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InVEST模型的重庆市“一带三屏”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被引量:2
1
作者 张继 杨世琦 +2 位作者 赵磊 冯介玲 陈艳英 《生态环境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67-180,共14页
生境质量是反映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区域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于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一带三屏”为研究区,使用众数滤波处理土... 生境质量是反映区域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服务水平的重要指标。在加强生态保护和修复的高质量发展背景下,探究区域生境质量的时空演变特征对于制定针对性的生态保护政策具有重要意义。以重庆市“一带三屏”为研究区,使用众数滤波处理土地利用数据以提高其可靠性,基于InVEST模型计算生境质量并在像元尺度上进行空间自相关分析,从行政和自然单元视角探究了2000-2020年研究区的生境质量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1)重庆市土地利用以林地和耕地为主,期间耕地大幅减少,大部分转换为林地。2)多年平均生境质量指数为0.473,在空间分布上呈东北和东南高、西部低的格局,近20年总体呈上升趋势。3)大巴山区生态屏障多年平均生境质量指数最高(0.635);武陵山区(0.557)和大娄山区生态屏障(0.477)次之,其趋势有所下降;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带最低(0.406),但总体趋势向好。4)生境质量热点区主要集中在大巴山区和武陵山区生态屏障,冷点区位于长江上游生态保护带和大娄山区生态屏障北部;生境质量变化量的显著性热点和冷点面积均呈增加趋势,反映了生态保护与环境破坏的两极分化。研究结果可为研究区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工作提供数据支持和决策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三屏 生境质量 重庆市 InVEST模型 生态屏障 生态保护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FY4A静止卫星的植被NPP估算及时空分布——以多云雨山区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1
2
作者 张继 范莉 +2 位作者 陈艳英 赵磊 冯介玲 《遥感信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15-124,共10页
搭载光学载荷的静止卫星因其具有高频观测的特性,在缺乏有效光学数据的多云雨地区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至今利用静止卫星在我国西南多云雨山区开展植被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的监测评估还十分缺乏。以重庆市为... 搭载光学载荷的静止卫星因其具有高频观测的特性,在缺乏有效光学数据的多云雨地区开展生态环境监测具有广泛应用前景,但至今利用静止卫星在我国西南多云雨山区开展植被NPP(net primary productivity)的监测评估还十分缺乏。以重庆市为研究区,基于FY4A静止卫星数据计算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ormalized difference vegetation index,NDVI)和ANUSPLIN软件插值的气象栅格数据,使用CASA模型估算了2021年植被NPP,并分析其时空分布。FY4A-NDVI与MODIS-NDVI的验证结果表明,二者的时空一致性较好,为估算植被NPP提供了可靠的模型输入数据。FY4A-NPP与NMC-NPP、MODIS-NPP产品的验证结果均表现出较高的时空一致性,相关系数分别为0.95和0.84。基于FY4A-NPP的分析结果显示,重庆市植被NPP在年内呈先增后减的变化,在季节上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植被NPP高值区主要集中在重庆市东北部区县,低值区分布在重庆市西部和中心城区区县。该研究结果可为静止卫星在生态环境监测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止卫星 FY4A 植被净初级生产力 多云雨山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近5年耕地集约利用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9
3
作者 赵伟 黄婧 +1 位作者 范莉 张智红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7期115-120,共6页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选取2006-2010年间重庆市40个区县的耕地集约利用进行探究.研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极差标准法,Matlab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重庆各个区县耕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并且伴随着距主城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地理区位... 为提高土地利用效率,选取2006-2010年间重庆市40个区县的耕地集约利用进行探究.研究采用了层次分析法、极差标准法,Matlab进行数据处理.结果表明:重庆各个区县耕地集约利用整体水平不高,并且伴随着距主城距离的增加而降低,同一地理区位的区县集约利用水平相差不大.研究发现,耕地集约利用受到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和地理条件的限制,提高耕地集约利用水平重在提高耕地产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 集约利用 评价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水源涵养功能遥感监测及时空分布特征分析 被引量:8
4
作者 叶勤玉 杨世琦 +3 位作者 张强 王舒 何泽能 郑颖慧 《自然资源遥感》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84-193,共10页
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可以为生态系统和人类保持、提供水资源。本研究根据水源涵养的物理含义,使用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蒸散代表植被层的水源涵养能力,使用地表温度、土壤含水量、坡度代表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 水源涵养功能是生态系统最重要的功能之一,可以为生态系统和人类保持、提供水资源。本研究根据水源涵养的物理含义,使用叶面积指数、植被覆盖度、蒸散代表植被层的水源涵养能力,使用地表温度、土壤含水量、坡度代表土壤层的水源涵养能力,通过主成分分析法构建水源涵养遥感监测综合指标模型,探索三峡库区水源涵养功能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水源涵养生态功能指数(water conservation index,WCI)客观耦合了各个指标信息,能够快速简便地对三峡库区水源涵养生态功能进行评估,合理地代表了评估区域的水源涵养生态能力。2019年,三峡库区水源涵养能力分布不均,呈现下游强、上游弱的空间分布格局,渝东北以森林生态系统为主,水源涵养功能最强。2013—2019年7 a来,三峡库区大部分区域WCI处于略微增加趋势,其中,以丰都、开州、云阳的部分区域增加得较为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源涵养 三峡库区 生态系统服务功能 遥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热岛效应定量评估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德军 杨世琦 +3 位作者 祝好 叶勤玉 何泽能 饶智杰 《应用气象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91-103,共13页
结合夜间灯光数据、高程数据及地表分类数据,提出一种针对山地城市郊区背景划分的方法,并采用城乡二分法定量评估2001—2020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传统缓冲区法和综合缓冲区法提取的郊区背景存在明显差异。... 结合夜间灯光数据、高程数据及地表分类数据,提出一种针对山地城市郊区背景划分的方法,并采用城乡二分法定量评估2001—2020年重庆市主城都市区热岛效应时空变化特征。结果显示传统缓冲区法和综合缓冲区法提取的郊区背景存在明显差异。利用传统缓冲区法提取郊区背景估算的热岛存在大量假热岛像元,导致传统缓冲区法估算的热岛面积明显大于综合缓冲区法。综合缓冲区法估算结果表明:主城都市区热岛主要分布在中心城区、长寿区、涪陵区以及各区县驻地附近,冷岛分布在东南部高海拔地区及中心城区部分山脉处。2001—2020年主城都市区热岛面积占比随时间呈波动上升趋势,且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特征,夏季最强、冬季最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山地城市 城市热岛 城乡二分法 郊区背景划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南地区中稻高温热害时空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10
6
作者 范莉 何永坤 +1 位作者 雷婷 唐余学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2316-2322,共7页
中稻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大粮食作物,高温热害已成为影响该地区中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本文应用我国西南地区70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二项式9点滑动平均法、Morlet小波分析和反距离权重(IDW)内插法,分析了中稻... 中稻是我国西南地区第一大粮食作物,高温热害已成为影响该地区中稻产量和品质的主要农业气象灾害。本文应用我国西南地区70个气象站点1960-2010年气象资料,采用二项式9点滑动平均法、Morlet小波分析和反距离权重(IDW)内插法,分析了中稻抽穗扬花—灌浆乳熟期高温热害的时空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高温热害发生程度最重的是2006年,其次是2010和1970年;热害发生次数的年代际变化为"升-降-升-降"趋势,不同等级高温热害发生次数的年际变化趋势与热害年代际总体变化趋势一致;高温热害天数呈现不同尺度的周期震荡,1960-1975年表现为5a的周期,1976-2010年存在14年左右的显著周期,是中稻高温热害的主要控制周期;高温热害高值中心在四川盆地东部,且呈向西南等方向延伸缩少。因此,本研究结果对指导西南地区防御中稻高温热害、优化中稻生产布局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稻 高温热害 时空分布 DIW MORLET小波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基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 预报 方法比较 被引量:1
7
作者 武强 韩旭 +2 位作者 唐余学 徐倩倩 阳园燕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443-1450,共8页
以涪陵茎瘤芥为例,基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综合诊断筛选气象要素相似年型,采用大概率法与加权平均分析法建立茎瘤芥产量预报模型,并验证不同方法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准确性。结果表明:同一年份不同起报时间的气象条件相似年型差异... 以涪陵茎瘤芥为例,基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综合诊断筛选气象要素相似年型,采用大概率法与加权平均分析法建立茎瘤芥产量预报模型,并验证不同方法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准确性。结果表明:同一年份不同起报时间的气象条件相似年型差异主要发生在热量条件的相似年,其次是光照条件相似年,而水分条件相似年在同一年份不同起报时间无变化。但同一起报时间不同年份的气象条件相似年,无明显的重复性,即年际间的气象条件具有差异性,能够综合反映气象条件对茎瘤芥产量丰歉的决定性。比较大概率法与加权平均分析法的茎瘤芥产量预报结果,在产量丰歉趋势预报方面,大概率法在较早的起报时间易出现较大的偏差,但是随着起报时间推后,产量丰歉趋势趋于正确;加权平均分析法在大多数年份的产量丰歉趋势预报准确性较高,但是个别年份会出现不同起报时间的持续性预报偏差。在单产预报准确率方面,加权平均分析法预报结果明显优于大概率法,但2种方法均在1月1日起报时间表现出最高的预报准确率,大概率法1月1日起报的单产预报准确率平均值为89.5%,加权平均分析法1月1日为起报时间单产预报准确率平均值为98.9%。在进入2月份也即茎瘤芥瘤茎膨大后期,预报准确率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报 大概率法 加权平均分析法 气象条件相似年 茎瘤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油用牡丹种植气候论证及区划初探 被引量:4
8
作者 范莉 张强 高立均 《南方农业》 2017年第34期20-25,共6页
根据油用牡丹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引种地气候条件,筛选出影响重庆地区油用牡丹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重庆34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和1∶25万地形数据,建立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的空间分析模型,采用GIS技术划分出油用牡丹种植的... 根据油用牡丹的生物学特性,结合引种地气候条件,筛选出影响重庆地区油用牡丹种植的气候区划指标。利用重庆34个气象台站的气候资料和1∶25万地形数据,建立各区划指标与经度、纬度和海拔的空间分析模型,采用GIS技术划分出油用牡丹种植的适宜区、次适宜区和不适宜区。区划结果显示梁平、垫江、石柱、南川、武隆、奉节等地的大部地区为油用牡丹种植的适宜区,次适宜区集中在长江河谷及以北地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用牡丹 气候适应性 区划 插值 重庆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近50年西南地区玉米干旱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13
9
作者 何永坤 唐余学 +1 位作者 范莉 阳园燕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4-42,共9页
收集西南地区63站的气象资料、玉米生育期等资料,以水分供需关系为基础,构建玉米干旱指数(HI指数),反演1961-2010年各站的逐旬干旱,研究西南地区玉米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西南地区各地均有干旱发生,云南中... 收集西南地区63站的气象资料、玉米生育期等资料,以水分供需关系为基础,构建玉米干旱指数(HI指数),反演1961-2010年各站的逐旬干旱,研究西南地区玉米干旱频率和干旱强度的时空分布特征.结果表明,近50年西南地区各地均有干旱发生,云南中部、东部和四川盆地中部、西部干旱频率在20%以上;云南中部及东北部的干旱强度明显比其余各地大.玉米出苗至拔节期干旱频率最高,特别是云南省中部和东北部的干旱频率达到40%~50%;拔节至抽雄期,轻旱、中旱、重旱均发生较少;抽雄至灌浆期干旱频率最低,但贵州局部地区重旱频率达到7%~9%;灌浆至成熟期,大部地区干旱频率10%~20%,其中重庆西部、四川盆地中部、东北部和贵州东部、云南东南部重旱频率约4.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南地区 HI指数 玉米干旱 变化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垂直足迹线性加权算法的宇宙射线中子法土壤水分测量校准与验证 被引量:3
10
作者 武强 徐倩倩 +2 位作者 朱玉涵 闫梦玲 罗孳孳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113-120,共8页
为了研究宇宙射线中子法的不同测量足迹模拟对土壤水分反演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以烘干称重法为标准对比,频域反射法为趋势稳定性对照,基于垂直足迹线性加权方法对宇宙射线中子法反演区域土壤水分进行参数校准与测量结果验证,比较了相对于... 为了研究宇宙射线中子法的不同测量足迹模拟对土壤水分反演结果准确性的影响,以烘干称重法为标准对比,频域反射法为趋势稳定性对照,基于垂直足迹线性加权方法对宇宙射线中子法反演区域土壤水分进行参数校准与测量结果验证,比较了相对于测量足迹等权重加权方法的区域土壤水分反演准确性。结果表明:相较于测量足迹等权重加权方法,垂直足迹线性加权处理的宇宙射线中子法区域土壤水分反演结果与通过烘干称重法获得的标准值一致性更好,反演模型准确性提高,与烘干称重法多点平均所代表的区域土壤水分值进行拟合,决定系数R 2增加0.036,均方根误差RMSE减小0.0023 kg/kg,纳什效率系数NSE提高0.041;与频域反射法连续性测量结果比较,研究宇宙射线中子法连续性测量结果稳定性,结果显示除降水时段外,利用等权重加权与垂直足迹线性加权算法的结果趋势具有相似的一致性;垂直足迹线性权重配比更符合不同深度土壤水分在宇宙射线中子法反演计算区域土壤水分的贡献差异,基于垂直足迹线性加权的宇宙射线中子法区域土壤水分反演结果能够更加客观地反映测量足迹内土壤水分的实际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宇宙射线中子法 垂直足迹线性加权 测量足迹等权重加权 土壤水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西南地区干旱对玉米产量影响评估方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何永坤 唐余学 张建平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3期185-191,共7页
为研究干旱对西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该文根据气候相似、发育期相近、农业生产水平相当的原则将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区分成6个亚区,利用1961-2010年西南地区63个代表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计算逐旬水分盈亏指数,建立逐旬干湿指数,并基于旬干... 为研究干旱对西南地区玉米产量的影响,该文根据气候相似、发育期相近、农业生产水平相当的原则将西南地区玉米种植区分成6个亚区,利用1961-2010年西南地区63个代表站点逐日气象资料,计算逐旬水分盈亏指数,建立逐旬干湿指数,并基于旬干湿指数建立玉米干旱累积指数,同时结合玉米单产资料,构建玉米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模型。结果表明,玉米生育期内旬干湿指数与该旬的土壤湿度相关性较好;西南6个亚区玉米干旱产量损失评估模型均通过0.05水平的F检验,通过代表站、西南干旱年玉米干旱累积指数与干旱产量损失间的统计分析,两者之间具有显著的相关性,检验水平F均在0.05以上。模型能较准确地评估玉米发生干旱时的产量损失,具有一定的应用和深入研究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作物 干旱 损失 玉米 产量 评估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种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对比 被引量:2
12
作者 武强 唐余学 +4 位作者 闫梦玲 张悦 孙恩虹 范莉 方丽 《江苏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86-494,共9页
旨在以涪陵茎瘤芥为例,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2种方法建立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比较2种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显示,2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单产预报准确率,在茎瘤芥产量的动态预报中,基于气候适宜... 旨在以涪陵茎瘤芥为例,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2种方法建立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比较2种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准确性。结果显示,2种方法均具有较高的单产预报准确率,在茎瘤芥产量的动态预报中,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最低单产预报准确率为88.7%,最高单产预报准确率为99.9%;基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最低单产预报准确率为88.9%,最高单产预报准确率为99.7%,准确率极值差异较小。对比不同年份各起报日期的平均单产预报准确率可知,基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得出的单产预报准确率优于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对比同一年份不同起报日期的平均单产预报准确率可知,起报时间在1月1日及之前的预报准确率最高。在有限验证年份内,对比单产预报结果与历年实际单产发现,基于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在产量趋势预报及大多数年份的单产预报准确率方面,均表现为优于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方法的预报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茎瘤芥产量预报 气候适宜度指数 历史丰歉气象影响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方法 被引量:3
13
作者 武强 倪超 +4 位作者 范莉 唐余学 罗孳孳 方丽 蔡国强 《农学学报》 2022年第12期69-75,共7页
为做好重庆重要特色经济作物茎瘤芥的产量预报,本研究耦合光、温、水与茎瘤芥产量形成的供需关系,以预报日前不同生育期气象资料作为参考数据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建立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茎瘤芥幼苗—... 为做好重庆重要特色经济作物茎瘤芥的产量预报,本研究耦合光、温、水与茎瘤芥产量形成的供需关系,以预报日前不同生育期气象资料作为参考数据集,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建立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模型。结果表明:茎瘤芥幼苗—瘤茎膨大期气候适宜指数与气象产量指数相关性优于仅考虑瘤茎膨大期的分析结果。采取幼苗—瘤茎膨大期以及仅瘤茎膨大期两类参考数据集建立茎瘤芥瘤茎产量丰歉动态预报模型,幼苗—瘤茎膨大期作为参考数据集的计算模型表现更佳,不同起报时间瘤茎产量预报准确率平均值92.0%;归一化均方根误差平均值0.196;丰歉趋势准确率平均值68.2%。说明幼苗期气象条件对茎瘤芥瘤茎产量形成有一定贡献,考虑幼苗期气象要素的气候适宜指数能够更好地解释气象条件对茎瘤芥产量形成的影响。利用2017—2019年气象数据和产量数据对产量丰歉预报模型进行检验,各年度产量预报准确率基本在90%以上。基于气候适宜度指数的茎瘤芥产量动态预报方法能够以较高准确性和稳定性对茎瘤芥产量进行预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量预报 气象产量指数 气候适宜度指数 茎瘤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