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数字乡村建设应用领域、推进障碍与优化路径 被引量:1
1
作者 黄延霞 《农业经济》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53-56,共4页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基于城乡数字资源,可有效打造数字技术发展空间,增强社会民生福祉,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数字乡村建设兴起缘于数字经济时代浪潮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利好政策... 数字乡村是乡村振兴的战略方向和重要内容。数字乡村建设基于城乡数字资源,可有效打造数字技术发展空间,增强社会民生福祉,改善农村产业结构,缩小城乡数字鸿沟。数字乡村建设兴起缘于数字经济时代浪潮和乡村全面振兴深度融合、利好政策助推与数字信息技术广泛应用,并从乡村经济、乡村社会、乡村治理三大方面实现嬗变。因此要基于数字技术驱动,通过强化基础支撑、人才助力、技术驱动和体系保障加快我国数字乡村建设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乡村 数字治理 数字经济 数字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普惠金融对中小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研究
2
作者 姚焱 《绿色科技》 2024年第23期215-220,共6页
绿色技术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其发挥了重要作用。选取了2011-2022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地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及程度。采用STATA.1... 绿色技术创新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动力源泉,数字普惠金融的发展对其发挥了重要作用。选取了2011-2022年我国中小板上市公司作为研究对象,通过构建双向固定效应模型,系统地探讨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机制及程度。采用STATA.18计量软件进行检验。结果表明:①数字普惠金融对企业的绿色技术创新具有正向作用;②融资约束作为中介变量发挥了中介效应,显著的影响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积极效应。指出了数字普惠金融对绿色技术创新的影响在不同产权性质下存在差异,其中对非国有企业绿色技术创新的正向效应更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普惠金融 中小企业 绿色技术创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新文科下《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探究 被引量:3
3
作者 刘振振 胡传东 +2 位作者 周万春 任雯雯 王雨菡 《绿色科技》 2022年第7期251-254,共4页
新文科背景下《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研究对地理相关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基于教学实践和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探究了《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前提是“... 新文科背景下《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研究对地理相关专业学生的全面发展有重要影响:有助于培养担当民族复兴大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时代新人。基于教学实践和人文地理学的学科属性,探究了《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设计前提是“教材挖掘—内容把控—章节合并—专题讲解”;设计思路是“依托教材—完善内容—发掘元素—明确目标”;具体实施路径是“教学革新—课程完善—模式创新—思政育人”;课程评价需要“多类考核综评+学生主体自评+多元综合评价”三方结合;最终通过人文地理学的课程建设带动专业辐射,育人成果服务地方发展。此外,对建设实施的主体、师资、内容、教材、教学条件等进行了讨论,提出了课程的设计实施需要三方协同、一体共建;师资建设需要思政化引领和专业化带动;教学内容和课程体系需要“三度”改革;高质量教材建设和实践教学条件建设是《人文地理学》课程思政建设的重要保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文科 人文地理学 课程思政 建设路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刘振振 雷勤颖 +3 位作者 舒雅欣 任雯雯 周文清 陶镰 《绿色科技》 2022年第9期277-280,共4页
由于研学旅行已成为教育发展的热点,但研学课程的设计却存在诸多问题。为探明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切实助推研学旅行走深走实。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4个现状及问题:“形式主义研学”... 由于研学旅行已成为教育发展的热点,但研学课程的设计却存在诸多问题。为探明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现状、问题及改进策略,切实助推研学旅行走深走实。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论为指导,分析了研学旅行课程开发的4个现状及问题:“形式主义研学”弱化了研学旅行的教育内涵;研学课程的内容设计与课标要求不匹配;研学主体职责不明确,研学市场秩序不规范;课程设计人才少,新技术未能有效融入课程设计。用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对研学课程的内涵建设、设计逻辑及一般模式进行了探究,并针对性提出改进措施:立足现状探究多元化研学课程模式;深度融合研学内容与校本教育的基本要求;让课程开发依托教材、回归学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研学课程 建构学习 开发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数字赋能视域下的韧性乡村建设:逻辑、困境与行动策略
5
作者 杨杨 王文艳 《现代城市研究》 2025年第7期19-24,共6页
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并存的风险社会,乡村也被不断增多的风险挑战所扰动,通过韧性乡村建设防范化解各种难预料因素,已经成为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数字技术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可以在韧性乡村建设过程中... 在高度复杂性和高度不确定性并存的风险社会,乡村也被不断增多的风险挑战所扰动,通过韧性乡村建设防范化解各种难预料因素,已经成为促进乡村可持续发展的重要议题。数字技术作为推动乡村治理现代化的支撑力量,可以在韧性乡村建设过程中发挥其赋能效应,围绕价值、制度和技术三重逻辑增进乡村的韧性发展能力。然而,乡村数字化转型并非一蹴而就,数字技术赋能韧性乡村建设仍然面临着观念、组织、效能和过程等困境,掣肘了数字技术助力乡村抵御风险冲击的有效性。为了更好地发挥数字技术赋能韧性乡村建设的优势,应当强化乡村社会数字技术运用的价值导向,积极打造风险应对的乡村数字治理共同体,不断优化数字技术嵌入乡村治理的用户感知,加快改善韧性乡村建设的数字化人才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技术 韧性乡村 技术赋能 风险应对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