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阿托伐他汀与硝苯地平控释片的协同降压作用及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1
作者 薛红 张晔 +3 位作者 王旭开 杨成明 王红勇 傅春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5期1616-1618,共3页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用组(42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给药,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联用组给予... 目的评价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82例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分为对照组(40例)和联用组(42例)。采用随机双盲对照试验给药,对照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联用组给予:硝苯地平控释片30 mg/d,阿托伐他汀10 mg/d。另设30例正常血压者为正常血压组。12周后观察2组血压及血浆内皮素-1、一氧化氮水平的变化,评价联用阿托伐他汀对原发性1、2级高血压患者血压及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结果2组的收缩压和舒张压均有显著降低,但联用组较对照组有显著下降(P<0.05,P<0.01)。联用组血浆内皮素-1水平较治疗前降低35.9%(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降低20.6%(P<0.05);一氧化氮水平较治疗前升高100.3%(P<0.01),较对照组治疗后升高62.9%(P<0.01)。结论阿托伐他汀与硝苯地平控释片联用有明显的协同降压作用,并伴随有血管内皮功能的改善,这可能是他汀类药物发挥协同降压作用的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高血压 阿托伐他汀 硝苯地平控释片 血管内皮 内皮素-1 一氧化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患者的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5
2
作者 薛红 傅春江 +3 位作者 王旭开 杨成明 王红勇 张晔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3期1440-1442,共3页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64)和辛伐他汀组(n=64),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测定血脂,并应用高频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结... 目的研究阿托伐他汀对高胆固醇血症血脂和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方法将高脂血症患者128例随机分为阿托伐他汀组(n=64)和辛伐他汀组(n=64),服药前及服药后4、8周测定血脂,并应用高频超声测定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结果服药4周后两组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及甘油三酯(TG)均明显降低(P<0.01),两组作用相似。治疗后两组反应性充血时和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均高于治疗前,两组比较无明显差异。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的扩张程度阿托伐他汀组强于辛伐他汀组。结论阿托伐他汀能显著降低高胆固醇血症患者血清TC、LDL-C及TG和改善血管内皮功能,并且其作用与辛伐他汀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托伐他汀 血脂 内皮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癀片治疗痤疮的临床观察
3
作者 吴禹 《实用医学杂志》 CAS 2003年第3期234-234,共1页
关键词 新癀片 治疗 痤疮 临床观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颗粒复位手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张华艳 施平声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93-94,共2页
目的:研究颗粒复位手法(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18例后半规管BPPV分成2组,复位组进行PRM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复位治疗。结果:复位组58例,对照组60例。治疗第4... 目的:研究颗粒复位手法(PRM)对后半规管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PC-BPPV)的治疗效果。方法:将2006年1月至2009年6月在我院就诊的118例后半规管BPPV分成2组,复位组进行PRM治疗,对照组给予假复位治疗。结果:复位组58例,对照组60例。治疗第4天随访成功率分别为48.3%和16.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第8天,两组的成功率为86.2%和23.3%。两组差异显著。结论:PRM治疗后半规管BPPV安全有效,凡诊断明确均应给予PRM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良性发作性位置性眩晕 颗粒复位手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