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大巴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区系特征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张家辉 杨蕊 +3 位作者 饶东升 叶大进 肖训焰 邓洪平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4-78,共5页
对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保护区有大型真菌53科111属181种,其中木生真菌97种、寄生真菌3种、土生真菌81种;含5种以上的科为多孔菌科、伞菌科、红菇科、小皮伞科、口蘑科、牛肝菌科、球盖菇科、... 对重庆大巴山自然保护区大型真菌资源及其区系特征进行了研究.结果:保护区有大型真菌53科111属181种,其中木生真菌97种、寄生真菌3种、土生真菌81种;含5种以上的科为多孔菌科、伞菌科、红菇科、小皮伞科、口蘑科、牛肝菌科、球盖菇科、刺革菌科、鹅膏菌科、小伞科;含4种以上的属为红菇属、鬼伞属、皮伞属、多孔菌属、鹅膏菌属、马勃属、小菇属、灵芝属;从属的组成上可划分为世界分布属(73.87%)、泛热带分布属(13.51%)和北温带分布属(12.62%),表现出从亚热带向北温带过渡的区系特征.在区系亲缘关系上与湖北和陕西较为接近,而与川西地区的区系较为疏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巴山自然保护区 大型真菌 区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凤仙花科植物1新记录种--太子凤仙花 被引量:4
2
作者 丁博 王茜 +1 位作者 邓洪平 饶东升 《西北植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8期1705-1707,共3页
该文报道重庆市1新记录种——太子凤仙花(Impatiens alpicola Y.L.Chen et Y.Q.Lu),并描述该新记录种的形态特征和生境分布,凭证标本存放于重庆三峡学院生命科学与工程学院植物标本馆。另编制了重庆市分布凤仙花属植物分种检索表。
关键词 太子凤仙花 凤仙花属 新记录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资源及其多样性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郑越月 饶东升 +1 位作者 赵正武 刘艳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55-59,共5页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有50科97属172种,其中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资源占总种数的29.07%,包括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和重庆市特有植物3种... 通过查阅文献,了解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资源,并对其多样性进行分析。以重庆市城口县为模式产地的药用植物有50科97属172种,其中珍稀濒危和特有植物资源占总种数的29.07%,包括国家I级保护野生植物1种和重庆市特有植物3种,并提供了详细的物种名录。物种最丰富的科(种数≥10)分别是菊科、伞形科、毛茛科、凤仙花科和报春花科;物种最丰富的属(种数> 5)分别是凤仙花属、风毛菊属、天南星属和报春花属。生活型以多年生草本植物占绝对优势,占总种数的55.81%。植物药用部位集中于全草和根,分别占总种数的45.35%和32.56%。研究结果为重庆市城口县发展道地药材提供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药用植物 多样性 城口县 资源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濒危植物崖柏回归苗木存活和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联性 被引量:4
4
作者 马凡强 郭泉水 +5 位作者 秦爱丽 简尊吉 黄吉勇 王中兵 杨泉 张世强 《林业科学》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12,共12页
【目的】研究崖柏回归初期苗木存活和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影响崖柏回归初期苗木存活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回归崖柏生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重庆市开州区和城口县崖柏回归区内布设142块20 m×20 m... 【目的】研究崖柏回归初期苗木存活和生长与环境因子的关系,揭示影响崖柏回归初期苗木存活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为回归崖柏生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典型抽样法,在重庆市开州区和城口县崖柏回归区内布设142块20 m×20 m样地,调查崖柏的保存率、苗高、地径和冠幅以及气候、地形、土壤、生物、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等因子。运用灰色关联分析法,揭示影响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运用回归分析法,研究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指标随主要因子的变化。【结果】影响回归崖柏苗木存活和生长的主要环境因子因地而异,在开州崖柏回归区影响最大的是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其次是气候因子中的最冷月最低气温和年均气温,地形因子中的坡向,土壤因子中的土壤有效钾含量、土壤有效氮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在城口崖柏回归区影响最大的是气候因子中的最冷月最低气温,其次是气候因子中的年均气温和月均昼夜温差,地形因子中的坡度,土壤因子中的土壤全钾含量和土壤非毛管孔隙度以及生物因子中的杂草盖度。在开州回归区,崖柏的苗高和地径与最冷月最低气温、年均气温呈显著(P<0.05)或极显著(P<0.01)正相关,冠幅与年均气温、土壤有效钾含量、土壤有效氮含量和土壤总孔隙度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城口回归区,苗高、地径、冠幅与最冷月最低气温呈极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年均气温、苗高与月均昼夜温差呈显著正相关,冠幅与土壤全钾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开州回归区苗木保存率与土壤有效钾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崖柏苗木的地径和冠幅以阴坡最大,苗木保存率以半阳坡最高;间作农作物的地径最粗,林冠下造林的地径最细;间作药材的冠幅最大,撂荒地的冠幅最小;间作农作物的苗木保存率大,苗木较高,但与其他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差异不显著。【结论】气候、地形、土壤、生物、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中的各项指标对崖柏回归初期苗木存活和生长均有一定影响,但以气候因子中的最冷月最低气温及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的影响最大。在开州崖柏回归区回归地利用和管理方式影响最大,在城口崖柏回归区气候因子中的最冷月最低气温的影响最大,其他环境因子影响相对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濒危植物 崖柏 回归初期 保存率 生长 环境因子 灰色关联分析 回归分析 方差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崖柏球花和球果形态特征的补充描述 被引量:7
5
作者 刘学利 郭璇 +2 位作者 张中信 张世强 王东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424-427,共4页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是我国特有植物,为濒危物种,在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曾被确认为野外绝灭.已有文献中缺少对崖柏雌球花形态的描述,对雄球花小孢子叶数目和形态、每小孢子叶具小孢子囊数、... 崖柏(Thuja sutchuenensis Franch.)是我国特有植物,为濒危物种,在1998年世界自然保护联盟(IUCN)濒危物种红色名录中曾被确认为野外绝灭.已有文献中缺少对崖柏雌球花形态的描述,对雄球花小孢子叶数目和形态、每小孢子叶具小孢子囊数、球果种鳞数、可育种鳞位置、种子特征的描述也不够全面.本文根据野外居群的观察和标本研究对上述形态特征进行了补充描述,同时,对不同发育阶段雄球花形态和种子败育特征进行了观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崖柏 特有植物 濒危物种 形态特征 中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