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地区再生稻产量形成特点及关键栽培技术研究进展
1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5 位作者 梁子蒙 杜斌 曹柯 唐永群 李经勇 姚雄 《南方农业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1520-1534,共15页
再生稻是头季稻收获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而成的一季水稻,是一种省工节本、绿色高效的水稻生产方式。重庆再生稻温光生产潜力高达6.75~7.50 t/ha,而再生稻高产示范方为3.0~7.2 t/ha,高产潜能仍存在提升空间。文... 再生稻是头季稻收获后,利用稻桩上的休眠芽在适宜的条件下萌发生长而成的一季水稻,是一种省工节本、绿色高效的水稻生产方式。重庆再生稻温光生产潜力高达6.75~7.50 t/ha,而再生稻高产示范方为3.0~7.2 t/ha,高产潜能仍存在提升空间。文章综述了重庆地区近40年关于再生稻的研究进展,发现强再生力性状是受多个微效基因控制和环境因素共同影响的复合特征,再生力的大小与头季茎鞘碳水化合物密切相关,再生芽的萌发受内源激素调控,并受温光环境条件的影响。分析了再生稻高产栽培关键农艺措施,如强再生力品种选择、适时播种与收获、种植方式、养分管理、水分管理、留桩高度和头季稻收获方式对产量形成的调控效应。针对重庆地区再生稻生产缺乏强再生力水稻品种选育技术体系、缺乏机收再生稻品种鉴选规范化标准、产量水平不稳、缺乏多学科交叉研究、机艺融合核心技术供应不足等突出问题,提出今后应加强水稻强再生力性状的基因挖掘和品种选育,基于温光资源的机收再生稻品种精准鉴评,完善再生稻丰产优质协同规律和广适性农艺措施,完善多学科交叉融合的再生稻安全优质栽培技术及机艺深度融合,以挖掘机收再生稻产能。以期为进一步挖掘再生稻产量品质协同提升潜能,使再生稻适应机械化生产,增加土地生产效率,进而为实现单产提升目标,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提供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再生力 产量 养分管理 种植方式 收获方式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筛选及其丰产性分析 被引量:12
2
作者 肖人鹏 刘强明 +6 位作者 张现伟 文明 姚雄 张巫军 段秀建 唐永群 李经勇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04-114,共11页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 【目的】筛选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并探索其产量形成特征,为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生产技术的推广提供理论依据。【方法】以15个适宜长江上游地区的中熟和中迟熟优质水稻品种为试验材料,中稻机械化湿润直播蓄留再生稻,通过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等指标对参试水稻品种进行综合评价。【结果】参试水稻品种间的生育期、再生力、抗折力和产量及其构成因素差异显著(P<0.05,下同),在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条件下,全生育期为201~217 d,再生力为0.75~1.36,抗折力为0.89~1.57 kg,中稻产量为6.29~9.90 t/ha,再生稻产量为2.84~4.71 t/ha,两季产量为9.81~12.80 t/ha。以产量为分类变量进行聚类分析,可将参试的15个水稻品种分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中产再生稻中产、中稻低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低产再生稻中产等5个类型。筛选出中稻高产再生稻高产和中稻高产再生稻中产水稻品种川优5213、川优8213、西优32、川康优637、旌22优占、B优2928和川绿优青粘等7个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水稻品种。不同类型水稻品种产量与各指标的相关分析结果表明,中稻产量与全生育期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稻生育期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与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与中稻千粒重呈显著正相关;再生稻产量与再生稻每穗粒数和再生稻有效穗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再生力呈极显著正相关;两季产量与中稻产量和中稻结实率呈极显著正相关。【结论】川优5213等7个水稻品种适宜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可作为适宜重庆地区直播中稻蓄留再生稻品种及在种质资源改良中加以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播中稻 再生稻 品种筛选 丰产性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年重庆市审定和推广的水稻品种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张现伟 唐永群 +2 位作者 李经勇 肖人鹏 李超明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52-53,共2页
对重庆市审定和推广水稻品种的选育模式、品种成分、类型等方面进行了分析,并就今后的水稻育种工作提出了若干建议,以期为重庆市水稻研究提供有益的参考。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组配对长江上游早熟杂交籼稻再生稻产量和物质积累的影响 被引量:4
4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8 位作者 杭晓宁 唐明瑜 姚雄 唐永群 刘强明 文明 肖人鹏 张现伟 李经勇 《西北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74-82,共9页
旨在研究长江上游再生稻区头季稻缓控释肥优化方案对早熟杂交籼稻头季稻和再生稻物质积累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早熟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为材料,头季稻机插开展试验,设置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B-PCU... 旨在研究长江上游再生稻区头季稻缓控释肥优化方案对早熟杂交籼稻头季稻和再生稻物质积累及产量的调控效应。以早熟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为材料,头季稻机插开展试验,设置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B-PCU)、缓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处理(B-SRFB)、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一基一蘖处理(BT-PCU)、缓释掺混肥一基一蘖处理(BT-SRFB)、当地常规施氮处理(CF)和全生育期不施氮肥对照处理(CK)。结果表明,较CF处理,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头季稻产量降低,再生稻产量增加,差异不显著;缓释掺混肥增加头季稻和再生稻产量,再生季产量差异达显著水平,主要归因于有效穗明显增加,提高库容水平,一基一蘖处理>一次性基施处理。较CF处理,不同缓控释肥处理均降低头季稻花前的物质积累,但不同缓控释肥一基一蘖处理明显增加成熟期物质积累,归因于花后作物生长速率显著增加;再生季,不同施肥处理再生力相当,缓释掺混肥处理叶面积指数显著高于CF和4个月树脂尿素,再生季作物生长速率明显增加,进而提高成熟期物质积累,其中,缓释掺混肥一基一蘖处理最高。说明长江上游早熟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在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中,头季稻采用缓释掺混肥组配尿素的施肥方式有利于中稻-再生稻群体光合产物积累和产量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缓控释肥 产量 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饲草—再生稻模式种植关键技术及效益分析 被引量:1
5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5 位作者 姚雄 刘强明 肖人鹏 张现伟 唐永群 李经勇 《南方农业》 2023年第7期176-179,共4页
长江上游单季稻区受夏季高温伏旱影响,稻米品质差,经济效益低;同时,该地区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饲草的需求巨大。为解决粮饲争地的现实矛盾,实现“粮饲兼得”的生产目的,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饲草—再生稻模式种植关键技术,包括... 长江上游单季稻区受夏季高温伏旱影响,稻米品质差,经济效益低;同时,该地区畜牧业发展对优质饲草的需求巨大。为解决粮饲争地的现实矛盾,实现“粮饲兼得”的生产目的,在试验研究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了饲草—再生稻模式种植关键技术,包括适宜环境、品种选择、秧田管理、本田管理,并从“适龄移栽,规范密植;精确施肥,提高第1季生物产量;保持水层,促进分蘖;病虫害绿色综合防治;早施促芽肥;适时排水,干田刈割;立即复水,促进低桩腋芽萌发成苗;巧施提苗肥,促进大穗形成;再生稻病虫害挑治;及时收获,颗粒归仓;施提苗肥,促进第3季成苗;刈割第3季饲草”等方面重点阐述了本田管理。初步分析了该技术的经济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 增产技术 云南省宣威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机插水稻大田稀泥育秧技术 被引量:1
6
作者 姚雄 张巫军 +3 位作者 段秀建 刘强明 唐永群 李经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21年第12期241-243,共3页
本文作者介绍了2017-2020年重庆地区机插水稻大田稀泥育秧技术的示范效果,总结提出了秧田培肥和作厢、规范摆盘和装泥、精量播种和管理、适时起秧和移栽等关键技术,阐述了机插水稻稀泥育插秧技术的重要参数,并针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 本文作者介绍了2017-2020年重庆地区机插水稻大田稀泥育秧技术的示范效果,总结提出了秧田培肥和作厢、规范摆盘和装泥、精量播种和管理、适时起秧和移栽等关键技术,阐述了机插水稻稀泥育插秧技术的重要参数,并针对生产实际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推广应用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插稻 稀泥育秧 技术参数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杂交水稻绿色稳产高效淹水直播技术
7
作者 姚雄 张巫军 +3 位作者 段秀建 刘强明 唐永群 李经勇 《农业科技通讯》 2022年第3期225-227,共3页
基于2019-2020年在重庆市永川区实施的杂交水稻淹水直播技术示范,对比分析了在淹水直播技术下水稻的产量、生育期、群体LAI表现及节本增收效果,总结提出了以“适宜品种、适当催芽、适量播种、适度淹水”为核心的“四适”关键技术,及底... 基于2019-2020年在重庆市永川区实施的杂交水稻淹水直播技术示范,对比分析了在淹水直播技术下水稻的产量、生育期、群体LAI表现及节本增收效果,总结提出了以“适宜品种、适当催芽、适量播种、适度淹水”为核心的“四适”关键技术,及底肥后移、控氮增钾、够苗晒田、化控防倒等配套技术,该技术入选重庆市2020年农业优质绿色高效主推技术模式。建议基层农技推广单位、水稻种植大户积极做好技术示范推广,进一步扩大水稻淹水直播技术在重庆地区的推广应用面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 水稻 淹水直播 技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缓控释肥组配对早熟籼稻作为中稻-再生稻栽培模式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 被引量:11
8
作者 段秀建 张巫军 +5 位作者 姚雄 刘强明 唐永群 李经勇 肖人鹏 张现伟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38-46,共9页
【目的】探讨中稻季不同种类缓控释肥及组配对长江上游杂交籼稻中稻—再生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的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为长江上游再生稻的丰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以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 【目的】探讨中稻季不同种类缓控释肥及组配对长江上游杂交籼稻中稻—再生稻产量和氮肥利用率的影响,筛选出适合的缓控释肥及施肥方式,为长江上游再生稻的丰产高效生产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基础。【方法】以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中稻季设6个施肥处理,分别为中稻再生稻全生育期不施氮肥处理(CK)、传统施肥模式(CF)、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一次性基施处理(B-PCU)、缓释掺混肥一次性基施处理(B-SRFB)、4个月树脂包膜尿素一基一蘖处理(BT-PCU)和缓释掺混肥一基一蘖处理(BT-SRFB)。对比分析各处理的产量及产量构成因素、干物质积累量、叶片SPAD值和氮肥利用效率的差异。【结果】中稻产量为6.8~8.9 t/ha,表现为BT-SRFB>B-SRFB>CF>BT-PCU>B-PCU>CK,其中B-SRFB和BT-SRFB处理的中稻产量较CK显著提高(P<0.05,下同),但缓控释肥处理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P>0.05,下同);再生稻产量为1.5~2.6 t/ha,表现为BT-SRFB>B-SRFB>BT-PCU>B-PCU>CF>CK,各施肥处理的再生稻产量均较CK显著提高,且缓释掺混肥BT-SRFB和B-SRFB处理显著高于CF处理;不同施肥方式中,中稻、再生稻产量均表现为一基一蘖施肥>一次性基施。缓控释肥处理中稻拔节期、抽穗期群体干物质积累量与CF处理差异不显著,但在成熟期表现为一基一蘖施肥处理显著高于一次性施肥和传统施肥;再生稻抽穗期、成熟期各施氮处理间群体干物质积累量差异不显著。缓控释肥施用提高了中稻—再生稻两季氮肥偏生产力、氮肥农学效率和氮肥吸收利用率,以BT-SRFB处理增幅最高,与CF处理相比,BT-SRFB处理的氮肥偏生产力提高5.5 kg/kg,氮肥农学利用率提高5.5 kg/kg,氮肥生理利用率提高0.6 kg/kg,氮肥吸收利用率提高24.4%。【结论】长江上游杂交籼稻广8优粤禾丝苗在中稻—再生稻种植模式中,采用缓释掺混肥并配合一基一蘖施肥方式更有利于提高中稻—再生稻群体产量和氮肥利用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稻 缓控释肥 产量 氮肥利用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播期和密度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3
9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4 位作者 李茂瑜 刘强明 唐永群 李经勇 姚雄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8期1412-1423,共12页
为探究渝西地区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的影响,以渝香优8133和泰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B1:3月29日、B2:5月25日)和5个播种密度(D1:每1 hm^(2)1.50×10^(5)穴、D2:每1 hm^(2)1.95×10^(5)穴、D3... 为探究渝西地区播期与密度互作对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和抗倒伏的影响,以渝香优8133和泰优粤禾丝苗为试验材料,设置2个播期(B1:3月29日、B2:5月25日)和5个播种密度(D1:每1 hm^(2)1.50×10^(5)穴、D2:每1 hm^(2)1.95×10^(5)穴、D3:每1 hm^(2)2.40×10^(5)穴、D4:每1 hm^(2)2.85×10^(5)穴、D5:每1 hm^(2)3.30×10^(5)穴),分析茎秆力学、茎秆形态及器官干物质积累与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与早播处理(B1)相比,迟播处理(B2)可显著提高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水平;同时,B2播期处理较高的叶面积指数(LAI)和有效穗数导致茎秆倒伏指数显著提高。随着播种密度增加,2个水稻品种的产量均呈先增加后降低趋势,B1播期下D3处理产量最高,B2播期下D4处理产量最高,但与D3处理差异不显著;而倒伏指数呈持续增加趋势,2个水稻品种趋势一致。与D1处理相比,B1和B2播期的D2、D3处理倒伏指数增幅较小,D4、D5处理显著升高,以渝香优8133表现明显。在B1和B2播期下,D2、D3处理的单株茎鞘干重、基部节间茎粗、壁厚及茎鞘充实度与D1处理相当,而D4、D5处理大幅降低。综合分析认为,在B1和B2播期下,D3处理是精量穴直播水稻产量、抗倒伏协同较好的适宜播种密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穴直播水稻 抗倒伏 产量 播期 密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烯效唑对遮阴下重穗型水稻渝香203茎秆形态结构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18
10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6 位作者 姚雄 唐永群 杨小艳 刘强明 肖人鹏 张现伟 李经勇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755-761,共7页
【目的】明确弱光下烯效唑对重穗型水稻植株倒伏风险的缓解效应及途径。【方法】以重穗型水稻渝香203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正常光照(CK)和遮阴处理(U),副区为0(U0)、40 mg/L(U40)、80 mg/L(U80)烯效唑处理,比较茎秆力学,物质积累... 【目的】明确弱光下烯效唑对重穗型水稻植株倒伏风险的缓解效应及途径。【方法】以重穗型水稻渝香203为材料,设置裂区试验,主区为正常光照(CK)和遮阴处理(U),副区为0(U0)、40 mg/L(U40)、80 mg/L(U80)烯效唑处理,比较茎秆力学,物质积累分配及形态性状方面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较正常光照,遮阴处理显著降低渝香203产量,归因于有效穗、穗粒数和千粒重的降低。施用烯效唑显著增加了有效穗(P<0.05),产量略微增加;遮阴处理显著降低了基部节间茎鞘干重、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单茎鞘干重,使得茎秆折断弯矩显著降低,倒伏指数增加,尽管弯曲力矩也显著降低。相关分析表明,断面模数,茎粗、茎壁厚、单茎鞘干重及茎鞘充实度与折断弯矩显著正相关,与倒伏指数显著正相关。随烯效唑用量增加,基部节间长度显著缩短,株高和重心高度降低,从而降低了弯曲力矩;同时,基部节间茎粗、茎壁厚及茎鞘充实度呈显著增加趋势从而提高了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结论】弱光下重穗型水稻基部节间茎秆强度降低是植株倒伏风险增加的主要原因,烯效唑缩短基部节间长度,从而降低株高和重心高度,增加茎粗、茎壁厚及茎秆充实质量,增强了茎秆机械强度,提高了弱光下重穗型水稻抗倒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穗型水稻 烯效唑 遮阴 抗倒伏 茎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遮阴对重穗型杂交水稻茎秆形态特征和抗倒伏性的影响 被引量:7
11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6 位作者 姚雄 刘强明 肖人鹏 张现伟 唐永群 文明 李经勇 《中国稻米》 2020年第2期9-13,共5页
以穗数型杂交水稻C两优华占和重穗型杂交水稻渝香203为材料,于拔节期至抽穗期设置遮阴处理,比较两种类型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茎秆力学、节间长度及基部节间茎鞘充实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较正... 以穗数型杂交水稻C两优华占和重穗型杂交水稻渝香203为材料,于拔节期至抽穗期设置遮阴处理,比较两种类型杂交水稻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茎秆力学、节间长度及基部节间茎鞘充实等方面的差异,并分析其与植株抗倒伏性的关系。结果表明,较正常光照处理(CK),遮阴处理(S)显著降低渝香203产量,主要原因是其有效穗数、穗粒数和千粒重降低,C两优华占具有相同的趋势。与CK相比,遮阴显著降低了杂交水稻弯曲力矩,倒伏指数不降反升,主要原因是折断弯矩大幅降低。遮阴处理下,渝香203弯曲应力和断面模数分别降低5.1%,25.5%,C两优华占分别降低19.3%,12.6%。进一步分析发现,遮阴处理下,渝香203茎粗和壁厚分别降低9.1%、11.9%,与断面模数变化相吻合;C两优华占茎鞘充实度分别减少25.6%、14.4%,这与弯曲应力变化相吻合。表明遮阴处理减少了重穗型水稻基部节间折断弯矩,进而增加了植株倒伏风险,同时降低了产量水平。增加基部节间茎粗、壁厚,提高茎秆断面模数,是遮阴下增强水稻茎秆强度和抗倒伏性的有效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重穗型 穗数型 遮阴 抗倒伏 茎秆形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油轮作下杂交水稻渝香203高效机插栽培技术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2 位作者 姚雄 唐永群 李经勇 《作物研究》 2019年第4期319-321,共3页
渝香203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和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宜香1A和渝恢2103杂交后经系统选育技术培育的中迟熟中籼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香型、适应性广和综合抗性好的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种植.介绍了稻油... 渝香203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和宜宾市农业科学院用宜香1A和渝恢2103杂交后经系统选育技术培育的中迟熟中籼杂交水稻品种,具有优质、高产、香型、适应性广和综合抗性好的特点,适宜在长江中、上游地区种植.介绍了稻油轮作下渝香203试验示范表现,总结了稻油轮作模式下渝香203的高效机插栽培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机插栽培 渝香20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海拔差异对优质稻渝香203稻米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4
13
作者 张现伟 唐永群 +4 位作者 姚雄 肖人鹏 刘强明 文明 李经勇 《中国稻米》 2018年第1期105-106,108,共3页
渝香203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具有米质优(达国标优质米2级)、香味浓、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本试验设置了5个海拔高度处理(500 m、600 m、700 m、800 m、900 m),对不同海拔高度下渝香203的稻米品... 渝香203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选育的优质三系杂交水稻品种,具有米质优(达国标优质米2级)、香味浓、产量高、抗性好、适应性广等特点。本试验设置了5个海拔高度处理(500 m、600 m、700 m、800 m、900 m),对不同海拔高度下渝香203的稻米品质进行了比较分析。结果表明,渝香203在海拔600 m时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最低,整精米率随海拔高度的增加显著提高,直链淀粉含量随海拔高度的升高而升高,胶稠度则随海拔高度的增加而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拔高度 优质稻 渝香203 稻米品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香型优质水稻不育系渝805A的选育与应用 被引量:2
14
作者 张现伟 唐永群 +5 位作者 李经勇 文明 肖人鹏 刘强明 李超明 甘兴友 《农业科技通讯》 2019年第4期230-233,共4页
渝805A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用II-32B为母本与菲改B的变异株为父本杂交进行保持系改良,再用野败型胞质为受体经测交和连续回交育成的香型优质三系不育系,具有配合力高、米质优、抗逆性好等特点,于2014年通过重庆市品种... 渝805A是重庆市农业科学院重庆再生稻研究中心用II-32B为母本与菲改B的变异株为父本杂交进行保持系改良,再用野败型胞质为受体经测交和连续回交育成的香型优质三系不育系,具有配合力高、米质优、抗逆性好等特点,于2014年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委员会鉴定。配组选育的优质杂交水稻品种渝优15、渝优35分别通过重庆市审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香型 优质水稻 不育系 渝805A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稻鸭共育下硅肥对精量穴直播水稻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影响
15
作者 张巫军 段秀建 +4 位作者 李茂瑜 刘强明 唐永群 李经勇 姚雄 《南方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2期3451-3463,共13页
【目的】探讨稻鸭共育下硅肥调控精量穴直播水稻茎秆力学、形态结构和物质积累分配机理及其与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关系,为稻鸭共育应用于水稻轻简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渝香优8133、渝香203、渝两优86、C两优华占... 【目的】探讨稻鸭共育下硅肥调控精量穴直播水稻茎秆力学、形态结构和物质积累分配机理及其与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关系,为稻鸭共育应用于水稻轻简化栽培提供理论基础和实践依据。【方法】以渝香优8133、渝香203、渝两优86、C两优华占和黄华占为试验材料,设不施硅肥+养鸭(D)、施硅肥+养鸭(DS)、施硅肥+不养鸭(S)和不施硅肥+不养鸭(CK)4个处理,测定产量及产量构成要素、力学指标、节间长度、茎粗、壁厚、叶面积指数、茎和鞘充实度及单株茎、叶、穗干质量,分析水稻茎秆力学特征、形态结构、物质积累与茎秆抗倒伏性和产量的关系。【结果】与CK相比,D、S和DS处理产量分别增加3.7%~25.8%、4.9%~17.3%和0~23.4%,其中DS处理下渝香203、渝香优8133和C两优华占分别增加17.3%、23.4%和9.5%,差异达显著水平(P<0.05,下同)。D、S和DS处理的倒伏指数分别较CK降低8.8%~12.4%、8.0%~13.6%和12.2%~30.2%,其中以DS处理降幅达显著水平,品种间趋势一致。DS处理下,茎秆折断弯矩较CK提高13.4%~44.7%,是倒伏指数显著降低的主要原因,品种间渝香优8133、渝香203和渝两优86归因于断面模数增大,C两优华占和黄华占归因于弯曲应力增强。与CK相比,DS处理提高了精量穴直播水稻基节茎、鞘充实度、茎粗和壁厚,增加了抽穗期和成熟期单茎和鞘干质量,提高了茎秆折断弯矩。相关分析结果表明,穗长、下部节间、中部节间和上部节间均与倒伏指数呈极显著正相关(P<0.01,下同),基部节间茎和鞘充实度、茎粗、壁厚及抽穗期和成熟期单株茎干质量与折断弯矩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结论】稻鸭共育下施用硅肥可增强基节粗度和壁厚,提高节间茎鞘充实度和茎秆质量,进而增强精量穴直播水稻茎秆机械强度和抗倒伏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量穴直播水稻 稻鸭共育 硅肥 形态结构 抗倒伏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