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网络——隐性德育的新阵地——以重庆工学院“青年红色根据地”为例 |
王兴国
丁威
江滨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7 |
4
|
|
2
|
农村大学生弱势群体现状、特征及对策研究——以重庆工学院农村大学生为例 |
韩龙
赵海龙
毛一峰
刘纯明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5 |
5
|
|
3
|
重庆市农村弱势群体的群体特质与社会救助体系研究 |
刘纯明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6 |
2
|
|
4
|
重庆市城市弱势群体的现状及对策研究 |
刘纯明
孔恩阳
王栓茂
严定国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4 |
2
|
|
5
|
《商君书》的法治思想对社会的整合作用 |
汪蕾
安成蓉
刘乃秀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5 |
1
|
|
6
|
新社会阶层的政治属性与统战政策选择 |
刘纯明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6 |
4
|
|
7
|
转型时期我国社会阶层分化的政治双重效应和对策研究 |
刘纯明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4 |
3
|
|
8
|
浅论先进文化与建设和谐社会的关系 |
宋容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6 |
3
|
|
9
|
社会保险基金的法律监督 |
马可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4 |
1
|
|
10
|
发挥民主党派在政治社会化中作用的途径 |
江滨
|
《理论探讨》
CSSCI
北大核心
|
2008 |
0 |
|
11
|
积极回应社会热点 增强“两课”教学吸引力 |
刘大志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6 |
4
|
|
12
|
浅论生态社会主义的理论渊源 |
郑显涛
|
《重庆工学院学报》
|
2006 |
2
|
|
13
|
人的全面发展与“三个代表”的科学内涵 |
张江
李永海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3 |
0 |
|
14
|
思想政治教育现代传媒载体的基本形态及其功能研究 |
饶宁华
赖雪梅
|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7 |
11
|
|
15
|
产品环境标志制度研究 |
马可
秦鹏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8
|
|
16
|
中国草根非政府组织的合法性危机与治理困境及应对策略探析 |
周玲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33
|
|
17
|
生态文明与新型工业化的辩证思考 |
高宜新
|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11
|
|
18
|
社团组织的发展路径研究:基于公共服务参与的考察 |
柳长兴
|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7
|
|
19
|
高等学校隐性德育课程建设的内容及管理 |
江滨
|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7 |
8
|
|
20
|
加强“两课”实践教学的思考 |
熊晓燕
|
《黑龙江高教研究》
北大核心
|
2005 |
1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