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7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与TPMT常见基因突变无关的硫唑嘌呤不良反应
1
作者 吕静 江阳 +1 位作者 刘娟娟 李佳佳 《临床皮肤科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231-233,共3页
报告1例与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常见基因突变无关的硫唑嘌呤不良反应。患者男,69岁。全身红斑、水疱、糜烂2年。皮肤科检查:头部、面部、颈部、躯干和腋下散在甲盖至鸡蛋大红斑和糜烂面,表面可见少许黄白色和血性分泌物,尼氏征阳性... 报告1例与巯基嘌呤甲基转移酶(TPMT)常见基因突变无关的硫唑嘌呤不良反应。患者男,69岁。全身红斑、水疱、糜烂2年。皮肤科检查:头部、面部、颈部、躯干和腋下散在甲盖至鸡蛋大红斑和糜烂面,表面可见少许黄白色和血性分泌物,尼氏征阳性;口腔黏膜可见大片糜烂面和充血。皮损组织病理检查示表皮内水疱。直接免疫荧光示IgG和C3胞间网状沉积。桥粒芯糖蛋白(Dsg)1和Dsg3均阳性。诊断:寻常型天疱疮。治疗:予系统使用糖皮质激素及口服硫唑嘌呤治疗。患者出现严重骨髓抑制等不良反应,该不良反应与TPMT常见基因突变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硫唑嘌呤 基因突变 骨髓抑制 脱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浅表型基底细胞癌34例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征分析 被引量:6
2
作者 冯林 余音 +3 位作者 张颖 卢阳 史丙俊 江阳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7期394-397,共4页
目的:总结34例浅表型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34例浅表型BCC患者临床表现、皮肤镜与皮损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男14例,女20例,... 目的:总结34例浅表型基底细胞癌(BCC)患者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2009年1月—2017年12月该院皮肤科门诊确诊的34例浅表型BCC患者临床表现、皮肤镜与皮损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男14例,女20例,以老年人居多,皮损最好发于躯干。32例皮损表现为单发性红斑、斑片及糜烂,2例为多发皮损。皮肤镜下皮损部位主要表现为枫叶样结构及轮辐状区域。皮损组织病理表现为真皮内芽蕾样嗜碱性细胞团块,与表皮相连,沿水平方向延伸、生长;边缘细胞呈栅栏状排列,可见周边裂隙。大部分患者真皮浅层可见淋巴细胞浸润(85.3%)、肿瘤团块内色素沉积(67.6%)及周边纤维组织增生(76.5%)。结论:浅表型BCC的临床表现、皮肤镜及组织病理特点均与经典型BCC相异,临床医生需提高对该病的认识以减少误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底细胞癌 浅表型 临床表现 皮肤镜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少见类型病例分析 被引量:8
3
作者 吕静 江阳 +5 位作者 邓抒琴 王莎 王禹毅 宁春竹 唐海燕 刁庆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8-724,共7页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adverse skin reactions induced by cosmetics)是指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黏膜及附属器病变;。本文所指化妆品包括我国于2008年施行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所称化妆品,也包括功效性护肤品以及少数不合格化妆品;...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adverse skin reactions induced by cosmetics)是指使用化妆品引起的皮肤、黏膜及附属器病变;。本文所指化妆品包括我国于2008年施行的《化妆品标识管理规定》所称化妆品,也包括功效性护肤品以及少数不合格化妆品;。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光感性皮炎、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化妆品唇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毛发损害、化妆品甲损害及化妆品接触性荨麻疹等。近年来报道的化妆品接触性皮炎最多,占85~90%,而其他类型的化妆品不良反应报道较少。本文主要分析除化妆品接触性皮炎以外的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少见类型,还包括伪劣化妆品中添加糖皮质激素导致的化妆品糖皮质激素依赖性皮炎及男性化妆品不良反应;。因其大多数无法进行斑贴试验,故病史特点及临床表现非常重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不良反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PAR-2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熊杨 陈艳 +3 位作者 魏东 张琴 程茂杰 宋琪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72-76,共5页
目的 研究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蛋白酶活化受体-2(monoclonal antibody to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A酸组、苦参凝胶高、中、低剂量组... 目的 研究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及IL-6、蛋白酶活化受体-2(monoclonal antibody to protease activated receptor 2,PAR-2)水平的影响。方法 将60只Wistar大鼠分为对照组、模型组、维A酸组、苦参凝胶高、中、低剂量组,每组10只,观察各组大鼠一般情况、皮肤损伤病理改变、炎症细胞浸润评分、Baker评分及血清和皮肤组织中IL-6、PAR-2水平。结果 维A酸组和苦参凝胶各剂量组大鼠背部皮肤鳞屑、红斑较模型组有所减轻,苦参凝胶组大鼠症状减轻程度优于维A酸组。维A酸组和苦参凝胶各剂量组大鼠背部皮肤病理改变较模型组有不同程度的改善,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改善程度优于维A酸组。炎症细胞浸润评分、Baker评分及IL-6、PAR-2水平测试,模型组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0.05),各治疗组较模型组明显降低(P<0.05),苦参凝胶中、高剂量组较维A酸组明显降低(P<0.05)。结论 苦参凝胶对银屑病大鼠皮肤损伤组织病理学表现及IL-6、PAR-2水平具有改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苦参凝胶 银屑病 大鼠 IL-6 蛋白酶活化受体-2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发生机制综述 被引量:5
5
作者 吕静 江阳 +2 位作者 刘娟娟 王莎 刁庆春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240-243,共4页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甲损害、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及化妆品毛发损害等。该组疾病发病机制包括刺激反应、变态反应、光敏反应、致痤疮样效应及致色素异常机制等。部分不合格化妆品非法添加违禁成... 化妆品皮肤不良反应包括化妆品接触性皮炎、化妆品痤疮、化妆品甲损害、化妆品皮肤色素异常及化妆品毛发损害等。该组疾病发病机制包括刺激反应、变态反应、光敏反应、致痤疮样效应及致色素异常机制等。部分不合格化妆品非法添加违禁成分或限用成分浓度超标也是其发病机制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妆品 皮肤 不良反应 发生机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在皮肤红斑狼疮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皮损组织与血清中表达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万远芳 陶春蓉 +1 位作者 龚娟 柯丹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174-178,共5页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皮肤红斑狼疮(C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血清以及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RAIL与CLE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8例CLE患者PBMC、血清及皮损组织标本,另取28例健康体检者PBMC和血清... 目的:检测肿瘤坏死因子相关凋亡诱导配体(TRAIL)在皮肤红斑狼疮(C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血清以及皮损组织中的表达,探讨TRAIL与CLE发病的关系。方法:收集28例CLE患者PBMC、血清及皮损组织标本,另取28例健康体检者PBMC和血清、对应正常皮肤组织为对照,运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qPCR)法检测TRAIL mRNA在PBMC和皮损组织的表达,运用酶联吸附免疫法(ELISA)法检测血清s TRAIL浓度、分光光度法检测淋巴细胞半胱氨酸蛋白水解酶(Caspase)-3活性,并对其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CLE患者与健康对照组PBMC的TRAIL mRNA表达分别为:0.716和0.416,Z=-3.211,P=0.001,血清s TRAIL水平分别为:0.864μg/L和0.621μg/L,Z=-2.004,P=0.045;皮损组织与健康体检者皮肤组织TRAIL mRNA表达分别为:0.448和0.304,Z=-2.164,P=0.030。CLE患者TRAIL mRNA在PBMC表达与在皮损组织的表达、血清s TRAIL水平呈正相关性,P<0.05。TRAIL mRNA在PBMC和皮损组织的表达与疾病严重程度呈正相关,P<0.05。CLE患者caspase-3活性为(33.48±7.18)×10^(-9)nmol/(mg·h),显著高于健康对照组(25.57±4.63)×10^(-9) nmol/(mg·h),t=4.375,P=0.000,caspase-3活性与PBMC和皮损组织TRAIL mRNA表达呈正相关,P<0.05,与血清s TRAIL水平相关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RAIL在PBMC、皮损组织、血清中的高表达可能参与了CLE发病,其机制可能与TRAIL通过caspase-3调控细胞凋亡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亚急性红斑狼疮 TRAIL CASPASE-3 相关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儿童皮肤硬化性纤维瘤病
7
作者 余音 王苏平 +1 位作者 肖沙 郝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158-160,共3页
报告1例少见的儿童皮肤硬化性纤维瘤病。患儿女,5岁。因右大腿斑块1年余就诊。家族中无同病患者。体格检查:右大腿根部见一直径约1.5 cm的环形红斑,表面光滑,质硬。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密集排列的梭形细胞增生,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 报告1例少见的儿童皮肤硬化性纤维瘤病。患儿女,5岁。因右大腿斑块1年余就诊。家族中无同病患者。体格检查:右大腿根部见一直径约1.5 cm的环形红斑,表面光滑,质硬。皮损组织病理示真皮内大量密集排列的梭形细胞增生,未见明显核分裂象及坏死,缺乏假包膜呈局部浸润性生长,伴不同程度胶原化。免疫组化检查:游离人β-连环蛋白(β-catenin)(+),波形蛋白(vimetin)(+),CD34灶状(+),S-100蛋白、平滑肌肌动蛋白(SMA)、上皮膜抗原(EMA)、CD10、髓鞘碱性蛋白(MBP)、神经烯醇化酶(NSE)阴性。。诊断:皮肤硬化性纤维瘤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硬化性纤维瘤病 皮肤 儿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进行性特发性皮肤萎缩2例
8
作者 李彦希 赵鹏 阎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14-215,共2页
1病例资料 例1.男,33岁。左腹部红斑伴瘙瘴10年,左下肢红斑伴瘙痒6年,于2014年7月22日到我科门诊就诊。患者10年前左腹部出现手掌大不规则淡红色斑片,自行外用“无极膏”等药物,无明显好转,红斑逐渐扩大,颜色变淡变暗,6年前左... 1病例资料 例1.男,33岁。左腹部红斑伴瘙瘴10年,左下肢红斑伴瘙痒6年,于2014年7月22日到我科门诊就诊。患者10年前左腹部出现手掌大不规则淡红色斑片,自行外用“无极膏”等药物,无明显好转,红斑逐渐扩大,颜色变淡变暗,6年前左臀部及左大腿出现淡褐色斑片,逐渐增大,累及左小腿,皮损出现轻度萎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萎缩 特发性 进行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节型皮肤淀粉样变性
9
作者 李彦希 曾奇峰 郝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377-379,共3页
报告2例结节型皮肤淀粉样变性。例1.男,61岁。右下颌蚕豆大红色斑块1年。例2.女,64岁。左腘窝两枚蚕豆至鸡蛋大的黄红色斑块30余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表皮萎缩,真皮全层可见淡红色结节状均一物质沉积,结晶紫染色阳性。诊断为结节型... 报告2例结节型皮肤淀粉样变性。例1.男,61岁。右下颌蚕豆大红色斑块1年。例2.女,64岁。左腘窝两枚蚕豆至鸡蛋大的黄红色斑块30余年。皮肤组织病理检查提示表皮萎缩,真皮全层可见淡红色结节状均一物质沉积,结晶紫染色阳性。诊断为结节型皮肤淀粉样变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淀粉样变性 结节型 皮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萎缩型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10
作者 李彦希 阎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700-702,共3页
报告2例萎缩型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例1男,42岁。腹股沟斑块4年,新生结节3个月;例2男,47岁。左胸部结节10年余。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免疫组化及弹性纤维染色证实两例患者均为萎缩型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关键词 隆凸性皮肤纤维肉瘤 萎缩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多重癌
11
作者 李彦希 邓军 阎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2期871-872,共2页
患者男,78岁。因腰背部丘疹3年余,于2015年7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右侧腰背部出现甲盖大淡褐色斑块,呈环状,表面粗糙,缓慢增大,其上方见一绿豆大褐色斑片:2年前右腿及右上腹部出现甲盖至指头大淡红色斑片,红斑上见疣状增... 患者男,78岁。因腰背部丘疹3年余,于2015年7月21日来我院就诊。患者3年前右侧腰背部出现甲盖大淡褐色斑块,呈环状,表面粗糙,缓慢增大,其上方见一绿豆大褐色斑片:2年前右腿及右上腹部出现甲盖至指头大淡红色斑片,红斑上见疣状增生性丘疹.颜色呈黄褐色至暗红色,逐渐增大。自行外用复方地塞米松乳膏(皮炎平)等药物,无明显好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多重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原发性皮肤黏液癌 被引量:3
12
作者 黄燕 李佳佳 +3 位作者 阎衡 冯林 郝进 陶春蓉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35-37,共3页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黏液癌。患者男,65岁。左颧部外上方结节1年余。皮肤科检查:左侧颧部一1.5 cm×1 cm红色结节,突出于皮面,界限清楚,表面光滑,可见毛细血管扩张,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一肿瘤团块... 报告1例原发性皮肤黏液癌。患者男,65岁。左颧部外上方结节1年余。皮肤科检查:左侧颧部一1.5 cm×1 cm红色结节,突出于皮面,界限清楚,表面光滑,可见毛细血管扩张,与周围组织无粘连。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内一肿瘤团块,累及皮下脂肪,可见大量黏液样物质,其间细胞团块呈岛状漂浮。免疫病理示细胞角蛋白(CK)7、囊泡病液体蛋白(GCDFP)-15及前列腺特异性抗原(PSA)均阳性。诊断:原发性皮肤黏液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黏液癌 皮肤 原发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养颜青蛾丸对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衰老皮肤氧化应激及MMP-1、MMP-3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3
13
作者 田黎明 彭圆 +6 位作者 柯丹 周密思 艾小双 森林 张翀 田代志 王平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20年第8期186-190,共5页
目的观察养颜青蛾丸对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衰老皮肤氧化应激及MMP-1、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备小鼠皮肤衰老模型。造模过程中,实验组同时每天给予养颜青娥丸低、中、高剂量组等体积药物灌胃。连续给药42 d后... 目的观察养颜青蛾丸对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衰老皮肤氧化应激及MMP-1、MMP-3表达的影响。方法小鼠颈背部皮下注射D-半乳糖制备小鼠皮肤衰老模型。造模过程中,实验组同时每天给予养颜青娥丸低、中、高剂量组等体积药物灌胃。连续给药42 d后,测定小鼠血清SOD、MDA和小鼠皮肤组织上清液中SOD、MDA含量、皮肤含水量、皮肤胶原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皮肤组织中MMP-1、MMP-3蛋白表达。结果养颜青娥丸中、高剂量组小鼠皮肤含水量、皮肤胶原蛋白Ⅰ和Ⅲ含量、血清和皮肤组织SOD含量均显著高于模型组(P<0.05)。养颜青娥丸中、高剂量组小鼠血清和皮肤组织MDA含量、MMP-1、MMP-3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模型组(P<0.05)。养颜青娥丸中、高剂量组小鼠皮肤含水量,皮肤胶原蛋白Ⅰ和Ⅲ含量,血清和皮肤组织SOD含量,血清和皮肤组织MDA含量,MMP-1、MMP-3蛋白表达水平,两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养颜青娥丸通过调节氧化应激损伤,下调皮肤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的表达,继而提高皮肤含水量,增加皮肤胶原蛋白Ⅰ和Ⅲ含量,从而延缓D-半乳糖诱导的小鼠皮肤衰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养颜青蛾丸 皮肤衰老 氧化应激 MMP-1 MMP-3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皮肤利什曼病 被引量:1
14
作者 蔡艳丽 李彦希 阎衡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1期766-768,共3页
报告1例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男,44岁。左上肢及左腹部红斑、丘疹及溃疡伴疼痛10个月。皮肤科检查:左腹部一直径约12 cm斑片,中央可见直径5~6 cm溃疡,表面覆黄色较厚痂壳,可见大量浆液性渗出;左前臂一5 cm×8 cm斑片,中央一手掌大溃疡... 报告1例皮肤利什曼病。患者男,44岁。左上肢及左腹部红斑、丘疹及溃疡伴疼痛10个月。皮肤科检查:左腹部一直径约12 cm斑片,中央可见直径5~6 cm溃疡,表面覆黄色较厚痂壳,可见大量浆液性渗出;左前臂一5 cm×8 cm斑片,中央一手掌大溃疡,表面覆有黑褐色及黄色痂壳,未见明显渗出。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大致正常,真皮浅层可见大量组织细胞浸润,细胞内可见大量利什曼小体样结构。诊断:皮肤利什曼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皮肤 利什曼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手指鲍恩病误诊3例
15
作者 郑文豪 柯丹 +2 位作者 朱小娟 娄方璐 冯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1-43,共3页
报告3例手指鲍恩病。例1.患者男,80岁。右手无名指红斑、丘疹及脱屑2余年,疼痛2个月,误诊为乳房外Paget病。例2.患者男,88岁。左手中指红斑、斑块及糜烂10余年,误诊为基底细胞癌。例3.患者男,37岁。右手示指红斑、斑块、糜烂伴瘙痒2年,... 报告3例手指鲍恩病。例1.患者男,80岁。右手无名指红斑、丘疹及脱屑2余年,疼痛2个月,误诊为乳房外Paget病。例2.患者男,88岁。左手中指红斑、斑块及糜烂10余年,误诊为基底细胞癌。例3.患者男,37岁。右手示指红斑、斑块、糜烂伴瘙痒2年,误诊为湿疹。3例患者皮损组织病理检查均表现为表皮角化过度伴角化不全,表皮全层细胞极性紊乱,可见核大深染的细胞,病理性核分裂象增多;真皮浅层可见不等量淋巴细胞及组织细胞浸润。3例患者均诊断为手指鲍恩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恩病 手指 误诊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结肠癌术后胰腺性脂膜炎
16
作者 刘素桃 余音 +2 位作者 李晶 冯林 高涛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2期737-739,共3页
胰腺性脂膜炎是指一类临床少见的、与胰腺疾病密切相关的皮下脂肪坏死性疾病。患者女,67岁。聚焦超声术后四肢出现疼痛性红斑及结节1周。皮肤科检查:双手背、手腕及双下肢散在大小不一的红斑及结节,压痛(+),踝关节及掌指关节肿胀。实验... 胰腺性脂膜炎是指一类临床少见的、与胰腺疾病密切相关的皮下脂肪坏死性疾病。患者女,67岁。聚焦超声术后四肢出现疼痛性红斑及结节1周。皮肤科检查:双手背、手腕及双下肢散在大小不一的红斑及结节,压痛(+),踝关节及掌指关节肿胀。实验室检查:血淀粉酶升高;腹部CT:胰管轻度不规则扩大。皮损组织病理:皮下脂肪内片状坏死、鬼影样的脂肪细胞以及点彩样的嗜碱性细胞。诊断:胰腺性脂膜炎。未治疗,皮损自行消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脂膜炎 胰腺性 结肠癌 高强度聚焦超声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特比萘芬诱发脓疱性银屑病1例
17
作者 邓小蓉 王娟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555-556,共2页
患者女,51岁。全身反复发作红斑、脓疱及鳞屑50 d,于2021年1月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50 d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红斑,红斑表面覆盖白色脓疱,自觉瘙痒,发热,体温最高38℃,皮损很快泛发全身,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予以输液等治疗(具体不详... 患者女,51岁。全身反复发作红斑、脓疱及鳞屑50 d,于2021年1月6日来我科就诊。患者50 d前无明显诱因四肢出现红斑,红斑表面覆盖白色脓疱,自觉瘙痒,发热,体温最高38℃,皮损很快泛发全身,于当地医院就诊,诊断不详,予以输液等治疗(具体不详)后症状无明显缓解。10 d前于外院疑诊“药疹”,予泼尼松(50 mg/d)及左西替利嗪(5 mg/d)等口服治疗1周后皮损可缓解,但很快复发。3 d前于外院疑诊“急性泛发性发疹性脓疱病”,予依巴斯汀、奥洛他定及复方甘草酸苷口服等治疗,脓疱部分消退但红斑无明显变化,表面出现较多鳞屑,遂来我科就诊。起病前患者因手癣连续口服特比萘芬(250 mg/d)11 d。患者既往乙型肝炎病毒携带8年,未治疗。体格检查:头皮、躯干及四肢弥漫性红斑,其上覆盖较多黄白色鳞屑,躯干及双下肢少许脓疱(图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屑病 脓疱性 特比萘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果酸联合强脉冲光与红蓝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痤疮伴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疗效对比 被引量:20
18
作者 薛梅 王小琴 +1 位作者 卢昊 王苏平 《激光杂志》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92-94,共3页
观察果酸与红蓝光分别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痤疮伴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疗效。将面部痤疮伴有炎症后色素沉着的40例受试者随机分组。治疗组进行果酸和强脉冲光间隔2周交替治疗,共包括2次果酸和2次强脉冲光治疗,对照组进行红蓝光和强脉冲光交替治... 观察果酸与红蓝光分别联合强脉冲光治疗痤疮伴炎症后色素沉着的疗效。将面部痤疮伴有炎症后色素沉着的40例受试者随机分组。治疗组进行果酸和强脉冲光间隔2周交替治疗,共包括2次果酸和2次强脉冲光治疗,对照组进行红蓝光和强脉冲光交替治疗,第一次进行强脉冲光治疗后每3周治疗一次,红蓝光每周照射两次,共三次强脉冲光、12次红蓝光治疗。治疗前后进行痤疮皮损的计数及色素沉着程度的评估。治疗组痤疮炎性皮损计数明显减少,有效率85%,对照组有效率70%,两组比较P<0.05;治疗组炎症后色素沉着程度明显减淡,有效率75%,对照组有效率55%,两组比较P<0.05。两组的不良反应均短暂而轻微。果酸联合强脉冲光治疗面部痤疮伴炎症后色素沉着效果优于红蓝光联合强脉冲光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果酸 强脉冲光 红蓝光 痤疮 炎症后色素沉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唇部扁平苔藓20例临床及组织病理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卢阳 江阳 +2 位作者 余音 张颖 冯林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713-717,共5页
目的:总结唇部扁平苔藓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12年1月-2020年1月间20例发生于唇部、临床及组织病理诊断为扁平苔藓的患者临床与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男9例(45%),女11例(55%),... 目的:总结唇部扁平苔藓的临床及组织病理特点。方法:对重庆市中医院皮肤科门诊2012年1月-2020年1月间20例发生于唇部、临床及组织病理诊断为扁平苔藓的患者临床与组织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20例患者中,男9例(45%),女11例(55%),平均发病年龄51.15岁,平均病史2.47年,6例(30%)上下唇部均有受累,14例(70%)累及下唇,全部患者均表现为淡白色或淡紫色斑片,16例(80%)有糜烂,16例(80%)可见Wickham纹,9例(45%)并发颊黏膜损害。临床初诊为扁平苔藓者13例(65%),最易误诊为盘状红斑狼疮(4例,20%),其次为唇炎(2例,10%)及鳞状细胞癌(1例,5%)。组织病理可见扁平苔藓典型病理改变:角化过度,棘层不规则增生肥厚,基底细胞液化变性,黏膜固有层浅层带状淋巴细胞浸润,色素颗粒及噬色素细胞;此外,全部患者均可见灶状角化不全及真皮浅层不等量浆细胞浸润,5例(25%)见基底层下方裂隙形成。结论:唇部扁平苔藓好发于下唇,除典型淡白色及淡紫色斑片外,常伴糜烂,多数可见Wickham纹,约半数伴有口腔黏膜损害,临床易误诊为盘状红斑狼疮;组织病理除典型扁平苔藓改变外,尚可见灶状角化不全及真皮浅层不等量浆细胞浸润,真表皮交界处常见裂隙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扁平苔藓 唇部 临床表现 组织病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寻常型天疱疮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4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吕静 刘娟娟 +2 位作者 龚娟 戚东卫 唐海燕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606-611,共6页
目的: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V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改变、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等。结果:4例患者年龄为47~78岁,均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 目的:探讨寻常型天疱疮(PV)患者并发静脉血栓栓塞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V并发静脉血栓栓塞患者的临床表现、皮损组织病理改变、辅助检查结果及治疗等。结果:4例患者年龄为47~78岁,均使用大剂量糖皮质激素和免疫抑制剂治疗,其中1例患者使用大剂量静脉注射用人免疫球蛋白(IVIG)冲击治疗。4例患者均发生左下肢静脉血栓栓塞,表现为单侧肢体肿胀及疼痛,给予抗凝治疗后好转。结论:静脉血栓栓塞为PV患者治疗的相关并发症,多见于中老年患者,病因仍需进一步探讨,临床上需提高血栓预防及治疗的警惕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天疱疮 寻常型 血栓形成 静脉 临床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