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三峡库区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关键技术研究——以重庆市巫山县为例 被引量:6
1
作者 杨伟 谢德体 +2 位作者 潘卓 李晓华 朱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94-101,共8页
以三峡库区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因子的选取和量化分级为基础,构建了以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和生态系统生境三类生态敏感度因子为框架的三峡库区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巫山县进行了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 以三峡库区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因子的选取和量化分级为基础,构建了以水土流失、地质灾害和生态系统生境三类生态敏感度因子为框架的三峡库区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指标体系,并对区域内生态环境问题突出的巫山县进行了土地生态敏感度评价.评价结果表明,巫山县生态敏感性程度整体较高,生态环境问题较突出.县域内高度和极度敏感性区域生态环境极为脆弱;轻度敏感区和不敏感区,系统稳定性好;中度敏感区生态环境具有一定的脆弱性,但对外界的干扰活动具有一定的抵抗和自我调节能力.巫山县应加大力度防治水土流失、加强植树造林以增加生态用地面积,适宜强化林牧业和生态旅游业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敏感度 土地 关键技术 三峡库区 巫山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榆林南部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 被引量:9
2
作者 成六三 高晓东 +1 位作者 陈小莉 吴普特 《西南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88-96,共9页
以地处黄土丘陵区的陕西榆林南部6县(米脂、绥德、佳县、吴堡、清涧和子洲)为例,对自1999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10年以来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南部6县的固土保肥、固碳制氧和涵养水源效益是工程实施取得的主体生态效益,... 以地处黄土丘陵区的陕西榆林南部6县(米脂、绥德、佳县、吴堡、清涧和子洲)为例,对自1999年退耕还林(草)工程实施10年以来的综合效益进行评价。结果表明:榆林南部6县的固土保肥、固碳制氧和涵养水源效益是工程实施取得的主体生态效益,占总效益的99%;榆林南部6县工程实施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程度分别为50.5%、93.0%、4.2%、47.0%、5.0%和36.0%,对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分别为1.1、2.1、1.1、2.0、0.3、3.2人/hm2,农户对工程实施均持基本满意态度。构建了由固土保肥、固碳制氧、涵养水源、工程实施对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的贡献程度、工程实施对剩余劳动力转移的影响程度、第一产业占县域GDP比例、农户对工程实施的满意度和耕地压力指数8个指标组成的综合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建立了基于灰色关联度的退耕还林(草)工程综合效益评价模型,综合效益为子洲>米脂>吴堡>清涧>绥德>佳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退耕还林 (草) 工程 综合效益 指标体系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米脂县综合效益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4
3
作者 成六三 《西部林业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7-122,共6页
为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米脂县综合效益的影响,采用生态经济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修正的Bossel定位理论方法,2009年10~11月,对米脂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自1... 为了解退耕还林工程对黄土高原生态脆弱区米脂县综合效益的影响,采用生态经济分析法、问卷调查法、修正的Bossel定位理论方法,2009年10~11月,对米脂县退耕还林工程实施前后的生态、社会和经济效益进行评价。研究结果表明,(1)自1998~2009年,退耕造林地土壤有机质(0~20 cm)平均含量和土壤有机碳密度分别比临近(﹤30 m)的坡耕地高出0.478%和0.574 kg/m2;(2)退耕还林经济净效益主要体现在退耕造林后劳动力转移劳务创收。即:69%的被调查农户家庭纯收入上涨了2~5倍,56%被调查农户种植业纯收入上涨0~1倍,44.5%的农户劳务收入占了家庭纯收入的50%以上,36.6%农户劳务收入超过了家庭纯收入的10%~20%,87.5%农户的退耕补贴占家庭纯收入的10%以下;(3)退耕还林提高了社会整体协调性0.81。国家实施退耕还林工程以来,初步改善了区域生态环境,整体提高了农户经济收入,优化了经济收入结构,但农业产业结构调整空间潜力很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工程 米脂县 综合效益 黄土高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还林工程贮碳潜力分析 被引量:2
4
作者 成六三 《林业科技》 2014年第5期51-55,共5页
以榆林南6县(米脂、佳县、绥德、吴堡、子洲和清涧县)为例,收集并调查了研究区森林清查资料及退耕还林的面积,运用森林蓄积量与生物量的关系为基础植物的碳估量方法以及土壤碳含量测定方法,对其贮碳现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之上,利用... 以榆林南6县(米脂、佳县、绥德、吴堡、子洲和清涧县)为例,收集并调查了研究区森林清查资料及退耕还林的面积,运用森林蓄积量与生物量的关系为基础植物的碳估量方法以及土壤碳含量测定方法,对其贮碳现状进行了评估;在此基础之上,利用研究区退耕还林工程主要造林树种的生长曲线,对其贮碳量潜力进行了预测。结果表明:研究区县域退耕还林工程贮碳量在2010和2020年分别为20.64×104~100.09×104mg C和预计25.97×104~126.14×104mg C;2010年按其大小排序为:绥德县〉佳县〉子洲县〉米脂县〉清涧县〉吴堡县;2020年预计排序为绥德县〉子洲县〉佳县〉米脂县〉清涧县〉吴堡县。县域退耕还林工程具有明显的贮碳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蓄积量 生物量 土壤固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GIS的重庆低丘缓坡土地产业转移适宜度评价 被引量:7
5
作者 杨伟 廖和平 +3 位作者 潘卓 李晓华 李涛 李靖 《农业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0期244-252,F0003,共10页
为了高效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科学构建低丘缓坡土地产业转移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该文以GIS技术和实证研究为手段,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建立了包括3个评价目标共计13个指标的评价... 为了高效合理开发利用低丘缓坡土地资源、科学构建低丘缓坡土地产业转移适宜度评价指标体系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借鉴,该文以GIS技术和实证研究为手段,采用文献研究、问卷调查和实证研究等方法,建立了包括3个评价目标共计13个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构建了以置信区间为基准的指标数据统计分析和处理方法,采用了动态权重的方式对评价指标权重予以修正,利用加权平均模型对适宜度进行了测算评价。研究结果可靠、信度较高、方法可行,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适宜性评价的理论和方法,对合理开发利用和管理低丘缓坡土地资源提供了方法借鉴和实践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理信息系统 土地 产业 土地资源 适宜度评价 低丘缓坡 两江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差异的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测度研究——以重庆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为例 被引量:7
6
作者 杨伟 李晓华 +2 位作者 张海珍 廖和平 朱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99-106,共8页
为探索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测度的有效方法,提高集约用地效益,采用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统计分析与数学模型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企业投入率、产出率、税收率、企业影响力等维度构建了一套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 为探索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测度的有效方法,提高集约用地效益,采用理论探索与实证分析、统计分析与数学模型等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选取企业投入率、产出率、税收率、企业影响力等维度构建了一套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测度指标体系,并基于不同产业的差异并考虑企业发展不同阶段的特点设置了各指标权重,对研究区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开展实证研究.结果表明:由于研究区成立的时间短,土地供应、利用与监管等机制不健全,研究区工业企业集约用地效益整体不高,亟需建立贯通土地供应与利用全过程的多部门联动的监管机制.研究所构建的指标体系能反映区域产业发展实际,方法具有较好的可操作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企业 集约用地 效益测度 产业差异 两江新区工业开发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土地供应优先度导向的生产性服务业用地供地时序与规模研究——以重庆两江新区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杨伟 李晓华 +2 位作者 张海珍 廖和平 李靖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95-104,共10页
以土地供应优先度为导向,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及统计技术,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访谈和实地调查、对比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设计了一套包含4类评价目标共17个指标的土地供应优先度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加权平均模型进行测算,得到研究区... 以土地供应优先度为导向,借助Arcgis空间分析及统计技术,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访谈和实地调查、对比分析、统计分析等方法,研究设计了一套包含4类评价目标共17个指标的土地供应优先度测度指标体系,采用加权平均模型进行测算,得到研究区龙兴、水土、鱼复等工业园区在2016-2018年及2018年后4个时段供应规模和时序安排,并提出促进土地供应的措施建议.其研究方法操作方法便捷,测度结果与研究区自然及社会经济发展条件和趋势较为吻合,研究方法及结果具有较好的理论和实践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产性服务业 土地供应 优先度 两江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监测矿山开采沉陷 被引量:25
8
作者 柏雯娟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32-135,共4页
经典地表沉陷监测方法具有工作量大、监测点保护困难、监测时间长、监测成本高等缺点,难以适应实时化矿山开采沉陷监测的需要。为此,以某矿山为例,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高精度监测方法。在分析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经典地表沉陷监测方法具有工作量大、监测点保护困难、监测时间长、监测成本高等缺点,难以适应实时化矿山开采沉陷监测的需要。为此,以某矿山为例,结合三维激光扫描技术,提出了一种矿山开采沉陷高精度监测方法。在分析三维激光扫描技术工作原理的基础上,首先对矿区生产概况、监测方案、地表移动监测站设置方案进行了分析;然后结合MATLAB软件,利用分离非地面点和地面点、去除孤立点、拼接点云数据等方法处理经三维激光扫描得到的沉陷数据,并基于矿区2014年10月、2016年10月两期三维激光扫描数据,利用Kriging算法分别建立了矿区地表下沉盆地数字高程模型(Digital elevation model,DEM),对矿区地表沉陷进行分析;最后选取了矿区若干有代表性的监测点的开采沉陷监测值与对应的水准测量结果进行了对比分析。研究表明:监测结果与实测值的误差达到毫米级,反应出利用三维激光扫描技术不仅可快速获取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数据,而且可对开采沉陷进行高精度监测,对于进一步研究矿区开采沉陷规律、提高矿区开采沉陷监测效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数字高程模型 MATLAB Kriging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虚拟水概念的水改旱生态补偿标准确定研究——以重庆松藻矿区为例 被引量:3
9
作者 成六三 时伟宇 《长江科学院院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9期42-46,共5页
生态环境受损价值的科学界定是当前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以采煤塌陷导致的土地退化形式——水改旱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总结分析和入户调查等方式,从水循环过程和保护水田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水田与水改旱生态系统两者... 生态环境受损价值的科学界定是当前生态补偿机制研究的重点和难点之一。以采煤塌陷导致的土地退化形式——水改旱为研究对象,通过文献总结分析和入户调查等方式,从水循环过程和保护水田生态环境的角度,分析了水田与水改旱生态系统两者之间水要素的差别,在此基础之上,引入"虚拟水贸易"理论来确定水改旱生态补偿标准的可行性。虚拟水生态补偿标准不仅能体现水田生态受损价值,而且能够协调平衡补偿客体之间的利益。该方法为采煤塌陷区农田生态损害生态补偿机制和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喀斯特地貌 土壤水资源 虚拟水 生态补偿 水土保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产业引导的村级土地利用规划空间布局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天险洞村为例 被引量:3
10
作者 陈娜 廖和平 杨伟 《湖北农业科学》 2018年第11期130-134,145,共6页
基于村域产业发展规划、土地组织利用形式、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结合村域内相关规划以及现有基础设施等,引入"土地利用片"作为土地管理单元对村域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分析。利用产业布局引导村域用地空间布局... 基于村域产业发展规划、土地组织利用形式、生产经营管理方式和土地利用管理模式,结合村域内相关规划以及现有基础设施等,引入"土地利用片"作为土地管理单元对村域范围内进行产业布局分析。利用产业布局引导村域用地空间布局优化,使村域内科学合理分区,且村域产业发展、生产管理、经营管理和土地利用管理的有机结合,协调保护与建设矛盾,促进土地资源集约、高效、合理利用,为推进土地精细化管理奠定了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利用片 土地利用规划 产业布局 天险洞村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县域乡村类型划分及格局特征——基于乡村发展水平和转型评价 被引量:16
11
作者 郑祖艺 廖和平 +1 位作者 杨伟 赵振洋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04-112,共9页
2005年以来,我国乡村进入迅速发展并逐步转型阶段,为明确重庆市乡村发展阶段、划分乡村转型发展类型、刻画乡村转型空间格局,通过建立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和转型类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断裂法、系统聚类法等方法,将重庆市乡村聚类为6个... 2005年以来,我国乡村进入迅速发展并逐步转型阶段,为明确重庆市乡村发展阶段、划分乡村转型发展类型、刻画乡村转型空间格局,通过建立乡村发展水平评价和转型类型评价指标体系,采用自然断裂法、系统聚类法等方法,将重庆市乡村聚类为6个乡村转型综合类型区.结果显示,2004-2015年重庆市总体乡村发展差异明显,两极化较严重,但统筹城乡等措施已初见成效,乡村自身发展动力得到明显增长;类型区呈现出一定空间分异规律:乡村发展水平由都市区至"两翼"地区逐步降低,都市区外围区县发展迅速;转型类型由距都市区向外呈圈层结构,由近及远表现为"以城带乡-城乡协调-以城带乡转型".并针对不同类型区分析其发展特征和转型路径,提出乡村发展措施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发展水平 乡村转型发展 类型划分 空间格局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熵权TOPSIS模型的乡村土地利用转型评价研究——以重庆市渝北区为例 被引量:14
12
作者 张茜茜 廖和平 +2 位作者 杨伟 张亚飞 龙辉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135-144,共10页
了解乡村土地利用转型现状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意义.采用熵权TOPSIS模型,从空间转型、功能转型2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受城市扩张影响较大的兴隆镇乡村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显示:(1)熵权TOPSI... 了解乡村土地利用转型现状对落实"乡村振兴"战略有重要意义.采用熵权TOPSIS模型,从空间转型、功能转型2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对受城市扩张影响较大的兴隆镇乡村土地利用转型情况及其影响因素进行探索.结果显示:(1)熵权TOPSIS模型可充分反映原始数据,并获得乡村土地利用转型评价分值,适用于乡村土地利用转型评价研究;(2)兴隆镇各村土地利用空间转型水平差异较小,研究期内提升速度较快;土地利用功能转型情况与之相反;土地利用空间转型的速度快于功能转型的速度.(3)适度经营耕地面积、第二、三产业比重等因素在兴隆镇乡村土地转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加快农村土地有序流转、适度规模化经营农村土地对乡村土地利用转型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土地利用转型 空间转型 功能转型 熵权法 TOPSIS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信息熵在土地利用结构动态变化研究中的应用——以重庆市北碚区为例 被引量:4
13
作者 廖涟漪 廖和平 杨伟 《湖南农业科学》 2017年第11期43-47,共5页
基于转移流和信息熵理论,以北碚区为例,分析了2005~2015年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的转移流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对近11 a来土地的各个利用类型的增减变化和影响熵值大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北碚区建设用地持... 基于转移流和信息熵理论,以北碚区为例,分析了2005~2015年重庆市北碚区土地利用的转移流和土地利用结构信息熵动态变化,对近11 a来土地的各个利用类型的增减变化和影响熵值大小的因素进行了讨论。结果表明:(1)研究期内北碚区建设用地持续增加,耕地不断减少,其他地类有增有减。(2)单一土地利用动态度差异较大,城镇村及工矿用地6.6%、交通运输用地6.6%,维持较高占比,耕地11 a内呈缓慢下降趋势,动态度变化不明显。(3)由于居民点及工矿用地和交通用地的增加,耕地和其他土地的减少使得北碚区土地利用结构均衡度和信息熵均呈现波动式上升事态,优势度呈现波动式下降事态。并提出合理利用北碚区土地资源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转移流 信息熵 土地利用结构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湖南某铁矿地质环境评价及恢复治理措施 被引量:8
14
作者 蒋洪亮 邓继辉 傅涛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6-190,共5页
为充分掌握湖南某铁矿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并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详细分析了矿区地质环境特征,分别从矿区地质灾害影响程度、含水层破坏程度、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和土地资源影响程度等方面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 为充分掌握湖南某铁矿矿区地质环境现状,并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恢复治理,详细分析了矿区地质环境特征,分别从矿区地质灾害影响程度、含水层破坏程度、地形地貌景观影响程度和土地资源影响程度等方面对矿区地质环境进行了详细评价。结果表明:由地质灾害引起的地表塌陷和裂缝较严重;随意堆砌的尾砂和废石对水资源、地形地貌和土地资源的影响较大。针对上述问题,通过对地表塌陷区进行回填,利用灌注水泥砂浆的方法回填封堵地表裂缝,在矿区附近规划渣场并将尾砂及废石运输至该渣场,采用植草种树等方式进行矿区生态修复,取得了理想效果,对于类似矿区地质环境恢复治理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区生态修复 地质环境评价 矿区地质灾害 治理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ArcGIS的流域水文特征分析 被引量:32
15
作者 王云 梁明 汪桂生 《西安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2年第5期581-585,共5页
水文模型始终是水文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之一。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构成GIS的基础数据,利用DEM可以提取流域的许多重要水文特征参数。通过对DEM流域水文特征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手段的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3所... 水文模型始终是水文科学研究的重要手段与方法之一。数字高程模型(DEM)是构成GIS的基础数据,利用DEM可以提取流域的许多重要水文特征参数。通过对DEM流域水文特征信息提取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手段的研究,应用地理信息系统软件ArcGIS 9.3所提供的水文分析工具箱实现了流域水文特征信息的提取。通过提取结果与原始区域影像图的对比,证实通过DEM数据提取的流域水文特征信息与实际河流水系特征基本吻合。因此,应用DEM提取流域水文特征信息的方法是可行且有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M 流域分析 ARC GIS 河网信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乌鲁木齐市不同区域大气降尘中重金属污染及来源分析 被引量:11
16
作者 张海珍 任泉 +1 位作者 魏疆 陈学刚 《环境污染与防治》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9-23,共5页
为进一步了解城市不同区域间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差异性,沿城市走向梯度布设降尘采样点采集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仪测定样品中Cu、Cr、Mn、Fe、Ni、Zn、Cd、Pb和As等重金属含量,并计算富集因子来判断... 为进一步了解城市不同区域间大气降尘中重金属含量及其差异性,沿城市走向梯度布设降尘采样点采集样品。采用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仪测定样品中Cu、Cr、Mn、Fe、Ni、Zn、Cd、Pb和As等重金属含量,并计算富集因子来判断不同区域间的污染源类型,通过因子分析方法探讨污染的来源。结果显示,所测重金属元素中除Mn外,均受到人为源的影响,且十分严重。从贡献率来看,不同区域间第一因子的贡献率虽有差异,但均为来自土壤的风沙扬尘造成;第二因子的贡献率也不尽相同,主要是燃煤产生的污染;第三因子出现了差异,市南区和市北区主要是受金属冶炼的影响,而市中区的影响可能来自垃圾焚烧;市南区未出现第四因子,而市中区和市北区的污染源也不相同。分析表明,城市大气降尘污染依然严重,做好防控风沙和建筑扬尘,减少煤炭消耗,调整能源结构和产业布局是整体减少大气降尘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染 重金属市污染 富集因子市污染 因子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季节性降雨变化对长三角高速铁路路基工后沉降影响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崔书珍 周金国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8-60,161,共4页
首先对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列述分析。利用长三角高速铁路典型路基段沉降监测成果数据及相应监测区域年度降雨时间变化数据,分析了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形成与路基含水量及年度降雨量变化之间内在联系机理。研究表明... 首先对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影响因素进行了列述分析。利用长三角高速铁路典型路基段沉降监测成果数据及相应监测区域年度降雨时间变化数据,分析了高速铁路路基不均匀沉降形成与路基含水量及年度降雨量变化之间内在联系机理。研究表明:年度季节性降雨导致监测区路堤与地基中含水量增加,从而改变了其内部力学特性引起沉降,使高速铁路监测区路基工后沉降随年降雨变化呈现季节性特征,该结论为铁路路基整治等线路维护工作提供了有益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铁道工程 高速铁路 工后沉降 季节性降雨 维护监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可视化遥感的地震大区域灾情收集系统 被引量:3
18
作者 李建 韩立 《地震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520-525,538,共7页
地震现场与一般灾害现场不同,其受灾区域较大,常规的基于遥感信息进行灾情收集时,采集信息零散混乱无法形成可视化直观分析结果。为解决该问题,设计基于可视化遥感技术的地震大区域灾情收集系统,利用遥感信息采集大区域的优势,配合设计... 地震现场与一般灾害现场不同,其受灾区域较大,常规的基于遥感信息进行灾情收集时,采集信息零散混乱无法形成可视化直观分析结果。为解决该问题,设计基于可视化遥感技术的地震大区域灾情收集系统,利用遥感信息采集大区域的优势,配合设计网络通信层、数据收集层、数据库层、GIS遥感平台层和应用层组成的系统硬件,采用GIS三维重构技术,对灾情进行可视化呈现。实验结果说明,系统最长响应时间为1.857 s,最大CPU占用率和消耗分别是80.8%和1 656 MB,信息可视化重现程度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遥感技术 地震现场 灾情收集 GIS遥感平台 GIS遥感控制模块 遥感监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喀斯特地貌区采煤沉陷对水田水循环的影响及其对策 被引量:3
19
作者 成六三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04-106,114,共4页
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是当前矿区生态复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从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水田水循环特征出发,对水循环过程中因采煤沉陷影响下土壤水分运移状态以及赋存的介质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类比分析,并提出区域采煤沉陷地应对这种变化的对策... 采煤沉陷区土地整治是当前矿区生态复垦面临的主要问题之一。从西南喀斯特地貌区水田水循环特征出发,对水循环过程中因采煤沉陷影响下土壤水分运移状态以及赋存的介质特性的变化进行了类比分析,并提出区域采煤沉陷地应对这种变化的对策,可为矿区土地资源再利用和生态环境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整治 水循环 采煤沉陷 喀斯特 对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旗铁矿改进Knothe时间函数开采沉陷预计模型 被引量:2
20
作者 李建 《金属矿山》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32-136,共5页
针对Knothe时间函数模型对开采沉陷过程的预计结果与沉陷实际发生过程不完全符合的问题,分析了该模型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开采沉陷预计模型。结合河北省武安市红旗铁矿6300综放工作面地表沉陷实测数据,构建了改进的Knoth... 针对Knothe时间函数模型对开采沉陷过程的预计结果与沉陷实际发生过程不完全符合的问题,分析了该模型的缺陷,提出了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开采沉陷预计模型。结合河北省武安市红旗铁矿6300综放工作面地表沉陷实测数据,构建了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开采沉陷预计模型,并进行了模型精度分析。研究表明:经过累计387 d观测,改进的Knothe时间函数开采沉陷预计模型的预计值与实测值的误差为0.2~73.6 mm,平均误差为35.2 mm,优于BP神经网络模型(误差为8.1~143 mm,平均为49.9 mm)、SVM模型(误差为0.7~105.1 mm,平均为35.8 mm)以及概率积分法模型(误差为18.2~180.5 mm,平均为102.6 mm),对于高精度预计该矿开采沉陷具有一定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采沉陷 Knothe时间函数 BP神经网络 SVM 概率积分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