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氧化条件下姜黄素对肌原纤维蛋白乳液特性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1
作者 常海军 胡渝 +2 位作者 石源伟 周文斌 伯朝英 《食品与发酵工业》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95-202,共8页
以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选择5 mmol/L H 2O 2浓度模拟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体系,添加不同浓度水平(0、5、10、15、20μmol/L)的姜黄素,通过分析蛋白荧光猝灭程度、乳液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乳液贮存稳定性、乳液粒度和流变特性... 以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为研究对象,选择5 mmol/L H 2O 2浓度模拟肌原纤维蛋白的氧化体系,添加不同浓度水平(0、5、10、15、20μmol/L)的姜黄素,通过分析蛋白荧光猝灭程度、乳液乳化活性、乳化稳定性、乳液贮存稳定性、乳液粒度和流变特性等变化,研究不同浓度水平姜黄素对猪肉肌原纤维蛋白乳液乳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姜黄素对肌原纤维蛋白荧光的猝灭类型为静态猝灭,与氧化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的加入可以形成乳液粒度更小、乳液更加稳定、乳化活性更高,稳定性更好的乳液体系(P<0.05),同时发现在4种不同浓度姜黄素添加的情况下,随着姜黄素浓度的上升,乳化活性先降低再趋于稳定,而乳化稳定性呈缓慢增加的趋势,在5μmol/L姜黄素下,乳化活性最高,20μmol/L时乳化稳定性最高;通过对乳液流变频率扫描和温度扫描的分析表明,与氧化对照组相比,姜黄素的添加都有利于2种模式下储能模量(G′)和损耗模量(G″)的增加,且均随着姜黄素浓度的增加,出现先增后降的趋势,在频率扫描下,5μmol/L姜黄素可以获得更好的G′和G″,在温度扫描下,10μmol/L姜黄素可以获得更好的G′和G″。姜黄素有利于形成粒度小、活性高、稳定性好的乳化体系,有利于提高肌原纤维蛋白乳液乳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姜黄素 肌原纤维蛋白 相互作用 乳化特性 荧光猝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的合成及其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生物活性
2
作者 孙斌 蒋和雁 《无机化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1338-1350,共13页
通过微波加热方式,快速合成了3个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通过比浊度分析、HRP/Amplex Red实验、DCFH-DA荧光探针实验、NBT分析法以及MTT实验检测它们抑制金属离子诱导的Aβ聚集、减少活性氧(ROS)生成及抑制Aβ聚集产生的细胞毒性。发现... 通过微波加热方式,快速合成了3个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通过比浊度分析、HRP/Amplex Red实验、DCFH-DA荧光探针实验、NBT分析法以及MTT实验检测它们抑制金属离子诱导的Aβ聚集、减少活性氧(ROS)生成及抑制Aβ聚集产生的细胞毒性。发现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都能有效抑制金属离子(Zn^(2+)、Cu^(2+))诱导的Aβ_(1~40)的聚集,降低Cu^(2+)-Aβ加合物催化产生ROS水平、提高Cu^(2+)-Aβ作用的细胞内超氧化物歧化酶的活力,有效抑制Zn^(2+)或Cu^(2+)诱导Aβ聚集而产生的神经细胞毒性并大幅提高细胞存活率。作为对比,我们也检测了相同条件下的氯碘羟喹(cliquinol,CQ)和没有葡萄糖修饰的同类双席夫碱的活性,发现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各方面活性均好于CQ;葡萄糖修饰的双席夫碱自身毒性小、抗氧化和提高Aβ与金属离子共同处理的细胞的存活率方面均优于未葡萄糖官能化的同类双席夫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合成 葡萄糖 阿尔茨海默病 双席夫碱 抗氧化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品种马铃薯渣果胶的结构、理化特性和抗氧化活性
3
作者 高瑞萍 唐维 +5 位作者 梁明艳 周文斌 吴丽 吴巧玉 王若若 刘嘉 《食品工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4期352-361,共10页
本研究采用酸法从湖北恩施马尔科高山、云南高原红皮黄心、甘肃定西沙面和江苏如皋黄皮黄心这四个品种的马铃薯薯渣中提取果胶(分别为HP、YP、GP和JP),并对其结构、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果胶的得率依次为GP(... 本研究采用酸法从湖北恩施马尔科高山、云南高原红皮黄心、甘肃定西沙面和江苏如皋黄皮黄心这四个品种的马铃薯薯渣中提取果胶(分别为HP、YP、GP和JP),并对其结构、理化特性及抗氧化活性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四种果胶的得率依次为GP(19.87%)>YP(16.87%)>HP(13.09%)>JP(10.82%),酯化度在23.82%~41.13%,均为低酯果胶。单糖测定结果发现四种果胶中半乳糖占比(46.56%~52.78%)高于半乳糖醛酸的占比(31.77%~39.31%),属于I型鼠李糖半乳糖醛酸(rhamnogalacturonan-I,RG-I)果胶,且RG-I结构域占比和分枝程度为YP>HP>GP>JP。果胶的分子量为YP(348.72 kDa)>HP(316.12 kDa)>GP(171.47 kDa)>JP(125.12 kDa)。扫描电子显微镜(SEM)结果显示HP和YP具有相对规则的片状结构,JP为紧密堆积的絮状结构,GP呈现网状结构。果胶的黏度为GP(1356.54 mPa·s)>JP(1079.28 mPa·s)>YP(203.17 mPa·s)>HP(101.82 mPa·s),GP、JP的黏度显著高于HP、YP,这与GP、JP的分子量远小于HP、YP的分子量以及微观结构有关。果胶的乳化能力和乳化稳定性为YP>HP>GP>JP,与分子量、RG-I结构域占比和分枝程度成正相关。抗氧化活性为JP>GP>HP>YP,与分子量、RG-I结构域占比和分枝程度成负相关。本研究为进一步探究马铃薯果胶的凝胶特性及生物活性提供了理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渣 果胶 流变学特性 乳化性质 抗氧化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川渝地区豆瓣的常规理化和挥发性风味物质及细菌群落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屠大伟 马宏能 +2 位作者 李佳 康峻菡 刘文俊 《食品科学》 EI CAS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187-195,共9页
以川渝地区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分析豆瓣酱的理化特性、细菌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9种豆瓣酱的水分质量分数为54.33%~70.46%,食盐质量分数为12.49%~16.90%... 以川渝地区豆瓣酱为研究对象,采用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高通量测序等方法,分析豆瓣酱的理化特性、细菌群落结构和挥发性风味物质的组成及含量。结果显示,9种豆瓣酱的水分质量分数为54.33%~70.46%,食盐质量分数为12.49%~16.90%,总酸质量分数为0.44%~1.46%,氨基酸态氮质量分数为0.17%~0.41%。由挥发性物质组成及气味活度值(odor activity value,OAV)分析结果可知,样品中OAV≥1的挥发性物质共有32种,其中,异戊醇、芳樟醇、苯乙醇、异戊醛、2-甲基丁醛、苯乙醛、苯乙酸乙酯、月桂酸甲酯、月桂酸乙酯、异戊酸、4-乙基苯酚和4-愈创木酚是川渝地区豆瓣的特征风味物质,能够赋予豆瓣花香、果香、麦芽香及酱香等气味特征。川渝地区豆瓣酱的优势细菌门为厚壁菌门、变形菌门和蓝藻门,优势细菌属为芽孢杆菌属、假单胞菌属、葡萄球菌属、海洋芽孢杆菌属、乳杆菌属和肠杆菌属。利用正交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建立稳定性较好的预测模型,结合变量投影重要性值>1的标准,筛选出29种特征挥发性化合物。通过Spearman分析发现,豆瓣酱中的风味特征物质与优势细菌属之间存在相关性,本实验可为川渝地区豆瓣的深入研究奠定基础,并对其产品的工艺优化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豆瓣酱 顶空固相微萃取-气相色谱-质谱联用 挥发性风味物质 高通量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