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2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城口县药用植物资源调查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刘翔 喻本霞 +5 位作者 银福军 危永胜 卢吉燕 高祥国 寇成伦 钟国跃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839-844,共6页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样方调查法,记录品种种类、数量,采集标本及药材,重点品种测量单株重,统计不同代表区域、植被类型、海拔的样方数,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品种703种,重点品种143种,占重庆市重点... 采用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中野生重点中药资源调查方法——样方调查法,记录品种种类、数量,采集标本及药材,重点品种测量单株重,统计不同代表区域、植被类型、海拔的样方数,普查共记录药用植物品种703种,重点品种143种,占重庆市重点品种的74.5%,隶属于71科,132属,野生重点品种128种,栽培重点品种30种(包括15种既有野生也有栽培),其中14种中药材得到大规模栽培。通过此次普查有助于了解城口县重点药用植物分布情况、生长环境和资源蕴藏量,为中药资源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城口县 大巴山 药用植物 调查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黄连种植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累积与消减规律的研究 被引量:7
2
作者 张丹 钟国跃 +2 位作者 曹纬国 瞿显友 廖光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7期1419-1424,共6页
目的:建立黄连种植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分析方法,探索其累积与消减规律。方法:采用Fe Cl3-K3[Fe(CN)6]比色法测定黄连种植土壤中总酚酸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黄连种植基地土壤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测得黄连种植基地土壤中总酚酸含量约0.... 目的:建立黄连种植土壤中酚酸类物质的分析方法,探索其累积与消减规律。方法:采用Fe Cl3-K3[Fe(CN)6]比色法测定黄连种植土壤中总酚酸的含量,采用HPLC法测定黄连种植基地土壤中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测得黄连种植基地土壤中总酚酸含量约0.545-2.026 mg·100g-1在范围内,阿魏酸含量在0.139-0.652μg·100g-1范围内。结论:黄连种植土壤中酚酸含量变化规律明显,栽培过程中随黄连生长年限的增加,连地土壤中总酚酸与阿魏酸的含量均表现为增加,采收黄连后的休地过程中,土壤中总酚酸与阿魏酸的含量均呈现递减趋势,该变化趋势可为黄连连作障碍研究机制与解决方法研究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土壤 总酚酸 阿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工培殖冬虫夏草过程中一种眼蕈蚊属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控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飞 张德利 +1 位作者 曾纬 尹定华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61-66,共6页
在四川康定基地的实验室(海拔高度3800 m)内研究了人工培殖冬虫夏草过程中一种眼蕈蚊属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控方法。该虫在10℃-13℃,相对湿度65%-75%的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时间为85-95 d,幼虫期为28-30 d,蛹期为16-20 d,成... 在四川康定基地的实验室(海拔高度3800 m)内研究了人工培殖冬虫夏草过程中一种眼蕈蚊属害虫的生物学特性及其防控方法。该虫在10℃-13℃,相对湿度65%-75%的条件下完成一个世代所需要的时间为85-95 d,幼虫期为28-30 d,蛹期为16-20 d,成虫期为15-20 d,卵期为27-30 d。基质和饲料都同时存在是该虫生存的必要条件。在无土条件下裸露饲养可以有效避免该害虫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 人工培殖 眼蕈蚊属 生物学特性 防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15个品种淫羊藿的质量评价 被引量:28
4
作者 秦伟瀚 刘翔 +3 位作者 张军 王昌华 危永胜 阳勇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889-1895,共7页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15个品种淫羊藿Epimedii Folium的质量。方法采用UPLC-MS/MS法,测定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次苷Ⅱ、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箭藿苷A、箭藿苷B、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宝藿苷Ⅱ的含有量。淫羊藿40%乙醇提... 目的评价不同产地15个品种淫羊藿Epimedii Folium的质量。方法采用UPLC-MS/MS法,测定淫羊藿苷、淫羊藿次苷Ⅰ、淫羊藿次苷Ⅱ、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箭藿苷A、箭藿苷B、鼠李糖基淫羊藿次苷Ⅱ、宝藿苷Ⅱ的含有量。淫羊藿40%乙醇提取液的分析采用Phenomenex C18色谱柱(50 mm×2.1 mm,3μm);以0.1%甲酸-乙腈为流动相,梯度洗脱;体积流量0.2 m L/min;柱温40℃。再进行主成分分析。结果 10种成分在各自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 0),平均加样回收率97.6%~104.5%,RSD 1.37%~2.93%。46批样品中朝藿定C含有量最高,朝藿定A次之,淫羊藿次苷Ⅰ最低。小花、大花品种中各成分含有量有明显差异。结论该方法灵敏快速,可为淫羊藿开发利用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化学成分 产地 品种 UPLC-MS/MS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牛膝不同产地药材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5
作者 丁刚 李隆云 +1 位作者 宋旭红 付绍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1-859,共9页
为了建立更全面的川牛膝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水冷浸物和乙醇冷浸物;新建HPLC法测定川牛膝中杯苋甾酮、前杯苋甾酮和齐墩果酸3种成分的含量,并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 为了建立更全面的川牛膝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水冷浸物和乙醇冷浸物;新建HPLC法测定川牛膝中杯苋甾酮、前杯苋甾酮和齐墩果酸3种成分的含量,并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本研究较全面地评价了全国54个产地川牛膝药材的质量,54批川牛膝样品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为川牛膝药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UPLC-MS/MS法研究淫羊藿属植物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关系 被引量:6
6
作者 秦伟瀚 阳勇 +3 位作者 刘翔 张小梅 赵纪峰 郭延垒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78-283,共6页
应用UPLC-MS/MS法对10种淫羊藿属植物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药材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联系。采用Phenomenex-C18柱(50 mm×2.1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 L/min;质谱离子源为E... 应用UPLC-MS/MS法对10种淫羊藿属植物主成分含量差异进行比较研究,以探讨药材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联系。采用Phenomenex-C18柱(50 mm×2.1 mm,3μm),以乙腈-0.1%甲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0.2 m L/min;质谱离子源为ESI,多反应监测正离子模式进行检测。淫羊藿苷、朝藿定A、朝藿定B、朝藿定C分别在0.995~9950.000、0.992~9920.000、1.021~10210.000、1.035~10350.000 ng/m L浓度范围内显示出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6),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8.7%~101.2%,RSD为1.7%~2.4%;结果表明,不同品种淫羊藿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且含量有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小花类群各成分含量均明显高于大花。本研究证明了品种品质与生长海拔、植物类群间具有相关性;该方法准确、快速、灵敏度高,适用于淫羊藿药材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淫羊藿 UPLC-MS/MS 海拔高度 植物类群 质量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槐米的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1
7
作者 谭均 李隆云 +2 位作者 王计瑞 丁刚 徐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6-2174,2202,共10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槐米的质量评价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槐米进行质量评价,本研究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槐米中芦丁、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4种成分的含量,... 为了进一步完善槐米的质量评价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槐米进行质量评价,本研究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槐米中芦丁、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4种成分的含量,并通过SPSS 20. 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54批槐米样品的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药典标准;南方产槐米的浸出物及黄酮类成分含量均普遍高于北方产槐米。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54批槐米聚为3类,分类结果与地域有较大关系。本研究较全面地评价了全国54个产地槐米的质量,为槐米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米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11
8
作者 伍晓丽 谭均 +2 位作者 崔广林 刘飞 李隆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2,共7页
为了研究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用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分别施用于苗期和成株期的青蒿,统计比较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均能显著促进青蒿幼苗生长,但对大田成株青蒿没有显著促生... 为了研究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用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分别施用于苗期和成株期的青蒿,统计比较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均能显著促进青蒿幼苗生长,但对大田成株青蒿没有显著促生作用.深绿木霉适合作为青蒿苗肥,部分替代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木霉 青蒿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附生植物石斛的株丛生长及营养繁殖特征 被引量:7
9
作者 明兴加 刘翔 +2 位作者 李博然 伍淳操 彭婷睿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797-804,共8页
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为兰科多年生附生性草本植物,特化的假鳞茎是其营养贮藏器官,通过假鳞茎可实现克隆生长。该研究以野外调查发现的石斛株丛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等级株丛假鳞茎合轴生长和高位腋芽的差异,分析高位株丛的定... 石斛(Dendrobium nobile Lindl.)为兰科多年生附生性草本植物,特化的假鳞茎是其营养贮藏器官,通过假鳞茎可实现克隆生长。该研究以野外调查发现的石斛株丛为研究材料,比较不同等级株丛假鳞茎合轴生长和高位腋芽的差异,分析高位株丛的定植方式,探讨石斛株丛生长及营养繁殖对附生环境的适应策略。结果显示:(1)石斛株丛的生长和扩大通过合轴生长的营养繁殖方式进行,假鳞茎基部具有2~3个储备芽,每年萌发1~2个新芽,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形成大小不一的株丛。(2)株丛具有典型的高位腋芽营养繁殖特性,且主要形成于假鳞茎密集和老根密布的大株丛。(3)高位株丛母茎一端附着于附主树种上,在母茎软化和高位株丛的重力作用下,缩短了高位株丛与附主的距离,使其根系能够触及附主,完成高位株丛的定植。研究表明,附生植物石斛通过假鳞茎合轴生长的营养繁殖方式来增强并延续株丛寿命,高位腋芽的频发是株丛假鳞茎对拥挤等逆境的响应,高位株丛的定植依赖于母茎,这也是石斛对附生环境的一种生态适应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斛 附生植物 假鳞茎 合轴生长 高位腋芽 营养繁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及生物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0
作者 王钰 瞿显友 罗维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5-880,共6页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生物量不断积累,所占整个植株比重不断增大,五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的54.06%~65.28%。黄连须根与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占总生物量比例均在逐年减少。黄连叶片和叶柄中6种生物碱要比根茎和须根中的生物碱含量低。叶片与叶柄中的总碱含量在1.71%~2.47%间,须根在4.18%~5.51%,根茎在10.17%~14.35%。除药根碱外,其它生物碱在根茎中的含量比在须根中高。除小檗碱外,各生物碱及总碱含量在叶柄和叶片中以三年生黄连较高。在须根和根茎中,主要是以四年生和五年生黄连中生物碱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生物量 生物碱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齿瓣石斛的原生境播种及其株丛生长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1
作者 明兴加 李博然 +3 位作者 叶陈娟 伍淳操 高美娇 罗毅波 《植物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3-233,共11页
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其种子细小粉末状,缺乏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研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对于兰科植物保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附生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 兰科(Orchidaceae)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其种子细小粉末状,缺乏萌发所需的营养物质,研究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特性对于兰科植物保育、资源可持续利用和产业化等具有重要意义。本研究以附生齿瓣石斛(Dendrobium devonianum Paxt.)为对象,建立原生境播种方法,研究其生活史周期和不同附主树种齿瓣石斛株丛生长特性。结果显示,采取稀牛粪+种子(或米汤+种子)的原生境播种方法,齿瓣石斛种子可大量萌发生长形成幼苗;种子萌发当年生长缓慢,完成由种子到种子的生活史周期需3~5年或更长;不同附主树种的齿瓣石斛株丛生长及结果情况存在差异,4年生假鳞茎在不同附主树种上的茎节数指标为:李树>梨树>桃树>披针叶楠;茎粗指标为:披针叶楠>梨树>桃树>李树;茎长指标为:梨树>披针叶楠>李树>桃树;结实率指标为:梨树>桃树>李树>披针叶楠,其中,梨树上的齿瓣石斛株丛自然结果率达24.86%。该研究为附生石斛的原生态栽培和回归保育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齿瓣石斛 种子萌发 有性繁殖 生活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兰科植物种子的营养萌发 被引量:8
12
作者 明兴加 张笑逸 +5 位作者 伍淳操 钟国跃 肖波 王昌华 张植玮 赵德良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2077-2081,共5页
兰科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其种子细小无胚乳,缺乏营养。种子萌发所需营养来源包括内源营养和外源营养。多数兰科植物种子仅依靠自身的内源营养物质常难于萌发,外源营养对种子萌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报道了地生兰、... 兰科植物是植物保护中的"旗舰"类群,其种子细小无胚乳,缺乏营养。种子萌发所需营养来源包括内源营养和外源营养。多数兰科植物种子仅依靠自身的内源营养物质常难于萌发,外源营养对种子萌发具有重要作用。本文报道了地生兰、附生兰和腐生兰等3种不同生境类型的兰科植物种子无菌播种和萌发,特别是通过蜗牛酶对地生国兰种子进行预处理后,达到了较高的萌发率。同时,通过提供外源营养,对附生石斛兰进行了"试管外"播种的成功尝试。笔者提出适用于不同兰科植物类群的"营养萌发"理论假设,推测兰科植物种子萌发的营养来源具有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兰科植物 种子 繁殖 营养萌发 内源营养 外源营养 试管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菌丝状菌源增殖培养的研究 被引量:4
13
作者 贺宗毅 李黎 +3 位作者 张德利 李卿 毛先兵 陈仕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1205-1213,共9页
冬虫夏草菌是珍稀濒危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菌种,是侵染蝠蛾幼虫的唯一菌种,其侵染后形成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菌在不同营养及条件下生长形态不同,主要有丝状体和菌球体两种生长形态。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能够侵染蝠蛾幼虫... 冬虫夏草菌是珍稀濒危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的无性型菌种,是侵染蝠蛾幼虫的唯一菌种,其侵染后形成名贵中药材冬虫夏草。冬虫夏草菌在不同营养及条件下生长形态不同,主要有丝状体和菌球体两种生长形态。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能够侵染蝠蛾幼虫,有可能作为一种新的接种体被广泛应用;但丝状菌体对营养要求苛刻、生长缓慢、菌丝体得率低的特点,阻碍了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作为侵染蝠蛾幼虫的接种体的开发及应用,从而阻碍了冬虫夏草人工培殖产业化的进程。为了提高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的生物表达量,本文对营养及培养条件进行了优化研究,得出了最佳条件为:葡萄糖质量浓度40 g/L、酵母粉质量浓度65 g/L、培养温度17℃、MgSO_4质量浓度3 g/L、KH_2PO_4质量浓度1.5 g/L、培养时间12 d,按最优培养条件,冬虫夏草菌丝状菌体干重得率15.67 g/L,为下一步新的接种体的制备提供菌源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菌 丝状菌体 虫草蝠蛾幼虫 培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党参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积累特性研究 被引量:5
14
作者 莫让瑜 孙年喜 彭锐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607-1610,共4页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川党参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川党参对土壤中的重金属镉具有富集作用,且随着土壤中添加镉浓度的增加,富集作用增强,但对川党参根长、根粗和根重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川党参茎叶对镉的富... 在野外条件下,采用盆栽方式,研究了川党参对土壤中重金属镉的积累特性。结果表明,川党参对土壤中的重金属镉具有富集作用,且随着土壤中添加镉浓度的增加,富集作用增强,但对川党参根长、根粗和根重的生长影响不显著。川党参茎叶对镉的富集作用强于根部,约为根部的1.5倍;而整株对镉的富集浓度约为土壤中的剩余镉浓度的6~12倍,具有显著的富集特性。不同采收月份,川党参根对镉的富集效果有差异,8月根中镉含量最低。不同地域试验中,巫山和武隆两地试验结果均显示,两地川党参对土壤中镉的吸收规律基本一致,但巫山川党参根和茎对土壤中镉的富集作用都强于武隆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党参 生长影响 积累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武陵山区黄花蒿生长发育规律研究 被引量:4
15
作者 崔广林 李隆云 吴叶宽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7-92,共6页
为了解武陵山区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生长特性,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蒿的生长发育可划分为苗期、分枝初期、分枝盛期、蕾期、花期、种子成熟期。叶面积在分枝盛期增长最快,叶面积指数随着枝叶的生长呈直线上... 为了解武陵山区黄花蒿(Artemisia annua)的生长特性,对其生长发育规律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黄花蒿的生长发育可划分为苗期、分枝初期、分枝盛期、蕾期、花期、种子成熟期。叶面积在分枝盛期增长最快,叶面积指数随着枝叶的生长呈直线上升。种子成熟期叶面积比呈总体降低的趋势。净同化率变化较小,分别在苗期和花期出现了两个小高峰。相对生长率变化较大,作物生长率在苗期和种子成熟期较低,分枝盛期较高。整个生长期干物质积累规律呈S曲线。6月下旬至8月下旬,黄花蒿生长进入分枝盛期,干物质积累速率加快,叶片产量迅速增加,此时期是黄花蒿叶片增产的关键时期,应注重氮磷钾肥的平衡施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生长期 生长 发育 干物质积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靛玉红自乳化释药系统的制备 被引量:2
16
作者 刘楠 王云红 +3 位作者 张传辉 柯秀梅 周文杰 杨荣平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34-742,共9页
目的制备靛玉红自乳化释药系统,并对其增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在溶解度试验和三元相图的基础上,以自乳化载药量、自乳化时间、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法优化靛玉红自乳化处方。结果靛玉红自乳化制剂的最优处方为油酸聚... 目的制备靛玉红自乳化释药系统,并对其增溶机制进行初步探讨。方法在溶解度试验和三元相图的基础上,以自乳化载药量、自乳化时间、总评归一值为评价指标,采用星点设计法优化靛玉红自乳化处方。结果靛玉红自乳化制剂的最优处方为油酸聚乙二醇甘油酯—聚氧乙烯蓖麻油—二乙二醇单乙基醚质量比为(25∶80∶15.41),载药量为324.3μg/g、自乳化时间为6.19 min,与原料药相比,自乳化对靛玉红溶解度提高至少4 000倍。结论靛玉红自乳化释药系统显著提高了靛玉红的溶解度和体外溶出度;其增溶效果与其质量浓度具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靛玉红 SEDDS 三元相图 星点设计-效应面优化法 增溶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冬虫夏草线状菌体制剂对蝠蛾幼虫感染的研究 被引量:3
17
作者 贺宗毅 张德利 +2 位作者 李黎 邢康康 陈仕江 《环境昆虫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673-678,共6页
为明确冬虫夏草线状菌体制剂的侵染力,进行了冬虫夏草线状菌体制剂对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对蝠蛾幼虫进行人工接种,并对感染温度、菌剂用量和虫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冬虫夏草线状菌体具有侵染蝠蛾幼虫的能力,优化后的感... 为明确冬虫夏草线状菌体制剂的侵染力,进行了冬虫夏草线状菌体制剂对蝠蛾幼虫的感染试验。在相同条件下对蝠蛾幼虫进行人工接种,并对感染温度、菌剂用量和虫龄进行了优化。结果表明冬虫夏草线状菌体具有侵染蝠蛾幼虫的能力,优化后的感染条件为:菌体剂量为5 g(即5个标准剂量)、幼虫虫龄为3龄、培养温度为14℃。该结果为蝠蛾幼虫新型接种体的制备与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虫夏草菌 线状菌体 蝠蛾幼虫 感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动态的研究 被引量:3
18
作者 张丹 钟国跃 +2 位作者 瞿显友 曹纬国 廖光平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15年第5期1025-1030,共6页
目的:建立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Fe Cl3-K3[Fe(CN)6]比色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总酚酸、绿原酸与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测得黄连不... 目的:建立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分析方法,探讨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酚酸类成分的动态变化。方法:采用Fe Cl3-K3[Fe(CN)6]比色法和HPLC法分别测定不同生长年限黄连不同部位中总酚酸、绿原酸与阿魏酸的含量。结果:测得黄连不同部位总酚酸含量约98.435-184.456 mg·g-1在范围内,绿原酸与阿魏酸含量分别在0.176-2.227 mg·g-1与0.039-0.512 mg·g-1范围内。结论:黄连不同部位酚酸类成分含量差异较大,各部位酚酸类成分的含量均表现为移栽2年后最高,进而随生长年限的增加总体呈现下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不同生长年限 不同部位 总酚酸 绿原酸 阿魏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渝产不同品系药用菊花品质的研究 被引量:1
19
作者 丁刚 努尔·艾力 +1 位作者 李隆云 崔广林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2023年第12期2061-2072,共12页
为比较不同单株菊花的质量,高效、科学地评价菊花品质,便于后续开展菊花品种选育工作,本研究以绿原酸、木犀草苷为内标物,建立了一测多评方法。随后,测定了渝产药用菊花6个品系61个不同单株菊花的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含量,并依据药典... 为比较不同单株菊花的质量,高效、科学地评价菊花品质,便于后续开展菊花品种选育工作,本研究以绿原酸、木犀草苷为内标物,建立了一测多评方法。随后,测定了渝产药用菊花6个品系61个不同单株菊花的有机酸类和黄酮类成分含量,并依据药典方法测定了水分和总灰分。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确定了高有机酸和黄酮含量的3个优良单株,即阳菊品系(yj-2-4、yj-3-7、yj-6-15)。本研究为菊花单株质量评价提供了高效、便捷、准确和可行的方法,为菊花选育研究提供了数据、理论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 一测多评 主成分分析 综合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藏药婆婆纳药材薄层鉴别方法学研究
20
作者 王云红 张小梅 +3 位作者 林芳 胡荣 严倩茹 杨荣平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B12期70-73,共4页
本文建立了藏药婆婆纳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影响婆婆纳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因素进行系统考察,筛选出最佳的薄层色谱条件。该薄层鉴别条件吸附剂: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环己烷-丙酮(6∶4);显色剂:10%硫酸乙醇溶液;显... 本文建立了藏药婆婆纳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采用单因素试验方法,对影响婆婆纳对照药材的薄层色谱因素进行系统考察,筛选出最佳的薄层色谱条件。该薄层鉴别条件吸附剂:硅胶G薄层板;展开剂:环己烷-丙酮(6∶4);显色剂:10%硫酸乙醇溶液;显色条件:110℃烘箱中加热至斑点显色清晰,日光下检视,所得的薄层色谱,斑点清晰,分离度好。该方法分离度高,重现性好,简便,可用于婆婆纳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药 婆婆纳 薄层鉴别 质量控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