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循证病理学的基本原则及其应用 被引量:1
1
作者 陈俊颖 曾敏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4-665,共2页
循证病理学(evidence-based pathology,EBP)是随着循证医学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而产生的。EBP可利用现有的最佳证据和统计资料,评估独立患者个体的病理标本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用于选择临床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功能。本文对EBP... 循证病理学(evidence-based pathology,EBP)是随着循证医学在医疗卫生领域的推广和应用而产生的。EBP可利用现有的最佳证据和统计资料,评估独立患者个体的病理标本及实验室检测结果,并用于选择临床疾病的诊断、预后评估功能。本文对EBP的定义、基本原则、应用范畴及其在病理科临床工作中的应用意义等进行介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循证病理学 循证医学 原则 应用 证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愈骨胶囊促进兔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初探 被引量:5
2
作者 王琴 易美彤 曾敏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1期2337-2341,共5页
目的初步探讨愈骨胶囊(血竭、骨碎补、续断、自然铜和延胡索)对新西兰兔桡骨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愈骨胶囊组和接骨七厘片组,柴本甫法造成骨折模型,于给药第2、4、6周进行生物力学测定,HE、Masso... 目的初步探讨愈骨胶囊(血竭、骨碎补、续断、自然铜和延胡索)对新西兰兔桡骨骨折愈合的分子机制。方法将实验动物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愈骨胶囊组和接骨七厘片组,柴本甫法造成骨折模型,于给药第2、4、6周进行生物力学测定,HE、Masson、甲苯胺兰染色观察骨痂组织病理变化,免疫组化观察愈骨胶囊对骨痂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影响。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在第4、6周,愈骨胶囊组最大载荷,最大位移和弹性模数显著增加,有统计学差异(P<0.05);愈骨胶囊组软骨细胞增生明显、数目较多,软骨骨痂形成较早,钙化提前,纤维性骨痂、软骨岛、编织骨及皮质骨出现均较模型组早,骨折端塑形改造良好,髓腔再通时间缩短;在骨折后第4周时,愈骨胶囊组骨痂中VEGF、TGF-β的表达明显较模型组强。结论愈骨胶囊能使骨痂生长、塑形提前,促进骨折愈合,可能与提高骨痂组织内VEGF、TGF-β表达,完善骨痂内微血管重建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愈骨胶囊 骨折 生物力学 VEGF TGF—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浆细胞性乳腺炎动物模型制备及模型效果评价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王军大 王亚东 +5 位作者 王立娟 杨雅淋 黄丹 李云逸 黄明春 李艳艳 《中国实验动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16-121,共6页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为较常见乳腺疾病,国内发病率与日俱增。PCM主要发生于非哺乳期中年女性,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复杂,治疗手段亦多样化。目前PCM主要集中于临床观察研究,病理过程、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基础... 浆细胞性乳腺炎(plasma cell mastitis,PCM)为较常见乳腺疾病,国内发病率与日俱增。PCM主要发生于非哺乳期中年女性,其临床表现及病理改变复杂,治疗手段亦多样化。目前PCM主要集中于临床观察研究,病理过程、发病机制尚不完全明确,基础研究严重不足,因此制备PCM动物模型并进行有效的评估对深入研究分子机制、评估治疗手段具有重要的意义。本文以PCM动物模型种类、动物模型制备方法、模型病理及影像效果评价等方面为切入点进行综述,以期为后续的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浆细胞性乳腺炎 动物模型 研究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状肉芽肿
4
作者 吕波 单葵 曾敏 《临床皮肤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354-355,共2页
报告1例环状肉芽肿。患者女,79岁。双侧腰、腹部红斑5年。皮肤科检查:双侧腰、腹部可见片状环形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界限清楚,部分融合成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轻度棘层肥厚,真皮浅中层肉芽肿性炎症呈栅栏状排列,中央可... 报告1例环状肉芽肿。患者女,79岁。双侧腰、腹部红斑5年。皮肤科检查:双侧腰、腹部可见片状环形大小不等的红色斑疹,界限清楚,部分融合成片状。皮损组织病理检查:表皮角化过度,轻度棘层肥厚,真皮浅中层肉芽肿性炎症呈栅栏状排列,中央可见胶原纤维增粗、变性,真皮内血管周围少量慢性炎性细胞浸润。诊断:环状肉芽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状肉芽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