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脑出血与蛛网膜下腔出血后β-内啡肽和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水平变化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王广 罗超 +7 位作者 彭形 蒋光明 谈俊 吴海波 蒋光元 肖刚 吴琳 吴斌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73-677,共5页
目的动态观察脑出血(ICH)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β-内啡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探讨ICH、SAH丘脑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重庆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自发性ICH患者38例为ICH组... 目的动态观察脑出血(ICH)及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β-内啡肽、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水平,探讨ICH、SAH丘脑应激反应的差异。方法分别选取2014年5月—2016年5月于重庆市中医院神经外科住院的符合纳入标准的自发性ICH患者38例为ICH组,自发性SAH患者26例为SAH组。同期选取于本院行腰穿麻醉术的无神经系统疾病患者20例为对照组。分别检测并记录对照组患者入院时血浆、脑脊液中β-内啡肽、GnRH水平,ICH组、SAH组患者入院时及入院1、3、7、14、30 d血浆、脑脊液中β-内啡肽、GnRH水平。结果 ICH组根据剔除标准剔除18例,最终纳入20例;SAH组根据剔除标准剔除6例,最终纳入20例。ICH组、SAH组入院时及入院1、3、7、14、30 d血浆、脑脊液β-内啡肽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AH组入院时及入院1、3、7、14、30d血浆、脑脊液β-内啡肽水平高于ICH组(P<0.05)。ICH组、SAH组入院时及入院1、3、7、14、30 d血浆、脑脊液GnRH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SAH组入院时及入院1、3、7、14、30 d血浆、脑脊液GnRH水平高于ICH组(P<0.05)。结论β-内啡肽和GnRH参与ICH、SAH下丘脑应激反应,ICH下丘脑应激反应比SAH轻,监测血液、脑脊液β-内啡肽、GnRH水平对脑损伤程度判定及预后评估有重要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蛛网膜下腔出血 Β内啡肽 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48
2
作者 周萍 陈欧娜 +4 位作者 苏咏梅 向阳红 吴渝梅 胡红 周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784-789,共6页
目的:探讨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组44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温... 目的:探讨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的临床疗效。方法:选择类风湿性关节炎寒湿痹患者88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治疗组,对照组44例,给予口服双氯芬酸钠、柳氮磺胺吡啶、甲氨蝶呤;治疗组44例,在西药治疗基础上,加服温经散寒通络汤和针灸治疗。每组均治疗3个月,观察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改善情况。结果:两组在治疗前后比较,在临床症状、体征和实验室指标上均有较大改善(P<0.05);治疗组在改善休息痛、肿胀个数、肿胀指数、压痛个数、压痛指数、晨僵时间、肝肾功与对照组相比无统计学差异;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在改善关节功能障碍、双手握力及降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等有更明显的优势(P<0.05)。结论:与单纯西药治疗相比,温经散寒通络汤联合针灸,结合西药治疗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功能的改善、病情活动的控制有一定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温经散寒通络汤 针灸 中西医结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针药并用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3
作者 周萍 向阳红 +1 位作者 周滢 叶学成 《中成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501-504,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黄柏,知母,桑寄生,黄精,丹参,野菊花,升麻)结合针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法 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60例和西药组60例,西药组给予口服左旋咪唑、维生素C、维生素B2及西... 目的观察中药(熟地,山药,山茱萸,茯苓,泽泻,丹皮,黄柏,知母,桑寄生,黄精,丹参,野菊花,升麻)结合针刺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方法 120例复发性口腔溃疡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60例和西药组60例,西药组给予口服左旋咪唑、维生素C、维生素B2及西吡氯铵漱口液;针药组在上述治疗基础上,加用中药复方及针灸;同时分别对两组溃疡面积、溃疡疼痛、复发情况、总体疗效进行比较。结果两组治疗前后比较,溃疡的面积、疼痛等临床症状均有不同程度的改善(P<0.01,P<0.05),针药组较西药组有更明显的优势(P<0.05);针药组复发率明显低于西药组(P<0.05);针药组总有效率为90%,痊愈率为60%;西药组总有效率为70%,痊愈率为30%,两组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单纯的西药治疗比较,中西药联合针灸治疗复发性口腔溃疡在止痛、促进溃疡愈合、降低复发率具有明显的优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口腔溃疡 针灸 中药 西药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临床研究 被引量:23
4
作者 周萍 曾志华 向阳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2期2630-2635,共6页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灸组,每组各4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清热利湿化瘀汤,针灸组给予针刺三阴交、气海等穴位,针药组口服清热利湿化瘀汤同时... 目的:观察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20例病例随机分为针药组、中药组、针灸组,每组各40例,中药组给予口服清热利湿化瘀汤,针灸组给予针刺三阴交、气海等穴位,针药组口服清热利湿化瘀汤同时给予针灸治疗,各组疗程均为2个月。观察3组的临床疗效,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情况,实验室指标变化,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针药组与中药组、针灸组总有效率明显提升(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在腹痛、下腹坠胀、腰酸、带下增多、痛经、月经失调、神疲乏力、附件增厚、盆腔压痛、盆腔包块等临床症状及体征方面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针药组较中药组、针灸组临床症状及体征改善有更明显的优势(P<0.05)。与治疗前比较,3组在宫颈或阴道黏液脓性分泌物、阴道分泌物湿片镜下白细胞、白细胞总数、中性粒细胞绝对值等均有明显的改善(P<0.05);治疗后,针药组较中药组、针灸组有更明显的优势(P<0.05)。治疗结束6、9、12个月后,针药组的复发率明显低于中药组及针灸组(P<0.05)。结论:清热利湿化瘀汤联合针灸治疗慢性盆腔炎湿热瘀结证疗效显著,优于单纯中药及单纯针灸治疗,值得临床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盆腔炎 针灸 清热利湿化瘀汤 针药联合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的研究 被引量:7
5
作者 邢茂 刘同华 王琴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3期1299-1301,共3页
目的测定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扩增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内筛选的耐药突变体的耐药基因,以了解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发生机制。方法肉汤... 目的测定大环内酯类药物对肺炎链球菌的防耐药突变浓度(mutant prevention concentration,MPC),扩增突变选择窗(mutant selection window,MSW)内筛选的耐药突变体的耐药基因,以了解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的发生机制。方法肉汤法富集1010CFU/ml ATCC49619,采用平板二倍稀释法测定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ATCC49619的最低抑菌浓度(min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MIC)、MIC99、初测MPC(Provisional MPC,MPCpr)以及MPC。PCR法扩增不同药物筛选出的耐药突变株的耐药基因ermB和mefA并测序。结果罗红霉素和阿奇霉素对ATCC49619的MPC分别为0.80μg/ml和0.51μg/ml,细菌耐药选择指数(MPC/MIC99)为5.0和3.9。筛选出的耐药突变株中扩增出ermB耐药基因。结论通过调整药物剂量,可以限制对大环内酯类耐药的肺炎链球菌突变体的富集。肺炎链球菌对大环内酯类药物耐药机制可能与携带ermB基因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耐药变异浓度 罗红霉素 阿奇霉素 肺炎链球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五倍子水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抑制的研究 被引量:8
6
作者 黄长武 廖璞 +2 位作者 扬钰欣 李兴禄 刘力瑜 《微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2007年第6期41-44,共4页
通过五倍子水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MIC测定和生物膜形成干预的研究,为表皮葡萄球菌引起感染提供新的治疗途径。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五倍子水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刚果红及刚果红红霉素、五倍子水煎剂琼脂平板测定表皮葡萄球菌PI... 通过五倍子水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MIC测定和生物膜形成干预的研究,为表皮葡萄球菌引起感染提供新的治疗途径。用微量肉汤稀释法分别测定五倍子水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的MIC;刚果红及刚果红红霉素、五倍子水煎剂琼脂平板测定表皮葡萄球菌PIA生成与抑制;五倍子水煎剂、红霉素干预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其生物膜形态。134株表皮葡萄球菌五倍子水煎剂的MIC50为0.488 mg/mL,MIC90为0.977 mg/mL。134株表皮葡萄球菌中有50株为PIA阳性,PIA阳性的50株菌全部产生生物膜,红霉素对表皮葡萄球菌生物膜形成有抑制,而五倍子水煎剂则无。表皮葡萄球菌PIA的相互作用在其生物膜的生成中起主要作用;五倍子水煎剂对表皮葡萄球菌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但对生物膜形成无干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表皮葡萄球菌 五倍子 PIA 生物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活血理气止痛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气滞血瘀证疗效研究 被引量:13
7
作者 周萍 向阳红 周滢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430-2434,共5页
目的:观察活血理气止痛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D)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重庆市中医研究院治疗的13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活... 目的:观察活血理气止痛汤联合针灸治疗原发性痛经(PD)气滞血瘀证的疗效。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4年1月于重庆市中医研究院治疗的130例PD患者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治疗组与对照组,各65例,对照组给予布洛芬缓释胶囊治疗,治疗组给予活血理气止痛汤联合针灸治疗,治疗3个月经周期后,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的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AS评分)、前列腺素F2a(PGF2a)、前列腺素E2(PGE2)、PGF2a/PGE2、临床疗效、复发情况。结果:与治疗前比较,治疗组与对照组均可明显降低VAS评分(P<0.05),明显降低PGF2a,增加PGE2含量,降低PGF2a/PGE2比值(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痊愈率、总有效率明显增加(P<0.05),VAS评分在治疗后第3个月经周期明显降低(P<0.05),PGF2a/PGE2比值明显降低(P<0.05)。治疗结束6个月、9个月、12个月后,治疗组的复发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活血理气止痛汤联合针灸治疗PD,可以调节PD患者血浆PGF2a与PGE2含量,降低复发率,对PD患者具有明显效果,优于西药治疗,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原发性痛经 针灸 活血理气止痛汤 布洛芬 临床疗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ca8113和BcaCD885对口腔癌靶向隐形顺铂聚乳酸纳米粒的敏感性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杨凯 郑刚 温玉明 《口腔医学研究》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7-49,共3页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BcaCD885)对口腔癌靶向顺铂聚乳酸聚乙二醇纳米粒(CDDP-PLA-PEG-NP,或称隐形聚乳酸纳米)的敏感性,并与顺铂(CDDP)对Tca8113和BcaCD885的抗癌活性进行对比观察。方法:用四唑盐显色法(MTT法)检测CDDP-PL... 目的:观察口腔鳞癌细胞系(Tca8113和BcaCD885)对口腔癌靶向顺铂聚乳酸聚乙二醇纳米粒(CDDP-PLA-PEG-NP,或称隐形聚乳酸纳米)的敏感性,并与顺铂(CDDP)对Tca8113和BcaCD885的抗癌活性进行对比观察。方法:用四唑盐显色法(MTT法)检测CDDP-PLA-PEG-NP和CDDP在1-8 d内8个时间点对Tca8113和BcaCD885的抗癌活性,计算出2种药物在8个时间点对2种癌细胞的抑癌率和药物的半数抑癌率浓度。结果:CDDP-PLA-PEG-NP和CDDP对Tca8113和BcaCD885均有强的杀伤作用,其杀伤效应均呈时间依赖性和剂量依赖性。结论:经改型后的CDDP-PLA-PEG-NP对口腔鳞癌细胞Tca8113和BcaCD885仍有强大的杀伤作用,为以后进一步的体内实验提供了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口腔癌 聚乳酸 聚乙二醇 纳米粒 顺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悬吊训练疗法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效果 被引量:29
9
作者 姜仁建 李航 +1 位作者 周杰 王美元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03-1106,共4页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疗法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产后42d确诊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凯格尔训练,观察组接受悬吊训练,共1个月。治疗前后... 目的观察悬吊训练疗法对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的影响。方法2018年2月至2019年2月,产后42d确诊为产后压力性尿失禁的患者9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n=45)和观察组(n=45)。对照组接受凯格尔训练,观察组接受悬吊训练,共1个月。治疗前后测量患者盆底肌肌电,疗程结束后评价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两组盆底肌肌电较治疗前均明显提高(t>3.879,P<0.01),观察组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有效率93.33%,明显高于对照组的75.56%(χ^2=13.83,P<0.05)。结论悬吊训练能更有效地提高产后压力性尿失禁患者盆底肌力,改善患者溢尿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压力性尿失禁 产后 悬吊训练疗法 盆底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抑制IFNα抗HBV活性但并不抑制IFNλ抗HBV的活性(英文) 被引量:3
10
作者 张小梅 雷青松 +1 位作者 秦波 李麟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954-961,共8页
干扰素α(IFN-α)是临床最常用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之一。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被证实是抑制IFN-α抗HBV活性的因子,但USP18是否对干扰素λ(IFN-λ)抗HBV有影响还尚未可知。为了明确USP18对IFNλ抗HBV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Hep... 干扰素α(IFN-α)是临床最常用的抗乙型肝炎病毒(HBV)药物之一。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USP18)被证实是抑制IFN-α抗HBV活性的因子,但USP18是否对干扰素λ(IFN-λ)抗HBV有影响还尚未可知。为了明确USP18对IFNλ抗HBV活性的影响,本研究以Hep G2. 2. 15细胞作为乙肝体外模型,采用脂质体转染法分别向细胞转染p EGFP-USP18、PEGFP-N1经48 h,再经IFN-α和IFN-λ处理24 h,分为阴性对照组﹑USP18过表达+IFN-α组﹑空载组+IFN-α组﹑USP18过表达+IFN-λ组﹑空载组+IFN-λ组。采用Western印迹、RT-q PCR和ELISA检测各组的乙肝病毒标志物、STAT1/p STAT1和下游的干扰素刺激基因(ISGs)的表达。结果显示,与阴性对照组和空载组相比,USP18蛋白在过表达组明显升高(P <0. 05),过表达细胞模型构建成功;在IFN-α处理的两组中,空载组中HBs Ag、HBe Ag、HBc Ag及HBV-DNA的表达均低于USP18过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IFN-λ处理组中,乙肝病毒标志物的差异不明显。在IFN-α处理组中,空载组的ISG15、Mx A、IFIT1和p STAT1表达均高于USP18过表达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而在IFN-λ处理组中ISGs和p STAT1的表达无明显差异。上述结果证实,USP18可通过抑制JAK/STAT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减弱IFN-α抗HBV的活性。研究还证实,IFN-λ可发挥抗HBV的作用,USP18不通过JAK/STAT信号通路抑制其抗HBV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乙型肝炎病毒 泛素特异性蛋白酶18 干扰素Α 干扰素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蛋白肾病1例 被引量:3
11
作者 曾敏 陈原 蔺习能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380-381,共2页
关键词 肾病 脂蛋白肾病 病例报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芪汤加味配合按摩治疗老年便秘30例 被引量:1
12
作者 吴良淑 吴朝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228-229,共2页
关键词 便秘/中医药疗法 按摩法 @黄芪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龙胆泻肝汤加减配合按摩治疗失眠50例 被引量:2
13
作者 吴良淑 吴朝华 《世界中医药》 CAS 2007年第3期147-,共1页
关键词 失眠/中医药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王希知运用四逆散的经验
14
作者 刘菊香 《世界中医药》 CAS 2007年第4期219-,共1页
关键词 四逆散/临床应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