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对照研究软通道微创与内科保守治疗高血压脑出血 被引量:9
1
作者 薛维 张书琼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1307-1308,共2页
目的:评价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软通道微创早期引流。2组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d行(格拉... 目的:评价软通道微创治疗高血压脑内血肿疗效。方法:高血压脑出血患者62例分为治疗组33例和对照组29例。对照组患者使用神经内科常规治疗,治疗组患者在采用内科常规治疗的基础上使用软通道微创早期引流。2组在入院时和入院后7d行(格拉斯哥昏迷量表,Glasgow coma scale,GCS)评分,入院时和入院后14d及30d行(斯勘的纳维亚卒中量表,Scandinavian stroke scale,SSS)评分。结果:治疗组手术后SSS评分14d(t=5.79,P<0.01)及30d(t=6.84,P<0.01),治疗组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通过对照研究发现,软通道微创治疗能够明确改善高血压脑内血肿患者的症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出血 软通道微创 斯勘的纳维亚卒中量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性红斑狼疮中枢神经系统局灶性病变1例
2
作者 刘勇 张书琼 陈胜利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4期2477-2477,共1页
患者女,38岁,农民,已婚,因"双下肢麻木无力8h"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h起床时感双下肢麻木无力、麻木感逐渐上升至胸前区,伴大小便潴留、呼吸急促、颈部胀痛。入我院前未予以诊治。既往有脱发、四肢大小关节间断疼痛史。入... 患者女,38岁,农民,已婚,因"双下肢麻木无力8h"于2011年5月31日入院,患者入院前8h起床时感双下肢麻木无力、麻木感逐渐上升至胸前区,伴大小便潴留、呼吸急促、颈部胀痛。入我院前未予以诊治。既往有脱发、四肢大小关节间断疼痛史。入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性红斑狼疮 中枢神经系统 局灶性病变 双下肢麻木无力 呼吸急促 胸前区 麻木感 大小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 被引量:1
3
作者 刘勇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2017年第7期966-968,972,共4页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且出现再狭窄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复查的健康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40例作为对... 目的:探讨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细胞因子的关系。方法:收集在本院接受脑血管支架植入术且出现再狭窄的患者52例作为观察组,另取同期在本院进行复查的健康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S1P、HC-Ⅱ水平及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含量。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评估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的关系。结果:观察组血清S1P、HC-Ⅱ水平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中血管活性物质ET、AngⅡ、TXB2含量高于对照组,NO含量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血清炎症因子hs-CRP、IL-1、IL-6、IL-8、IL-11含量高于对照组(P<0.05)。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与血管活性物质、炎症因子含量存在直接相关关系。结论:脑血管支架植入术后再狭窄患者血清S1P、HC-Ⅱ水平降低,是导致脑血管功能异常、全身炎症反应的重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血管支架植入术 1-磷酸鞘氨醇 肝素辅因子Ⅱ 血管活性物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治疗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4
作者 陈胜利 陈永平 +4 位作者 张丽娜 周杰 邓榕 李莉 陈康宁 《中国脑血管病杂志》 CAS 2014年第4期211-215,共5页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严重的、发病率较低的脑血管病,成人发病率为3~4/100万,女性约占75%,主要与妊娠、产褥及口服避孕药物有关。此外,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凝血功能异常、感染、肿... 颅内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是一种严重的、发病率较低的脑血管病,成人发病率为3~4/100万,女性约占75%,主要与妊娠、产褥及口服避孕药物有关。此外,常见的危险因素有凝血功能异常、感染、肿瘤、血液及自身免疫性疾病、药物等。临床上患者常常合并多种因素,但仍有15%~20%的患者病因不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窦血栓形成 颅内 抗凝治疗 血管内治疗 机械碎栓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