洋葱、胡萝卜等为主;波兰的苹果具有较强的竞争力,产量位居世界第三;畜牧业发展具有较好的基础;渔业具有较好的发展潜力。波兰农业发展面临农业生产组织规模小、公共研发投入缩减的挑战,但总体上波兰农业将继续保持稳定的发展态势,未来在农产品国际贸易、有机农业发展等方面有很大的潜力。新时代背景下,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推进,中国和波兰在农业领域的合作不断加强,有助于促进中波农业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波兰 种植业 畜牧业 渔业 林业 有机农业 国际贸易 前景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糯玉米加工业发展形势及策略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园 王妍 《农业展望》 2016年第9期40-43,共4页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膳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糯玉米以及加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重庆糯玉米种植初具规模,但糯玉米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较小,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基于分析重庆市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从生...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们膳食保健意识的不断增强,对糯玉米以及加工产品的需求不断增加。目前重庆糯玉米种植初具规模,但糯玉米加工还处于起步阶段,企业规模较小,加工产品种类较少。基于分析重庆市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优势和劣势,从生产、加工和政策3方面阐述了重庆糯玉米加工业的发展思路及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糯玉米 加工业 循环经济 政策扶持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十二五”规划农村民意调查分析
6
作者 彭文学 郝风 +4 位作者 皮竟 罗荣 张蓉萍 袁昌定 周蕊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3期2791-2794,共4页
为了协助策划好"重庆市农业和农村经济发展第12个五年规划",开展了"十二五"期间农村民意调查,分析了农民对农业政策、农业科技、农业投入、新农村建设、社会保障等方面的看法、意见和建议,提出了相应的对策措施。
关键词 “十二五”规划 农村民意 调查分析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现状问题与对策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郝艳睿 吴园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4期45-47,共3页
立足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实际,全面深入分析当前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现状及存在的主要问题,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促进重庆市乡村旅游扶贫开发的相关政策建议。
关键词 乡村旅游 旅游扶贫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沱茶产业发展现状及对策探讨 被引量:7
8
作者 钟应富 李中林 +4 位作者 敬廷桃 徐进 罗红玉 袁林颖 杨娟 《南方农业》 2017年第4期68-69,共2页
分析重庆沱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产品更新慢,技术创新不够;企业经营不力,市场逐渐萎缩;生活水平提高,沱茶消费群体减少"等问题,提出"深度挖掘沱茶的保健功能,提升沱茶消费认可度;开发多元化沱茶新产品,满... 分析重庆沱茶产业的发展现状,指出其发展中存在"产品更新慢,技术创新不够;企业经营不力,市场逐渐萎缩;生活水平提高,沱茶消费群体减少"等问题,提出"深度挖掘沱茶的保健功能,提升沱茶消费认可度;开发多元化沱茶新产品,满足全方位的沱茶消费需要;开展沱茶工艺及装备研究,实现沱茶生产的标准化和清洁化"等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沱茶 产业发展 现状 问题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家庭阳台栽培蔬菜技术要点 被引量:3
9
作者 黄云峰 郭航 +2 位作者 敬廷桃 王远会 陈媛 《南方农业》 2018年第19期53-55,共3页
重庆地区城市居民越来越流行在自家阳台种植蔬菜来取代普通观赏植物,因其既能食用又能增添绿意。主要阐述了阳台蔬菜的兴起由来和种植关键技术。
关键词 阳台蔬菜 关键技术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随机森林的水稻信息提取研究 被引量:1
10
作者 王克晓 周蕊 +2 位作者 虞豹 黄祥 王茜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21期143-146,共4页
以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为例,构建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分别以单时相和多时相特征变量集为变量提取水稻空间分布,并对水稻对不同波谱特征集的响应程度及提取精度进行分析。分类结果显示,研究区水稻分布相对较为分散,且... 以重庆市永川区朱沱镇Sentinel-2多光谱影像为例,构建随机森林分类模型,分别以单时相和多时相特征变量集为变量提取水稻空间分布,并对水稻对不同波谱特征集的响应程度及提取精度进行分析。分类结果显示,研究区水稻分布相对较为分散,且地块特征较为复杂,与区域典型地貌基本相适应;处于分蘖期的水稻稻田比处于灌浆期的稻田更有区分特征,利用多时相数据能够有效提高提取精度;通过传统的最大似然法、光谱角分类器提取地物精度有限,而基于机器智能分类的随机森林模型提取方法提取结果总体精度90%以上,Kappa系数达到0.80以上,可为西南山地地区作物信息提取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随机森林 水稻提取 遥感 西南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焙火处理对四川乌龙茶香味与化学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25
11
作者 罗学平 李丽霞 +1 位作者 赵先明 敬廷桃 《食品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104-108,共5页
以四川早白尖茶树的开面二、三叶新梢为原料制作成颗粒形乌龙茶,并以电焙笼为焙火设备,设置不同的焙火温度(70、90、110℃)和焙火时间(2.5、3.5、4.5 h)处理,探讨焙火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90-110℃的焙火温度可促进四川乌龙茶... 以四川早白尖茶树的开面二、三叶新梢为原料制作成颗粒形乌龙茶,并以电焙笼为焙火设备,设置不同的焙火温度(70、90、110℃)和焙火时间(2.5、3.5、4.5 h)处理,探讨焙火对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90-110℃的焙火温度可促进四川乌龙茶香气和滋味的发展,并在90℃焙火3.5-4.5 h或110℃焙火3.5 h可获得最佳品质。在焙火过程中,生化成分发生较大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乌龙茶 焙火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辅助提取绿茶茶多酚及纯化工艺研究 被引量:15
12
作者 袁林颖 高飞虎 +4 位作者 钟应富 邬秀宏 邓敏 张莹 敬廷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1074-1079,共6页
为提高茶多酚提取率及纯度,减少有机溶剂用量,选择粉碎粒度为80目的绿茶粉,利用水为提取剂,微波辅助提取,超滤分离、大孔树脂纯化提取茶多酚。研究确定茶多酚提取工艺流程为:微波功率在600W,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7min,浸提次数为2... 为提高茶多酚提取率及纯度,减少有机溶剂用量,选择粉碎粒度为80目的绿茶粉,利用水为提取剂,微波辅助提取,超滤分离、大孔树脂纯化提取茶多酚。研究确定茶多酚提取工艺流程为:微波功率在600W,料液比为1∶25,浸提时间为7min,浸提次数为2次效果最好,其浸提率达84.73%。采用中空纤维膜超滤,膜孔径在0.0015~0.02μm,操作压力0.10~0.12 Mpa。选择4号大孔吸附树脂分离纯化茶多酚,上样浓度0.46 mg/mL,上样流速1.4 mL/min,溶液pH值3.0。上样体积600 mL,洗脱剂80%(体积比)食用乙醇,洗脱流速为2.0 mL/min,洗脱剂用量为520 mL。低压下抽真空干燥,得纯度高于95%、咖啡因含量低于1%的茶多酚样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多酚 提取 分离 纯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波技术在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应用研究 被引量:8
13
作者 袁林颖 钟应富 +5 位作者 马强 邬秀宏 张莹 邓敏 杨娟 敬廷桃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660-1664,共5页
杀青和干燥是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将微波技术应用于茶叶杀青和干燥有利于提高其品质。为了提高针形绿名茶品质,本文对比研究了微波杀青、滚筒杀青、汽-热组合杀青和汽-热-微波组合等4种杀青方式、微波干燥和传统烘干等2种干燥... 杀青和干燥是针形绿名茶加工中的关键工序,将微波技术应用于茶叶杀青和干燥有利于提高其品质。为了提高针形绿名茶品质,本文对比研究了微波杀青、滚筒杀青、汽-热组合杀青和汽-热-微波组合等4种杀青方式、微波干燥和传统烘干等2种干燥方式、以及微波和常规2种加工工艺对针形绿名茶品质(感官品质和内含成分)的影响。结果表明:从杀青方式来看,以汽-热-微波组合杀青效果最好,微波杀青比其它3种杀青方式更有利于提高针形绿名茶外形色泽和叶底,会有损于其香气和滋味,但微波与汽-热组合后杀青能提升针形绿名茶的感官品质;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维C和叶绿素等主要内含成份保留量以微波杀青针形绿名茶为最高。从干燥方式来看,微波干燥比常规干燥更有利于改善针形绿名茶外形色泽、汤色和叶底,但有损于其香气和滋味,咖啡碱、茶多酚、氨基酸、维C和水浸出物等主要内含成分含量均以微波干燥针形绿名茶为最高。从加工工艺来看,采用微波加工工艺更有利于改善针形绿名外形色泽、滋味和叶底,但有损于其香气和汤色;微波加工工艺针形绿名茶中的茶多酚、咖啡碱、氨基酸总量、碳水化合物和水浸出物含量均明显高于对照常规加工工艺针形绿名茶。因而,本研究结果表明应用微波技术加工针形绿名茶能明显提高其商品价值和饮用品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技术 针形绿名茶 杀青方式 干燥方式 加工工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旋翼无人机载高光谱成像系统几何和辐射校正方法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周蕊 欧毅 +1 位作者 虞豹 王茜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41-147,共7页
针对农林环保等行业应用,结合成像光谱仪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光谱遥感数据不足和空间分辨率低等问题.但UAV高光谱成像系统面临的设备昂贵、数据质量差和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低成本高效便捷的... 针对农林环保等行业应用,结合成像光谱仪与无人机(unmanned aerial vehicle,UAV)技术,有效地解决了高光谱遥感数据不足和空间分辨率低等问题.但UAV高光谱成像系统面临的设备昂贵、数据质量差和效率低等一系列问题,致使低成本高效便捷的UAV高光谱成像系统成为了研究的关键.介绍了将室内成像光谱仪搭载在多旋翼UAV上采集数据的高光谱成像系统,在试验区布设控制点和标准灰布,用GPS-RTK测量控制点的三维坐标和ASD地物光谱仪测量标准灰布的反射率以验证系统的成像精度.从辐射和几何两个方面进行分析评价.在辐射方面,经过辐射定标和MODTRAN模型大气校正的高光谱数据中校准灰布的反射率与ASD地物光谱仪测量的结果十分吻合;在几何方面,用GPS-IMU数据进行初始几何校正的图像与地面控制点坐标以分析图像处理后的几何误差,并提出通过改正姿态偏转角的方法提高图像的地理位置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光谱遥感 多旋翼无人机 辐射校准 几何校正 成像光谱仪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造形工艺对颗粒形红茶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3
15
作者 罗学平 李丽霞 +2 位作者 邹瑶 敬廷桃 赵先明 《贵州农业科学》 CAS 2016年第2期152-155,共4页
为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曲毫→曲毫→曲毫、包揉→曲毫→曲毫、包揉→包揉→曲毫以及包揉→包揉→包揉等4种造形工艺组合对颗粒形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揉造形的颗粒形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 为迎合市场发展的需要,以福鼎大白茶为试验材料,探讨了曲毫→曲毫→曲毫、包揉→曲毫→曲毫、包揉→包揉→曲毫以及包揉→包揉→包揉等4种造形工艺组合对颗粒形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包揉造形的颗粒形红茶的水浸出物含量、氨基酸含量、茶多酚含量、儿茶素含量、茶黄素含量和茶红素含量分别比曲毫造形工艺高0.77%-4.57%、2.67%-5.33%、1.85%-4.70%、2.78%-6.16%、1.62%-1.89%和1.29%-2.04%,其茶褐素含量比曲毫造形工艺低0.41%-1.02%。感官审评表明,包揉造形为主的红茶外形颗粒紧结,滋味浓醇,甜香高长,汤色红明,优于以曲毫造形为主的产品。因此,综合评价颗粒形红茶的较优造形工艺组合为包揉→包揉→曲毫或包揉→包揉→包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造形工艺 颗粒形红茶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SPME-GC-MS联用法分析栀子红茶香气成分 被引量:2
16
作者 李丽霞 罗学平 +1 位作者 敬廷桃 赵先明 《食品工业科技》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7期302-307,共6页
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方法对栀子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栀子红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共从栀子红茶中检测出93种香气成分,其中主要香气贡献成分包括醇类、酯类、其他类、酸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 采取固相微萃取和气相色谱-质谱(SPME-GC-MS)联用技术方法对栀子红茶香气成分进行分析,以期为栀子红茶产业化发展提供理论基础。共从栀子红茶中检测出93种香气成分,其中主要香气贡献成分包括醇类、酯类、其他类、酸类和醛类化合物,其中香叶醇、水杨酸甲酯、芳樟醇、六氢茴香素、苯乙醇、芳樟醇氧化物Ⅱ、苯甲酸甲酯、棕榈酸、芳樟醇氧化物Ⅳ、茉莉酮内酯、环丁甲酸己酯、芳樟醇氧化物Ⅰ、顺-3-己烯醇丁酸酯、反-异丁子香酚、苯甲醇、苯乙醛、α-法呢烯和柠檬醛等18种化合物是香气成分的主体物质,同时检出在对照茶坯中未检出的43种香气成分。六氢茴香素、苯甲酸甲酯、茉莉酮内酯、环丁甲酸己酯、反-异丁子香酚和α-法呢烯6种含量相对较高的成分可能是栀子红茶具有浓郁栀子花香的特殊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红茶 香气成分 气相色谱-质谱联用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茶萎凋技术研究现状与展望 被引量:7
17
作者 袁林颖 钟应富 +4 位作者 张莹 罗红玉 杨娟 邬秀宏 敬廷桃 《南方农业》 2014年第3期63-67,共5页
综述红茶萎凋过程中内含物质变化、影响因素、判定标准和萎凋方式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分析红茶萎凋技术目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发展建议。
关键词 红茶 萎凋 香气 做青 展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茶多酚氧化产物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8
作者 罗学平 李丽霞 +3 位作者 成洲 李清 李丹 敬廷桃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2期96-99,共4页
茶多酚氧化产物主要是茶色素,具有重要的保健功能和临床应用价值,开展茶色素产品具有重要意义。梳理了溶剂浸提法、化学氧化法、酶促氧化法制备茶色素的一些研究现状,认为酶促氧化法制备茶色素具有较大的发展前景。
关键词 茶多酚 氧化产物 茶色素 制备方法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绿茶蛋糕加工工艺及品质研究进展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莹 徐泽 +6 位作者 敬廷桃 杨海滨 钟应富 袁林颖 邓敏 李中林 邬秀宏 《南方农业》 2017年第28期111-114,共4页
绿茶蛋糕不仅具备蛋糕的营养成分和柔软口感,还含有绿茶独特的功能成分,是一种深受消费者喜爱的甜品。对当前绿茶蛋糕的加工工艺及其品质进行综述,旨在为低糖绿茶蛋糕的工业化生产提供理论参考,为茶资源综合利用提供有效途径。
关键词 绿茶蛋糕 加工工艺 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干燥工艺对工夫红茶感官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罗学平 敬廷桃 +1 位作者 李丽霞 赵先明 《南方农业》 2015年第19期63-65,共3页
以6CHB-3型自动链板式烘干机为主要烘干设备,采取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干燥温度组合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芽2叶为原料制作的工夫红茶,在初烘(6 min)温度110℃、毛火(8 min)温度125℃和足火(20 min)温度115℃的干燥工艺... 以6CHB-3型自动链板式烘干机为主要烘干设备,采取正交试验设计,探讨不同干燥温度组合对工夫红茶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以1芽2叶为原料制作的工夫红茶,在初烘(6 min)温度110℃、毛火(8 min)温度125℃和足火(20 min)温度115℃的干燥工艺组合下,所制作的工夫红茶外形条索紧结匀整、香气高鲜、滋味鲜甜,品质得分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干燥工艺 工夫红茶 感官品质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