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考虑施扰山体影响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分析 被引量:1
1
作者 李正良 王邦杰 王涛 《振动工程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279-291,共13页
由于受扰山体风场会受到附近其他山体的影响,处于受扰山体风场中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需要考虑施扰山体的影响。为了分析施扰山体对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复杂山地风场特性风洞试验,讨... 由于受扰山体风场会受到附近其他山体的影响,处于受扰山体风场中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需要考虑施扰山体的影响。为了分析施扰山体对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本文进行了复杂山地风场特性风洞试验,讨论了受扰山体风场平均风修正系数和脉动风修正系数随施扰山体坡度、高度和间距的变化规律,并提出了相应的分布模型;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考虑施扰山体影响的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非线性有限元模型;采用雨流计数法和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进行疲劳损伤分析;通过本文提出的框架研究了施扰山体对某两跨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疲劳损伤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施扰山体坡度的增大,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各部位疲劳损伤呈先减小后增大的变化趋势;施扰山体高度对各部位疲劳损伤的影响较小,无明显变化规律;当施扰山体间距为0~600 m时,各部位疲劳损伤随着间距的增大而逐渐减小,当施扰山体间距为600~800 m时,各部位疲劳损伤随着间距的增大而陡然增大;在同一施扰山体影响下,支撑导线悬索和导线的端部疲劳损伤均较跨中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悬索支撑输电结构 风振疲劳损伤 Miner线性疲劳累积损伤准则 复杂山地风场 施扰山体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双柱悬索拉线塔风致倒塌易损性分析 被引量:4
2
作者 李正良 张智航 王涛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255-267,共13页
作为风敏感结构,双柱悬索拉线塔在强风荷载作用下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发生倒塌破坏,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风灾易损性分析。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双柱悬索拉线塔风致倒塌易损性分析方法。首先,考虑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基于拉丁超立方抽... 作为风敏感结构,双柱悬索拉线塔在强风荷载作用下易遭受不同程度的损伤甚至发生倒塌破坏,因此,有必要对其进行风灾易损性分析。为此,本文提出一种双柱悬索拉线塔风致倒塌易损性分析方法。首先,考虑结构参数的不确定性,基于拉丁超立方抽样建立双柱悬索拉线塔不确定性模型,完成所有样本模型的非线性静力推覆分析;然后,利用B-R准则和对数正态分布函数拟合得到双柱悬索拉线塔倒塌易损性曲线;最后,研究风向角和拉线初张力对结构倒塌易损性曲线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相较于确定性倒塌分析,不确定性倒塌分析能够更好地评估双柱悬索拉线塔的抗风承载能力;风向角对双柱悬索拉线塔的倒塌易损性影响较大,结构的最不利风向角为45°,当基本风速小于56.5 m/s时,结构在任一风向角下的倒塌概率都很小;拉线初张力对结构倒塌临界风速无影响,但对立柱顶点位移易损性曲线影响较大;增大拉线初张力,左右侧立柱的顶点位移易损性曲线均向左移动,且其对背风侧立柱的影响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柱悬索拉线塔 风灾易损性 初张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被引量:3
3
作者 李正良 王邦杰 王涛 《振动与冲击》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71-78,290,共9页
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是一类适用于山地地形的新型输电结构,其主要受风荷载控制。为此,该研究发展了该输电结构风振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开展了结构风振响应分析。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通过单元应变能与位移的关系推导了支撑悬索... 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是一类适用于山地地形的新型输电结构,其主要受风荷载控制。为此,该研究发展了该输电结构风振非线性有限元分析模型并开展了结构风振响应分析。考虑结构的几何非线性,通过单元应变能与位移的关系推导了支撑悬索和输电线的三维杆单元切线刚度矩阵;给出了支撑悬索和输电线的单元质量矩阵、阻尼矩阵以及由风荷载等效而得的单元节点荷载向量;基于非线性有限元理论,建立了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风振非线性动力方程,并采用了结合Newton-Raphson迭代法的Newmark-β法求解非线性动力方程;通过所建立的动力学分析模型对两跨耐张型悬索支撑输电结构进行了风致非线性振动分析。算例分析结果表明:①提出的模型具有较好的计算精度和较高的计算效率;②悬索支撑导线部分的低阶固有频率比悬索支撑地线部分的低阶固有频率更低;③该输电结构的输电线位移响应受风荷载影响较大;④输电线侧向位移和支撑悬索张力受风速和风向角影响均较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输电结构 悬索支撑 风致振动 非线性有限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高层建筑形状及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影响研究 被引量:17
4
作者 闫渤文 魏民 +4 位作者 鄢乔 程勇 舒臻孺 李秋胜 周绪红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61-71,共11页
基于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s Dynamics,CFD)研究高层建筑形状及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采用最大风速比和归一化加速面积比,定量研究五种高层建筑形状及四类建筑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确... 基于风洞试验和计算流体动力学方法(Computational Fluids Dynamics,CFD)研究高层建筑形状及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采用最大风速比和归一化加速面积比,定量研究五种高层建筑形状及四类建筑布局对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确定全风向下的最优建筑形状以及布局,结合CFD数值模拟获得的全域流场信息,揭示建筑形状和布局对于城市街区行人风环境的影响机理.结果表明:在保持建筑高度和街区容积率一致的情况下,高层建筑群周边最大风速比不会随着建筑形状和建筑布局的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但建筑形状和建筑布局会改变建筑群周边高风速区域的面积大小,全风向下的最优建筑形状和布局分别是Y字形和错列式布局,而最不利形状和布局分别是H字形和围合式布局.不同布局下的方形、H字形及X字形高层建筑群的最不利风向均位于斜风向,而十字形及Y字形则为正风向.高层建筑群在行人高度处的风加速现象主要是由狭管效应和角部分离效应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街区 行人风环境 建筑形状 建筑布局 风洞 CFD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主动红外入侵探测的在室人数测试方法 被引量:1
5
作者 徐文璐 刘猛 刘欢 《重庆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51-60,共10页
在室人数与建筑用能系统紧密相关,实时在室人数的监测是建筑用能行为方向的热点问题之一。红外传感是现有研究方法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其测试精度与安装高度、人员通过速度及人员体型等因素有关,选取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依据建筑室内人... 在室人数与建筑用能系统紧密相关,实时在室人数的监测是建筑用能行为方向的热点问题之一。红外传感是现有研究方法中应用较广泛的方法,其测试精度与安装高度、人员通过速度及人员体型等因素有关,选取主动红外入侵探测器,依据建筑室内人员活动情况,研究了安装高度、通过速度及人员体型对在室人数测试精度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考虑各种人员体型及通过速度时,测试精度随安装高度的降低先升高后降低。通过速度越慢,测试精度越高,当v≥1.4 m/s时,测试精度低于60%;当1.0 m/s≤v<1.4 m/s时,测试精度为70%~81%;当v<1.0 m/s时,测试精度高于95%,当v<0.8 m/s时,测试精度达到100%等。被测人员的身高和体重指数(BMI)均与测试精度呈强正线性相关。通过不同工况分析,提出了应用于实际场景的综合精度估算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主动红外入侵探测 在室人数 安装高度 通过速度 人员体型 精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