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99篇文章
< 1 2 4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时空格局演变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
1
作者 代富强 张霞 +2 位作者 赵鹏逸 蔡元英 陈俐雯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221-229,共9页
产业集聚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生环境污染的双重效应。基于“两控区”政策期间工业企业污染匹配数据,以长江经济带1998年、2005年、2012年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进行企业地址匹配,运用GIS空间邻近分析... 产业集聚具有促进区域经济增长和产生环境污染的双重效应。基于“两控区”政策期间工业企业污染匹配数据,以长江经济带1998年、2005年、2012年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为研究对象,利用百度地图API接口进行企业地址匹配,运用GIS空间邻近分析、空间自相关分析和空间计量模型研究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分布模式、空间集聚特征及其影响因素。研究发现:(1)长江经济带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数量不断增长,空间分布呈现明显的集聚特征,总体符合“中心—外围”结构模式;(2)区县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数量变化存在显著的正向空间自相关,热点区域为上海、江苏、浙江;(3)产业集聚对其企业数量时空变化的影响随时间逐渐增强,劳动力和边界效应与企业新增量关系显著,环境规制作用存在地区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气污染密集型企业 产业集聚 环境规制 SARAR模型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识别
2
作者 李颖慧 游星 陈红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0期125-130,共6页
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GIS法、空间相关性分析法、障碍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2009—2021年... 文章选取长江经济带108个地级及以上城市作为研究对象,从农业投入水平、农业产出水平和农村社会发展水平三个维度构建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综合采用熵值法、GIS法、空间相关性分析法、障碍度模型等研究方法分析2009—2021年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时空特征及障碍因素。研究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不断提升,高值区的城市数量不断增多,但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下游地区>中游地区>上游地区”的空间分布格局,且在空间上存在“高-高”“低-低”的集聚形式。农业机械化水平、有效灌溉率、农业财政支持力度、农业产业结构及土地生产率是影响长江经济带农业现代化发展水平的主要障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现代化 长江经济带 时空特征 空间相关性 障碍度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胡歆韵 郭鹏飞 李萌 《统计与决策》 北大核心 2025年第6期121-125,共5页
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和EBM-GML指数法,分别测算了2011—2023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指数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呈现“东... 文章采用熵权TOPSIS法和EBM-GML指数法,分别测算了2011—2023年长江经济带108个城市的数字经济指数和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并实证检验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江经济带数字经济指数整体表现出上升趋势,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特征和“中心—外围”的分布格局;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在样本期间的波动性较大,且大部分城市都处于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区。同时,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影响呈现正向且边际效应递增的非线性特征,对绿色技术进步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对绿色效率改善的影响并不显著。异质性分析结果表明,数字经济发展对绿色全要素生产率的积极作用在后期增强,且相比上游、中游地区和外围城市,在下游地区和中心城市群的积极作用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数字经济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熵权TOPSIS EBM-GML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FDI对生态经济效率的影响研究
4
作者 郑强 胡明茜 董战峰 《江淮论坛》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37-45,共9页
在“双碳”目标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当地生态经济效率的影响,对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03—2022年沿线城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沿线城市生态经... 在“双碳”目标和“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下,研究西部陆海新通道沿线城市引进外商直接投资(FDI)对当地生态经济效率的影响,对新时代推动西部大开发具有重要价值。基于2003—2022年沿线城市面板数据,利用超效率SBM模型测算沿线城市生态经济效率,并实证检验沿线城市FDI对当地生态经济效率的影响及作用机制,结果发现:(1)考察期内,沿线城市FDI呈波动上升趋势,生态经济效率呈波动下降态势;(2)基础回归结果表明,沿线城市FDI的流入显著降低了当地生态经济效率,在一定程度上印证了“污染天堂”假说;(3)异质性检验结果表明,沿线城市FDI对生态经济效率的影响具有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和时间异质性;(4)机制检验结果表明,沿线城市科技创新水平提升可弱化外商直接投资对当地生态经济效率的负效应。据此,建议沿线城市实施差异引资政策、推动绿色技术创新、重构区域协同治理范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部陆海新通道 外商直接投资 生态经济效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及其区域差异
5
作者 王浴青 刘晗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94-208,313,共16页
研究采用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等方法测度分析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水平及其区域差异。研... 研究采用1998—2021年我国30个省份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运用熵权法、核密度估计、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等方法测度分析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水平及其区域差异。研究表明:(1)我国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度总体上在中等或中低水平波动徘徊,同时空间发展不均衡,区域差距较大。(2)全国及四大经济区居民收入质量各维度与经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度也不均衡,收入数量水平维度的耦合协调度相对较好,收入智力支撑维度的耦合协调度最低。(3)我国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发展质量耦合协调度区域不平衡存在动态差异,其主要来源是区域间耦合不平衡,亦另有其他复杂因素。为推动居民收入质量与经济高质量发展更好地耦合协调,提出了调整改善国民收入分配,统筹居民收入质量各维度均衡发展等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居民收入质量 经济高质量发展 耦合协调度 区域差异 熵权法 核密度估计 Dagum基尼系数分解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发展农业循环经济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6
作者 宋旭韬 《河北农业》 2025年第1期16-17,共2页
农业是利用动植物的生长发育规律,通过人工培育来获得产品的产业,对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依赖性最大,对当地的可持续发展有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只有发展农业循环经济,才能促进农业的可持续性发展。
关键词 循环发展 绿色生态 可持续发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大型体育赛事经济效应分析——以重庆国际马拉松为例 被引量:13
7
作者 李采丰 陈伟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32-37,共6页
以2015年重庆国际马拉松为例,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国际马拉松直接拉动经济1.6亿元,所带来的产出效应为3.11亿元,所得效应为1.47亿元,税收效应为1 795.5万元,就业效应为1 636人。... 以2015年重庆国际马拉松为例,结合投入产出模型对大型体育赛事的经济效应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重庆国际马拉松直接拉动经济1.6亿元,所带来的产出效应为3.11亿元,所得效应为1.47亿元,税收效应为1 795.5万元,就业效应为1 636人。同时发现,重庆国际马拉松赛的经济效应存在"外部正而小"和"内部不均衡"两大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体育赛事 经济效应 投入产出模型 重庆国际马拉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技术创新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实证研究 被引量:6
8
作者 文传浩 黄磊 +1 位作者 兰秀娟 李春艳 《西部论坛》 北大核心 2015年第6期70-76,共7页
将技术创新分解为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成果三个层面,采用1997—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和C—D函数,对技术创新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已十分明显,但其... 将技术创新分解为技术创新人才、技术创新投入与技术创新成果三个层面,采用1997—2013年统计数据,运用索洛新古典增长模型和C—D函数,对技术创新对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影响进行实证研究,结果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的创新驱动已十分明显,但其地位尚不牢固,投资和要素驱动仍是经济的主要增长动力;技术创新人才和投入是技术创新拉动经济增长的主导力量,而技术创新成果对经济增长的影响不够显著。因此,应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引进和培育更多高层次科技人才,加大对科技事业的投入力度,加速技术创新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促进重庆经济发展由要素驱动与投资驱动转向创新驱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 经济增长动力 索洛模型 创新驱动 投资驱动 要素驱动 技术创新人才 技术创新投入 技术创新成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DA的重庆市区县经济差异分析 被引量:7
9
作者 范闯 刘成杰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125-131,共7页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中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结合经济地理学与空间经济学等相关经济理论,实证分析直辖以来重庆市区县经济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趋势与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区县经济的总体空间差异现象... 采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ESDA)方法中的全局空间自相关和局部空间自相关分析技术,结合经济地理学与空间经济学等相关经济理论,实证分析直辖以来重庆市区县经济的空间结构及其演变趋势与特征,结果表明:重庆市区县经济的总体空间差异现象显著存在,且已形成了层级较为分明的经济空间发展格局;认为当前重庆市区县经济发展正处于二元经济与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的过渡阶段,经济差异扩大是暂时的,据此提出了3个努力方向以促进重庆城乡统筹、区域协调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 区县经济 差异分析 可视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经济与环境协调发展策略研究 被引量:4
10
作者 胡江霞 文传浩 兰秀娟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2期44-48,共5页
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系统,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轨迹。文章阐述了重庆市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的特征,采用系统动力学、协调度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适用于重庆市经济环境协调发... 经济系统是一个动态复杂性系统,不同区域的经济发展水平、环境承载力等因素都会影响区域经济的发展轨迹。文章阐述了重庆市经济子系统、环境子系统的特征,采用系统动力学、协调度分析两种方法相结合,提出了适用于重庆市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策略分析的新思路。文章首先构建了重庆市经济环境系统协调度的动力学模型,并且设计了重庆市未来发展的四种方案,通过研究表明策略4是最好的经济环境协调方式;其次,利用经济环境协调度计算公式,计算出不同策略下的协调度指数,通过研究再次印证策略4是重庆市未来经济环境协调发展的最佳模式;最后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系统动力学 经济 环境 协调 策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地区再生水回用模式及环境经济效益研究 被引量:6
11
作者 王国友 谭灵芝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312-316,共5页
水资源短缺使得各国对再生水回用日益重视。通过回顾国内外对再生水利用的研究结论和实践,阐释了再生水回用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构建了费用效益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再生水回用环境经济效益。以重庆市为例,利用构建的公式,结合重... 水资源短缺使得各国对再生水回用日益重视。通过回顾国内外对再生水利用的研究结论和实践,阐释了再生水回用对水资源循环利用的重要意义。构建了费用效益计算公式,并分析了再生水回用环境经济效益。以重庆市为例,利用构建的公式,结合重庆市的实际分析了该市再生水回用环境经济效益。结果表明,重庆市大部分行业再生水利用率极低,有一定的提高潜力,需从水价调整,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等方面入手,全面提高再生水利用效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生水回用 环境经济效益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区域经济高质量发展测度研究:重庆例证 被引量:59
12
作者 黄庆华 时培豪 刘晗 《重庆社会科学》 CSSCI 2019年第9期82-92,共11页
中国经济正从追求数量的高速度增长阶段向谋求效益的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变,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各地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基于重庆2009—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经济... 中国经济正从追求数量的高速度增长阶段向谋求效益的高质量增长阶段转变,如何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新时期各地区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本研究基于重庆2009—2017年时间序列数据,通过构建经济高质量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熵值法综合测度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分析经济高质量发展变化趋势及特征。研究结果表明:从总体上看,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呈现上升趋势,各领域建设发展取得丰硕成绩,其中经济发展、创新驱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基础设施建设水平的提高是促进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主要原因;社会民生方面发展相对滞后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一定抑制作用。本研究最后提出明确发展战略规划导向,完善政府参与机制,加强创新系统建设,提升社会公共服务质量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高质量发展 创新驱动 生态保护 熵值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重庆市例证 被引量:14
13
作者 程莉 王琴 《统计与决策》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96-100,共5页
文章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然后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实证检验了重庆“产业-城乡-消费”三维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 文章以重庆市为例,构建了基于“五大发展理念”的经济高质量发展指标体系,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方法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进行了测度与评价,然后构建计量经济模型进一步实证检验了重庆“产业-城乡-消费”三维经济结构变迁对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影响效应。结果表明,重庆直辖以来,经济高质量发展综合得分分值从1997年的1.10增加到2016年的9.86,经济高质量发展水平稳步提升;影响效应上,产业结构合理化、高级化,常住人口城镇化水平、户籍人口城镇化水平提升以及消费结构升级均对重庆经济高质量发展具有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城乡-消费”三维经济结构 经济高质量 影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效应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程莉 张雅文 文传浩 《管理现代化》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56-58,共3页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重庆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呈正"N"型曲线关系,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城乡收入差距扩... 基于主成分分析法与计量经济模型,实证研究了重庆市经济发展对生态环境的影响。研究表明,重庆市经济增长与生态环境呈正"N"型曲线关系,优化产业结构、扩大对外贸易、推进新型城镇化将有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而城乡收入差距扩大不利于生态环境的改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环境 重庆 经济发展 影响效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研究——以重庆市为例 被引量:7
15
作者 张文爱 《统计与信息论坛》 CSSCI 2013年第4期53-60,共8页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了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使经济增长受能源约束的影响日益突出。在对生产函数一般性设定的基础上,推导了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阻尼效应的测算公式;通过建立扩展的C-D生产函数和CES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PLS)... 工业化和城市化加剧了经济发展对能源的依赖性,使经济增长受能源约束的影响日益突出。在对生产函数一般性设定的基础上,推导了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阻尼效应的测算公式;通过建立扩展的C-D生产函数和CES生产函数模型,运用偏最小二乘(PLS)回归方法对生产函数进行估计,实证检验重庆市1978—2011年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尼效应。研究发现:在C-D和CES生产函数中,能源约束对经济增长的阻尼系数分别高达5.06%和4.53%,阻尼效应非常显著,证实了经济发展对能源消耗的强依赖性。为此,从产业结构调整、能源结构调整、技术创新和人力资本开发等方面,提出了促进经济发展转型、实现经济增长与节能减排协调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增长阻尼 能源约束 C—D生产函数 CES生产函数 偏最小二乘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制造业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2001—2010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文举 龙睿赟 《西部论坛》 2012年第6期78-86,共9页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 基于生产前沿理论的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不仅将技术无效率和环境代价纳入了分析框架,而且还与"物质平衡思路"一致;该模型将绿色经济增长的源泉分解为环境约束下的技术进步、技术效率变化和资本深化3大部分。对重庆市27个制造行业的经验分析结论表明:经济增长中普遍存在着技术无效率现象,但50%以上行业的技术效率都得到了改善或维持不变;资本深化是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而技术进步主导的全要素生产率变动在其中的贡献相对较小;技术进步是引致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主要原因。为充分发挥重庆市制造业可持续发展潜力,后续发展中必须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环境约束下走技术进步和技术效率改善的绿色全要素生产率增长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绿色经济增长核算模型 跨期数据包络分析法 方向性距离函数 制造业 技术进步 技术效率变化 资本深化 绿色全要素生产率 技能与技术匹配程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阶段重庆经济关键部门的确定 被引量:2
17
作者 陈正伟 高怀蛟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6年第6期49-53,63,共6页
对比重庆1997年和2002年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结果表明:1997年重庆市的经济结构还是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关键部门的比重还很少;200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不再是以少数的几个部门为主导、... 对比重庆1997年和2002年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结果表明:1997年重庆市的经济结构还是以第一产业和第二产业为主导的经济模式,第三产业在经济结构中占关键部门的比重还很少;2002年重庆市国民经济的关键部门不再是以少数的几个部门为主导、大量部门为辅助的简单经济结构模式,特别是第三产业的发展壮大使得重庆形成了一个庞大的经济体系,成为了中国西部的一个经济文化中心。结合实际,重庆今后主要的建设部门还应放在第三产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民经济 关键部门 投入产出分析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农村产业融合对生态环境的多维影响效应研究——以长江经济带为例 被引量:8
18
作者 程莉 严月岑 田泽升 《农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105-120,共16页
研究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多维影响,有利于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实现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农村产业融合对生态环境的多维作用机理... 研究农村产业融合对农村生态环境的多维影响,有利于探索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模式,为实现农村经济的绿色发展、保护和改善农村生态环境,推动农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有力支持。在农村产业融合对生态环境的多维作用机理分析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为例,基于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11个省(市)面板数据,运用熵权法测算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村生态环境的水平,并实证检验了农村产业融合及其不同模式对农村生态环境的直接效应,以及人力资本、城镇化和农村经济增长在其中的调节效应与中介效应。研究发现,2006—2020年长江经济带全流域的农村产业融合及农村生态环境水平呈稳步增长态势,农村产业融合及其不同模式对农村生态环境总体上具有正向促进作用,人力资本在农村产业融合影响农村生态环境中起到正向积极调节作用,而城镇化则呈现出负向的调节作用,且农村经济增长在农村产业融合与农村生态环境之间中介效应明显。因此,推动农村产业融合的生态化转型,着力培育乡土人才,促进城镇化绿色发展,强化数字技术对农村经济新增长点的赋能等措施能够提高农村产业融合对生态环境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产业融合 农村生态环境 长江经济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2
19
作者 孙建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西部论坛)》 2005年第2期43-46,共4页
在对重庆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理论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重庆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存在着由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的Grange... 在对重庆出口贸易与经济增长进行统计分析的基础上,利用计量经济学理论中的单位根检验、协整及误差修正模型等方法,对重庆出口与经济增长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二者存在着长期稳定的关系,且存在着由出口到经济增长的单向的Granger原因,可见出口是促进重庆经济发展的一个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出口 GDP 协整分析 误差修正模型 GRANGER因果关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三大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及收敛性分析 被引量:5
20
作者 张佰瑞 胡明茜 《生态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3-91,共9页
基于2006—202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48个地级市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及收敛模型,系统考察中国三大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水平呈上升趋势,长三角城市群趋于平... 基于2006—2020年中国三大城市群48个地级市数据,综合运用Super-SBM模型、Malmquist指数及收敛模型,系统考察中国三大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的时空演变和收敛特征。结果表明:(1)京津冀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水平呈上升趋势,长三角城市群趋于平稳,珠三角城市群呈下降态势;三大城市群生态经济效率的空间演变存在差异,主要表现为珠三角城市群呈现由“面”向“点”转变的趋势、长三角城市群呈“三点”分布状并逐步向外发散、京津冀城市群则以北京市为起点并逐步向南发展。(2)京津冀与长三角城市群存在σ收敛特征,珠三角城市群不存在σ收敛;三大城市群均存在绝对β收敛和条件β收敛,但收敛速度不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经济效率 中国三大城市群 Super-SBM模型 收敛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