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0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靶向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检测模型循环肿瘤细胞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1
1
作者 房慧颖 蒋伟 +1 位作者 何晓静 曾晓华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0期721-725,731,共6页
目的制备靶向标记的Cy5.5掺杂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并研究其用于检测模型循环肿瘤细胞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靶向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检测其结构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 目的制备靶向标记的Cy5.5掺杂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并研究其用于检测模型循环肿瘤细胞的可行性。材料与方法通过反相微乳液法及碳二亚胺法制备靶向上皮细胞黏附分子(EpCAM)的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检测其结构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化学结构等基本理化性质;采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检测其对模型循环肿瘤细胞(CTC)系(乳腺癌MCF-7细胞)特异靶向能力。结果成功制备了靶向标记的Cy5.5掺杂的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呈单分散粒径相对均一的球形形态,平均粒径为(128.52±4.10)nm,平均zeta电位为(-27.51±3.81)mV;紫外/可见光光谱及荧光光谱结果显示荧光染料Cy5.5掺杂入二氧化硅后并未改变其荧光性质;傅里叶红外光谱结果表明PEG成功修饰于荧光二氧化硅表面;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及流式细胞术提示制备的靶向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能特异地与模型循环肿瘤细胞结合。结论制备的靶向荧光二氧化硅纳米粒子具有良好的理化性质及特异靶向乳腺癌MCF-7细胞的能力,在检测CTC细胞群或具有低标记物表达的细胞等方面显示出极好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乳腺肿瘤 MCF-7细胞 纳米粒子 二氧化硅 肿瘤细胞 循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替吉奥治疗原发性肝癌根治术后循环肿瘤细胞阳性患者的效果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王春梅 曾建挺 +1 位作者 罗鲜樟 刘亚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13-516,共4页
目的探索替吉奥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根治术后循环肿瘤细胞(CTC)阳性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1月重庆市肿瘤医院收治的PHC术后CTC阳性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CTC数目变化、毒副作... 目的探索替吉奥治疗原发性肝癌(PHC)根治术后循环肿瘤细胞(CTC)阳性患者的效果。方法收集2014年6月-2016年1月重庆市肿瘤医院收治的PHC术后CTC阳性的患者5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28例。观察治疗后2组患者CTC数目变化、毒副作用、无瘤存活时间。计量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2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检验,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2组存活率比较采用Breslow检验。结果治疗开始后2组在各检测时间点CTC数目分别为:3个月(2.1±1.2 vs 3.8±1.2)、6个月(1.9±1.3 vs 4.0±1.4)、12个月(1.5±1.2 vs 4.5±1.5)、18个月(1.6±1.4 vs 5.5±0.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5.52、5.96、8.17、12.33、P值均<0.000 1)。治疗组在治疗后1个月CTC数目较治疗前明显降低(t=8.10,P<0.000 1)。对照组随着时间推移,CTC数目较前明显增多。治疗组无瘤存活时间较对照组明显延长(t=5.279,P=0.021 6),疾病进展时间治疗组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1.8±2.4)个月vs(10.8±2.3)个月,t=4.31,P<0.05)]。观察期内2组患者均未出现死亡病例。治疗组5例出现不良反应,其中消化道反应2例、肝功能损伤2例、骨髓抑制1例。经对症处理后均好转,且未影响治疗药物的使用,所有患者均未发生Ⅲ级及以上副作用。结论替吉奥可使PHC根治术后CTC阳性患者的无瘤生存期延长,并未增加毒副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肿瘤 循环肿瘤细胞 替吉奥 治疗结果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螺旋断层放疗在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卵巢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研究 被引量:7
3
作者 郭明芳 柳先锋 +1 位作者 刘俐 王冬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9-42,共4页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TOMO)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卵巢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共纳入宫颈癌保卵巢根治术的早期年轻患者21例,同一患者均分别... 目的:比较螺旋断层放疗(helical tomotherapy,TOMO)和调强放射治疗(intensity-modulated radiotherapy,IMRT)在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卵巢根治术后放疗中的剂量学特点。方法:共纳入宫颈癌保卵巢根治术的早期年轻患者21例,同一患者均分别采用TOMO和IMRT两种照射技术设计放疗计划,比较2种计划靶区剂量的适形度(conformity index,CI)和均匀性(homogeneity index,HI),靶区和危及器官(organs at risk,OARs)的剂量学分布以及机器跳数(monitor unit,MU)、治疗时间(delivery time,DT)。结果:采用TOMO放疗技术的肿瘤靶区CI为0.894±0.006,HI为1.082±0.006,均优于IMRT(0.855±0.008,1.106±0.006)(P=0.000,P=0.0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于卵巢的保护,TOMO计划的V5仅有17.20±0.18,明显小于IMRT计划(38.92±0.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Dmean(4.21±0.03)也低于IMRT计划(4.82±0.04)。对于其他正常器官,TOMO同样具有剂量学优势,但是TOMO需要更多的治疗跳数(7 729±42),而IMRT的平均治疗跳数为(1 974±2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0)。两者的治疗时间相当。结论:TOMO技术能获得更好的靶区适形度和均匀性,对于卵巢及盆腔正常器官的保护更优,是早期年轻宫颈癌患者保卵巢根治术后放疗的最好选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宫颈癌 螺旋断层放射治疗 调强放射治疗 剂量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食管-胃颈部吻合方法的对比研究 被引量:11
4
作者 滕飞 蔡华荣 +2 位作者 尹哲 周洪 江跃全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97-201,共5页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食管-胃颈部吻合方法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月我中心完成232例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根据不同的颈部吻合方式分为2组:新式吻合组(颈部端端-侧侧-套入式吻合)68... 目的探讨一种新的食管-胃颈部吻合方法在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2014年10月~2016年1月我中心完成232例胸、腹腔镜联合下食管癌根治术。根据不同的颈部吻合方式分为2组:新式吻合组(颈部端端-侧侧-套入式吻合)68例,传统吻合组(以圆形吻合器做颈部端-侧吻合)164例,2组患者均采用胸、腹腔镜联合切口,胃-食管颈部吻合,仅颈部吻合方式不同。比较2组主要并发症(吻合口漏、吻合口瘢痕狭窄、胃食管返流)、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等情况。结果 2组手术时间分别为(223.5±42.4)、(213.7±39.8)min,无统计学差异(t=1.675,P=0.095);术中出血量分别为(83.4±24.2)、(87.6±27.3)ml,无统计学差异(t=-1.102,P=0.272);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12.2±3.5)、(12.8±6.0)d,无统计学差异(t=-0.771,P=0.441);吻合口漏发生率分别为1.5%(1/68)、8.5%(14/164),无统计学差异(χ2=2.886,P=0.089);新式吻合组吻合口狭窄发生率1.5%(1/68),明显低于传统吻合组12.2%(20/164)(χ2=6.716,P=0.010);新式吻合组胃食管返流发生率5.9%(4/68),明显低于传统吻合组18.3%(30/164)(χ2=5.919,P=0.015)。结论端端-侧侧-套入式吻合技术安全、可行,吻合口常见并发症(吻合口狭窄、消化液返流)发生率低,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颈部吻合 吻合口漏 吻合口狭窄 胃食管返流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回顾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王婷 方俊 +3 位作者 田玲 童永红 尹哲 唐龙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927-932,共6页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在院接受羟考酮单药或联合加巴喷丁镇痛治疗14 d以上、合并中度以上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2组各30... 目的:观察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治疗老年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镇痛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60例在院接受羟考酮单药或联合加巴喷丁镇痛治疗14 d以上、合并中度以上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老年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比较2组各30例患者在给药后3、7、14 d时盐酸羟考酮缓释片的用量、镇痛效果和生活质量,观察2组患者的不良反应。结果:联合用药组盐酸羟考酮缓释片在3、7、14 d的日均用量均低于单药组(P<0.05);2组治疗后疼痛均有不同程度缓解,联合用药组优于单药组(P<0.05);2组患者治疗后各时间点的各项生活质量评分较治疗前均有明显改善,其中日常活动、情绪、睡眠及生活乐趣4个方面的评分,联合用药组与单药组组间差异明显(P<0.05),行走能力、日常工作、与他人的关系3个方面组间差异不明显(P>0.05);联合用药组便秘及恶心、呕吐的发生率低于单药组(P<0.05),头晕、嗜睡的不良反应高于单药组(P>0.05)。结论:盐酸羟考酮缓释片联合加巴喷丁能有效控制老年患者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可减少羟考酮的用量,降低其不良反应,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值得在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加巴喷丁 老年 癌性神经病理性疼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相变型纳米红细胞用于多模态成像引导下增强光动力治疗:体外实验 被引量:4
6
作者 张亮 杨珂 +5 位作者 王冬 王志刚 王颖 陈雪莹 赵钕君 姚元志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486-490,共5页
目的制备一种携光敏剂IR780并具有载氧功能的相变型纳米红细胞(Nano-RBCs),探讨其用于体外多模态成像及增强光动力治疗(PDT)的价值。方法通过一步乳化法制备包裹IR780及全氟己烷(PFP)的脂质体(Lip-PFPIR780),负载氧气后即为相变型Nano-R... 目的制备一种携光敏剂IR780并具有载氧功能的相变型纳米红细胞(Nano-RBCs),探讨其用于体外多模态成像及增强光动力治疗(PDT)的价值。方法通过一步乳化法制备包裹IR780及全氟己烷(PFP)的脂质体(Lip-PFPIR780),负载氧气后即为相变型Nano-RBCs。检测相变型Nano-RBCs的一般理化特性,观察其体外超声/光声/荧光三模态成像效果并进行定量分析,采用单线态氧荧光探针(SOSG)评估其对体外PDT效果的影响。结果制备的Nano-RBCs大小均一,平均粒径(372.5±87.3)nm,IR780包封率92.50%。体外显影实验显示,随相变型Nano-RBCs浓度越高,体外超声、光声、荧光成像效果越好。在IR780浓度一定的情况下,激光照射后相变型Nano-RBCs的SOSG荧光强度明显高于单纯IR780(P<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相变型Nano-RBCs可用于多模态成像,并可增强体外PDT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相变 纳米红细胞 光敏剂IR780 全氟己烷 多模态成像 光动力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croRNA-193b和microRNA-141在脓毒血症休克小鼠基因启动子区的甲基化状态 被引量:1
7
作者 吴思思 李雪 +3 位作者 李如利 蒋维 汪香秀 汪潇潇 《生物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4-17,共4页
为了探究microRNA-193b和microRNA-141在脓毒血症休克小鼠的受累器官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病理生理学意义,利用盲肠结扎穿刺(CLP)小鼠脓毒血症休克晚期模型,采用多导生理仪检测心功能,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和血乳酸水平,亚硝酸氢盐测序(... 为了探究microRNA-193b和microRNA-141在脓毒血症休克小鼠的受累器官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及病理生理学意义,利用盲肠结扎穿刺(CLP)小鼠脓毒血症休克晚期模型,采用多导生理仪检测心功能,自动生化仪检测血糖和血乳酸水平,亚硝酸氢盐测序(BSP法)分别检测小鼠心脏、肝脏、肺及小肠的microRNA-193b和microRNA-141的基因启动子区甲基化。microRNA-193b基因克隆测序结果表明,休克晚期小鼠心脏组织其CpG岛的甲基化程度明显升高,甲基化频率为23.9%,高于正常组1.9%(P<0.05);microRNA-141基因克隆测序结果显示,休克晚期小鼠肺、小肠组织其CpG岛的甲基化程度明显升高,甲基化频率分别为31.2%和36.9%,高于正常组织3.4%(P<0.01)和4.6%(P<0.01)。结果表明在脓毒血症休克时,小鼠出现心功能障碍和代谢紊乱,microRNA-193b和microRNA-141的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这可能是microRNA-193b和microRNA-141的表达水平变化的原因,并提示它们可能通过调节下游炎症相关靶蛋白的表达,继而调节感染性休克的病理生理过程。microRNA-193b和microRNA-141可能为感染性疾病早期诊断、治疗的新标志物和新靶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血症 microRNA-193b microRNA-141 甲基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3例报道与文献复习 被引量:10
8
作者 王莉 黄德鸿 +9 位作者 肖春燕 李昱 张文军 郭冰凌 龚奕 杨涛 李启英 南映瑜 张军 项颖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45-50,共6页
目的结合病例报道和文献复习探讨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EITL)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EITL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诊治经过和预后,同时对既往发表文献中的其他案... 目的结合病例报道和文献复习探讨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MEITL)的临床病理特征,为诊断和治疗提供经验和借鉴。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MEITL患者的临床表现、组织病理学和免疫组化特点、诊治经过和预后,同时对既往发表文献中的其他案例进行复习和总结。结果本文报道的3例患者中,2例患者为中老年男性,1例为青年女性。3例患者的病变部位均在小肠,其中女性患者同时出现皮肤、乳腺受累。临床表现主要为腹胀、腹痛和肠道穿孔;病理特征主要为全层肠壁被大小均一的肿瘤细胞弥漫性浸润。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肿瘤细胞表达T细胞标记CD3、CD8、CD56、T细胞胞浆内抗原(TIA-1)、CD4和CD5;Ki-67增殖指数为50%~70%。在治疗上,病例1先后接受CHOP方案和GDP方案治疗,于确诊2年后死亡。病例2接受CHOP方案化疗1个疗程,随后放弃治疗死亡。病例3放弃治疗自动出院失访。结合既往发表的文献可见,MEITL发病率低,诊断较困难,具有高度侵袭性,患者对现有治疗的反应均较差。结论 MEITL好发于小肠,少见、进展快,患者易发生肠道穿孔、预后差,其诊断需结合临床表现、病理学特征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等进行综合判断。尽早手术明确诊断并积极化疗可改善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单形性嗜上皮性肠道T细胞淋巴瘤 诊断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颈部中央区淋巴结清扫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 被引量:32
9
作者 潘先均 胡代星 苏新良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180-183,共4页
目的·探讨清扫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2年10月—2015年11月由同一位外科医师手术治疗的18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 目的·探讨清扫颈部中央区淋巴结及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在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乳腺外科2012年10月—2015年11月由同一位外科医师手术治疗的187例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初治患者的临床资料与颈部淋巴结转移情况。结果·187例患者中94例术后病理证实存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转移率为50.2%。不同性别、年龄患者间的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而肿瘤为多中心病灶、直径>5 mm、侵犯包膜、肿瘤位于腺叶下极时,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显著增高(均P<0.05)。69例患者同期行颈侧区淋巴结清扫,其中22例被证实存在颈侧区淋巴结转移;这22例患者中,中央区淋巴结转移数≥2枚者,伴有颈侧区淋巴结转移的风险显著增高(P<0.05)。术中冰冻病理检查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水平较现行颈部淋巴结阴性(cN0)标准高(P<0.05),其假阴性率(20.2%)显著低于现行cN0标准(88.8%);其与术后病理检查对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的诊断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K=0.765,P=0.000)。结论·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有较高的颈部中央区淋巴结转移率,建议常规清扫中央区。术中中央区淋巴结冰冻病理检查可较准确地评估颈部淋巴结的转移状态,有助于指导甲状腺及颈部淋巴结的手术范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 中央区淋巴结清扫 术中冰冻病理检查 颈部淋巴结阴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Meta分析 被引量:16
10
作者 田旭 刘晓玲 +4 位作者 吴静 李琦 宋国敏 唐榕英 陈伟庆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10-217,共8页
目的:评价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及中国生物... 目的:评价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结局的影响。方法:电子检索Pub Med、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 Trials(CENTRAL)、中国知网(China National Knowledge Infrastructure,CNKI)、万方及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hinese Biomedical Literature Database,CBM)中有关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对重型颅脑损伤患者临床结局影响的随机对照研究,并手工检索合格研究及主题相关综述的参考文献。2位研究者独立筛查文献、提取资料、评价合格研究的偏倚风险后,采用STATA 12.0软件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18篇合格文献,包括研究对象1 016人。Meta分析表明,益生菌组患者的感染风险低于对照组人群(RR=0.53,96%CI=0.44~0.65,P=0.000);益生菌组患者的死亡风险低于对照组人群(RR=0.56,96%CI=0.38~0.82,P=0.003);益生菌组患者的胃肠道并发症发生风险低于对照组人群(RR=0.19,96%CI=0.13~0.25,P=0.000);益生菌组患者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e,ICU)住院天数短于对照组人群(MD=-4.55,96%CI=-5.91^-3.19,P=0.000)。结论:添加益生菌的早期肠内营养有效降低了重型颅脑损伤患者的感染率、死亡率及胃肠道并发症发生率,并明显缩短了患者的ICU住院天数,建议临床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型颅脑损伤 肠内营养 益生菌 META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米诺环素抑制甲醛炎性痛及机制 被引量:1
11
作者 程小娥 彭慧浈 +4 位作者 户雪雪 冯小金 马龙先 蒋昌宇 柳涛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797-804,共8页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区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以阐明其在甲醛炎性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行为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将30只3~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生理盐水模型... 目的:观察米诺环素对脊髓背角胶状质(substantia gelatinosa,SG)区神经元突触传递的影响,以阐明其在甲醛炎性痛中的作用机制。方法:行为学和免疫组织化学实验:将30只3~5周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对照组(8只)、模型组(8只)、生理盐水模型组(6只)和米诺环素模型组(8只)。对照组采用右后足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模型组(甲醛炎性痛模型)采用右后足背皮下注射5%(体积分数)甲醛溶液,生理盐水模型组和米诺环素模型组分别在模型制备前1 h腹腔注射生理盐水和米诺环素。记录4组大鼠足背皮下注射生理盐水或甲醛溶液后1 h内每5 min缩足和舔爪的时间,共记录1 h。痛行为学记录结束1 h后,行4%多聚甲醛心脏灌流取脊髓组织,以免疫组化实验的方法观察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电生理实验:选取26只3~5周龄雄性SD大鼠制作离体脊髓纵切片,每只大鼠随机选取2~5个神经元进行全细胞膜片钳记录,分别记录米诺环素、氟代柠檬酸和多西环素对SG神经元的自发性兴奋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excita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 EPSCs)或自发性抑制性突触后电流(spontaneous inhibitory postsynaptic currents,s IPSCs)的作用。结果:模型组与对照组比较,右侧缩足和舔爪等炎性痛行为及脊髓背角c-Fos蛋白表达显著增加;腹腔注射米诺环素可显著减轻大鼠第二相的炎性痛行为(t=2.957,P<0.05),并减少脊髓背角浅层(Ⅰ~Ⅱ)和深层(Ⅲ~Ⅳ)c-Fos蛋白的表达(t_(Ⅰ-Ⅱ)=3.912,t_(Ⅲ-Ⅳ)=2.630,P<0.05)。米诺环素显著增加SG神经元的s IPSCs的频率至用药前的220%±10%(P<0.05),但对s EPSCs的频率(100%±1%,t=0.112,P=0.951)和幅度(98%±1%,t=0.273,P=0.167)、s IPSCs的幅度(105%±3%,t=0.568,P=0.058)均无显著影响。氟代柠檬酸和多西环素对s IPSCs的频率[分别为:(99%±1%,t=0.366,P=0.099);(102%±1%,t=0.184,P=0.146)]和幅度[分别为:(98%±1%,t=0.208,P=0.253);(99%±1%,t=0.129,P=0.552)]均无显著影响。结论:米诺环素可抑制甲醛炎性痛及减少脊髓背角c-Fos蛋白的表达,这些效应与其增强SG神经元的抑制性突触传递有关,而与其抑制小胶质细胞的激活及抗生素的效应无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米诺环素 炎性痛 突触后电流 全细胞膜片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miR-34b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的侵袭和迁移 被引量:6
12
作者 郭东明 张奇 +2 位作者 何东升 江跃全 王志强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679-1683,共5页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miR-34b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HIF1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A549细胞转染miR-34b mimic和pc-HIF1α过表达载体以过表达miR-34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A549细胞分为4组:A549(空对照)组,miR-34... 目的:本研究旨在探索miR-34b对非小细胞肺癌A549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及HIF1α在其中所起的作用。方法:A549细胞转染miR-34b mimic和pc-HIF1α过表达载体以过表达miR-34b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A549细胞分为4组:A549(空对照)组,miR-34b mimic组,pc-HIF1α组和miR-34b mimic+pc-HIF1α组。实时定量PCR(q RT-PCR)检测miR-34b表达和HIF1α的m RNA水平。荧光素酶分析验证miR-34b和HIF1α的靶向关系。蛋白印迹检测HIF1α、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Snail和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EGF)的蛋白水平。Transwell分析细胞侵袭。划痕实验检测细胞迁移。结果:转染miR-34b mimic可提高A549细胞miR-34b的表达水平,降低HIF1α的m RNA水平(P <0. 001)。miR-34b可直接靶向HIF1α。miR-34b过表达可抑制pc-HIF1α诱导的HIF1α蛋白水平升高(P<0. 01)。与对照组相比,miR-34b过表达可显著降低细胞侵袭数目和愈合率(P<0. 01)。此外,miR-34b过表达可显著抑制HIF1α过表达导致的细胞侵袭和愈合率增加(P<0. 01)。miR-34b mimic组MMP-2、Snail和VEGF相对蛋白水平低于对照组(P<0. 01)。pc-HIF1α组MMP-2、Snail和VEGF相对蛋白水平高于对照组(P<0. 01)。与pc-HIF1α组相比,miR-34b mimic+pc-HIF1α组MMP-2、Snail和VEGF相对蛋白水平下降(P<0. 01)。结论:miR-34b-5p过表达通过靶向HIF1α抑制非小细胞肺癌A549的侵袭和迁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癌 miR-34b-5p 侵袭 迁移 HIF1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人参皂苷Rg3体外通过抑制Wnt/β联蛋白通路阻止胃癌SGC7901细胞血管生成拟态的形成 被引量:29
13
作者 李烨婷 唐有为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18-523,共6页
目的:探索人参皂苷Rg3体外对胃癌SGC7901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g3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SGC7901细胞分为BML-284组、XAV-939组、Rg3组、Rg3+BML-284组和空白组,Transwell实验检测细... 目的:探索人参皂苷Rg3体外对胃癌SGC7901细胞血管生成拟态(VM)形成的影响及其分子机制。方法:MTT法检测不同浓度Rg3对SGC7901细胞增殖的影响;SGC7901细胞分为BML-284组、XAV-939组、Rg3组、Rg3+BML-284组和空白组,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的侵袭和迁移,成管实验观察细胞管样结构的形成,ELISA检测细胞MMP-9和MMP2分泌变化,qPCR检测细胞中GSK-3β、Wnt2B m RNA表达水平,WB检测细胞中β联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检测β联蛋白进入细胞核情况。结果:人参皂苷Rg3可以时间-浓度依赖的方式抑制SGC7901细胞增殖。与空白组相比,40 mg/L Rg3显著抑制SGC7901细胞侵袭和迁移(均P<0.05)、VM的形成(P<0.05),同时细胞中GSK-3β、Wnt2B mRNA和β联蛋白的表达及其进核行为均受到显著抑制(均P<0.05);Rg3+BML-284组细胞的侵袭、迁移以及VM的形成情况与空白组无显著差异(均P>0.05)。结论:Rg3通过抑制SGC7901细胞中Wnt/β联蛋白通路激活从而抑制细胞的侵袭、迁移以及VM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参皂苷RG3 胃癌 SGC790细胞 血管生成拟态 Wnt/β联蛋白通路 侵袭 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丝桃苷介导P53/Caspase通路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14
作者 蒋参 熊慧生 +2 位作者 巫桁锞 文军 梁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1832-1836,共5页
目的:探究金丝桃苷(HS)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HS处理细胞,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核皱缩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53/Caspase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根据预实验结果,选... 目的:探究金丝桃苷(HS)对人肝癌HepG2细胞增殖和凋亡的作用及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HS处理细胞,MTT检测细胞活性,流式检测细胞凋亡,免疫荧光检测细胞核皱缩情况,Western blot检测P53/Caspase通路蛋白表达情况。结果:根据预实验结果,选择10、20和50 nmol/L三个剂量的HS进行后续试验。HS(20 nmol/L)处理细胞4 d能明显抑制HepG2细胞增殖(P<0. 05),HS(50 nmol/L)处理细胞3、4 d能显著降低细胞增殖倍数(P<0. 05);与HepG2组比较,HS(10、20、50 nmol/L)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0. 05),凋亡细胞数明显增多(P<0. 05);HS(20、50 nmol/L)处理细胞后,HepG2细胞通路蛋白P53、Caspase-9和Caspase-3表达水平明显升高(P<0. 05)。结论:HS能抑制肝癌HepG2细胞增殖、促进细胞凋亡,其机制可能与诱导P53/Caspase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丝桃苷 肝癌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经直肠与经会阴途径穿刺活检诊断前列腺癌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14
15
作者 洪睿霞 李芳 《中国介入影像与治疗学》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555-559,共5页
目的 比较经直肠途径与经会阴途径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收集128例首次确诊的PCa患者,根据活检途径不同,分为经直肠途径组62例和经会阴途径组66例,比较2种途径诊断不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PCa及临床意... 目的 比较经直肠途径与经会阴途径穿刺活检对前列腺癌(PCa)的检出率。方法 回顾性收集128例首次确诊的PCa患者,根据活检途径不同,分为经直肠途径组62例和经会阴途径组66例,比较2种途径诊断不同总前列腺特异性抗原(TPSA)水平PCa及临床意义前列腺癌(CsPCa)检出率的差异。对其中104例(经直肠途径组42例,经会阴途径组62例)在常规超声检查基础上行CEUS,于83例(经直肠途径组28例,经会阴途径组55例)检出阳性病灶后行靶向穿刺,比较2组系统穿刺及靶向穿刺PCa、CsPCa的检出率。结果 经直肠途径组PCa检出率为35.48%(22/62),CsPCa检出率为25.81%(16/62);经会阴途径组PCa检出率为42.42%(28/66),CsPCa检出率为28.79%(19/6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0.471、0.676);2组对不同TPSA水平PCa及CsPCa的检出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 均>0.05)。经直肠途径组与经会阴途径组在系统穿刺中PCa检出率[35.48%(22/62) vs 40.91%(27/66);P =0.587]、阳性针数/总针数[14.25%(106/744) vs 14.52%(115/792);P =0.879]、CsPCa检出率[25.81%(16/62) vs 28.79%(19/66);P =0.676]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靶向穿刺活检PCa检出率[35.71%(10/28) vs 14.55%(8/55);P =0.002]、阳性针数/总针数[30.77%(24/78) vs 6.76%(10/148);P <0.00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超声引导下前列腺穿刺活检经直肠途径与经会阴途径对PCa及CsPCa检出率无差异。 CEUS可引导前列腺靶向穿刺活检,穿刺操作时选择与CEUS相同的患者体位及解剖断面可提高PCa检出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前列腺肿瘤 活组织检查 超声检查 介入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拔管即刻布地奈德低温雾化吸入对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后咽部并发症的影响 被引量:13
16
作者 陈琪 钟雪娇 +2 位作者 胡开红 兰淋 杨斌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2期2065-2069,共5页
目的探讨极早期控制性低温雾化对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后咽喉疼痛(POST)等咽部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胸科手术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后POST相关咽喉部不适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采用头戴式雾化口鼻吸入装置,雾化吸入时间15 mi... 目的探讨极早期控制性低温雾化对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后咽喉疼痛(POST)等咽部并发症的治疗作用。方法选取胸科手术双腔气管导管插管后POST相关咽喉部不适的患者105例,随机分为3组,每组35例。采用头戴式雾化口鼻吸入装置,雾化吸入时间15 min,C组拔管即刻行20℃生理盐水12 mL雾化吸入,R组拔管即刻行20℃生理盐水10 mL加布地奈德混悬液2 mL(1 mg)雾化吸入,L组拔管即刻行0℃生理盐水10 mL加布地奈德2 mL(1 mg)雾化吸入。记录拔管后1、2、6、24 h各组患者咽喉疼痛、咽喉干涩、声嘶和吞咽困难评分。术后1 d行Qo R-40量表评分。结果 L组拔管后1、2、24 h的咽喉疼痛、咽喉干涩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1、6、24 h吞咽困难的评分显著低于C组(P<0.05),1 h咽喉疼痛评分显著低于R组(P<0.05)。R组的各个评价指标评分拔管后1 h及以后的各个时间段均低于C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各组患者间不同时间点声嘶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L组术后1 dQo R-40量表总分显著高于C组和R组(P<0.05)。结论术后双腔气管导管拔管即刻布地奈德低温雾化吸入能有效缓解POST相关并发症的程度,提高患者术后满意度,有助于加速患者术后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温雾化 布地奈德 咽喉疼痛 双腔气管导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预处理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 被引量:7
17
作者 刘梦虓 庞倩芸 +2 位作者 沈茜 祁艺 熊章荣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454-1458,共5页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预处理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预处理组(DL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40例,分别在麻醉... 目的:观察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预处理对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脏不良事件的影响。方法:择期行胸腔镜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分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预处理组(DL组)与对照组(C组),每组40例,分别在麻醉诱导时静脉泵入右美托咪定1μg/(kg·h)及利多卡因2 mg/(kg·h)或生理盐水,持续泵注30 min。于术前,术后24、48、72 h采集静脉血标本,测定血清超敏肌钙蛋白T(hypersensitivity troponin T,hs-cTnT)和N-末端脑利钠肽原(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水平。记录术中、术后30 d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情况。结果:2组患者术前血清hscTnT和NT-proBNP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8、72 h时血清hs-cTnT水平和术后24、48、72 h时NT-proBNP水平较术前明显升高(P<0.05);DL组在术后48 h时血清hs-cTnT水平和术后24、48、72 h时NT-proBNP水平明显低于C组(P<0.05)。2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发生心肌梗死和心脏骤停。DL组术中房性早搏的发生率及术后30 d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和心律失常发生率明显低于C组(P<0.05)。结论:右美托咪定联合利多卡因预处理可降低胸腔镜肺癌根治术患者围术期心肌损伤标志物水平及心脏不良事件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右美托咪定 利多卡因 胸腔镜肺癌根治术 心肌损伤标志物
在线阅读 下载PDF
TNF-α通过调控KLF4抑制口腔鳞癌细胞CAL27增殖 被引量:6
18
作者 龚靖淋 唐朝贤 +2 位作者 刘一秀 杨鑫 张玉莲 《中国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21-1325,共5页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通过上调口腔鳞癌细胞CAL27中Krüppel样因子4(KLF4)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NF-α(0、2. 5、5、10、20 ng/ml)处理CAL27细胞24 h,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KLF4表达变化;... 目的:探讨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通过上调口腔鳞癌细胞CAL27中Krüppel样因子4(KLF4)表达对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用不同浓度的TNF-α(0、2. 5、5、10、20 ng/ml)处理CAL27细胞24 h,免疫印迹试验(Western blot)检测KLF4表达变化;用20 ng/ml TNF-α处理细胞,分别于24 h、48 h、72 h用噻唑蓝(MTT)法检测细胞增殖变化;构建过表达KLF4的CAL27细胞,MTT检测其对细胞增殖的影响;MTT检测沉默KLF4(si KLF4)及si KLF4联合TNF-α处理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MTT检测发现TNF-α可抑制细胞增殖;TNF-α可呈剂量依赖性地诱导CAL27细胞中KLF4表达;Western blot和qPCR检测显示成功构建过表达KLF4的CAL27细胞;过表达KLF4可抑制细胞增殖;沉默KLF4可部分恢复TNF-α对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TNF-α可诱导口腔鳞癌细胞CAL27中KLF4表达增加,KLF4可能参与了TNF-α对CAL27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NF-Α KLF4 口腔癌 增殖 CAL27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血清轻链在多发性骨髓瘤中的诊断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 被引量:8
19
作者 喻垚 滕小娟 +2 位作者 罗光丽 吴立翔 郭变琴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886-893,共8页
目的:探讨血清轻链(sLC)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临床初诊为MM的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2组对象分别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轻链和免疫球蛋白(Ig),... 目的:探讨血清轻链(sLC)在多发性骨髓瘤(MM)中的临床诊断和疗效评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以临床初诊为MM的46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作为MM组,50例健康人作为正常对照组,对2组对象分别采用速率散射免疫比浊法检测血清轻链和免疫球蛋白(Ig),同时利用琼脂糖凝胶进行血清蛋白电泳检测M蛋白,分析比较2种方法对MM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探讨sLC检测在MM诊断中的意义;同时,对接受常规治疗的15例MM患者进行随访跟踪,记录5次不同治疗时间的s LC水平,分析sLC在MM疗效评估中的作用。结果:IgA型11例,IgG型15例,轻链κ型8例,轻链λ型8例,IgD型2例,不分泌型2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sLC-κ、sLC-λ及其比值(包括轻链型和双克隆型),IgA、IgG(免疫球蛋白除IgD型外),白蛋白、β-球蛋白、γ-球蛋白水平均有统计学差异(P<0.05)。血清蛋白电泳、Ig定量、sLC及其比值诊断多发性骨髓瘤的灵敏度依次为:57%,76%和65%,特异度依次为:83%,61%和90%。κ型和λ型患者在第2或第3次化疗后,随着病情的缓解sLC-κ/λ逐渐趋近于正常范围,而当病情进展时,s LC-κ/λ持续在异常值或更远离于参考值的上线或下线。结论:sLC检测对多发性骨髓瘤的诊断具有辅助作用,通过分析sLC水平及其比值的变化有助于对MM的疗效评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发性骨髓瘤 轻链 诊断 疗效评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胸腔镜下支气管肺动脉双袖状肺叶切除术在肺癌根治术中的应用:2例报告 被引量:5
20
作者 郭东明 杨廷勇 +1 位作者 江跃全 王志强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952-954,共3页
当肺部肿瘤侵犯局部主支气管、上叶支气管开口、中间支气管时,单纯肺叶切除无法完全切除肿瘤,而全肺切除对肺功能影响较大,风险高,术后生活质量受影响大。袖状肺叶切除成为可选方式之一。如果相伴的肺动脉局部受侵,为避免全肺切除... 当肺部肿瘤侵犯局部主支气管、上叶支气管开口、中间支气管时,单纯肺叶切除无法完全切除肿瘤,而全肺切除对肺功能影响较大,风险高,术后生活质量受影响大。袖状肺叶切除成为可选方式之一。如果相伴的肺动脉局部受侵,为避免全肺切除,则需同时行肺动脉袖状切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袖状肺叶切除术 肺动脉袖状切除 主支气管 肺癌根治术 胸腔镜 应用 术后生活质量 肿瘤侵犯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