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石油污染土中微生物的分离鉴定及降解特性 被引量:6
1
作者 张娟 方祥位 +3 位作者 刘汉龙 肖杨 张楠 曹小方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4-152,共9页
为了为汽油污染土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优良菌种,以LB培养基为基质,从石油污染土中对汽油降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降油培养基为基质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汽油降解率的测定,以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及培养时间为参数对5种具有优良汽油降解性... 为了为汽油污染土的微生物修复提供优良菌种,以LB培养基为基质,从石油污染土中对汽油降解菌进行了分离鉴定,以降油培养基为基质对分离得到的菌株进行汽油降解率的测定,以培养温度、培养基pH值及培养时间为参数对5种具有优良汽油降解性能的菌株进行单因素试验,基于单因素试验结果进行三因素三水平的正交试验后,以汽油降解率为响应值对试验结果进行响应面分析,筛选出具有优良降解性能的菌株,并确定了菌株降解汽油的最佳条件。结果表明:从石油污染土中分离出了9种具有汽油降解性能的菌株,其中,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博得特氏菌属以及戈登氏菌属具有优良降解性能,这5种菌降解汽油的最优条件为:铜绿假单胞菌、假单胞菌属、苍白杆菌属、博得特氏菌以及戈登氏菌的最佳培养温度均为32℃,培养基pH值均为7.0,培养时间均为20 h,降油培养基中的汽油降解率分别为70.12%、76.42%、75.66%、77.50%和73.22%。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石油污染土 汽油降解率 微生物 正交试验 污染土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石油烃混合降解菌对汽油污染土的降解条件优化试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曹小方 方祥位 +2 位作者 刘汉龙 张楠 张娟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报(中英文)》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95-202,共8页
为测定实验室提取的5种石油烃降解菌的混合菌悬液对汽油污染土的降解效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经过降解菌降解的汽油污染土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以鉴定此混合菌悬液对汽油污染土是否有降解能力;考虑pH值、温度、土壤含水率及降解菌... 为测定实验室提取的5种石油烃降解菌的混合菌悬液对汽油污染土的降解效果,利用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对经过降解菌降解的汽油污染土化合物进行定性分析,以鉴定此混合菌悬液对汽油污染土是否有降解能力;考虑pH值、温度、土壤含水率及降解菌接种量等因素,采用单因素试验和多因素正交试验进行降解率测定,以优化此混合菌悬液对汽油污染土的降解条件。试验结果表明,单因素试验条件下,经过试验前后化合物组分比较发现,实验室提取的5种混合降解菌对汽油污染土有良好的降解能力;由相对峰面积比图发现,温度和降解菌接种量相对于含水率和pH值这两个因素来说,对混合降解菌降解效果的影响更为显著;当pH值在6~8、降解温度在30~35℃、含水率在15%~25%、降解菌接种量在1~2.5mL范围时,混合菌悬液的降解效果相对明显。多因素正交试验条件下,混合菌悬液的最佳降解条件是:温度为32℃,pH值为7,降解菌接种量为1mL,含水率为2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汽油污染土 降解菌 混合菌悬液 生物降解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微生物修复柴油污染土试验研究 被引量:3
3
作者 曹小方 方祥位 +2 位作者 刘汉龙 丁选明 张楠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77-484,共8页
为比较提取的5种降解菌及混合菌修复柴油污染土的能力,利用超声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修复后柴油污染土剩余油浓度进行测定,研究温度、pH、含水率及接种量等对柴油污染土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的降解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 为比较提取的5种降解菌及混合菌修复柴油污染土的能力,利用超声萃取-紫外分光光度法对修复后柴油污染土剩余油浓度进行测定,研究温度、pH、含水率及接种量等对柴油污染土降解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降解菌的降解率随温度升高先增大后减小,且温度为32℃时,六种组合柴油污染土的降解率均达到最大值;随pH增大,苍白杆菌属的降解率逐渐减小,铜绿假单胞菌的降解率逐渐增加,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减小后增大,博德特氏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随含水率增大,苍白杆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博德特氏菌属的降解率呈上升趋势;随接种量增大,苍白杆菌属和混合菌的降解率先增大后减小,假单胞菌属、戈登氏菌属、铜绿假单胞菌和博德特氏菌属的降解率先减小后增大。通过对比试验建议使用混合菌修复柴油污染土,并给出了降解优化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油污染土 降解菌 混合菌 生物修复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