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健康/根腐病黄连深色有隔内生真菌多样性研究及定殖调查 被引量:1
1
作者 伍晓丽 韩娟 +4 位作者 刘飞 莫让瑜 潘媛 陈大霞 王钰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21年第4期55-63,共9页
近几年来黄连根腐病日益严重,对黄连产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前期研究表明,黄连根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定殖率与根腐病发生有明显关系,拟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从健康的和患有根腐病的黄连根部分离DSE,通过对ITS... 近几年来黄连根腐病日益严重,对黄连产业造成了较大影响。前期研究表明,黄连根部深色有隔内生真菌(dark septate endophytes,DSE)定殖率与根腐病发生有明显关系,拟对此进行深入探讨。从健康的和患有根腐病的黄连根部分离DSE,通过对ITS序列进行测序和比对进行分子鉴定,比较其分离频率,并对不同产地的黄连根部DSE定殖情况进行调查统计。结果显示,从黄连根部分离得到DSE 10株,健康黄连根部DSE分离频率明显高于患有根腐病黄连,且其优势菌种不同,健康根条的优势DSE为Cadophora orchidicola,根腐病根条优势DSE为Ceratobasidium sp.G3。不同产地、年生的黄连DSE定殖情况有明显差别。结果表明,DSE定殖率和黄连根腐病具有显著关系。DSE的定殖受土壤肥力、耕作措施、气候环境等多种生态、人为因素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 根腐病 深色有隔内生真菌 多样性 定殖情况 分子鉴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复合木霉制剂防治黄连根腐病及其机理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伍晓丽 王钰 +1 位作者 刘飞 陈大霞 《植物保护》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7-109,共13页
为评价复合木霉制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揭示其防病机理,为黄连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本试验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钩状木霉T.hamatum、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等4种木... 为评价复合木霉制剂对黄连根腐病的防治效果,并揭示其防病机理,为黄连根腐病专用微生物农药的研发奠定基础,本试验将深绿木霉Trichoderma atroviride、长枝木霉T.longibrachiatum、钩状木霉T.hamatum、拟康宁木霉T.koningiopsis等4种木霉配制的复合制剂和尖镰孢Fusarium oxysporum以不同的方式分别施用于黄连,统计根腐病发生情况,检测黄连根部防御酶活性,用高通量测序分析根际土壤真菌群落结构。结果表明,复合木霉制剂对尖镰孢导致的根腐病具有明显预防效果;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分别接种黄连可提高SOD、POD、CAT、PAL、PPO等防御性酶活性,产生诱导抗性;而它们先后接种黄连可产生强化效应,从另一个途径提高植株抗病性。复合木霉制剂和尖镰孢都会降低真菌的数量、多样性,和某些真菌的相对丰度,而复合木霉制剂的抑菌作用更强烈,尤其能明显抑制尖镰孢、Ilyonectria sp.等病原真菌的生长,且能改善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木霉和尖镰孢都能在土壤中较长期定殖。可见,复合木霉制剂可以预防尖镰孢导致的黄连根腐病,防病机理包括诱导黄连植株产生抗性,接种后再遭受病原菌侵染产生的强化效应,优化土壤真菌群落结构,抑制土壤中病原菌等,且有效期较长。因此复合木霉制剂具有开发为微生物农药防治黄连根腐病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合木霉制剂 黄连根腐病 根际土壤 防御酶活性 真菌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健康/根腐病黄连根际土壤真菌组成与根部可培养真菌组成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伍晓丽 李隆云 +2 位作者 王钰 刘飞 陈大霞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2509-2518,共10页
【目的】揭示黄连根腐病与根部可培养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的关系。【方法】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健康植株和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真菌组成,并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其根部真菌。【结果】病株和健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种属没有显著性... 【目的】揭示黄连根腐病与根部可培养真菌及根际土壤真菌组成的关系。【方法】用高通量测序法测定健康植株和根腐病植株根际土壤的真菌组成,并用组织分离法分离鉴定其根部真菌。【结果】病株和健株根际土壤真菌多样性、种属没有显著性差异。健株根和病株根中分离出的真菌组成有明显差别:病株根中优势种是Phoma herbarum;优势属是Phoma sp.、Ilyonectria sp.。健株根中优势种是DSE真菌Cadophora orchidicola;优势属是Cadophora sp.。黄连根部可培养真菌的Shannon-Wiener指数种水平上病株均比健株高,属水平上健株比病株高。【结论】土壤中真菌数量及组成对根腐病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Ilyonectria sp.可能包含病原真菌。根部真菌属水平多样性的降低可能与根腐病发生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根腐病 根部可培养真菌 Illumina高通量测序 根际土壤真菌组成 DSE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文献大数据分析微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飞 韩思学 +4 位作者 韩委呐 苏智敏 白静 黄婧禹 杨大坚 《微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S01期434-438,共5页
为掌握微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通过"Web of science"网站上提供的文献发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微波领域的文献发表数量在未来几年内还将呈现增加的态势。有关微波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电子工程、物理和化学领域。法国国... 为掌握微波的国内外研究现状,本研究通过"Web of science"网站上提供的文献发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发现微波领域的文献发表数量在未来几年内还将呈现增加的态势。有关微波的研究更多地集中在电子工程、物理和化学领域。法国国家科学研究中心、中国科学院和俄罗斯科学院是研究的主力军;中国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对微波领域的研究资助超过了美国国家科学基金会的资助;美国和中国也成为到目前为止公开发表文献数量最多的前2个国家;在统计的文献中,英文是使用最多的语言;《Microwave and optional technology letters》是收载微波文献最多的刊物;中国作者在微波领域发表的文献较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波 文献大数据 研究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根腐病土赤壳属病原真菌的鉴定 被引量:7
5
作者 伍晓丽 陈大霞 +2 位作者 刘飞 王钰 李隆云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299-305,共7页
【目的】鉴定黄连根腐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病根土赤壳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通过活体回接鉴定出其中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类型和形态等进行观察和... 【目的】鉴定黄连根腐病的病原,为该病害的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用组织分离法得到病根土赤壳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通过活体回接鉴定出其中的病原菌,对病原菌的菌落形态、产孢结构、孢子类型和形态等进行观察和测量,同时对其ITS序列测序,在Gene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共分离到土赤壳属真菌38株。不同株系的菌株侵染力有较大差异。其中二株菌致病性强,分离频率高,是病原菌。它们的ITS序列与Ilyonectria liliigena和I.destructans的同源性分别达99%,形态特征与这两株菌一致。结合分子和形态鉴定结果,将二者分别鉴定为I.liliigena和I.destructans。此外,部分土赤壳菌的菌落形态和致病性在培养过程中发生了变异,其ITS序列碱基也发生了突变。【结论】I.liliigena和I.destructans是黄连根腐病的病原真菌,这类土赤壳属真菌基因易发生突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根腐病 病原真菌 土赤壳属 基因突变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 被引量:11
6
作者 伍晓丽 谭均 +2 位作者 崔广林 刘飞 李隆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36-42,共7页
为了研究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用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分别施用于苗期和成株期的青蒿,统计比较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均能显著促进青蒿幼苗生长,但对大田成株青蒿没有显著促生... 为了研究深绿木霉对青蒿的促生作用,用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分别施用于苗期和成株期的青蒿,统计比较各项生长发育指标和生理指标.结果表明:与清水对照相比,深绿木霉菌丝体和孢子均能显著促进青蒿幼苗生长,但对大田成株青蒿没有显著促生作用.深绿木霉适合作为青蒿苗肥,部分替代化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深绿木霉 青蒿 促生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连根腐病腐霉属病原菌鉴定 被引量:7
7
作者 伍晓丽 陈大霞 +2 位作者 刘飞 王钰 李隆云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37-43,共7页
黄连是我国的重要中药材,根腐病是黄连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大面积爆发,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明确其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根中的腐霉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菌,再通过活体回接明确病原菌,利用分子鉴定和... 黄连是我国的重要中药材,根腐病是黄连的主要病害之一,近几年大面积爆发,给生产造成了严重损失.为了明确其病原菌,采用组织分离法分离出病根中的腐霉属真菌,通过离体回接初步筛选出疑似病原菌,再通过活体回接明确病原菌,利用分子鉴定和形态鉴定将病原菌鉴定到种,并筛选出病原菌菌株的最适合培养基.结果共计分离到腐霉属真菌8株,其中Pythium.macrosporum在室温(日均温4.7~11.2℃)和25℃离体回接和活体回接时均显示致病性.根据以上结果推断,P.macrosporum是病原菌之一,且具有在高温和低温都能致病的能力.纯脱皮小麦粒是P.macrosporum的最佳培养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连根腐病 腐霉属 病原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