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6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稀土在重庆市水稻、小麦上的应用研究
1
作者 石顺唯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0年第4期116-117,共2页
稀土农用研究在国外仅有室内和盆栽试验的零星报道,尚未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我国从1972年开始进行稀土农用研究和推广工作,现已在20个省市的农业生产上有较大面积应用。为探索我市粮食作物增产的新技术,我们于1985—1987年进行了本项研究... 稀土农用研究在国外仅有室内和盆栽试验的零星报道,尚未在农业生产上应用,我国从1972年开始进行稀土农用研究和推广工作,现已在20个省市的农业生产上有较大面积应用。为探索我市粮食作物增产的新技术,我们于1985—1987年进行了本项研究。证明了稀土在水稻、小麦上有较好增产效果,可在我市粮食生产上大力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稀土 水稻 小麦 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温光型核不育小麦的不育性研究初报 被引量:115
2
作者 谭昌华 余国东 +3 位作者 杨沛丰 张宗华 潘鹰 郑坚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2年第4期1-6,共6页
C49S和C86S均属温光型核不育小麦材料,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不育,在温暖长日照条件下可育。不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光照也起一定作用。其不育基因的表达,主要受隐性核基因控制,初步认定有两对主效基因起作用。经多年观察鉴定,C49S和C86S不... C49S和C86S均属温光型核不育小麦材料,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不育,在温暖长日照条件下可育。不育性主要受温度影响,光照也起一定作用。其不育基因的表达,主要受隐性核基因控制,初步认定有两对主效基因起作用。经多年观察鉴定,C49S和C86S不育性稳定,不育期长,不育株率和不育度高达100%,育性转换特性好,异交率高,杂种优势强,可以应用两系法生产杂交种子,即在温暖长日照条件下自交繁殖,在低温短日照条件下制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温光型 核不育 育性转换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豆6号和7号大豆新品种通过重庆市品种审定
3
作者 杜成章 《植物医生》 2016年第7期45-46,共1页
近日,由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渝豆6号,以及由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和四川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大豆新品种渝豆7号,通过了重庆市品种审定。渝豆6号和7号均属南方春大豆早熟品种,抗倒伏,成熟后不裂荚,中抗花... 近日,由重庆市农科院特色作物研究所选育的大豆新品种渝豆6号,以及由院特色作物研究所和四川自贡市农业科学研究所联合选育的大豆新品种渝豆7号,通过了重庆市品种审定。渝豆6号和7号均属南方春大豆早熟品种,抗倒伏,成熟后不裂荚,中抗花叶病毒病,籽粒黄皮、黄子叶、扁椭圆形,适宜在重庆市作春大豆种植。其中,渝豆6号由忠县地方品种多年系选育成,株型半开张,春播平均全生育期97.2 d,株高57.5 c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新品种 品种审定 春大豆 扁椭圆形 大豆种植 作春 作物研究所 花叶病毒病 亚有限结荚习性 单株粒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颜色与营养特性的相关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宗学凤 张建奎 +2 位作者 余国东 石有明 王三根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5期24-27,共4页
研究了白、红、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营养特性,并分析了其与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其营养特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紫、深紫、紫黑、蓝等黑粒小麦籽粒的色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普通... 研究了白、红、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营养特性,并分析了其与色素含量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其营养特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紫、深紫、紫黑、蓝等黑粒小麦籽粒的色素含量显著或极显著的高于普通白粒和红粒小麦,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Vc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等营养指标高于白粒和红粒小麦,可溶性糖含量则低于白粒和红粒小麦;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可溶性蛋白含量、粗蛋白含量、总氨基酸含量、Vc含量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色素含量呈正相关,可溶性糖含量与色素含量之间呈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粒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籽粒色素 营养特性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小麦基本苗与产量结构关系的研究 被引量:8
5
作者 张建奎 宗学凤 +3 位作者 李帮秀 易靖 余国东 石有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25-28,共4页
按小窝疏株密植种植方式,设置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3个处理,研究了基本苗数对杂交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降低基本苗后,杂交小麦的单株成穗能力有极大提高,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成穗数分别为1.5个、2.0个和... 按小窝疏株密植种植方式,设置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3个处理,研究了基本苗数对杂交小麦产量结构的影响.试验表明,降低基本苗后,杂交小麦的单株成穗能力有极大提高,基本苗6苗/窝、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成穗数分别为1.5个、2.0个和3.6个,穗长、有效小穗数和穗粒数都有提高,单穗籽粒产量差异不显著,单株籽粒产量极显著提高,基本苗4苗/窝和2苗/窝的单株产量分别是6苗/窝的单株产量的1.58倍和2.93倍,基本苗4苗/窝的单位面积产量最高,与6苗/窝间无显著性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地区杂交小麦种植的合理基本苗约4苗/窝,折合约8~9万苗/667 m2;通过精量播种,充分发挥杂交小麦在营养生长方面的优势,促进植株的个体发育,提高繁殖系数,降低用种量和种子成本,提高种植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本苗 杂交小麦 单株 产量结构 籽粒产量 精量播种 穗长 合约 种植效益 成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豆和油菜对^(60)Co-γ射线敏感性差异机理研究 被引量:4
6
作者 李贤勇 万兆良 徐登益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4年第4期365-368,共4页
对电离辐射敏感性极弱和极强的油菜与大豆测定表明,在^(60)C_0一γ射线作用下,LD50/20分别为10Gy和46Gy。大豆与油菜的DNA和膜脂合成速率以及超氧华物歧化酶SOD活性,都出现了一个异常的峰值,但大豆峰值所对应的γ射线的剂量比油菜低,除... 对电离辐射敏感性极弱和极强的油菜与大豆测定表明,在^(60)C_0一γ射线作用下,LD50/20分别为10Gy和46Gy。大豆与油菜的DNA和膜脂合成速率以及超氧华物歧化酶SOD活性,都出现了一个异常的峰值,但大豆峰值所对应的γ射线的剂量比油菜低,除SOD活性外,其峰值比油菜的高,二者长半衰期超氧阴离子自由基(O)和丙二醛(MDA)的产量随γ射线剂量的增加而上升,但大豆上升的幅度比油菜大。用丝裂霉素C抑制DNA的正常合成后,确定了DNA异常合成与修复合成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豆 油菜 钴60 辐射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水稻后期功能叶内源激素与光合产物相关研究 被引量:9
7
作者 李经勇 唐永群 +3 位作者 余官平 卢瑶 黄世龙 王光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03-205,共3页
研究了水稻中后期功能叶片中促进类植物内源激素IAA,GAs含量和可溶液性糖、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它们间的相关性:内源激素IAA与GAs间呈负相关,营养生长期叶片中IAA高于GAs,拔节后各时期叶片中GAs则高于IAA;各时期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 研究了水稻中后期功能叶片中促进类植物内源激素IAA,GAs含量和可溶液性糖、蛋白质含量的变化,分析了它们间的相关性:内源激素IAA与GAs间呈负相关,营养生长期叶片中IAA高于GAs,拔节后各时期叶片中GAs则高于IAA;各时期可溶性糖与可溶性蛋白质含量呈极显著的正相关,相关系数为0.953;GAs和IAA共同调控光合产物合成,其中GAs的调控作用强于IAA、可溶性蛋白质受调控的作用高于可溶性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功能叶片 内源激素 光合产物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杂交水稻强化栽培不同措施的增产效应研究 被引量:10
8
作者 李经勇 余官平 +3 位作者 唐永群 文明 卢瑶 王光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6期804-808,共5页
用穗重型杂交水稻渝优11号为载体,研究探明了重庆地区强化栽培模式下本田底肥氮占总氮比例、栽插密度、施肥水平、栽插叶龄等栽培措施对稻谷单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了各因子水平的优化组合A2B3C1D2,初步提出了重庆地区强化栽培的... 用穗重型杂交水稻渝优11号为载体,研究探明了重庆地区强化栽培模式下本田底肥氮占总氮比例、栽插密度、施肥水平、栽插叶龄等栽培措施对稻谷单产及经济性状的影响;筛选出了各因子水平的优化组合A2B3C1D2,初步提出了重庆地区强化栽培的技术规程:纯氮的70%作底肥、每hm2栽12万窝、每hm2施纯N 105 kg、叶龄为3.5叶时移栽的因子组合可以获得高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强化栽培 配套技术 增产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质高产小麦新品种——重庆面包麦 被引量:2
9
作者 石有明 余国东 贾秉书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100-100,共1页
关键词 优质高产小麦 新品种 重庆面包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汕优多系一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 被引量:9
10
作者 张洪松 夏国辉 +1 位作者 尹树全 张庭光 《耕作与栽培》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18-21,共4页
汕优多系一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张洪松,夏国辉(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63O020)(大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32360);尹树全,张庭光(长寿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31220;)(重庆市作物研究所永川632160)汕优... 汕优多系一号高产优质栽培技术研究张洪松,夏国辉(重庆市农业技术推广站重庆63O020)(大足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32360);尹树全,张庭光(长寿县农业技术推广站631220;)(重庆市作物研究所永川632160)汕优多系一号是四川省内江市农科所用珍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汕优多系一号 高产 栽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四川两系法小麦杂种优势利用研究获得重大突破 被引量:1
11
作者 郭嘉诚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60-,共1页
四川重庆市作物研究所,承担的两系法小麦杂各优势研究,获得突破性进展,这一结论是由应巧生、周开达等著名农业专家组成鉴定委员会1992年7月在重庆市正式宣布的。
关键词 两系法 研究所 重庆 作物 二系法 小麦杂种优势 温光型核不育小麦 四川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经作物复种生态系统社会、生态和经济效益及整体效益的系统分析
12
作者 鲁远源 任光燊 +1 位作者 邹永成 彭世宽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1993年第2期63-68,共6页
本文通过专家系统咨询,确定了评价四川盆地丘陵区粮、经作物间、套种植方式的评价指标及其比较效益优劣,再应用层次分析法[AHP]得到评价指标的权值。从而较客观、全面地系统分析、评价了粮、经作物间、套种植方式综合的整体效益。
关键词 粮食 蔬菜 种植方式 经济效益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小麦籽粒颜色与抗氧化作用 被引量:51
13
作者 宗学凤 张建奎 +3 位作者 李帮秀 余国东 石有明 王三根 《作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237-242,共6页
以抗活性氧活力单位、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和总抗氧化活力单位为指标,研究了白、红、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了其与色素、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 以抗活性氧活力单位、抗超氧阴离子活力单位和总抗氧化活力单位为指标,研究了白、红、紫、深紫、紫黑、蓝等不同颜色小麦籽粒的抗氧化能力,并分析了其与色素、黄酮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和抗氧化酶活性之间的关系。结果表明,小麦籽粒颜色与其抗氧化活性之间存在着非常密切的关系,蓝、紫黑、深紫、紫等黑粒小麦籽粒的抗氧化能力高于白粒和红粒小麦。黑粒小麦的总黄酮、氨基酸、Vc、类胡萝卜素等抗氧化物质含量和SOD等抗氧化酶活性高于普通白粒和红粒小麦;并且籽粒色素含量、总黄酮含量、总氨基酸含量以及SOD活性与3个抗氧化能力指标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Vc和类胡萝卜素含量与3个抗氧化指标之一或之二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说明色素、黄酮、SOD、Vc和氨基酸等是蓝、紫黑、深紫、紫等黑粒小麦的抗氧化能力强于白粒和红粒小麦的主要物质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Triticum AESTIVUM L.) 抗氧化作用 抗氧化物质 籽粒色素 黄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C49S的育性及其适应性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张建奎 刘刚 +2 位作者 冯丽 何立人 余国东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2年第2期38-41,共4页
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 C4 9S在重庆北碚、湖北宜昌、四川绵阳三个试验点进行了育性鉴定 ,分析了其育性与孕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1 )、平均温度 (T1 )、平均日照长度 (D1 )及抽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2 )、平均... 对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 C4 9S在重庆北碚、湖北宜昌、四川绵阳三个试验点进行了育性鉴定 ,分析了其育性与孕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1 )、平均温度 (T1 )、平均日照长度 (D1 )及抽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 (Tmin2 )、平均温度 (T2 )、平均日照长度 (D2 )的关系 ,并按多元二次回归模型建立了结实率 P(% )与上述多因子的最佳回归方程。回归方程及其同质性分析表明 ,C4 9S在三个试验点的育性均受孕穗期前 5 d的平均最低温度Tmin1 和抽穗期前 5 d的平均温度 T2 控制 ,表现出很强的适应性 ;根据回归方程推算出 Tm in1 <8.0℃是结实率 P<4的必要条件 ,Tmin1 >12 .0℃是结实率 P>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C49S 小麦 温光敏细胞核 雄性不育性 育性转换 育性适应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敏核雄性不育小麦花药中保护酶活性的变化 被引量:13
15
作者 张建奎 宗学凤 +3 位作者 王俊义 高东迎 余国东 石有明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4期26-30,共5页
为了揭示温光型核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败育的生化机制 1,比较研究了温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 C49S的不育和可育花药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 为了揭示温光型核雄性不育小麦花粉败育的生化机制 1,比较研究了温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小麦 C49S的不育和可育花药在不同发育时期的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过氧化物酶 (POD)的活性和丙二醛 (MDA)、可溶性蛋白质含量的变化。结果表明 ,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不育花药 SOD活性在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期至小孢子早期的下降速率是可育花药的 4.34~ 4.35倍 ,在成熟花粉期 ,可育花药的活性比不育花药高 1~ 2倍 ;不育花药的 CAT活性从花粉母细胞到小孢子中期有一定程度的下降 ;发育早期 ,不育花药 MDA含量极显著高于可育花药 ;在花药发育的整个过程中 ,不育花药的 POD活性一直比同一发育时期的可育花药高 ;可育花药中的可溶性蛋白质含量显著高于不育花药。以上结果说明 ,温光型核雄不育小麦 C49S在早播低温短日照条件下 ,花药中有机自由基酶促保护系统遭到破坏、花药中膜脂过氧化作用加剧、生化代谢出现异常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型核不育小麦 花药 育性 保护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源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C49S育性的影响 被引量:9
16
作者 张建奎 冯丽 +3 位作者 罗丹 余国东 石有明 李伯群 《麦类作物学报》 CAS CSCD 2001年第1期69-72,共4页
本文探讨了外施赤霉素 ( GA3)、吲哚乙酸 ( IAA)、萘乙酸 ( NAA)、乙烯释放剂乙烯利 ( CEPA)、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 ( AVG)、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多收 (有效成分单硝化愈创木酚钠 )、氯化钙 ( Ca Cl2 )等化学物质对... 本文探讨了外施赤霉素 ( GA3)、吲哚乙酸 ( IAA)、萘乙酸 ( NAA)、乙烯释放剂乙烯利 ( CEPA)、乙烯生物合成抑制剂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 ( AVG)、植物生长调节剂爱多收 (有效成分单硝化愈创木酚钠 )、氯化钙 ( Ca Cl2 )等化学物质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两用系 C4 9S育性的影响。结果表明 ,IAA、NAA、GA3对早播不育 (重庆 1 0月 30日播种 )和晚播可育 (重庆 1 2月 1 0日播种 )的 C4 9S的结实率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乙烯利对C4 9S的育性表现很强的抑制作用 ,而 AVG则对育性有明显的促进作用。爱多收和 Ca Cl2 对 C4 9S的结实率有一定程度的提高。因此认为 ,C4 9S育性转换与激素的综合平衡关系有密切关系。乙烯利或其它化学杀雄剂可以用来控制异常高温下 C4 9S不育系可能出现的微量可育花粉 ,以提高制种纯度 ;GA3、AVG、IAA、NAA、爱多收等可以用来提高 C4 9S自交繁殖时的结实率和种子饱满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核不育 小麦 外源激素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激素调控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海燕 宗学凤 +2 位作者 余国东 石有明 张建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369-372,共4页
以小麦温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050S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调控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期用外源IAA,GA3和ABA处理温光敏核雄不育小麦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都... 以小麦温光型细胞核雄性不育系C050S为材料,研究了生长素、赤霉素、脱落酸和乙烯调控对小麦温光敏核不育系育性转换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育性敏感期用外源IAA,GA3和ABA处理温光敏核雄不育小麦的不育株和可育株,其花粉育性和自交结实率都有不同程度的提高,可以降低不育植株的不育度,提高可育植株的可育度;用乙烯利(CEPA)和氨基乙氧基乙烯基甘氨酸(AVG)处理调控乙烯水平可以显著地改变温光敏核雄不育小麦的育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温光敏细胞核雄性不育系 小麦 激素 育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光型雄不育小麦C49S育性与花药SOD活性的关系 被引量:7
18
作者 张建奎 何立人 +5 位作者 李正玮 高东迎 王三根 管健 余国东 谭昌华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1997年第1期54-58,共5页
】温光型雄不育小麦C49S不育和可育花药SOD活性随发育进程而下降,后期稍有升高,不育花药SOD活性比可育花药下降更为剧烈,特别是在减数分裂到小孢子时期,不育花药SOD活性下降百分率是可育花药的4.35倍。减数分裂期... 】温光型雄不育小麦C49S不育和可育花药SOD活性随发育进程而下降,后期稍有升高,不育花药SOD活性比可育花药下降更为剧烈,特别是在减数分裂到小孢子时期,不育花药SOD活性下降百分率是可育花药的4.35倍。减数分裂期不育花药的SOD活性高于可育花药,但3核期低于可育花药。此外,不育花药发育早期MDA含量高于可育花药,表明不育花药的膜脂过氧化更为剧烈。C49S花药败育与花药中SOD活性的急剧下降以及膜脂过氧化的加剧有关。而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 超氧化物歧化酶 花药 三系配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甘薯新品种“渝薯34”的生产力及其主要经济性状表现 被引量:6
19
作者 张启堂 李坤培 +6 位作者 谈锋 陈定福 赵德秉 毕传洛 余定学 毕成新 蒋元勋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1992年第2期17-21,共5页
本文介绍了对甘薯新品种“渝薯34”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3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34”平均鲜薯亩产2059.8kg、平均薯干亩产588.0kg,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7.45%和15.34%;平均藤叶亩产1566.3kg,比... 本文介绍了对甘薯新品种“渝薯34”的生产力和主要经济性状的鉴定结果。在3年重庆市甘薯新品种区域试验中,“渝薯34”平均鲜薯亩产2059.8kg、平均薯干亩产588.0kg,分别比对照品种“徐薯18”增产27.45%和15.34%;平均藤叶亩产1566.3kg,比“徐薯18”减产28.26%。该品种薯块烘干率28.50%,含淀粉19.27%、Vc10.70mg/100g、β—胡萝卜素19.88ug/100g;以干基计,含粗蛋白3.70%、氨基酸3.23%、可溶性糖11.10%。“渝薯34”萌芽性、耐贮性好,结薯早,净同化率高,抗旱性、抗黑斑病性较好,1991年推广面积已达40万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甘薯 生产力 经济性状 品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黔江稻区稻瘟病生理小种组成分析 被引量:2
20
作者 金良 鲁远源 +3 位作者 张鹤 舒友菊 任亮 李俊卿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7期111-113,共3页
1996~2000年从黔江稻区4个县(区)不同品种上采集稻瘟病标样,分离出203个单孢菌株,经7个全国稻瘟病品种鉴定,共检出6群39个小种,其中ZB群出现频率为66.50%,为优势种群;ZA13,ZB1、5、13、16m,出现频率分别为7.88%,5.91%... 1996~2000年从黔江稻区4个县(区)不同品种上采集稻瘟病标样,分离出203个单孢菌株,经7个全国稻瘟病品种鉴定,共检出6群39个小种,其中ZB群出现频率为66.50%,为优势种群;ZA13,ZB1、5、13、16m,出现频率分别为7.88%,5.91%,4.43%,20.69%,7.88%,4.43%,为重要小种.从黔江稻区38个品种中监测出ZB群占整个品种86.84%.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稻瘟病菌 生理小种 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