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肺结核患者血清微量元素对疾病发展与营养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
1
作者 游成东 朱玲 李佩波 《中国防痨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18-223,共6页
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活动性、治疗效果及患者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肺结核患者常常存在蛋白质-能量型营养不良及必需微量元素的缺乏。微量元素的缺乏与肺结核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即营养不良可能加剧肺结核的病情,而肺... 血清微量元素水平的变化与疾病的活动性、治疗效果及患者的营养状态密切相关,肺结核患者常常存在蛋白质-能量型营养不良及必需微量元素的缺乏。微量元素的缺乏与肺结核之间存在明显的双向因果关系,即营养不良可能加剧肺结核的病情,而肺结核的存在又可能导致微量元素的进一步缺乏。笔者结合国内外结核病与微量元素的研究现状,对微量元素作用于结核分枝杆菌的机制、微量元素在肺结核患者中对于疾病诊断、病情严重程度评估、抗结核疗效和微量元素补充在营养治疗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增强对肺结核患者微量元素相关营养问题的认识水平和重视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微量营养系 综述文献(主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评价 被引量:19
2
作者 杨松 严晓峰 +2 位作者 曾晓刚 谭顺 郭建琼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47-52,共6页
目的 评价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科住院的49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158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对照组),均为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影... 目的 评价结核抗体检测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价值。方法 收集2016年8月至2017年8月在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科住院的495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和158例非结核呼吸道疾病患者(对照组),均为综合患者的临床表现、胸部影像、痰细菌病原学检测或诊断性抗结核药物治疗有效等资料临床确诊后进行血清学诊断。分析血清MTB免疫球蛋白G(immunoglobulin G,IgG)、免疫球蛋白M(immunoglobulin M,IgM)、脂阿拉伯甘露聚糖(lipoarabinomannan,LAM),以及相对分子质量16 000(以下采用“16 kD”表示)和相对分子质量38 000(以下采用“38 kD”表示)的蛋白抗体的检测资料,以及单独及联合检测不同结核抗原(LAM、38 kD和16 kD)的结果,评价两组患者结核抗体检测的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以及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效能。结果 495例观察组患者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8.7%(340/495)]明显高于158例对照组患者[34.8%(55/15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7.50,P<0.01);菌阴肺结核患者血清结核抗体检测阳性率[64.0%(210/328)]明显低于菌阳肺结核患者[77.8%(130/1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9.83,P〈0.01)。观察组340例结核抗体阳性患者中,LAM、38 kD、IgG抗体联合检测同时均阳性的患者最多[61.8%(210/340)];对照组55例结核抗体阳性患者中,单一IgG抗体阳性最高[67.3%(37/55)]。以临床诊断为标准,血清结核抗体对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总符合率、约登指数分别为68.7%(340/495)、65.2%(103/158)、86.1%(340/395)和39.9%(103/258)、67.8%(443/653)、0.34。结论 血清结核抗体检测活动性肺结核患者具有较高的阳性率和敏感度,对诊断活动性肺结核具有一定的辅助价值,其中菌阳肺结核患者的检测阳性率高于菌阴肺结核,LAM、38 kD和IgG联合检测可提高活动性肺结核的诊断阳性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原抗体反应 实验室技术和方法 芯片分析技术 诊断 评价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其与CD4细胞的关系 被引量:9
3
作者 李春华 吕圣秀 +5 位作者 王惠秋 舒伟强 杨长萍 李同心 杨坤 严晓峰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597-603,共7页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其与CD4细胞的关系,以提高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13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及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肺结核患者130例... 目的探讨耐多药肺结核患者的CT表现及其与CD4细胞的关系,以提高对耐多药肺结核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6年11月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诊治的137例耐多药肺结核患者(观察组),及对抗结核药物敏感的肺结核患者130例(对照组)。根据CD4细胞〈200个/μl、200~400个/μl、〉400个/μl将观察组和对照组分别分为A、B、C及AI、BI、CI各3个小组。两组患者均做胸部CT扫描及CD4细胞检测。对病变范围、形态、性质等CT表现及CD4细胞水平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分析观察组的影像表现与CD4细胞水平的关系。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病变累及3个肺叶以上的患者分别为118例(86.1%)、69例(53.1%),全肺受累分别为84例(61.3%)、26例(2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34.73,47.00,P值均〈0.01)。在病变形态上观察组与对照组分别为:多发播散结节85例(62.0%)、39例(30.0%),纵隔淋巴结肿大101例(73.7%)、29例(22.3%),多发空洞96例(70.1%)、22例(16.9%),胸膜增厚86例(62.8%)、36例(27.7%),增殖90例(65.7%)、35例(26.9%),纤维灶75例(54.7%)、28例(21.5%),并发毁损33例(24.1%)、7例(5.4%),支气管扩张95例(69.3%)、22例(16.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27.54,62.85,76.40,33.08,40.27,31.04,18.32,74.46,P值均〈0.05)。观察组空洞平均内径(30.3±4.9)mm,大于对照组的(21.3±4.2)mm(t=10.19,P〈0.01)。其中观察组A、B、C小组空洞平均内径分别为(21.4±3.0)mm、(24.7±3.4)mm、(30.7±3.9)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60.56,P〈0.01)。观察组CD4细胞平均(425.6±156.5)个/μl,低于对照组的(734.4±215.6)个/μl(t=-13.45,P〈0.01)。B小组平均(303.8±57.9)个/μl,B1小组平均(352.3±65.3)个/μl,两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F=3.53,P〈0.01)。C小组平均(603.8±188.3)个/μl,C1小组平均(852.5±231.4)个/μl,两小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7.18,P〈0.01)。结论观察组CD4细胞低于对照组患者,前者肺内病灶分布广泛,容易多叶段受累、多发播散,多发空洞、慢性病程及并发症表现较多,其CT表现与CD4细胞的高低有一定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抗多种药物性 体层摄影术 X线计算机 T淋巴细胞亚群 对比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15例妊娠并发结核病孕产妇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5
4
作者 蒋玲 曾尉峰 +4 位作者 唐娜 罗廷茹 蒙昌平 彭羽静 钱春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0年第6期634-637,共4页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科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收治的15例妊娠并发结核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就诊延迟情况、影像学表现、免疫应答状况、治疗效果、胎儿结局等进行总结。(1)临床表现:患者以发热、... 收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结核科2017年1月1日至2019年9月30日期间收治的15例妊娠并发结核病孕产妇的临床资料,对其临床表现、就诊延迟情况、影像学表现、免疫应答状况、治疗效果、胎儿结局等进行总结。(1)临床表现:患者以发热、乏力和咳嗽为主,结核性脑膜炎患者以头痛为主要临床表现。(2)就诊延迟情况:12例患者存在不同程度就诊延迟,最短延迟时间20 d,最长延迟时间252 d.中位就诊延迟时间为78 d。(3)影像学表现:胸部CT扫描4例患者可见双肺多叶段斑片状渗出影或空洞影,12例见双肺弥漫性粟粒、小结节状影,10例并发单侧或双侧胸腔积液或胸膜增厚。11例并发结核性脑膜炎患者行头颅MRI,显示脑实质结节、斑片状病灶9例,脑膜增厚8例,脑组织水肿2例,脊髓膜增厚1例。(4)免疫应答:10例CD4^+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9例CD8^+T淋巴细胞计数降低,11例CD4^+/CD8^+比值下降。(5)治疗效果:14例患者经抗结核药物治疗后病情好转,1例因重症结核性脑膜炎住院时间延长。(6)胎儿结局:自然受孕胎儿10例,流产1例,死产1例,分娩8例(死于结核性脑膜炎患儿2例,健康胎儿6名);辅助生殖技术受孕胎儿7例,流产2例,分娩5例(健康胎儿3例,死于结核性脑膜炎患儿2例)。综上所述,妊娠并发结核病孕产妇免疫应答低下,并发血行播散性肺结核多见;结核分枝杆菌易经血液播散引起肺外结核,以结核性脑膜炎常见。妊娠并发结核病孕产妇就诊延迟现象严重,及时规范的治疗可使孕产妇和胎儿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妊娠 疾病特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结核并发马尔尼菲蓝状菌和鸟分枝杆菌多重感染一例 被引量:2
5
作者 蒋玲 李吉垚 夏铭樯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3年第11期1108-1111,共4页
马尔尼菲蓝状菌(trlaromyces marneffei,TM)属于高致病性条件致病性真菌,是青霉属中的唯一双相真菌。马尔尼菲蓝状菌常感染HIV阳性及免疫抑制宿主。我国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多发。近年来,也有部分HIV阴性或免疫正常者感染马尔尼菲蓝状... 马尔尼菲蓝状菌(trlaromyces marneffei,TM)属于高致病性条件致病性真菌,是青霉属中的唯一双相真菌。马尔尼菲蓝状菌常感染HIV阳性及免疫抑制宿主。我国广西、广东和云南等地多发。近年来,也有部分HIV阴性或免疫正常者感染马尔尼菲蓝状菌。笔者报告本中心诊治的1例HIV阴性、流式细胞计数正常的患者感染结核分枝杆菌、鸟分枝杆菌和马尔尼菲蓝状菌,供临床医师参考,以便减少误诊和漏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核 分枝杆菌 马尔尼菲蓝状菌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含贝达喹啉方案治疗儿童准广泛耐药结核病二例
6
作者 蒋玲 汪菊萍 李建辉 《中国防痨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7期738-741,共4页
耐药结核病是一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儿童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每年发病人数约2.5~3.5万例,其中21%的MDR-TB患儿可能死于MDR-TB[1]。儿童耐药结核病的危害是巨大的,但我国儿童耐药结核病治疗经验... 耐药结核病是一项全球公共卫生危机,全球儿童耐多药结核病(multidrug-resistant tuberculosis,MDR-TB)每年发病人数约2.5~3.5万例,其中21%的MDR-TB患儿可能死于MDR-TB[1]。儿童耐药结核病的危害是巨大的,但我国儿童耐药结核病治疗经验相对缺乏,且部分抗结核药物限制在儿童中使用。贝达喹啉是近50年来第一个上市的二芳基喹啉类抗结核新药,其在成人耐药结核病治疗中的良好作用已得到证实,但在儿童人群使用含贝达喹啉治疗的经验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泛耐药结核 儿童 抗生素类 抗结核 贝达喹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联抗结核药物联合利奈唑胺、莫西沙星对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患者CSF细胞学、NSE和NGF及其受体的影响 被引量:22
7
作者 胡清亮 张绿浪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8年第15期1422-1425,1430,共5页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分别联合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对患者细胞学脑脊液(CSF)细胞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脊液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内皮素及其受体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 目的:探讨利奈唑胺和莫西沙星分别联合四联抗结核药物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对患者细胞学脑脊液(CSF)细胞学、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脑脊液神经生长因子(NGF)及其受体、内皮素及其受体和C反应蛋白(CRP)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2014年2月~2017年12月期间结核性脑膜炎患者56例,随机分为2组,每组28例,设置为观察组和对照组,两组患者治疗均予以四联抗结核药物,观察组在此基础上予以利奈唑胺,对照组则联合应用莫西沙星,疗程均为4周,比较两组治疗后的CSF细胞学、NSE、NGF及其受体、内皮素及其受体和CRP水平。结果:两组治疗前CSF细胞学指标、NSE、NGF及其受体、内皮素及其受体和CRP水平相持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氯化物、葡萄糖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蛋白质、白细胞数和脑脊液压力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SE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NGF及其受体水平高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内皮素及其受体、CRP水平低于本组治疗前和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四联抗结核药物基础上联合应用利奈唑胺治疗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临床效果更好,有效改善脑脊液细胞学指标,调节脑脊液NSE水平,恢复NGF、内皮素及其受体功能,降低炎性反应,推荐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结核性脑膜炎 利奈唑胺 莫西沙星 四联抗结核 CSF细胞学 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 脑脊液神经生长因子(NGF) 内皮素及其受体 C反应蛋白(CRP)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CT表现 被引量:3
8
作者 刘雪艳 李春华 +8 位作者 舒伟强 王惠秋 杨佳 唐光孝 戴欣 邓静 严晓峰 吕圣秀 李咏梅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643-1647,共5页
目的观察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及其治疗期间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观察其首次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首次胸部CT于10例(10/10,100%)均见多发肺结节,周围伴晕征;其中4例(4/10,40.00%)... 目的观察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及其治疗期间动态变化特征。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患者,观察其首次CT表现及动态变化特征。结果首次胸部CT于10例(10/10,100%)均见多发肺结节,周围伴晕征;其中4例(4/10,40.00%)病变弥漫分布(弥漫分布组),6例(6/10,60.00%)散在分布(散在分布组)。10例中,4例(4/10,40.00%)见斑片或大片状影,3例(3/10,30.00%)见片状磨玻璃影。10例(10/10,100%)纵隔淋巴结均增大,8例(8/10,80%)伴肺门淋巴结增大;4例(4/10,40.00%)存在小叶间隔增厚;5例(5/10,50%)出现浆膜腔积液。弥漫分布组与散在分布组间组织胞浆菌暴露时长、住院时长及首次CD4+细胞计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2.03、-2.35、-2.34,P均<0.05)。治疗过程中,2例(2/10,20.00%)病变持续吸收好转,8例(8/10,80.00%)先后出现病变进展;治疗3个月后病变均好转。结论急性肺组织胞浆菌病的胸部CT表现具有一定特征性,治疗前及治疗过程行胸部CT有助于诊断、鉴别诊断及评价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组织胞浆菌病 诊断 体层摄影技术 X线计算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注射用利福平致运动型癫痫发作一例 被引量:1
9
作者 蒋玲 蒙昌平 《中国防痨杂志》 CAS 2018年第2期226-228,共3页
利福平是从利福霉素B得到的一种半合成抗生素,是治疗结核病的一线用药。利福平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kg^-1·d^-1常规剂量为0.45g/d,最大剂量不超过0.6g/d。利福平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药物性急性中毒反应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 利福平是从利福霉素B得到的一种半合成抗生素,是治疗结核病的一线用药。利福平每日推荐剂量为10mg·kg^-1·d^-1常规剂量为0.45g/d,最大剂量不超过0.6g/d。利福平大剂量使用可引起药物性急性中毒反应致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常规剂量也可引起肝。肾功能损伤、胃肠道反应、血液系统受损、皮肤过敏等药物不良反应(adverse drug reactions,ADR),但常规剂量利福平引起癫痫发作尤为罕见。为提高临床医师对利福平罕见不良反应的重视,作者回顾性分析了重庆市公共卫生医疗救治中心2017年6月22日收治的1例肺结核患者,在静脉滴注利福平后出现四肢强直、意识障碍等运动型癫痫发作症状,现报道如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发作 利福平 运动型 注射用 多器官功能衰竭死亡 半合成抗生素 常规剂量 急性中毒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