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EB病毒感染与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患儿的预后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唐诗 张容 +7 位作者 王丹 王兴斌 陈娥 刘之岱 刘姗 邹琳 刘海燕 于洁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769-776,共8页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B-ALL的住院患儿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患儿血浆中EB病毒DNA。收集患儿病历资料,关联性分析EBV感染与B-ALL... 目的:探讨EB病毒感染与B-ALL患儿预后的关系。方法: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初诊为B-ALL的住院患儿外周血,运用实时荧光定量PCR的方法检测患儿血浆中EB病毒DNA。收集患儿病历资料,关联性分析EBV感染与B-ALL患儿预后的相关性。结果:162名B-ALL患儿中EB病毒感染率为41.36%。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EB病毒感染的患儿预后差,生存期较短的风险高于未感染患儿(HR=2.373,95%CI:1.129-4.987),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多因素分析结果与单因素分析结果一致,这表明EB病毒感染是B-ALL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EB病毒感染可能在B-ALL的发生及进展中发挥了重要的作用,是B-ALL患儿预后不良的独立预测因素。因而,检测B-ALL患儿血浆中的EB病毒DNA对评估患儿疾病预后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B病毒感染 儿童急性B淋巴细胞白血病 临床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血栓的防治措施探讨
2
作者 陈应富 刘晓 +1 位作者 许峰 胡兰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6-139,共4页
目的:通过对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调控,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血栓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监测20例活体肝移植患儿术前及术后1、3、5、7 d的凝血功能并进行分析,术后用肝素5~20 U/(kg·h)持续泵入,低分子... 目的:通过对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的调控,探讨儿童肝移植术后血栓的防治措施。方法:采用自身前后对照研究,监测20例活体肝移植患儿术前及术后1、3、5、7 d的凝血功能并进行分析,术后用肝素5~20 U/(kg·h)持续泵入,低分子右旋糖酐5 ml/(kg·d)调节凝血功能;前列腺素E1 5 ng/(kg·min),持续泵入2 h,每天3次扩张肝血管。将凝血酶原时间(prothrombin time,PT)延长为正常值的1~2倍,如果过长,则减少或停用肝素,或输入新鲜冰冻血浆或冷沉淀。结果:与术前相比,术后第1天[(18.72±4.40)s,P=0.001]、第3天[(16.96±3.03)s,P=0.043]PT明显延长,而第5天[(16.42±4.75)s,P=0.101]、第7天[(15.50±5.94)s,P=0.332]延长不明显;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及凝血酶时间(thrombin time,TT)在术后第1天、第3天、第5天和第7天均无明显变化[APTT术前(44.21±24.16)s,术后第1天(55.74±20.47)s,术后第3天(55.19±23.80)s,术后第5天(54.59±23.84),术后第7天(40.35±12.63),F=1.810,P=0.1334,TT术前(19.44±8.29),术后第1天(18.80±4.74)s,术后第3天(20.58±4.54)s,术后第5天(19.81±3.56)s,术后第7天(18.62±4.16)s,F=0.44,P=0.779],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在术后第1天[(1.48±0.54)g/L,P=0.005]、第5天[(1.37±0.63)g/L,P=0.001]及第7天[(1.56±0.46)g/L,P=0.012]明显降低,而第3天变化不明显[(1.73±0.75)g/L,P=0.071],血小板在术后第1天(107.70±51.82)×109个/L、第3天(132.00±70.25)×109个/L、第5天(175.70±73.89)×109个/L及第7天(158.40±60.83)×109个/L明显下降(F=15.43,P=0.000),所有患儿没有引起严重的凝血功能紊乱,没有血栓形成。结论:儿童活体肝移植术后凝血功能是可用药物调控的,调控的目的是控制出血倾向,防止高凝状态、避免血栓形成;同时彩色多普勒检查是诊断肝脏血管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活体肝移植 儿童 凝血功能 血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西环素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3
作者 张黄成昊 张朝霞 +1 位作者 田小毛 严兵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1211-1219,共9页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要疾病,严重威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治疗耐药和远处转移是恶性实体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难题。近年来,一些具有抑制细胞活性的抗生素被注册为抗肿瘤药物,给临床治疗带来希望... 恶性肿瘤是威胁人类生命与健康的重要疾病,严重威胁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稳定。治疗耐药和远处转移是恶性实体肿瘤死亡的主要原因,也是目前临床治疗的关键难题。近年来,一些具有抑制细胞活性的抗生素被注册为抗肿瘤药物,给临床治疗带来希望。多西环素具有良好的组织穿透性,口服吸收良好,没有明显的组织毒性。并且,多项实验研究表明多西环素具有抗肿瘤作用。但由于效能低、副作用多等局限性,目前暂时未用于临床肿瘤的治疗。因此,本文拟对多西环素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研究做一综述,总结具体作用、机制和现阶段面临的问题,并对多西环素治疗恶性实体肿瘤的应用前景提出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西环素 恶性实体肿瘤 治疗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