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00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机械装备再制造可靠性研究现状及展望 被引量:16
1
作者 杜彦斌 李聪波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643-2651,共9页
为保证再制造装备的可靠性并实现其可靠性增长,分析阐述再制造机械装备可靠性的定义和内涵,进而提出机械装备再制造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综述国内外机械装备再制造可靠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从机... 为保证再制造装备的可靠性并实现其可靠性增长,分析阐述再制造机械装备可靠性的定义和内涵,进而提出机械装备再制造可靠性研究的主要内容。在综述国内外机械装备再制造可靠性研究现状的基础上,指出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及不足。从机电集成化、计算机仿真化、跨学科化和全生命周期化四个方面,对机械装备再制造可靠性研究的发展动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可靠性 机械装备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曲柄双摇杆扑翼机构多目标优化设计 被引量:5
2
作者 车林仙 易建 +1 位作者 杜力 何兵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91-96,共6页
对单曲柄双摇杆仿生扑翼机构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可为机构实际应用提供多组备选解。在单曲柄双摇杆机构运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其约束多目标优化模型。其中,以最小化左右扑翼角之差的最大值和最大化扑翼角幅值为目标,以满足Grashof准则... 对单曲柄双摇杆仿生扑翼机构进行多目标优化设计,可为机构实际应用提供多组备选解。在单曲柄双摇杆机构运动分析的基础上,建立其约束多目标优化模型。其中,以最小化左右扑翼角之差的最大值和最大化扑翼角幅值为目标,以满足Grashof准则、力传递性能和仿生学规律等为约束条件。采用一种改进多目标进化算法——扇形采样约束多目标差分进化算法求解该多目标优化问题,得到多组满足约束条件的Pareto最优解。最后,对Pareto最优解和被支配解进行比较分析,结果表明,前者的目标函数值优于后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扑翼机构 单曲柄双摇杆机构 多目标优化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工作空间最大化的4-RUP_aR并联机构尺度优化设计 被引量:8
3
作者 杜力 彭斯洋 +1 位作者 车林仙 文世坤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85-1692,共8页
对一种新型3T1R并联机构-4RUPaR并联机构进行工作空间分析和尺度参数优化设计。首先利用解析几何中的坐标变换理论,以机构的杆长作为约束条件,得到了运动学反解方程;然后根据运动学反解方程,建立工作空间的约束条件,通过MATLAB编程实现... 对一种新型3T1R并联机构-4RUPaR并联机构进行工作空间分析和尺度参数优化设计。首先利用解析几何中的坐标变换理论,以机构的杆长作为约束条件,得到了运动学反解方程;然后根据运动学反解方程,建立工作空间的约束条件,通过MATLAB编程实现机构的定姿态工作空间的可视化,并通过"点集"近似表达工作空间的大小;最后采用单一变量分析法得出了并联机构尺度参数与定姿态工作空间的关系。以工作空间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采用差分进化算法求解该优化问题,获得了良好的机构尺度参数,使得并联机构的有效工作空间更大更健壮,也更加符合工程实用要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4-RUP aR并联机构 运动学反解 定姿态工作空间 差分进化算法 尺度参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机床装备在役再制造的内涵及技术体系 被引量:5
4
作者 曹华军 杜彦斌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9期2357-2363,共7页
针对我国量大面广的在役机床装备整体技术水平落后,难以满足我国制造业工业转型需要的问题,在对我国在役机床装备运行状况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机床装备在役再制造的内涵,提出了机床装备在役再制造的实施流程;从基础共性技术... 针对我国量大面广的在役机床装备整体技术水平落后,难以满足我国制造业工业转型需要的问题,在对我国在役机床装备运行状况与问题进行分析的基础上,阐述了机床装备在役再制造的内涵,提出了机床装备在役再制造的实施流程;从基础共性技术、关键性技术两个方面出发,建立了机床装备在役再制造的技术体系框架,并重点对各项关键技术进行了分析论述;最后,结合某在役重型机床再制造实践,分析了机床装备在役再制造的综合效益及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在役再制造 技术体系 工业转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Denauit-Hartenbery的高分辨Kirkpatrick-Baez镜成像结构设计与控制方法研究
5
作者 王洪建 肖沙里 +1 位作者 林睿 蒋昀赟 《南京信息工程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0年第3期341-346,共6页
针对在高能等离子体X射线诊断中的Kirkpatrick-Baez(KB)高分辨显微控制较困难的问题,基于Denauit-Hartenbery(DH)原理,率先提出了双5自由度KB镜成像结构,分析了双机械手的各个连杆坐标系和位姿结构的运动学方程,从理论上分析双5自由度K... 针对在高能等离子体X射线诊断中的Kirkpatrick-Baez(KB)高分辨显微控制较困难的问题,基于Denauit-Hartenbery(DH)原理,率先提出了双5自由度KB镜成像结构,分析了双机械手的各个连杆坐标系和位姿结构的运动学方程,从理论上分析双5自由度KB镜的像差.在此基础上搭建双5自由度KB镜光路系统,编制了KB镜控制流程,并获取了清晰的十字成像.实验结果表明,该方法设计的双5自由度机械手控制方法可以实现KB镜的精确控制,从而得到高精度分辨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KB镜 机器手 运动学 像散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载重汽车用直齿轮复合成形工艺设计及实验 被引量:1
6
作者 梁强 李平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48-52,共5页
针对载重汽车用直齿轮采用"冷挤压后再冷精整"工艺方案成形后精度不能稳定到8级、后续加工余量大的问题,提出"冷挤压-冷精整"复合成形工艺方案,建立直齿轮复合成形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由数值模拟结果可知,精整量对... 针对载重汽车用直齿轮采用"冷挤压后再冷精整"工艺方案成形后精度不能稳定到8级、后续加工余量大的问题,提出"冷挤压-冷精整"复合成形工艺方案,建立直齿轮复合成形弹塑性有限元模型。由数值模拟结果可知,精整量对直齿轮成形精度和成形质量影响较大,当精整量为0.15 mm时,经复合成形的齿轮齿顶塌陷量小、成形精度高。针对模拟结果进行工艺实验,并对成形后齿轮进行检测,结果显示:齿轮齿形精度为6级,齿向精度稳定至8级,齿轮上、下端齿顶均达到后续机械加工要求,上下端面加工余量减小,材料利用率得到有效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模数直齿轮 复合成形 工艺设计 数值模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铝合金板激光切割实验工艺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薛新莲 臧华平 +1 位作者 王洪建 李顺方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183-187,共5页
针对铝合金激光切割工艺参数优化问题,对5052铝合金进行了激光切割试验研究,根据不同的激光功率、辅助气压、运行速度参数对激光切割质量的影响,建立了三因素正交试验方案,选用0.3 mm、0.5 mm厚的薄板铝合金进行了激光切割,以1 MPa和1.5... 针对铝合金激光切割工艺参数优化问题,对5052铝合金进行了激光切割试验研究,根据不同的激光功率、辅助气压、运行速度参数对激光切割质量的影响,建立了三因素正交试验方案,选用0.3 mm、0.5 mm厚的薄板铝合金进行了激光切割,以1 MPa和1.5 MPa的氩气,选用10%、20%和30%的切割运行速度,分别采用1200 W和1350 W的激光功率进行切割。分别用光切测试仪和显微镜观测了粗糙度和挂渣长度两个质量参数,进行数据分析,确定了0.3 mm、0.5 mm薄铝合金板的最佳激光切割工艺路线,为铝合金激光切割薄板提供技术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激光切割 薄板 切割质量 正交试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功率超声铆焊变幅杆的设计与分析 被引量:3
8
作者 李永亮 梁强 冯俊 《机械科学与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91-599,共9页
功率超声塑料铆焊变幅杆的设计中,纵波谐振频率和振幅是设计的关键。某工程实践中以阶梯形铆焊变幅杆为设计对象,有限元模态分析中,其纵波固有频率为19982 Hz,谐波扫频响应共振频率为20082 Hz,阻抗测试频率为19813 Hz,三者误差率较小,... 功率超声塑料铆焊变幅杆的设计中,纵波谐振频率和振幅是设计的关键。某工程实践中以阶梯形铆焊变幅杆为设计对象,有限元模态分析中,其纵波固有频率为19982 Hz,谐波扫频响应共振频率为20082 Hz,阻抗测试频率为19813 Hz,三者误差率较小,且在材料阻尼率为0.004时,变幅杆端头有仿真最大振幅59.16μm,与激光测振仪测量的振幅49.8μm同样误差较小,实践加工验证,铆焊效果较好。结果表明有限元固有模态、谐波响应、阻抗分析、振幅测试分析可为超声变幅杆的工程设计提供高效的设计、分析、测试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铆焊变幅杆 模态分析 谐波响应 阻抗分析 振幅测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强激光加载下铝、锡微喷特性实验研究
9
作者 罗笔瀚 王洪建 冯永祯 《激光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25-33,共9页
基于皮秒激光驱动的高能X射线源具有微焦点、高亮度和高分辨的优良特性,已成为研究金属材料微层裂和微喷射现象的热门诊断方法之一。锡因其熔点较低而成为微喷研究熔化影响的首选材料,铝由于熔点相对较高,不易发生冲击或卸载熔化形成液... 基于皮秒激光驱动的高能X射线源具有微焦点、高亮度和高分辨的优良特性,已成为研究金属材料微层裂和微喷射现象的热门诊断方法之一。锡因其熔点较低而成为微喷研究熔化影响的首选材料,铝由于熔点相对较高,不易发生冲击或卸载熔化形成液滴喷射,因此,铝微喷实验研究结果相对较少。基于“星光-III”激光装置的纳秒加载源和皮秒束诊断源,发展了皮秒激光驱动高能X射线背光照相技术,研究了表面含V型几何缺陷的金属锡、铝微喷特性,通过延时控制,获取了两种典型金属微喷射过程的高分辨物理图像,得到了喷射物质的形态分布、平均速度和面密度分布等重要信息。采用SPH方法对实验结果进行了数值模拟分析,揭示了实验中喷射物的形成机理以及高速喷射物质的来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强激光 金属微喷 表面缺陷 X射线背光照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齿轮蜗杆砂轮磨削安装误差分析及补偿 被引量:1
10
作者 李国龙 蒲峙杉 +3 位作者 何坤 王梓宇 宁行 张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452-463,共12页
为了提高面齿轮的磨削加工精度,提出一种齿面误差补偿方法。基于普通蜗杆砂轮磨齿机的机械结构,分析其磨削原理,规划砂轮磨削运动轨迹,并分别建立含刀具同轴度误差和工件平面度误差的面齿轮齿面模型,分析各自对齿面误差的影响规律;提出... 为了提高面齿轮的磨削加工精度,提出一种齿面误差补偿方法。基于普通蜗杆砂轮磨齿机的机械结构,分析其磨削原理,规划砂轮磨削运动轨迹,并分别建立含刀具同轴度误差和工件平面度误差的面齿轮齿面模型,分析各自对齿面误差的影响规律;提出一种基于自适应完备集合经验模态分解的随机误差分离方法,消除齿面测量结果中的随机误差;研究齿面误差分布情况,分析可能造成误差的原因,并依据齿面误差影响规律对机床参数进行修正,以实现误差补偿。最后完成磨齿和测量,结果表明齿面最大法向误差减小79.8%,最大齿形和齿向误差分别减小67.6%和72.4%,齿面精度提高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面齿轮 蜗杆砂轮磨削 误差分析 误差分离 误差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模糊神经网络的废旧零部件再制造工艺方案决策方法 被引量:15
11
作者 李聪波 冯亚 +1 位作者 杜彦斌 李玲玲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728-737,共10页
鉴于废旧零部件损伤状况及其再制造质量要求的差异性导致再制造工艺方案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确定最优再制造工艺方案,在对废旧零部件再制造工艺过程特征问题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再制造工艺方案优化决策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T-... 鉴于废旧零部件损伤状况及其再制造质量要求的差异性导致再制造工艺方案具有不确定性和模糊性,为确定最优再制造工艺方案,在对废旧零部件再制造工艺过程特征问题进行描述的基础上,建立了再制造工艺方案优化决策模型;提出一种基于改进T-S模糊神经网络的再制造工艺方案决策方法,并对该模型进行了求解。将所提出的方法应用到某机床厂废旧机床主轴再制造中,运用MATLAB编程实现了再制造工艺方案的优化决策,并通过与传统模糊神经网络方法进行性能对比,验证了所提出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工艺方案 决策方法 T-S模糊神经网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不确定性的再制造车间设施动态布局方法 被引量:11
12
作者 李聪波 马辉杰 +2 位作者 李玲玲 杜彦斌 穆安勇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1期2901-2911,共11页
针对再制造工艺过程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再制造车间设施动态布局优化方法。对再制造工艺过程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分析了再制造车间的不确定性物流要素,以再制造物流成本和再制造工艺单元重布置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再制造车间设施... 针对再制造工艺过程的不确定性问题,提出一种再制造车间设施动态布局优化方法。对再制造工艺过程的不确定性进行描述,分析了再制造车间的不确定性物流要素,以再制造物流成本和再制造工艺单元重布置成本最小为目标,建立了再制造车间设施动态布局模型,并提出一种基于模拟退火算法的再制造车间设施布局优化求解方法。将所提方法应用到某机床再制造车间设施布局中,运用MATLAB编程实现了再制造车间优化布局,并对再制造布局方案和算法性能做了分析,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不确定性 设施布局 模拟退火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姿态能力最优的2PUR-PSR并联机构尺度综合 被引量:9
13
作者 车林仙 王桃芬 何兵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108-115,共8页
以两转动一移动2PUR-PSR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应用智能算法求解机构尺度参数优化设计问题。为提高机构的姿态能力,将其动平台输出轴设置为偏置形式。采用方位角和倾摆角描述动平台轴线姿态,建立机构位置反解数学模型。以旋量理论为工具,... 以两转动一移动2PUR-PSR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应用智能算法求解机构尺度参数优化设计问题。为提高机构的姿态能力,将其动平台输出轴设置为偏置形式。采用方位角和倾摆角描述动平台轴线姿态,建立机构位置反解数学模型。以旋量理论为工具,建立机构运动/力传递性能评价指标,给出优质传递姿态工作空间和优质传递姿态能力(Good Transmission Orientational Capability,GTOC)定义和计算方法。以GTOC最大为目标,建立机构尺度参数约束优化设计模型,并应用混合社会认知优化(Hybrid Social Cognitive Optimization,HSCO)算法求解该问题。给出机构尺度优化设计实例,结果表明,模型和算法可行有效。还比较了社会认知优化(Social Cognitive Optimization,SCO)、粒子群优化(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DE)和HSCO算法求解该机构综合实例的优化性能,数值试验显示,HSCO算法的计算效率优于SCO,PSO和DE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尺度优化设计 性能评价 姿态工作空间 社会认知优化 差分进化算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失效特征的机械零部件可再制造度评价方法 被引量:19
14
作者 杜彦斌 廖兰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135-142,共8页
为评判实施机械零部件再制造的可再制造度,提出机械零部件可再制造度评价的总体流程框架;基于模糊评判量化分析机械零部件的失效特征,并建立涵盖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资源环境性三个方面的可再制造度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方法,进而形... 为评判实施机械零部件再制造的可再制造度,提出机械零部件可再制造度评价的总体流程框架;基于模糊评判量化分析机械零部件的失效特征,并建立涵盖技术可行性、经济可行性和资源环境性三个方面的可再制造度评价指标体系及量化方法,进而形成一种基于失效特征的机械零部件可再制造度评价模型。结合蜗轮副再制造对所提出的模型进行验证分析,结果表明该蜗轮副具有较好的可再制造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再制造度 失效特征 机械零部件 隶属函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人机工程学的数控机床耦合仿生优化设计方法研究进展 被引量:5
15
作者 刘世豪 杜彦斌 郭志忠 《河北科技大学学报》 CAS 2015年第3期232-239,共8页
当前中国多数数控机床不仅动静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忽略了用户对数控机床越来越高的人性化设计需求,导致国产数控机床的综合竞争力相对低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详细研究国内外机床设计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采... 当前中国多数数控机床不仅动静态性能与国外同类产品存在较大差距,而且忽略了用户对数控机床越来越高的人性化设计需求,导致国产数控机床的综合竞争力相对低下。为了解决以上问题,在详细研究国内外机床设计方法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采用人机工程学和耦合仿生学来研究数控机床协同优化设计方法。结合人机工程学建立数控机床的"人—机—环境"交互作用机制,进而得到数控机床人机工程设计准则;以耦合仿生学为理论基础,研究生物结构的"形态-结构-功能-自适应生长"多元耦合机理,根据相似性原理提取其力学性能优势,从而得到数控机床多元耦合仿生设计技术;将数控机床人机工程设计准则和耦合仿生设计技术有机结合,考虑数控机床各性能之间的相互影响及耦合机制,形成一种新的多目标协同优化设计方法。所提出的数控机床优化设计新方法不仅有利于提高整机的动静态性能,而且融入了"以人为本"的设计理念,研究前景良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控技术 数控机床 人机工程 耦合仿生 人性化设计 协同优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PUR-UP)-PUS并联机构运动性能分析 被引量:5
16
作者 车林仙 何兵 +1 位作者 文世坤 李杰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6-95,共10页
设计一种含被动支链UP的两转动一移动(2PUR-UP)-PUS并联机构,应用旋量理论分析机构自由度和运动特性,机构可实现绕被动支链U副中心的两转动运动和沿P副的移动运动。推导出机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正逆解方程,且位置正解具有解析表达式,... 设计一种含被动支链UP的两转动一移动(2PUR-UP)-PUS并联机构,应用旋量理论分析机构自由度和运动特性,机构可实现绕被动支链U副中心的两转动运动和沿P副的移动运动。推导出机构位置、速度和加速度正逆解方程,且位置正解具有解析表达式,有利于后续误差分析、轨迹规划与控制。采用方位角和倾摆角描述末端执行器输出轴的姿态,并以机构运动/力传递性能评价指标为基础,分析机构传递工作空间。给出局部和全域性能指标的定义和计算方法,绘制了工作空间内的性能指标分布图。还制作了机构全域性能指标图谱,进而优选机构参数,可为机构的实际应用提供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旋量理论 运动学分析 工作空间分析 性能指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孪生驱动的机床预测性再制造新模式研究 被引量:8
17
作者 杜彦斌 李博 +1 位作者 何国华 吴国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2期3758-3767,共10页
在分析机床再制造产业面临的挑战与现有“事后”型再制造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孪生驱动的机床预测性再制造新模式。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融入再制造,提出并详细阐述了数字孪生驱动的机床预测性再制造新模式的关键技术体系与... 在分析机床再制造产业面临的挑战与现有“事后”型再制造模式不足的基础上,提出数字孪生驱动的机床预测性再制造新模式。将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PHM)融入再制造,提出并详细阐述了数字孪生驱动的机床预测性再制造新模式的关键技术体系与实现框架,包括机床数字孪生体构建、机床运行状态监测与诊断、机床故障预测与健康管理、机床再制造时机决策、机床再设计与再制造等。通过上述体系架构及关键技术实施,构建了一种多状态监测与诊断、数字孪生全过程驱动、再制造时机智能判断的在役机床“事前”预测性再制造运行机制,可有效减少突发性故障及停工损失并保障企业的制造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制造 机床 数字孪生 预测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生命周期的机械制造企业低碳运行过程模型 被引量:4
18
作者 杜彦斌 李聪波 李文婧 《现代制造工程》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7-12,共6页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涵盖目标体系层、低碳运行策略层、生命周期过程层及支撑系统层四层结构的机械制造企业低碳运行总体框架模型;并对机械制造企业低碳运行的目标体系框架、低碳运行策略、生命周期过程及支撑体系等进行详细分... 基于产品全生命周期理论,建立涵盖目标体系层、低碳运行策略层、生命周期过程层及支撑系统层四层结构的机械制造企业低碳运行总体框架模型;并对机械制造企业低碳运行的目标体系框架、低碳运行策略、生命周期过程及支撑体系等进行详细分析,可为制造企业低碳运行提供总体框架指导以及理论支撑;最后,结合所提出的过程模型,对某汽车制造企业低碳运行的实施过程以及效果进行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碳制造 运行 过程模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混合人工蜂群算法在并联机构尺度优化中的应用 被引量:3
19
作者 李平 彭斯洋 +2 位作者 车林仙 杜力 吴振宏 《机械设计》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90-96,共7页
以4-RUPaR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机构杆长为约束条件,利用解析几何中的坐标变换理论,得到其运动学反解模型,根据该模型,利用所有满足约束条件的'点集'描述并联机构定姿态工作空间大小。建立以并联机构驱动连杆长度、执行连杆长... 以4-RUPaR并联机构为研究对象,以机构杆长为约束条件,利用解析几何中的坐标变换理论,得到其运动学反解模型,根据该模型,利用所有满足约束条件的'点集'描述并联机构定姿态工作空间大小。建立以并联机构驱动连杆长度、执行连杆长度和动平台尺寸为设计变量,以工作空间最大化作为优化目标的尺度优化模型。在求解多维优化问题时,为提高算法的搜索效率及解的质量,文中将差分进化(Differential Evolution, DE)算法融入人工蜂群(Artificial Bee Colony,ABC)算法,提出一种混合人工蜂群(Hybrid Artificial Bee Colony,HABC)算法,以增强算法的全局优化能力。应用HABC算法求解并联机构尺度优化设计,获得了较好的优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并联机构 尺度优化设计 混合人工蜂群算法 差分进化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监测诊断的在役机床个性化再设计技术体系 被引量:3
20
作者 杜彦斌 曹华军 《中国机械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567-575,共9页
在役机床再制造具有典型的个性化特征。在分析在役机床再制造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役机床个性化再设计的概念,并分析了多重个性化内涵;从机床产品生命周期、机床整机及零部件性能演化与损伤等理论基础,运行状态数据采集与监测、... 在役机床再制造具有典型的个性化特征。在分析在役机床再制造个性化需求的基础上,提出了在役机床个性化再设计的概念,并分析了多重个性化内涵;从机床产品生命周期、机床整机及零部件性能演化与损伤等理论基础,运行状态数据采集与监测、数据存储与处理、状态诊断与决策分析、个性化再设计支持工具等支撑技术以及个性化匹配、可再制造性评价、质量提升再设计、智能化提升再设计、绿色化提升再设计等关键技术三个方面构建了基于监测诊断的在役机床个性化再设计技术体系;最后,结合某在役重型卧式车床再设计过程进行了案例分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床 在役再制造 个性化再设计 技术体系 监测诊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