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4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川牛膝不同产地药材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1
作者 丁刚 李隆云 +1 位作者 宋旭红 付绍智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851-859,共9页
为了建立更全面的川牛膝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水冷浸物和乙醇冷浸物;新建HPLC法测定川牛膝中杯苋甾酮、前杯苋甾酮和齐墩果酸3种成分的含量,并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 为了建立更全面的川牛膝药材质量评价方法,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水冷浸物和乙醇冷浸物;新建HPLC法测定川牛膝中杯苋甾酮、前杯苋甾酮和齐墩果酸3种成分的含量,并通过SPSS 20.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本研究较全面地评价了全国54个产地川牛膝药材的质量,54批川牛膝样品的水分、总灰分、浸出物、含量均符合药典标准,为川牛膝药材的进一步开发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牛膝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槐米的质量综合评价研究 被引量:13
2
作者 谭均 李隆云 +2 位作者 王计瑞 丁刚 徐进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166-2174,2202,共10页
为了进一步完善槐米的质量评价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槐米进行质量评价,本研究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槐米中芦丁、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4种成分的含量,... 为了进一步完善槐米的质量评价方法,并对不同产地槐米进行质量评价,本研究按照2015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方法测定水分、总灰分、酸不溶性灰分、浸出物和总黄酮;采用HPLC法测定槐米中芦丁、水仙苷、槲皮素、异鼠李素4种成分的含量,并通过SPSS 20. 0软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54批槐米样品的水分、总灰分和酸不溶性灰分均符合药典标准;南方产槐米的浸出物及黄酮类成分含量均普遍高于北方产槐米。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将54批槐米聚为3类,分类结果与地域有较大关系。本研究较全面地评价了全国54个产地槐米的质量,为槐米的产品开发提供了实验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槐米 质量评价 聚类分析 主成分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测定与分析 被引量:4
3
作者 胡开治 肖波 +4 位作者 李品明 秦静 刘燕琴 张军 刘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85-89,共5页
以重庆市卵圆型栀子为试材,对其不同类型、果型和叶型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呈显著差异,阔叶大果型含量最高,狭叶小果型含量最低;大果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中果、小果型;... 以重庆市卵圆型栀子为试材,对其不同类型、果型和叶型的栀子苷含量进行了测定与分析.结果表明,不同类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呈显著差异,阔叶大果型含量最高,狭叶小果型含量最低;大果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中果、小果型;阔叶型卵圆型栀子的栀子苷含量显著高于狭叶型.群体栀子苷含量高于国家药典标准,但部分狭叶中果和狭叶小果型低于药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良种选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研究 被引量:4
4
作者 胡开治 刘燕琴 +3 位作者 秦剑 张军 秦静 刘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8期83-86,共4页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x20.... 以重庆产栀子为试材,采用随机群组抽样,HPLC测定栀子苷含量,x2检测研究群体栀子苷含量分布规律,为客观评价群体栀子质量和优良栀子选育提供依据.结果表明,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在1.47%~6.44%之间,平均含量为4.07%;x2=10.6841<x20.05(6)=12.59,p>0.05,栀子苷含量实际分布次数与由正态分布的理论次数差异不显著.重庆产栀子的栀子苷含量围绕约4%服从正态分布,质量符合中国药典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栀子苷 分布规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玄参良种的子芽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2
5
作者 张雪 陈大霞 李隆云 《种子》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41-144,148,共5页
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处理的玄参良种的子芽长、粗和重3个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制定玄参子芽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Ⅰ级良种的子芽长度不低于8 cm,子芽粗不低于25 mm,子芽重不低于28 g;Ⅱ级长度不低于6 cm,粗不低于20 mm,重不低... 使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处理的玄参良种的子芽长、粗和重3个指标数据进行聚类分析,制定玄参子芽的质量分级标准。结果表明,Ⅰ级良种的子芽长度不低于8 cm,子芽粗不低于25 mm,子芽重不低于28 g;Ⅱ级长度不低于6 cm,粗不低于20 mm,重不低于16 g;Ⅲ级长度不低于3 cm,粗不低于9 mm,重不低于5 g。此标准的Ⅰ级和Ⅱ级良种子芽标准明显高于常规玄参子芽分级标准。此分级标准科学、可行,可作为玄参良种子芽的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玄参 良种子芽 质量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木霉制剂防治黄连根腐病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伍晓丽 王钰 +1 位作者 刘飞 陈大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9,共13页
为评价复合木霉制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揭示其防病机理,为黄连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本试验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钩状木霉T.hamatum、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等4种木... 为评价复合木霉制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揭示其防病机理,为黄连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本试验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钩状木霉T.hamatum、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等4种木霉配制的复合制剂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以不同的方式分别施用于黄连,统计根腐病发生情况,检测黄连根部防御酶活性,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木霉制剂对尖镰孢导致的根腐病具有明显预防效果;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分别接种黄连可提高SOD、POD、CAT、PAL、PPO等防御性酶活性,产生诱导抗性;而它们先后接种黄连可产生强化效应,从另一个途径提高植株抗病性。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都会降低真菌的数量、多样性,和某些真菌的相对丰度,而复合木霉制剂的抑菌作用更强烈,尤其能明显抑制尖镰孢、Ilyonectria sp.等病原真菌的生长,且能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木霉和尖镰孢都能在土壤中较长期定殖。可见,复合木霉制剂可以预防尖镰孢导致的黄连根腐病,防病机理包括诱导黄连植株产生抗性,接种后再遭受病原菌侵染产生的强化效应,优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等,且有效期较长。因此复合木霉制剂具有开发为微生物农药防治黄连根腐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木霉制剂 黄连根腐病 根际土壤 防御酶活性 真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北虫草栽培技术研究
7
作者 伍晓丽 龙新 +5 位作者 陈均 贺宗毅 鲁增辉 贺元川 曾纬 刘飞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13年第14期6215-6217,共3页
[目的]探讨栽培技术对尖头北虫草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液体培养基、菌种代数、栽培培养基养分和VB1含量、菌液接种量、补充液体成分等不同处理,按照常规方法栽培北虫草,测定子实体产量,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液体培养... [目的]探讨栽培技术对尖头北虫草产量的影响。[方法]设置液体培养基、菌种代数、栽培培养基养分和VB1含量、菌液接种量、补充液体成分等不同处理,按照常规方法栽培北虫草,测定子实体产量,用SPSS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液体培养基成分对子实体产量有显著性影响(P<0.05);F1代和F2代产量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不同栽培培养基养分和VB1含量处理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接种5 ml菌液的处理产量极显著高于接种2 ml菌液的处理产量(P<0.01);补充清水和营养液子实体产量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液体培养基中添加一定天然有机物可以提高子实体产量;尖头北虫草菌种继代1~2次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栽培培养基营养液成分和VB1含量对产量没有明显影响,足够的菌液接种量可以提高产量;培养过程中补充清水即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北虫草[Cordyceps militaris (L) Link] 栽培技术 产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壤土青蒿良种高产综合农艺措施数学模型研究
8
作者 崔广林 李隆云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8期84-87,共4页
试验在重庆市进行,土壤为黄壤土。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当前生产上有代表性的青蒿(Artemisia annua L.)品种渝青1号的种植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青蒿种子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模拟寻优,确定最优化措施方案。... 试验在重庆市进行,土壤为黄壤土。采用4因素5水平二次回归通用旋转组合设计,研究了当前生产上有代表性的青蒿(Artemisia annua L.)品种渝青1号的种植密度、氮肥、磷肥和钾肥对青蒿种子产量的影响,并通过模拟寻优,确定最优化措施方案。结果表明,4因子与种子产量均存在显著的回归关系,对产量的影响效应由大到小为种植密度、氮肥、磷肥、钾肥。种植密度20 000株/hm2、施尿素250 kg/hm2、施过磷酸钙750 kg/hm2、施氯化钾75 kg/hm2为最佳栽培方案,最高种子产量可达743 kg/hm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Artemisia annua L.) 种子产量 数学模型 综合农艺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栀子药材、土壤无机元素含量特征与有效成分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潘媛 宋旭红 +3 位作者 王钰 谭均 张应 李隆云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451-460,共10页
为了探索不同产地栀子及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与药材质量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液相色谱对全国范围内36个产地的栀子及土壤无机元素、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不同产地栀子及其土壤中无机元素存在较... 为了探索不同产地栀子及土壤中无机元素的分布规律与药材质量间的内在联系,本研究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及液相色谱对全国范围内36个产地的栀子及土壤无机元素、有效成分含量进行测定,发现不同产地栀子及其土壤中无机元素存在较大的变异。总体来看,Ca、B、Cu、Zn、K和Cr是栀子药材的特征无机元素。药材中B、Cu、Zn、P、Ca与土壤中无机元素的显著相关。栀子有效成分的形成是多因素的交互作用,土壤无机元素的含量不是最直接因素。本研究为合理施肥、改良土壤、控制栀子中有害元素含量及提高品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栀子 土壤 无机元素 有效成分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川佛手中8种化学成分的分析与评价 被引量:21
10
作者 崔广林 李隆云 +1 位作者 谭均 张应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50-260,324,共12页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川佛手中木犀草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莨菪亭、5,7-二甲氧基香豆素、7-羟基香豆素、橙皮苷、槲皮素、阿魏酸8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250 mm×4. 6 mm,5μm)色谱柱,甲醇-0. 2... 建立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川佛手中木犀草素、6,7-二甲氧基香豆素、莨菪亭、5,7-二甲氧基香豆素、7-羟基香豆素、橙皮苷、槲皮素、阿魏酸8种成分含量的方法。采用Thermo BDS HYPERSIL C18(250 mm×4. 6 mm,5μm)色谱柱,甲醇-0. 2%冰醋酸水溶液进行梯度洗脱,流速1 m L/min,柱温30℃,检测波长322 nm。在该色谱条件下,川佛手中8种成分分离良好,平均加样回收率为91. 22%~96. 52%,RSD <5. 0%。不同产地的川佛手中8种成分含量存在差异,部分成分之间存在相关性,样品聚为3类。产于四川省宜宾市长宁县老翁镇的川佛手质量最优。该方法可为川佛手的资源开发利用、质量控制以及安全评价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佛手 HPLC 含量测定 相关性分析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花蒿中青蒿素含量与产地气象因子及土壤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13
11
作者 彭锐 王远会 +1 位作者 马鹏 李隆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19-522,共4页
比较了62个黄花蒿产地的环境因子和青蒿素含量差异,各产地的气象因子和青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青蒿素含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显著影响青蒿素含量的气象因子:年降水量、温度和湿度。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青蒿素含量主... 比较了62个黄花蒿产地的环境因子和青蒿素含量差异,各产地的气象因子和青蒿素含量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分析青蒿素含量与气象因子的相关关系,确定了显著影响青蒿素含量的气象因子:年降水量、温度和湿度。经逐步回归分析表明,青蒿素含量主要受年降水量和7月最高温度的影响;分类回归分析表明,年降雨量和7月平均温度分别出现在分类回归树的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在年降雨量>970.5 mm、7月平均温度>27.55℃,土壤类型在紫色土、黄红壤和黄壤的条件下,青蒿素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花蒿 青蒿素含量 气象因子 土壤类型 产地 回归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续断种子发芽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研究 被引量:23
12
作者 吴文芳 李隆云 白志川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82-86,共5页
以川续断种子为材料,研究川续断种子发芽过程中的部分生理指标变化,探讨盐胁迫对川续断种子发芽的影响,为川续断的生产和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逐渐下降;随着川续断种子萌发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含... 以川续断种子为材料,研究川续断种子发芽过程中的部分生理指标变化,探讨盐胁迫对川续断种子发芽的影响,为川续断的生产和研究提供一些基础材料。结果表明:随着盐浓度的升高种子的发芽率逐渐下降;随着川续断种子萌发时间的延长,种子的含水量逐渐增加,可溶性糖含量从第5天起迅速升高,之后缓慢下降;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体呈上升趋势;丙二醛(MDA)含量先升高后下降的变化过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过氧化物酶(POD)、过氧化氢酶(CAT)活性整体都表现出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种子 盐胁迫 发芽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川佛手中重金属含量测定及安全性评价 被引量:10
13
作者 崔广林 李隆云 +2 位作者 谭均 张应 钮杰 《热带作物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491-2498,共8页
建立川佛手重金属含量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方法,并对川佛手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与安全评价。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用ICP-OES方法测定其铅、镉、铜、汞、砷5种重金属含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重金属元素进行相... 建立川佛手重金属含量测定的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发射光谱(ICP-OES)分析方法,并对川佛手重金属含量进行分析与安全评价。样品经微波消解后,用ICP-OES方法测定其铅、镉、铜、汞、砷5种重金属含量。利用SPSS统计软件对不同重金属元素进行相关分析和聚类分析,结合单因子污染指数法和Nemerow综合污染指数法评价其安全性。结果表明,铅、镉和铜的线性范围为0~1.00μg/mL,砷和汞的线性范围为0~0.10μg/mL,线性关系良好(r>0.998 6),检测限范围为0.000 3~0.004 5μg/mL,精密度实验RSD为1.03%~4.39%,重复性实验RSD<5.00%,平均加样回收率在94%~101%。建立的ICP-OES方法可准确测定川佛手中5种重金属元素的含量。铅、镉、铜的平均含量分别为2.035、0.121、3.237μg/g,汞、砷均未检出。铅-镉、铜-镉之间存在负相关,铅-铜之间存在正相关。30个不同产地川佛手样品中重金属含量均在中国《药用植物及制剂进出口绿色行业标准》规定范围内,综合污染指数为0.316~0.518,处于安全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佛手 重金属污染 ICP-OES 聚类分析 相关分析 安全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姜黄种姜分级标准研究 被引量:10
14
作者 张雪 王钰 +2 位作者 陈大霞 孙年喜 李隆云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2-14,共3页
目的:制定姜黄种姜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测定来自不同居群的姜黄种姜的长、粗、重3项指标,使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聚类分析制定姜黄种姜的质量分级标准。田间试验观测不同等级种姜姜黄的植株生长情况及产量。结果:Ⅰ级姜黄种姜长≥8.5 ... 目的:制定姜黄种姜的质量分级标准。方法:测定来自不同居群的姜黄种姜的长、粗、重3项指标,使用SPSS统计软件,通过聚类分析制定姜黄种姜的质量分级标准。田间试验观测不同等级种姜姜黄的植株生长情况及产量。结果:Ⅰ级姜黄种姜长≥8.5 cm,种姜粗≥31.1 mm,种姜重≥46.1 g;Ⅱ级姜黄种姜长<8.5 cm,>6.5 cm,种姜粗<31.1 mm,>26.1 mm,种姜重<46.1 g,>29.1 g;Ⅲ级姜黄种姜长≤6.5 cm,种姜粗≤26.1 mm,种姜重≤29.1 g。田间试验表明,Ⅰ级姜黄长势最好,产量最高,Ⅲ级姜黄长势最差,产量最低。结论:姜黄种姜的长粗重是制定姜黄种姜质量分级标准的重要指标,此方法制定的质量分级标准科学、可行,可作为姜黄种姜的质量控制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 种姜 质量分级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党参药材质量标准研究 被引量:14
15
作者 彭锐 马鹏 +2 位作者 莫让瑜 谭均 李隆云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578-581,共4页
目的:对川党参主要产地的药材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川党参药材质量标准。方法:HPLC法测定党参炔苷含量,比色法测定党参多糖、川党参总皂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川党参药材中As、Pb、Hg、Cd、Cu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BHC、DDT,其余... 目的:对川党参主要产地的药材样品进行分析研究,建立川党参药材质量标准。方法:HPLC法测定党参炔苷含量,比色法测定党参多糖、川党参总皂苷,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川党参药材中As、Pb、Hg、Cd、Cu含量,气相色谱法测定BHC、DDT,其余检查项目参照《中国药典》收录方法测定。结果:川党参药材检查项水分、总灰分、酸不溶灰性分、醇溶性浸出物含量范围与均值分别是6.0%-9.4%、7.82%,2.01%-7.72%、4.62%,0.23%-3.65%、1.52%,51.74%-70.02%、61.03%;党参炔苷、党参多糖和党参总皂苷的含量范围与均值分别是0.44-2.4 mg·g-1、1.121 mg·g-1,13.85%-38.14%、21.67%,7.92-28.76 mg·g-1、11.27 mg·g-1。结论:川党参药材的水分不得高于8.7%,总灰分不得过6.5%,酸不溶性灰分不得过2.5%,醇溶性浸出物(热浸法)不得少于55.0%,党参炔苷不少于0.53 mg·g-1,党参多糖不得少于14.7%,党参总皂苷不得少于7.3 mg·g-1;重金属和有害元素不得超过“药用植物及制剂外经贸绿色行业标准(WM/T2-2004)”, BHC和DDT均不得检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党参 化学成分 重金属 有害元素 质量标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内生真菌分离、分子鉴定及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研究 被引量:10
16
作者 伍晓丽 崔广林 +1 位作者 刘飞 李隆云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56-64,共9页
为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内生真菌中筛选有促生作用的菌株,用组织分离法从青蒿侧枝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分子鉴定,对其中1株真菌深绿木霉对青蒿幼苗的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青蒿侧枝中获得23株内生真菌,鉴定出16种,以炭... 为从青蒿(Artemisia annua L.)内生真菌中筛选有促生作用的菌株,用组织分离法从青蒿侧枝中分离内生真菌并进行分子鉴定,对其中1株真菌深绿木霉对青蒿幼苗的促生作用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从青蒿侧枝中获得23株内生真菌,鉴定出16种,以炭疽菌属占优势。深绿木霉发酵液对青蒿种子发芽和幼苗生长具有显著抑制作用;深绿木霉液体发酵菌丝体在4-5月对青蒿幼苗生长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但7月以后没有明显促进作用。因此,深绿木霉可作为青蒿苗肥,与化肥配合可施用于成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内生真菌 深绿木霉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续断种子吸水特性及萌发特性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张雪 李隆云 +1 位作者 陈大霞 孙年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1-23,共3页
目的:研究川续断种子的吸水萌芽特性,为川续断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种子吸水的研究采用重量法,种子发芽条件研究根据常规发芽试验进行。结果:川续断种子入水后前6h为种子快速吸水阶段,吸水量占最大吸水量的87.2%,20... 目的:研究川续断种子的吸水萌芽特性,为川续断规范化种植提供理论依据和技术参考。方法:种子吸水的研究采用重量法,种子发芽条件研究根据常规发芽试验进行。结果:川续断种子入水后前6h为种子快速吸水阶段,吸水量占最大吸水量的87.2%,20h内吸水饱和,其吸水量为种子平均重量的97.3%左右;川续断种子发芽的适宜温度为20~25℃,最适温度为20℃。发芽初次计数时间为置床后第5天,末次计数时间为置床后第15天,发芽势统计时间为第8天。结论:川续断具有快速吸水的生物学特性;温度对川续断种子的发芽率、发芽势,发芽指数有显著影响,光照有利于种子发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续断 种子 吸水 发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和类型酸橙质量评价 被引量:6
18
作者 王丽 马鹏 +3 位作者 彭锐 莫让瑜 孙年喜 江东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28-231,共4页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重庆、湖南、江西3个主要道地产区的30个不同品种的酸橙资源进行质量品质分析。新橙皮苷在0.102~2.0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回收率为102.24%,RSD为1.65%;柚皮苷在0.094~1.8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对重庆、湖南、江西3个主要道地产区的30个不同品种的酸橙资源进行质量品质分析。新橙皮苷在0.102~2.04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1),回收率为102.24%,RSD为1.65%;柚皮苷在0.094~1.880μg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6),回收率为99.08%,RSD为1.36%。3个主要产地的枳壳药材新橙皮苷的含量在0.89%~10.42%,柚皮苷的含量在2.43%~14.1%,不同品种或类型的酸橙中柚皮苷和新橙皮苷含量有明显的差异,可为今后枳壳优质种源选育提供材料,为枳壳药材良种选育和资源利用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酸橙 柚皮苷 新橙皮苷 质量 高效液相色谱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不同部位有效成分及生物量变化规律研究 被引量:8
19
作者 王钰 瞿显友 罗维早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875-880,共6页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 以3~5年生黄连(味连)样品为实验材料,测定不同时期黄连植株各部位生物量及其药根碱、非洲防己碱、表小檗碱、黄连碱、巴马汀和小檗碱的含量,分析了黄连植株不同部位生物量和有效成分动态变化规律。结果表明,黄连根茎、须根和叶生物量的变化遵循一定的规律。随着生长年限的增加,根茎生物量不断积累,所占整个植株比重不断增大,五年生黄连根茎生物量达到总生物量的54.06%~65.28%。黄连须根与叶生物量变化规律一致,占总生物量比例均在逐年减少。黄连叶片和叶柄中6种生物碱要比根茎和须根中的生物碱含量低。叶片与叶柄中的总碱含量在1.71%~2.47%间,须根在4.18%~5.51%,根茎在10.17%~14.35%。除药根碱外,其它生物碱在根茎中的含量比在须根中高。除小檗碱外,各生物碱及总碱含量在叶柄和叶片中以三年生黄连较高。在须根和根茎中,主要是以四年生和五年生黄连中生物碱含量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生物量 生物碱 动态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青蒿种子萌发过程中生理生化变化的研究 被引量:14
20
作者 张青 李隆云 孙年喜 《种子》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
以青蒿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青蒿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可溶性糖含量从第24小时开始迅速升高,第72小时达到最高值,此后缓慢降低;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相对应;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 以青蒿种子为材料,研究了青蒿种子萌发过程中营养物质的动态变化。结果表明:种子萌发期间,可溶性糖含量从第24小时开始迅速升高,第72小时达到最高值,此后缓慢降低;淀粉含量先降低后升高,与可溶性糖含量变化相对应;可溶性蛋白质、游离氨基酸总量呈上升趋势;MDA含量开始小幅上升后逐渐降低;SOD、POD、CAT均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蒿 种子萌发 生理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