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普通转录组和单细胞转录组测序解析间质型胃癌复发风险相关的肿瘤细胞及微环境特征 被引量:2
1
作者 潘雨薇 谭玉婷 +7 位作者 薛锐 储召乐 刘碧颖 李先锋 王涛 王斌 张璇 杨永涛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43-452,共10页
目的整合多组学数据解析间质型胃癌(mesenchymal-subtype gastric cancer,Mes-GC)临床特性,探究与间质型胃癌复发风险相关的肿瘤细胞及微环境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组织样本,包括1... 目的整合多组学数据解析间质型胃癌(mesenchymal-subtype gastric cancer,Mes-GC)临床特性,探究与间质型胃癌复发风险相关的肿瘤细胞及微环境特征。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就诊患者的组织样本,包括19例弥漫型胃癌、22例肠型胃癌与23例混合型胃癌患者的组织,用于转录组和基因组测序;整合包括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GEO)以及国家基因组科学中心(National Genomics Data Center,NGDC)数据库资源,采用生物信息学分析,比较间质型胃癌与非间质型胃癌在临床特性以及肿瘤微环境特征等方面的异同。结果相比非间质型胃癌,间质型胃癌临床分期较晚、肿瘤浸润程度深、淋巴结转移率高(P<0.05);Kaplan-Meier生存分析表明间质型胃癌生存期短、极易复发、临床预后差(P<0.05);单细胞转录组测序(single-cell RNA sequencing,scRNA-seq)数据分析揭示了间质型胃癌肿瘤细胞高表达干性、转移以及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相关基因,肿瘤微环境中髓系细胞、平滑肌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显著升高,其中成纤维细胞含量升高最为明显(P<0.05),且成纤维细胞含量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间质型胃癌肿瘤细胞具有较高的干性和EMT特征,肿瘤微环境中富集髓系细胞、内皮细胞和成纤维细胞等间质细胞,这些特征可能是导致间质型胃癌预后差、易复发的关键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质型胃癌 肿瘤微环境 生物信息学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的增强子重塑及其对增殖相关基因CD2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2
2
作者 薛锐 潘雨薇 +7 位作者 谭玉婷 储召乐 刘碧颖 李先锋 王涛 王斌 张璇 沈艾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26-434,共9页
目的通过绘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组织中组蛋白H3K27ac修饰标记的增强子图谱,探究表观调控对HGIN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的14例正... 目的通过绘制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high-grade intraepithelial neoplasia,HGIN)组织中组蛋白H3K27ac修饰标记的增强子图谱,探究表观调控对HGIN发生发展的影响。方法收集2022年6月至2023年6月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的14例正常胃黏膜组织(Nor组)、31例胃黏膜高级别上皮内瘤变组织(HGIN组)和17例胃癌(gastric cancer,GC)组织(GC组),利用染色质靶向捕获测序(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技术捕获组蛋白H3K27ac修饰的增强子区域;联合多组学分析筛选HGIN组织特异的活性增强子及其潜在调控的基因;采用免疫组化染色观察目的基因在不同类型临床样本中的表达差异,并通过CRISPR-dCas9基因编辑技术沉默活性增强子,观察目的基因的表达水平,并验证潜在调控关系。结果表观多组学测序数据质量较好,3组样本组间H3K27ac修饰的全基因组分布特征无显著差异,但H3K27ac增强子在HGIN、GC组织中发生明显重塑(P<0.05)。联合转录组数据分析发现,增强子重塑可能上调HGIN组织增殖相关靶基因CD24表达;抑制增强子活性,则CD24表达水平显著降低(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CD24表达与Ki-67呈正相关(P<0.001)。结论H3K27ac标记的增强子重塑是HGIN的重要表观遗传学特征,H3K27ac标记的活性增强子上调CD24表达,可能促进HGIN增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表观遗传 增强子 肿瘤增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对肿瘤恶病质患者TNF-α、TWEAK、Fn14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6
3
作者 胡成琳 胡陵静 +1 位作者 叶海英 张国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50-953,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肿瘤恶病质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弱凋亡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fibroblast growt...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对肿瘤恶病质患者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肿瘤坏死因子弱凋亡诱导剂(tumor necrosis factor-like weak inducer of apoptosis,TWEAK)、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fibroblast growth factor-inducible 14,Fn14)表达的影响。方法:将64例诊断符合肿瘤恶病质,辨证属于脾气虚证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2例,予以复方氨基酸等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32例,在营养支持治疗基础上加用参苓白术散汤剂,水煎服,每日1剂,分3次温服,共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中医临床证候、生存质量评定(Kanrofsky score,KPS)、TNF-α、TWEAK及其受体早期反应蛋白Fn14。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脾气虚证患者治疗后比较,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40.62%和15.62%,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在KPS评分改善率方面,治疗组优于对照组(P<0.05)。2组治疗后TNF-α、TWEAK、Fn14均降低,治疗组治疗前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间比较,治疗后治疗组TNF-α、TWEAK、Fn14降低更为显著,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与营养支持相联合,可改善肿瘤恶病质患者中医证候,提高患者体力状况,降低患者体内TNF-α、TWEAK、Fn14表达,提示参苓白术散可能通过该途径起到控制肿瘤恶病质发生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肿瘤恶病质 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 肿瘤坏死因子弱凋亡诱导剂 成纤维细胞生长诱导因子-14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独活补骨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
4
作者 白平 陈皎皎 +1 位作者 胡陵静 张国铎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33-135,共3页
目的观察中药独活补骨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2月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独活补骨方口服。观察... 目的观察中药独活补骨方联合唑来膦酸治疗恶性肿瘤骨转移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2014年9月-2016年2月重庆市中医院肿瘤科收治的恶性肿瘤骨转移患者50例,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2组均采用唑来膦酸治疗,观察组加用中药独活补骨方口服。观察2组止痛效果、止痛药用量及治疗前后生活质量评分(KPS)变化情况,用ELISA法测定治疗前后尿Ⅰ型胶原氨基末端肽(NTX)、血骨碱性磷酸酶(BALP)。结果观察组治疗后止痛药用量较对照组明显减少(P<0.05),KPS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5),2组治疗后疼痛评分(NRS)变化无显著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尿NTX、血BAL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P<0.01),但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中药联合唑来膦酸是恶性肿瘤骨转移的有效治疗方式,中药能有效提高止痛效果,减少止痛药用量,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对改善肿瘤骨破坏具有协同作用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恶性肿瘤 骨转移 独活补骨方 唑来膦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胃印戒细胞癌的H3K27me3沉默子重塑特征及转录调控功能
5
作者 杜艾贝 任原锋 +9 位作者 储召乐 刘碧颖 李先锋 向俊宇 陈东风 王涛 王斌 郭海英 张璇 李玉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5期417-425,共9页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 目的通过表观遗传组学技术,解析胃印戒细胞癌(signet-ring cell carcinoma of the stomach,SRCC)的H3K27me3沉默子的全基因组特征及其对基因转录的调控作用,以阐明SRCC恶性进展的表观调控机制。方法采集2021年1月至2023年12月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35例胃镜样本(正常胃窦/胃体15例,SRCC 20例)。采用以下多组学分析:染色质可及性测序(assay for transposase-accessible chromatin with high-throughput sequencing,ATAC-seq)检测染色质开放区域;染色质靶向捕获测序(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捕获H3K27me3沉默子区域;转录组测序(transcriptome sequencing,RNA-seq)分析转录组。测序于Illumina NovaSeq 6000平台完成(符合深度标准)。通过DESeq2筛选H3K27me3相关差异基因(|Log_(2)FC|>1,FDR<0.05),并通过基因本体论(Gene Onc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分析进行功能富集,Homer鉴定转录因子基序,Cytoscape构建调控网络,并使用免疫组化进行验证,探讨其调控机制。结果SRCC沉默子主要分布于基因组远端基因间区(占37.06%)。与正常组织相比,SRCC中H3K27me3沉默子信号显著降低(95%CI:1.34~2.30,P=0.007),共鉴定出6257个丢失位点(FDR<0.01)。CUT&Tag和RNA-seq整合分析显示,380个因沉默子丢失而上调的基因显著富集于免疫相关通路,如T细胞受体信号通路(OR=4.2,95%CI:2.8~6.3,P=0.002)。免疫组化验证表明,转录因子EHF表达显著升高(P<0.05)。结论SRCC中存在H3K27me3沉默子重塑现象,转录因子EHF可能在SRCC恶性进展中发挥关键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印戒细胞癌 表观遗传 组蛋白修饰 沉默子 H3K27me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参苓白术散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的近期临床观察 被引量:6
6
作者 胡成琳 胡陵静 +1 位作者 郭婷婷 张国铎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583-586,共4页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在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诊断符合恶性肿瘤TNM分期Ⅳ期,辩证属于脾气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参苓白术散,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共用4周... 目的:观察参苓白术散在改善晚期肿瘤患者生活质量方面的作用。方法:将60例诊断符合恶性肿瘤TNM分期Ⅳ期,辩证属于脾气虚型患者,随机分为2组。对照组30例予以营养支持治疗;治疗组30例,加用参苓白术散,水煎服,每日1剂,分2次温服,共用4周。观察治疗前后临床证候、体质量、生存质量评定(kanrofsky score,KPS)、外周血象[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血清前白蛋白(prealbumin,PAB)]情况。结果:2组治疗后比较,在以体倦乏力、食少纳呆、大便异常、腹胀等为主症的中医证候总有效率分别为92.9%和70.8%,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KPS评分,治疗组在治疗后有显著提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KPS评分较对照组高(P<0.05)。治疗后,治疗组WBC有明显提升(P<0.05),且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结论:参苓白术散可改善晚期恶性肿瘤患者的部分临床症状,在一定程度上提高生活质量,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参苓白术散 晚期肿瘤 生活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改善胃恶性肿瘤患者疗效观察 被引量:2
7
作者 吴玥 杨小军 +7 位作者 熊亚 梅俊 张遂峰 陈代兴 周陪陪 冯银琼 余欣 宋娜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9期3235-3241,共7页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在胃恶性肿瘤患者短期营养状况改善中的作用。方法将11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空肠营养管置入+十全大补汤加味+肠内营养制剂支持,57例)、对照组(肠内营养制剂支持,58例)。分别于第... 目的观察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在胃恶性肿瘤患者短期营养状况改善中的作用。方法将115例符合纳入标准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空肠营养管置入+十全大补汤加味+肠内营养制剂支持,57例)、对照组(肠内营养制剂支持,58例)。分别于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复查血红蛋白、白蛋白指标,同时采用Karnofsky功能状态(KPS)、营养风险筛查量表(NRS2002)进行评分。结果血红蛋白在各时间点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第8周末、第12周末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0.05)。白蛋白治疗组分别在各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白蛋白分别在治疗前、第4周末、第8周末两两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白蛋白在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KPS评分在各时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KPS评分分别在治疗前与第4周末,第4周末与第8周末,第4周末与第12周末,第8周末与第12周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治疗组与对照组KPS评分分别在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营养风险筛查量表治疗组分别在治疗前与第4周末、第8周末、第12周末比较,第4周末与第12周末比较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营养风险筛查量表评分在治疗前与第12周末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十全大补汤加味联合空肠营养管能有效纠正患者低白蛋白及贫血状态,并能改善KPS及营养风险评分,具有积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恶性肿瘤 十全大补汤 空肠营养管 气血两虚 营养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弥漫型胃癌的增强子重塑特征及其上调GDF15表达促进恶病质的作用研究
8
作者 谭玉婷 吴林育 +8 位作者 潘雨薇 彭仕银 薛锐 李先锋 储召乐 刘碧颖 李科 张璇 王斌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1期1165-1176,共12页
目的绘制弥漫型胃癌(diffuse-type gastric cancer,DGC)组织的H3K27ac标记的活性增强子图谱,揭示增强子调控DGC相关恶病质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的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Normal组)、1... 目的绘制弥漫型胃癌(diffuse-type gastric cancer,DGC)组织的H3K27ac标记的活性增强子图谱,揭示增强子调控DGC相关恶病质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3月来自陆军特色医学中心消化内科的1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Normal组)、10例来自并发恶病质的弥漫型胃癌组织(DGC组)以及10例弥漫型胃癌类器官(Organoid组),并进行H3K27ac染色质靶向捕获(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CUT&Tag)技术捕获基因组H3K27ac修饰区域,筛选DGC组织特异性增强子以及潜在调控的恶病质相关靶基因。通过CRISPR-dCas9基因编辑技术干预增强子,Western blot检验以及定量反转录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验证靶基因表达。采用16只6~8周龄雌性SPF级BALB/c Nude野生型小鼠(体质量18~21 g),并构建人源弥漫型胃癌MKN45细胞系裸鼠原位移植瘤模型,检测正常组(n=4)、沉默组(n=6)和对照组(n=6)小鼠的恶病质相关表型。结果DGC组与Normal组的H3K27ac信号在全基因组水平存在明显差异,前者的增强子数量(P<0.05)和信号强度均显著升高。整合分析转录组数据发现,特定活性增强子区域可能促进恶病质相关靶基因GDF15表达。利用CRISPR/dCas9-KRAB载体质粒技术沉默GDF15基因的活性增强子,显著下调GDF15 mRNA(P<0.05)和蛋白水平;以此细胞进行弥漫型胃癌原位移植瘤实验的结果表明,沉默GDF15基因相关活性增强子延缓荷瘤小鼠的恶病质表型(P<0.05)。结论弥漫型胃癌发生了组蛋白H3K27ac增强子重塑,特别是调控下游关键基因GDF15表达,从而促进恶病质发生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弥漫型胃癌 肿瘤恶病质 组蛋白H3K27ac修饰 增强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督灸辅助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 被引量:33
9
作者 袁敏 张国铎 +2 位作者 李敏 肖用兰 黄晓燕 《护理学杂志》 CSCD 2017年第19期8-10,共3页
目的观察督灸辅助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将大肠癌术后化疗具有癌因性疲乏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疲乏程度... 目的观察督灸辅助治疗大肠癌术后化疗患者癌因性疲乏的效果。方法将大肠癌术后化疗具有癌因性疲乏患者64例,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2例。对照组给予常规对症支持治疗,观察组在此基础上辅以督灸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疲乏程度和体力状况。结果观察组癌因性疲乏总分及行为、情感、感觉、认知4个维度得分显著低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均P<0.01);其KPS体力状况评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P<0.01)。结论督灸能明显改善大肠癌术后患者的癌因性疲乏程度,并能提高患者的体力状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肠癌 化疗 癌因性疲乏 督灸 体力状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多基因多态性的风险划分与一线含铂药物化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生存的关系 被引量:9
10
作者 刘勇 孟令占 +6 位作者 刘娜 罗玲 艾亮 朱江红 王静 刘文琴 程俊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3-478,共6页
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一线含铂药物化疗方案时,疗效和预后受到多个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该研究旨在分析铂类药物化疗不利基因型的数量与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xTAG-液相芯片方法,检测63例NSCLC患者一线含铂药物化疗前血液... 目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接受一线含铂药物化疗方案时,疗效和预后受到多个基因多态性的影响。该研究旨在分析铂类药物化疗不利基因型的数量与生存的关系。方法采用xTAG-液相芯片方法,检测63例NSCLC患者一线含铂药物化疗前血液中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RCC1)、ERCC2、X线交叉互补基因1(XRCC1)、谷胱甘肽S-转移酶P1(GSTP1)、谷胱甘肽S-转移酶M1(GSTM1)及凋亡调节蛋白BIM基因多态性分布,分析单个位点与预后的相关性。根据铂类药物化疗预后不利位点出现的数量,将患者划分为低风险(≤2个),中风险(3~4个)和高风险(≥5个)。结果单个基因位点与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和总生存期(OS)有相关性,但鲜少达到显著水平。风险划分后,低、中、高风险组的中位PFS分别为6.8、5.5和4.0个月,P=0.001;中位OS分别为14.9、11.5和9.4个月,P=0.010。结论对于接受一线含铂药物化疗的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来说,基于多个基因多态性的风险划分能够有效预测PFS和O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铂类 多态性 多基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曾定伦治疗慢性咽炎经验总结 被引量:14
11
作者 邱敏 孙科 +2 位作者 邹文娟 汪宇宏 陶劲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6期876-878,共3页
文章总结曾定伦老师治疗慢性咽喉炎经验。曾老师在治疗慢性咽炎时根据其"阴阳搏结,痰气交结"的病机,采用散寒清热,兼顾阴阳的"和解剂"小柴胡汤为主方,"辨病"予以辛凉养阴利咽中配伍开郁达邪,散郁结辛温之... 文章总结曾定伦老师治疗慢性咽喉炎经验。曾老师在治疗慢性咽炎时根据其"阴阳搏结,痰气交结"的病机,采用散寒清热,兼顾阴阳的"和解剂"小柴胡汤为主方,"辨病"予以辛凉养阴利咽中配伍开郁达邪,散郁结辛温之品,并据其病机,佐以酸甘收敛。并附验案1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咽炎 中医治疗 名医经验 @曾定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施灸方法对健康人足三里穴位局部温度的影响 被引量:10
12
作者 应坚 王家平 +6 位作者 余曙光 尹海燕 唐勇 邱敏 范亚鹏 田晓宁 张相薇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317-319,共3页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灸法足三里穴位局部的温度曲线变化,探讨不同灸法穴位局部的温热效应特征。方法对31名健康志愿者序贯施予隔附饼灸、悬灸和隔姜灸3种不同灸法,使用温度记录仪动态监测施灸过程中足三里穴局部皮肤的温度曲线,并分析其变...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灸法足三里穴位局部的温度曲线变化,探讨不同灸法穴位局部的温热效应特征。方法对31名健康志愿者序贯施予隔附饼灸、悬灸和隔姜灸3种不同灸法,使用温度记录仪动态监测施灸过程中足三里穴局部皮肤的温度曲线,并分析其变化特征。结果 3种施灸方法比较,灸前温度,3种灸法无显著差异(P>0.05);最高温度、终末温度显示出差异:隔姜灸高于悬灸(P<0.05),隔附子饼灸高于悬灸(P<0.05),隔姜灸高于隔附子饼灸(P<0.05);终末温度:悬灸高于隔姜灸、隔附子饼灸(P<0.05),隔姜灸与隔附子饼灸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不同施灸方法具有各自不同的温度曲线特点:悬灸呈现出小波平缓的温度曲线特点,隔物灸则呈现出大波浪式递增的温度曲线特点。从皮肤安全性考虑,悬灸大于隔附子饼灸,隔附子饼灸大于隔姜灸。从温热角度出发,如果医生不以发泡为目的灸法则推荐选用悬灸和隔附子饼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灸 穴位 温度曲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rhPDCD5促进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对紫杉醇的药物敏感性 被引量:6
13
作者 汪宇宏 王怀碧 邱敏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101-1106,共6页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重组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recombinant human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rhPDCD5)对紫杉醇化疗的促进作用。方法: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培养完成后,通过重组人rh PDCD5(20μg/ml)处理KLE细胞,再分别以0... 目的:探讨在子宫内膜癌细胞中重组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recombinant human 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5,rhPDCD5)对紫杉醇化疗的促进作用。方法:子宫内膜癌KLE细胞培养完成后,通过重组人rh PDCD5(20μg/ml)处理KLE细胞,再分别以0、1.0、5.0、10.0、50μmol/L紫杉醇(paclitaxel,PTX)处理24 h或以10μmol/L PTX处理0、12、24、48 h,提取细胞总RNA及蛋白后,CCK法检测KLE细胞的增殖情况,流式细胞术检测KLE细胞凋亡情况,实时定量PCR检测KLE细胞中PDCD5mRNA的表达量,实时定量PCR或Western blotting测定凋亡相关基因的Bax、Bcl2、caspase-3 mRNA或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PTX对PDCD5表达的促进作用具有剂量依赖性和时间依赖性;PTX的最佳作用浓度为10μmol/L,最佳作用时间为24 h。rh PDCD5明显增强紫杉醇对KLE细胞的抑制作用。CCK实验、流式细胞术及Western blotting检测显示:PTX+rhPDCD5联合处理组KLE细胞的增殖抑制率和凋亡率均较PTX组明显增加、pro-caspase 3的表达量明显增加(均P<0.01)。促进凋亡蛋白Bax和抑制凋亡蛋白Bcl2的比值亦较明显增加(P<0.01)。结论:rhPDCD5可协同PTX抑制子宫内膜癌KLE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的凋亡,可明显增强KLE细胞对PTX的药物敏感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组人程序性细胞死亡蛋白5 子宫内膜癌 紫杉醇 耐药性 敏感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外泌体介导的Let-7a通过下调MYC表达抑制三阴性乳腺癌细胞的恶性生物学行为 被引量:4
14
作者 李封 张艳 +5 位作者 张琼 陶劲 白殊同 宋娜 孙明令 段亚亭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62-968,共7页
目的:探讨外泌体(EXO)传输Let-7a调控MYC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NBC细胞MDA-MB-231培养完成后,qPCR实验检测TNBC组织和细胞中MYC与Let-7a m RNA的表达水平,WB实验检测MYC与Let-7a蛋白的表... 目的:探讨外泌体(EXO)传输Let-7a调控MYC基因在三阴性乳腺癌(TNBC)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中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TNBC细胞MDA-MB-231培养完成后,qPCR实验检测TNBC组织和细胞中MYC与Let-7a m RNA的表达水平,WB实验检测MYC与Let-7a蛋白的表达水平。携Let-7a重组慢病毒和敲除MYC的Crisper/Cas-9系统分别转染MDA-MB-231细胞,MTT、Transwell、划痕愈合实验检测MDA-MB-231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荧光素酶活性实验验证MYC和Let-7a的作用靶点。分别在野生型和过表达Let-7a的MDA-MB-231细胞中分离EXO,并以透射电镜和WB实验鉴定。qPCR、WB、MTT、Transwell等实验检测两种EXO分别和MDA-MB-231细胞共孵育后Let-7a通过EXO影响MDA-MB-231细胞的生物学功能。结果:Let-7a与MYC在TNBC组织和细胞系中表达呈负相关(P<0.05);MYC促进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Let-7a可以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均P<0.01)。Let-7a通过作用于MYC基因的3’UTR使其沉默,从而减少MYC蛋白的表达(P<0.05)。Let-7a由EXO包裹运输至肿瘤细胞,进而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P<0.05)。结论:EXO介导的Let-7a通过作用于MYC基因3’UTR区使得MYC基因沉默,从而抑制MDA-MB-231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阴性乳腺癌 MDA-MB-231细胞 外泌体 Let-7a MYC 恶性生物学行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喘可治穴位注射治疗中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20例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5
15
作者 张琼 程俊 《中国全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1期2397-2399,共3页
目的评价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40例中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视病情需要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应用抗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疗程14d。治疗... 目的评价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的疗效。方法选择我院肿瘤科40例中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患者,随机分为两组,视病情需要两组患者均给予吸氧、应用抗生素、纠正电解质紊乱等治疗,疗程14d。治疗组患者加用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肺俞(双)、足三里(双),每穴1ml,1次/d,疗程14d;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后中医症状缓解率以及肺功能、免疫功能及安全性有无差异。结果两组患者治疗后咳嗽、乏力及气促的缓解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治疗后1s用力呼吸容积用力肺活量比值(FEV1%)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喘可治组患者治疗后CD3、CD4升高,CD8下降(P<0.05),CD4/CD8比值升高(P<0.01),CD19升高(P<0.05),与对照组患者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两组患者血常规、肝、肾功能及心电图无明显异常。结论喘可治注射液穴位注射治疗中晚期肺癌合并慢性阻塞性肺气肿在改善患者临床症状,提高肺功能及免疫功能方面有较好疗效,且安全性好,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肿瘤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肺气肿 喘可治注射液 穴位注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阴填精化瘀合剂对癌症恶病质患者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8
16
作者 张媛 罗玲 陶劲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61-564,共4页
目的观察养阴填精化瘀合剂对癌症恶病质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00例晚期肿瘤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养阴填精化瘀合剂,对照组使用醋酸甲地孕酮组,2组均给予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观察2组研究对象在中... 目的观察养阴填精化瘀合剂对癌症恶病质阴虚血瘀证的临床疗效。方法按照单盲随机对照试验的方法,将100例晚期肿瘤患者分为2组,治疗组使用养阴填精化瘀合剂,对照组使用醋酸甲地孕酮组,2组均给予营养支持及对症处理。观察2组研究对象在中医证候积分、生活质量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组与对照组的中医证候疗效差别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总有效率46%,优于对照组(P<0.01)。2组研究对象的生命质量评分差值和中医证候指标积分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在实验室检查结果方面,治疗组与对照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血清白蛋白等指标的差值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养阴填精化瘀合剂可有效提高癌症恶病质阴虚血瘀证患者的生命质量,显著改善患者的血红蛋白、前白蛋白及血清白蛋白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阴填精化瘀合剂 阴虚血瘀证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止吐软膏中小檗碱和巴马汀的含量 被引量:3
17
作者 侯晓军 唐菱 +1 位作者 袁敏 张小琼 《应用化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781-783,788,共4页
建立同时测定止吐软膏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含量的方法。采用HPLC-UV法,Agilent 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50∶50∶0.4),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为40℃,流速为1.2 m L/min。盐酸小... 建立同时测定止吐软膏中小檗碱和巴马汀含量的方法。采用HPLC-UV法,Agilent ODS C18柱(4.6 mm×250 mm,5μm),流动相为乙腈-0.2%磷酸溶液-十二烷基硫酸钠(50∶50∶0.4),检测波长为345 nm,柱温为40℃,流速为1.2 m L/min。盐酸小檗碱和盐酸巴马汀分别在9.67~96.7μg/m L和9.74~97.4μg/m L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65%,98.42%,RSD分别为1.42%,1.45%。该法简便、准确、灵敏、重现性好,可用于止吐软膏的质量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PLC 止吐软膏 盐酸小檗碱 盐酸巴马汀 含量测定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扶正抗癌汤联合化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 被引量:17
18
作者 吴剑 刘勇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2011年第12期2811-2814,共4页
目的:研究中药扶正抗癌汤联合化疗治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GP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GP方案化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辨... 目的:研究中药扶正抗癌汤联合化疗治疗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观察及对其免疫调节作用。方法:将60例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随机分治疗组和对照组各30例,对照组选用常规GP化疗方案治疗组:在对照组GP方案化疗的基础上采用中医药辨证,加用扶正抗癌汤口服,疗程为3个月。结果:治疗组和对照组的临床缓解率及中医证候比较上存在统计学上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治疗后NK细胞和CD4均明显上升,CD8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扶正抗癌汤能够提高晚期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化疗疗效,并且能增强机体免疫力,改善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一定程度上提高机体对化疗的耐受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扶正抗癌汤 化疗 晚期非小细胞肺癌 疗效观察 免疫功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lncRNA MEG3通过miR-9-5p/SOCS5轴对宫颈癌细胞恶性生物学行为的影响 被引量:7
19
作者 张艳 李封 +3 位作者 徐婉 张莉 段亚亭 余作琼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725-734,共10页
目的:探讨lncRNA母源性印记基因3(maternal imprinting gene 3,MEG3)通过miR-9-5p/SOCS5轴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重庆市中医... 目的:探讨lncRNA母源性印记基因3(maternal imprinting gene 3,MEG3)通过miR-9-5p/SOCS5轴对宫颈癌细胞增殖、迁移、侵袭和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调控作用。方法:收集2017年1月至2019年6月重庆市中医院手术切除的20例宫颈癌患者的癌及癌旁组织标本;利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分别将pcDNA3.1-MEG3、si-MEG3、miR-9-5p mimics、miR-9-5p inhibitor及其对照质粒等转染进宫颈癌HeLa和SiHa细胞,构建过表达和沉默细胞模型。用qPCR检测宫颈癌组织及细胞模型中MEG3、miR-9-5p和SOCS5表达水平,用CCK-8法、Transwell小室法检测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用细胞免疫荧光实验检测细胞中E-cadherin和vimentin表达水平。通过在线生物信息学TargetScan数据库预测靶基因,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miR-9-5p分别与MEG3和SOCS5的靶向关系。结果:分别与癌旁组织和宫颈上皮HcerEpic细胞比较,宫颈癌组织和细胞系中MEG3和SOCS5表达显著下调、miR-9-5p表达显著上调(均P<0.01)。TargetScan数据库分析和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miR-9-5p与MEG3或SOCS5存在靶向关系。MEG3和SOCS5显著抑制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均P<0.01),miR-9-5p显著提高细胞的增殖、迁移与侵袭能力(均P<0.01)。MEG3和SOCS5促进E-cadherin表达、抑制vimentin表达;miR-9-5p抑制E-cadherin表达、促进vimentin表达(P<0.05或P<0.01)。结论:lncRNA MEG3通过miR-9-5p/SOCS5分子轴调控宫颈癌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与EMT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lncRNA母源性印记基因3 miR-9-5p/SOCS5轴 宫颈癌 HELA细胞 SIHA细胞 增殖 迁移 侵袭 上皮间质转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肌动蛋白调节分子CAP1对肺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炯 周颦 +4 位作者 白平 刘楠 张国铎 徐健众 苏立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6期1500-1506,共7页
目的探讨腺苷酸环化酶关联蛋白1(adenylatecyclase-associated protein 1,CAP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5年NSCLC临床标本42例,采用免疫组化检... 目的探讨腺苷酸环化酶关联蛋白1(adenylatecyclase-associated protein 1,CAP1)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对肺癌细胞迁移和增殖的影响。方法收集本院2010-2015年NSCLC临床标本42例,采用免疫组化检测肺癌组织、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中CAP1的表达;以sh RNA慢病毒感染NSCLC细胞系,敲低CAP1表达,采用划痕和Transwell实验观测敲低CAP1后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变化;MTS法及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免疫荧光观察细胞骨架的变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与癌旁组织和正常肺组织相比,CAP1蛋白在NSCLC癌组织中显著高表达(P<0.01);划痕实验及Transwell实验显示,敲低CAP1的肺癌细胞较对照细胞迁移能力显著减弱(P<0.01),细胞肌动蛋白骨架改变,并且其增殖减慢,克隆形成能力降低(P<0.01);细胞周期分析发现CAP1敲低的肺癌细胞阻滞在G0/G1期。结论 CAP1促进肺癌细胞的迁移和增殖,可能与CAP1参与细胞肌动蛋白骨架和细胞周期调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小细胞肺癌 腺苷酸环化酶关联蛋白 细胞增殖 细胞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