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年与老年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
作者 秦光梅 杨天文 +2 位作者 王新 张成芳 郑洁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9期1114-1114,1116,共2页
关键词 青年人 老年人 消化性溃疡 临床特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1
2
作者 余昌兴 《中国医学前沿杂志(电子版)》 2014年第6期116-118,共3页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针... 目的探讨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疗效。方法将2010年1月至2013年6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80例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0例。对照组在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奥曲肽针止血,治疗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给予垂体后叶素治疗。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补液量、止血时间、持续便血时间及不良反应。结果治疗组患者总有效率为90%,对照组患者总有效率为72.5%,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两组患者补液量、便血持续时间及止血消耗时间比较,差异具有极其显著性(P<0.01)。结论垂体后叶素联合奥曲肽治疗肝硬化合并上消化道出血的疗效确切,可明显缩短持续便血及止血时间,不良反应少,值得临床广泛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上消化道出血 奥曲肽 垂体后叶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鼠曲草总黄酮通过激活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抑制肝细胞铁死亡缓解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急性肝损伤 被引量:3
3
作者 蔡华俊 陈致岐 +3 位作者 胡文婷 谭伟 吴昊 王超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2201-2208,共8页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鼠曲草总黄酮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取鼠曲草总黄酮的主要化学成分,使用多重数据库分析预测鼠曲草总黄酮的药理机制。动物实验验证:将36只... 目的基于网络药理学和实验验证探讨鼠曲草总黄酮对对乙酰氨基酚(APAP)诱导的急性肝损伤(ALI)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通过文献检索获取鼠曲草总黄酮的主要化学成分,使用多重数据库分析预测鼠曲草总黄酮的药理机制。动物实验验证:将36只SPF级小鼠分为空白对照组,APAP模型组,鼠曲草总黄酮低剂量组(100 mg/kg)、中剂量(200 mg/kg)、高剂量(400 mg/kg)组,阳性药物联苯双酯组(150 mg/kg),每组6只。通过大体标本与生化检查、HE染色、普鲁士蓝染色及分子生物学检查,评估鼠曲草总黄酮干预APAP诱导急性肝损伤的药效及药理机制。结果网络药理学结果显示,鼠曲草总黄酮调控APAP肝损伤的主要活性成分为槲皮素、木樨草素、卡脲酸、山奈酚,GO功能富集分析得到GO条目632个,其中生物过程472个,细胞组成42个,分子功能条目118个。KEGG富集分析显示,鼠曲草总黄酮调节APAP肝损伤的通路主要涉及铁死亡相关信号通路。动物验证实验显示,鼠曲草总黄酮治疗组的谷丙转氨酶、谷草转氨酶均降低(P<0.05),肝脏组织病理和炎症浸润均有所改善。鼠曲草总黄酮可减轻肝组织内铁沉积(P<0.05),改善脂质过氧化相关指标(P<0.05);促进Nrf2、HO-1、SLC7A11、GPX-4蛋白表达,抑制keap1蛋白表达(P<0.05)。结论通过网络药理学和动物实验可推断鼠曲草总黄酮激活Nrf2/SLC7A11/GPX-4信号通路调控肝细胞铁死亡对APAP肝损伤起到预防和治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鼠曲草总黄酮 Nrf2/SLC7A11/GPX-4 铁死亡 网络药理学 急性肝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5-氟尿嘧啶联合人参皂苷Rg3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 被引量:2
4
作者 聂娜 吴小翎 +2 位作者 罗红春 刘波 刘倩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645-649,共5页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联合人参皂苷Rg3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5-FU联合Rg3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和MKN-2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构建体外肿瘤球模型研究5-FU联合人参皂苷Rg3对肿瘤球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 目的探讨5-氟尿嘧啶(5-FU)联合人参皂苷Rg3对胃癌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方法 MTT法检测5-FU联合Rg3对人胃癌细胞MGC-803和MKN-28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构建体外肿瘤球模型研究5-FU联合人参皂苷Rg3对肿瘤球的生长抑制作用;流式细胞仪检测5-FU联合人参皂苷Rg3对MKN-28细胞的凋亡诱导作用。构建胃癌裸鼠移植瘤模型,随机分为生理盐水组(阴性对照组)、5-FU组、Rg3组和5-FU+Rg3组(联合给药组);研究5-FU联合人参皂苷Rg3对裸鼠移植瘤的生长抑制作用,统计各组肿瘤的大小,绘制肿瘤生长曲线。结果 MGC-803胃癌细胞和MKN-28胃癌细胞给药48 h后,联合给药组细胞存活率显著低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MGC-803胃癌细胞肿瘤球和MKN-28胃癌细胞肿瘤球给药7 d后,联合给药组肿瘤球体积显著小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细胞凋亡实验结果显示:联合给药组诱导肿瘤细胞凋亡能力显著强于其他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荷瘤裸鼠实验结果显示:各给药组均能有效抑制肿瘤的生长,与阴性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联合给药显著延长荷瘤裸鼠的中位生存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5-FU与Rg3均具有抗胃癌细胞的作用,二者联合应用是一种潜在的治疗胃癌的有效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5-氟尿嘧啶 RG3 胃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3576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患者临床特征的系统分析 被引量:8
5
作者 唐亮 邱秋 +6 位作者 徐福民 王文生 王纯 吴丹 朱光曦 刘凯军 陈东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2期2217-2222,共6页
目的分析3 576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 RP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19年6月我国RPH相关文献,纳入文献150篇,共3 576例RPH患者。总结RPH患者的性别、年龄、地域分布、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 目的分析3 576例区域性门脉高压症(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 RPH)患者的临床特征。方法检索1980年1月至2019年6月我国RPH相关文献,纳入文献150篇,共3 576例RPH患者。总结RPH患者的性别、年龄、地域分布、病因、临床表现、检查方法、治疗手段及预后情况。结果 3 576例RPH患者中男性2 340例(65.44%),女性1 236例(34.56%),平均年龄为50.23岁。病因以胰源性多见(92.03%),其次为脾源性(1.68%)和腹膜后源性(0.67%)。胰源性RPH的主要病因分别是胰腺肿瘤(34.40%)、慢性胰腺炎(29.67%)、胰腺假性囊肿(16.28%)、急性胰腺炎(7.27%)等。RPH的临床表现主要有脾肿大(68.47%)、上消化道出血(54.92%)、上腹部不适或上腹痛(38.56%)和孤立性胃底静脉曲张(71.44%)等。RPH的诊断主要依据CT检查(24.41%),单独的胃镜或彩超诊断价值有限。RPH的治疗方式包括脾切除术(70.92%)、内镜下治疗(4.65%)、脾动脉栓塞或结扎(3.97%)等。上述方法治疗好转率为83.20%,但也有2.20%的患者因上消化道大出血死亡。结论 RPH的发病率男性高于女性,病因以胰腺疾病为主。单一检查项目中CT对于RPH诊断价值最大。脾切除术是RPH并发上消化道出血患者的首选治疗方式,该病的预后依赖于RPH的病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性门脉高压 病因 临床特征 CT 脾切除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 被引量:9
6
作者 彭虹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1636-1637,1640,共3页
目的:探讨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而对照组仅用美沙拉嗪缓... 目的:探讨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的临床疗效。方法:收集72例溃疡性结肠炎患者,按入组编号随机分为观察组与对照组,每组36例,观察组患者应用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联合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而对照组仅用美沙拉嗪缓释片治疗,观察两疗程并随访半年后,比较两组患者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愈时间,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观察组临床有效率94.44%明显优于对照组72.22%,两组相比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P<0.05);观察组不良反应发生例数明显少于对照组,两组发生率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且观察组平均治愈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两组相比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口服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辅助治疗溃疡性结肠炎效果肯定,可显著提高临床疗效,缩短疗程,减轻不良反应,临床值得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复方谷氨酰胺肠溶胶囊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无症状人群结直肠息肉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15
7
作者 王艳丽 雷微 +3 位作者 亢渝俊 江丰 任孟军 崔红渝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2期2232-2237,共6页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在无症状人群中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6年接受结直肠镜检查但无临床症状的体检者702例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2型糖尿... 目的探讨不同病理类型结直肠息肉在无症状人群中的检出情况及相关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3-2016年接受结直肠镜检查但无临床症状的体检者702例的临床资料[年龄、性别、体质量指数(BMI)、吸烟情况、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2型糖尿病及胆囊结石病史]和肠镜结果。根据肠镜结果和息肉病理类型分组,分析不同病理类型息肉的检出情况及危险因素。结果腺瘤、增生性息肉(hyperplasic polyp,HP)、广基锯齿状腺瘤/息肉、传统锯齿状腺瘤、炎性息肉的检出率分别为14.0%(98/702)、8.8%(62/702)、0.6%(4/702)、0.1%(1/702)、0.9%(6/702),进展期腺瘤的检出率为2.7%(19/702)。年龄≥50岁(50~<60岁:OR=1.712,95%CI=1.048~2.798,P=0.032;≥60岁:OR=2.151,95%CI=1.146~4.036,P=0.017)、吸烟≥400支/年(OR=1.866,95%CI=1.120~3.109,P=0.017)、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OR=1.853,95%CI=1.038~3.310,P=0.037)是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BMI≥24.0 kg/m^2(OR=3.150,95%CI=1.069~9.280,P=0.037)、2型糖尿病(OR=4.430,95%CI=1.248~15.721,P=0.021)是进展期腺瘤的独立危险因素;吸烟≥400支/年(OR=2.200,95%CI=1.203~4.024,P=0.010)是HP唯一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腺瘤及HP是无症状人群结直肠息肉的主要病理类型。吸烟、50岁以上、一级亲属结直肠癌家族史是腺瘤的危险因素,若同时合并2型糖尿病或体质量超重则增加进展期腺瘤的风险。吸烟也是HP的危险因素,且对HP的促进作用可能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症状人群 结直肠息肉 腺瘤 增生性息肉 危险因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癌的关联性探讨 被引量:3
8
作者 陶茂淮 郭娅莉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S1期183-184,共2页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癌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食管鳞癌、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食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慢... 目的 对幽门螺杆菌感染与食管癌的关联性进行分析探讨,为今后的临床工作,提供有价值的参考依据.方法 选择2014年1月—2016年12月间重庆市开州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获得明确诊断的食管鳞癌、食管重度不典型增生、食管轻-中度不典型增生、慢性食管炎患者各45例作为研究对象,另取同期健康体检者45例作为对照组,对所有受试者展开幽门螺杆菌检测,并对检测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统计发现,食管癌组、重度不典型增生组、轻-中度不典型增生组、慢性食管炎组、正常对照组受试者HP感染阳性率依次降低(P<0.05).食管癌不同分化程度与HP感染存在明显相关性(P<0.05).结论 食管HP感染与食管癌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相关性,在今后的临床诊疗工作中,应对其给予足够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幽门螺杆菌 不典型增生 食管炎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溃疡性结肠炎并多种肠外表现1例
9
作者 尹雅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6期546-546,557,共2页
炎症性肠痫(inflmnmalory bowel(disease,IBD)是病因尚不明确的以反复发作的慢性、非特异性肠道炎症为特点的疾病,主要包括溃疡性结肠炎(ulcerativecolitis,UC)和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CD)
关键词 溃疡性结肠炎 口腔溃疡 结膜炎 骨关节炎 骨质疏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