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的中医证型与免疫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3
1
作者 李敏 陈方淳 +1 位作者 黄孝庆 王竹行 《激光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71-72,共2页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的免疫状况,探讨其中医证型与免疫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初步判断RAU患者免疫状况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97例RAU患者按中医辨证的方法分成胃火上炎型、阴虚火... 目的:观察不同中医证型复发性阿弗他溃疡(Recurrent Aphthous Ulcer,RAU)患者的免疫状况,探讨其中医证型与免疫的关系,为临床医师初步判断RAU患者免疫状况及合理用药提供参考。方法:97例RAU患者按中医辨证的方法分成胃火上炎型、阴虚火旺型、心脾积热型和脾肾阳虚型,分别检测其体液免疫及细胞免疫,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①胃火上炎型的RAU患者人数最多(44.3%)。②RAU患者外周血细胞免疫指标总体表现为体液免疫正常和细胞免疫的降低,其中CD3、CD4、和CD4/CD8水平分别降低86.60%、79.38%、和76.29%),③不同中医证型RAU患者组间比较显示:心脾积热型的CD3水平较其他三型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脾肾阳虚型的CD3水平较其他三型高,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阴虚火旺型的CD4、和CD4/CD8水平较胃火上炎型和脾肾阳虚型低,组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证型RAU患者的CD8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RAU患者的免疫状态以细胞免疫紊乱为主:RAU患者的中医证型和免疫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阿弗他溃疡 中医证型 免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火龙罐疗法改善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症状 被引量:67
2
作者 曾秋霞 钟华 +3 位作者 冉白灵 韩琳 张福琴 朱利莉 《护理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52-55,共4页
目的探讨火龙罐疗法在气虚血瘀证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康复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火龙罐疗法,于干预前、干预后2周... 目的探讨火龙罐疗法在气虚血瘀证型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的应用效果。方法将94例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干预组各47例。对照组行常规治疗和康复干预;干预组在此基础上实施火龙罐疗法,于干预前、干预后2周和干预后4周比较两组患侧上肢疼痛评分、手肿胀程度、运动功能和肌力评级。结果两组各45例完成全程研究。干预后4周干预组患侧上肢疼痛评分和手肿胀程度显著低于对照组(均P<0.05),患侧上肢运动功能和肌力提高程度显著优于对照组(均P<0.05);治疗过程中未发生烫伤、水疱和瘙痒等。结论火龙罐疗法能有效改善气虚血瘀证脑卒中后肩手综合征患者临床症状,促进肢体功能康复,且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肩手综合征 气虚血瘀 火龙罐 经络 穴位 中医护理 康复护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骨超声诊断周围性面瘫 被引量:13
3
作者 伍晓鸣 卢岷 +3 位作者 冉海涛 谢昭鹏 毛翔 董桂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615-617,共3页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30例(病例组)及健康志愿者30名(对照组),采用肌骨超声观察2组左侧面神经声像图特征,测量并比较面神经直径。结果病例组面神经鞘内回声减低,内部线性回声模糊;对... 目的探讨肌骨超声在周围性面瘫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左侧周围性面瘫患者30例(病例组)及健康志愿者30名(对照组),采用肌骨超声观察2组左侧面神经声像图特征,测量并比较面神经直径。结果病例组面神经鞘内回声减低,内部线性回声模糊;对照组面神经纵切面呈束状低回声,周边有线状高回声的神经外膜,内偶见有细线状等回声的神经束膜,横切面不易观察。病例组面神经周围血流信号较对照组面神经血流信号丰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60,P<0.05)。病例组面神经内径[(1.27±0.29)mm]较对照组[(1.10±0.09)mm]增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3.00,P<0.05)。结论面瘫患者患侧面神经具有特征性超声表现;肌骨超声可以为临床诊断和随访评价提供重要影像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神经 面神经麻痹 超声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剪切波弹性成像动态评估动留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效果 被引量:12
4
作者 黄珊珊 冉海涛 苟春雁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0期1540-1544,共5页
目的观察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动态评估动留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效果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根据病情予以改善代谢、循环等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以动留... 目的观察剪切波弹性成像(SWE)动态评估动留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效果的价值。方法纳入60例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0例,根据病情予以改善代谢、循环等基础治疗及常规康复训练,观察组同时以动留针术对患侧上肢肩前穴、青灵穴及尺泽穴进行治疗。分别于治疗前和治疗第7、14、21、28天对患侧上肢行SWE,测量痉挛肱肌和肱二头肌的杨氏模量平均值(E_(mean)),并以上肢改良Ashworth量表(MAS)进行评分。结果治疗第7、14、21、28天,2组肱肌和肱二头肌E_(mean)均较治疗前降低(P均<0.01)。治疗第21、28天,观察组肱肌和肱二头肌E_(mean)均较对照组降低(P均<0.01)。治疗第14、21、28天,观察组MAS评分低于治疗前,对照组MAS评分于治疗第21、28天低于治疗前(P均<0.01);治疗第21、28天,观察组MAS评分低于对照组(P均<0.05)。结论SWE可早期、动态评估以动留针法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偏瘫患者上肢痉挛的效果,且较常规MAS评分更为敏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痉挛状态 上肢 弹性成像技术 动留针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