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核心—边缘理论的长江上游地区县域发展活力与均衡性动态研究
1
作者 黄丹 赵伟 +3 位作者 谢海浪 江雅婷 何晨曦 骆东奇 《水土保持研究》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310-319,331,共11页
[目的]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发展活力和均衡性时空动态特征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方法]基于核心—边缘理论,构造灯光基尼系数和平均灯光强度,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等分析和刻画了2000—2020年长江上游地区发展活... [目的]分析长江上游地区发展活力和均衡性时空动态特征对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方法]基于核心—边缘理论,构造灯光基尼系数和平均灯光强度,运用空间自相关模型等分析和刻画了2000—2020年长江上游地区发展活力与均衡性的时空异质性及两者的“核心—边缘”特征。[结果](1)省市尺度上,重庆市的发展活力最高,增长幅度为7.33,发展更为均衡;县域尺度上,长江上游地区发展活力均值上升3.25,均衡性均值下降0.14,整体由“显著失衡”转变为“逐渐均衡”。(2)长江上游地区县域发展活力及均衡性表现出显著的“核心—边缘”特征。从发展活力来看,川渝贵均处于空间核心极化阶段;从均衡性来看,各县域处于空间边缘扩散阶段,并逐步向空间动态均衡阶段发展。(3)县域发展活力与均衡性“核心—边缘”特征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弱化,并表现出省市迥异;发展活力的“核心—边缘”特征较均衡性更凸出,急需采取措施激活各县域的经济发展。[结论]长江上游地区县域发展活力与均衡性仍存在显著的空间分异特征,需重视优化区域经济空间结构,缓解以城市群为核心发展带来的剧烈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心—边缘理论 发展活力 均衡性 长江上游 夜间灯光数据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