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CO_(2)点阵激光联合光动力对难愈性创面的疗效 被引量:1
1
作者 王梦霄 陈志勇 +1 位作者 罗涵 张光钢 《实用医学杂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期53-59,共7页
目的探究改良CO_(2)点阵激光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医院接诊的难愈性创面患者122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换药治疗+光动力治疗+常规CO_(2)点阵激光治疗)、改良组(常规换药治疗+光动力治... 目的探究改良CO_(2)点阵激光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及机制。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4年5月医院接诊的难愈性创面患者122例,以抽签法随机分为常规组(常规换药治疗+光动力治疗+常规CO_(2)点阵激光治疗)、改良组(常规换药治疗+光动力治疗+改良CO_(2)点阵激光治疗),各61例。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两组血清C反应蛋白(CRP)、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比较治疗1、2、3周后两组创面愈合率;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比较治疗前及治疗1、2、3周后创面渗液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促血管生成素-1(Ang-1)水平;比较两组不良反应。结果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血清CRP、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在组间、时间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血清CRP、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周后改良组血清CRP、ESR水平及创面细菌数量均低于常规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创面愈合率在组间、时间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1、2、3周后改良组创面愈合率均高于常规组(P<0.05);改良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常规组(P<0.05)。重复测量方差分析显示,两组创面渗液bFGF、Ang-1水平在组间、时间上均存在交互作用(P<0.05);治疗前两组创面渗液bFGF、Ang-1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1、2、3周后改良组创面渗液bFGF、Ang-1水平均高于常规组(P<0.05);两组疼痛、瘙痒、红疹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难愈性创面的治疗中改良CO_(2)点阵激光联合光动力疗法可促进创面渗液生长因子分泌,抑制创面细菌繁殖及炎症反应,加快创面愈合,提高临床疗效,且安全性高,其作用机制与促进创面渗液生长因子分泌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愈性创面 改良CO_(2)点阵激光 光动力治疗 生长因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玛卡总皂苷促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凋亡作用研究
2
作者 王涵 徐兵 +3 位作者 杨紫焰 陈贵元 张翠香 李雪英 《安徽农学通报》 2025年第9期111-115,共5页
为探究玛卡总皂苷(LMS)促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以玛卡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皂苷,研究不同浓度LMS(0、100、200、400和800µg/mL)在不同处理时间(24、48、72 h)下对Y7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测定Y79细胞促凋亡相... 为探究玛卡总皂苷(LMS)促人视网膜母细胞瘤Y79细胞凋亡的作用及机制,以玛卡为试验材料,提取其皂苷,研究不同浓度LMS(0、100、200、400和800µg/mL)在不同处理时间(24、48、72 h)下对Y7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并测定Y79细胞促凋亡相关因子半胱氨酸蛋白酶家族成员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结果表明,50 g玛卡干粉可提取2.58 g总皂苷,提取得率为5.16%。LMS处理可抑制Y79细胞的增殖,诱导其凋亡,其中400µg/mL LMS处理48 h的作用效果较好,细胞存活率为54.05%,凋亡率为21.87%。此条件下,LMS可促进Caspase-3、Caspase-8、Caspase-9基因的表达,上调Cleaved caspase-3、Cleaved caspase-8和Cleaved caspase-9蛋白的表达。综合结果表明,LMS能抑制Y79细胞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其作用机制可能与促凋亡相关因子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基因和蛋白表达量上调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母细胞瘤 玛卡总皂苷 细胞增殖 细胞凋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外安宁疗护生命教育最后援助课程研究进展与启示
3
作者 刘家慧 刘梦婕 +1 位作者 韦皓 游婷婷 《医学与哲学》 北大核心 2025年第17期50-54,共5页
基于生命教育视角,聚焦最后援助课程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中的关键价值。通过系统梳理其核心内容与实践模式,综合评估其在安宁疗护知识普及和公众死亡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干预成效,深入剖析课程推进过程中面临的课程内容局限、文化适配性不... 基于生命教育视角,聚焦最后援助课程在安宁疗护服务体系中的关键价值。通过系统梳理其核心内容与实践模式,综合评估其在安宁疗护知识普及和公众死亡素养提升等方面的干预成效,深入剖析课程推进过程中面临的课程内容局限、文化适配性不足等主要挑战。为课程设计优化、教学模式创新、推广路径拓展等教育实践提供可操作的路径参考,最终强化公众对安宁疗护的认知与接纳,提升社会整体死亡应对水平,支撑高质量安宁疗护服务体系的完善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宁疗护 最后援助课程 生命教育 公共安宁疗护教育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羟考酮对机械通气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2
4
作者 熊盟 靳鑫 +3 位作者 杨艳 孔垂应 杨莎 舒艾娅 《中国临床药理学与治疗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1期1300-1305,共6页
目的:探讨羟考酮对机械通气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导致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50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n=25... 目的:探讨羟考酮对机械通气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胃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研究选取2022年1月至2023年6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重症医学科收治的重症肺炎导致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患者50例,随机分成瑞芬太尼组(n=25)和羟考酮组(n=25)分别予瑞芬太尼和羟考酮镇痛治疗。观察两组患者急性胃肠损伤(AGI)发生情况及严重程度分级、临床结局(机械通气时间、ICU住院天数和28天病死率)、胃排空指标[胃残余量(GRV)、胃排空率(GER)、胃窦运动指数(MI)]、营养状况[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AB)]、呼吸循环指标[静态肺顺应性(Cst)、氧合指数(OI)、二氧化碳分压(PaCO_(2))、血管活性药物评分(VIS)]。结果:瑞芬太尼组和羟考酮组患者AGI发生率无明显区别(96%vs. 72%,P=0.289),但瑞芬太尼组的AGI分级严重程度高于羟考酮组(P=0.009);羟考酮组治疗后48 h、72 h的GRV均低于瑞芬太尼组、MI则均高于瑞芬太尼组(P<0.05),而GRE则变化相近(P>0.05);羟考酮组治疗后ALB、PAB均高于治疗前(P<0.05),而瑞芬太尼组治疗前后无明显变化(P>0.05),且羟考酮组治疗后PAB高于瑞芬太尼组(P=0.035),而两组治疗前ALB、PAB及治疗后ALB则基本相似(P>0.05);两组患者的临床结局及呼吸循环指标亦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羟考酮对机械通气的中重度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胃排空抑制更小,且发生急性胃肠损伤程度更轻,同时更能改善患者的营养状况,亦具备可靠的安全性,羟考酮可能更利于保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患者的胃肠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羟考酮 瑞芬太尼 重症肺炎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 急性胃肠损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科抗磷脂综合征反复流产后再次妊娠合并绒毛膜下血肿成功分娩1例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欢 吴越 《实用妇产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7-328,共2页
1病例报告.患者,30岁,因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APS)2年,孕15^(+6)周双胎妊娠,阴道血性分泌物5+小时,于2021年1月21日入四川省人民医院治疗。2年前因诊断不孕症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助孕过程中1次生化妊娠,1次孕... 1病例报告.患者,30岁,因产科抗磷脂综合征(OAPS)2年,孕15^(+6)周双胎妊娠,阴道血性分泌物5+小时,于2021年1月21日入四川省人民医院治疗。2年前因诊断不孕症于四川省人民医院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术,助孕过程中1次生化妊娠,1次孕7周胚胎停育,建议患者行胚胎染色体检查,但患者拒绝。后辅助检查示间隔12周2次狼疮抗凝物(LA)阳性(LA-148.3秒,LA-R 1.5;LA-144.74秒,LA-R 1.4)、抗β_(2)糖蛋白I抗体阳性(33.87 RU/ml,29.64 RU/ml),诊断OAPS,给予小剂量阿司匹林(LDA)、低分子肝素(LMWH)治疗,治疗后IVF-ET助孕妊娠1次,孕7周胚胎停育,胚胎送染色体检查无异常。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川省人民医院 抗磷脂综合征 胚胎停育 双胎妊娠 小剂量阿司匹林 狼疮抗凝物 绒毛膜下血肿 染色体检查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在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后的镇痛效果:一项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
6
作者 罗富超 张俊华 +7 位作者 程鹏 吴旌 钟斌 吕兵 黄国刚 刘洋 张泽学 韦晓红 《协和医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24-631,共8页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 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rhomboid intercostal and subserratus plane, RISS)阻滞对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minimally invasive McKeown esophagectomy, MIE-McKeown)患者术后镇痛的安全性和有效性,以期为微创食管癌手术患者术后镇痛方案选择提供新思路。方法 前瞻性收集2022年3月—2023年6月于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胸心外科行MIE-McKeown术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入组患者分为A、B、C 3组:A组采用持续RISS阻滞+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 PCIA)策略,B组采用单次RISS阻滞+PCIA策略,C组采用单纯PCIA策略。记录并比较各组主要及次要结局指标:(1)镇痛效果[术后2 h、6 h、12 h、24 h、48 h的静息和咳嗽视觉模拟量表(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疼痛评分];(2)术后镇痛药物使用情况[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和补救性镇痛追加次数];(3)术后镇痛期间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头晕、嗜睡、恶心呕吐、低血压、尿潴留等);(4)术中血流动力学指标[不同时间点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和心率];(5)镇痛满意度。其中(1)(2)(3)为主要结局指标,(4)(5)为次要结局指标。结果 共96例符合纳入和排除标准的患者入选本研究,A、B、C每组各32例。A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24 h、48 h静息和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且术后2 h、24 h的静息VAS评分及术后12 h、24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B组;B组患者术后2 h、6 h、12 h的静息VAS评分及2 h、6 h、12 h、24 h、48 h的咳嗽VAS评分均低于C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术后24 h内舒芬太尼用量、镇痛泵有效按压次数及补救性镇痛的追加次数在A、B、C 3组之间逐渐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01)。C组头晕、恶心呕吐发生率均高于A、B组(P均<0.05)。3组患者在麻醉诱导前(T_(0))、切皮即刻(T_(1))、切皮后5 min(T_(2))、拔管后5 min(T_(3))的MAP和心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A、B、C 3组镇痛满意度依次降低(P<0.05)。结论 超声引导下RISS阻滞可为MIE-McKeown术患者提供良好的术后镇痛,作为多模式镇痛的积极探索,持续RISS镇痛效果更佳,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使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引导 菱形肌-肋间肌-低位前锯肌平面阻滞 微创McKeown食管癌根治术 术后镇痛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鲍曼不动杆菌无菌体液感染患者归因危险度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 被引量:2
7
作者 何磊 姜道彬 +13 位作者 刘丁 郑小芳 邱荷语 吴淑梅 吴晓英 崔金兰 谢首佳 夏琴 何莉 刘晞照 舒昌惠 李荣琴 陶红英 陈泽芬 《中国感染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42-48,共7页
目的调查重症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后的归因危险度(AR)。方法围绕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各中心从无菌体液中分离出AB且确认AB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同一ICU、相似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 目的调查重症患者感染鲍曼不动杆菌(AB)后的归因危险度(AR)。方法围绕成人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开展多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以各中心从无菌体液中分离出AB且确认AB感染患者为感染组,以同期、同一ICU、相似的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评分Ⅱ(APACHEⅡ)评分(±5分)和入住ICU的主要诊断为匹配条件,按1∶2比例选取未感染AB患者作为非感染组,计算AR。结果AB无菌体液感染患者住院病死率为33.3%,非感染组患者为23.1%,两组数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69),AR为10.2%(95%CI:-2.3%~22.8%)。血、脑脊液等标本来源的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主要诊断为肺部感染的重症患者感染AB后AR最高,但感染组和非感染组患者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他诊断分类同样如此。结论重症患者AB感染预后被严重高估,但ICU仍应针对AB进行积极医院感染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鲍曼不动杆菌 归因危险度 预后 无菌体液 多中心队列研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脂代谢相关基因ABHD5抑制肾癌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泽宇 柳豪 +4 位作者 黄垣堤 沈开铖 王伟 游金杉 支轶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701-706,共6页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ncinoma,ccRcc)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过程中与α/β自水解酶结构域5(α/β-hydrolase domain-containing 5,ABHD5)的关系。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人ccRcc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ABHD5的... 目的:探讨透明细胞肾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ncinoma,ccRcc)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过程中与α/β自水解酶结构域5(α/β-hydrolase domain-containing 5,ABHD5)的关系。方法:采用TCGA数据库分析人ccRcc组织及正常肾组织中ABHD5的表达情况。采用ABHD5过表达慢病毒转染人肾透明细胞癌细胞株786-O及Caki-1后,运用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ABHD5表达改变情况。采用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检测此基因对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的影响。结果:TCGA数据库显示ccRcc组织中ABHD5表达较正常肾脏组织显著下降(P=0.000),且其下降程度在复发转移肿瘤中进一步增加(P=0.007),与患者生存呈显著负相关(P<0.001)。Transwell实验、划痕实验显示过表达ABHD5显著抑制肾癌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P<0.05)。过表达ABHD5通过影响Sting信号进而影响肾癌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结论:脂代谢相关基因ABHD5抑制ccRcc癌细胞体外迁移及侵袭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透明细胞肾细胞癌 脂代谢 α/β-水解酶结构域5 迁移 侵袭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靶控输注阿芬太尼抑制女性患者气管内插管反应的量-效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范子强 贺轲渝 +2 位作者 薛昀 刘力 白毅平 《临床麻醉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324-326,共3页
气管内插管会对气道产生强烈的刺激,强度不亚于手术切皮产生的应激[1],兴奋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甚至可能引起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2]。气管内插管前予以阿芬太尼可明显改善插管条件,减少麻醉诱... 气管内插管会对气道产生强烈的刺激,强度不亚于手术切皮产生的应激[1],兴奋交感神经释放儿茶酚胺类物质引起血流动力学剧烈波动,甚至可能引起麻醉诱导期间心血管意外的发生[2]。气管内插管前予以阿芬太尼可明显改善插管条件,减少麻醉诱导及气管内插管所致心血管风险[3]。在临床麻醉中,阿芬太尼主要使用静脉注射的方式给药。影响阿芬太尼用量的因素包括性别、年龄、身高、体重等。静脉单次注射给药时对于每个患者的药物剂量无法精确计算,约50%的患者会出现短暂的咳嗽等不良反应,应用阿片类药物最重要的因素是滴定到最小有效剂量来控制疼痛,最大限度地减少不良反应[4],精准并且持续稳定的TCI给药可能会是更安全平稳的给药方式[5]。阿片类药物的镇痛效果和相关不良事件存在性别差异[6],女性患者对阿片类药物的敏感性较高[7],阿片类药物的用量需求明显减少[8-9],相同剂量的阿芬太尼在女性中出现不良反应的概率更大。本文旨在探讨丙泊酚镇静下阿芬太尼抑制女性患者气管内插管心血管反应的半数有效效应室浓度(median effect-site concentration,Ce 50),为临床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气管内插管 阿片类药物 阿芬太尼 心血管反应 心血管意外 靶控输注 心血管风险 临床麻醉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机制及治疗研究进展
10
作者 靳娟霞 王朝永 +2 位作者 陈华娇 杨永波 骆小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822-826,共5页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患者接受放疗后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放疗后SOM的治疗效果欠佳,且缺乏诊疗指南等规范性指导方案,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发病... 分泌性中耳炎(secretory otitis media,SOM)是鼻咽癌(nasopharyngealcarcinoma,NPC)患者接受放疗后较为多见的并发症之一,对患者生活质量造成不利影响。放疗后SOM的治疗效果欠佳,且缺乏诊疗指南等规范性指导方案,究其原因可能与其发病机制复杂、缺乏特效治疗方法有关。文章分析国内外的相关文献,对NPC放疗后SOM的流行病学特点、发病机制、治疗等方面的研究现状进行综述,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诊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放疗 分泌性中耳炎 治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穿刺与置管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疗效研究
11
作者 邓锐 王朝永 +2 位作者 陈华娇 王益玲 骆小华 《中华耳科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936-940,共5页
目的评估鼓膜穿刺冲洗与鼓室置管联合药物灌洗两种不同疗法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病例66例,其中观察组28例行鼓室置管联... 目的评估鼓膜穿刺冲洗与鼓室置管联合药物灌洗两种不同疗法在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2月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治疗的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中耳炎病例66例,其中观察组28例行鼓室置管联合药物灌洗,对照组38例行鼓室穿刺冲洗,观察两组疗效、生活质量、远期并发症。生活质量评估指标主要包括:听力改善(纯音听阈气导提升值)、耳鸣改善(THI耳鸣残疾评估量表得分)、咽鼓管功能(ETDQ-7评分量表)。结果随访时间超过1年,观察组总有效率75.0%(21/28)高于对照组47.4%(18/38)(P=0.042);纯音听阈气导(air conduction,AC)提升值19.86±5.848 dB HL优于对照组8.50±7.918 dB HL(P<0.001)、耳鸣残疾评估量表(tinnitus handicap inventory,THI)得分2.50±4.948低于对照组9.58±7.100(P<0.001);咽鼓管功能障碍评分量表(7-item eustachian tube dysfunction questionnaire,ETDQ-7)得分9.36±2.947分低于对照组12.47±6.263分(P=0.009);而远期并发症如化脓性中耳炎、鼓膜穿孔、耳道溢液、鼓室粘连等在观察组的发生率为25.0%(7/28),高于对照组2.6%(1/38)(P=0.018)。结论鼓室置管联合药物灌洗治疗鼻咽癌放疗后分泌性耳炎的效果要好于鼓膜穿刺冲洗,对患者的听力、耳鸣和咽鼓管功能都有有效的改善,但术后远期并发症比较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鼻咽癌 分泌性中耳炎 鼓膜置管术 鼓膜穿刺 药物冲洗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胞焦亡的结肠癌预后预测模式 被引量:2
12
作者 周勇 胡小巧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412-423,共12页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结肠癌组织中与焦亡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结肠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分别从TCGA数据库、GEO数据库中下载结肠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转录数据及临床数据。利用R软件提取出TCGA转录数据中... 目的: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探索结肠癌组织中与焦亡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其与预后的关系,为结肠癌患者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分别从TCGA数据库、GEO数据库中下载结肠癌患者的基因表达、转录数据及临床数据。利用R软件提取出TCGA转录数据中细胞焦亡基因的表达量,并找到差异表达基因,构建差异表达基因的蛋白互作网络。采用单因素分析、聚类分析将基因进行分型,比较两种亚型之间生存差异,得到预后相关基因。然后通过Lasso回归分析、交叉验证及优化,得到基因系数(Coef系数),构建一种结肠癌预后的预测模型。根据该预测模型计算出TCGA样本的中位风险得分,将样本分为高、低风险组。以GEO样本作为验证组,分别对TCGA、GEO样本进行生存分析(Kaplan-Meier分析)、绘制ROC曲线、绘制风险曲线、PCA和t-SNE分析。结合模型中的风险评分,分别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来寻找结肠癌患者的独立预后因素。对高、低风险组进行GO和KEGG分析。最后行ssGSEA分析,对每个样本进行免疫细胞及免疫相关功能打分,得到高、低风险组之间免疫细胞及免疫细胞相关功能的差异。结果:共鉴定了52个焦亡基因在结肠癌及正常结肠组织中的表达,筛选出40个差异基因。通过Cox回归和Lasso回归分析,构建了一个基于15个基因的结肠癌预后风险预测模型,并将结肠癌患者分为高、低风险两组,两组之间生存有明显差异(P<0.001)。根据预测模型计算出TCGA样本的风险评分,并得到的中位风险评分,利用GEO数据库结肠癌患者进行验证,结果显示高低风险组之间生存率存在明显差异(P=0.013)。发现预测模型计算出的风险评分是预测结肠癌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对差异基因进行GO富集分析、KEGG富集分析、ssGSEA分析结果显示,高风险组患者免疫细胞浸润明显减少。结论:通过生物学信息方法构建了一个基于15个基因的结肠癌患者预后风险预测模型,这些基因在结肠癌免疫中也发挥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肠癌 焦亡 基因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NLR及PLR对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5
13
作者 陈荧野 陈勇 +2 位作者 姜庆 魏小杭 孙伟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965-970,共6页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接受... 目的:探讨外周血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和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对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疗效和预后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9月至2022年7月接受过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的晚期尿路上皮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根据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筛选的最佳截断值分组,应用Kaplan-Meier生存分析比较组间生存差异,运用Cox模型进行多因素分析筛选出独立预测因素。结果:共纳入57例患者,经3周期免疫治疗后NLR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01),分别为2.40±1.08和3.05±1.07;而治疗前后PLR无明显变化(P=0.402),分别为226.41±111.70和246.97±113.17;外周血中治疗前后NLR、PLR及NLR变化幅度的AUC分别为0.829 1(P=0.004)、0.889 6(P<0.001)、0.743 6(P=0.003)、0.740 4(P<0.001)、0.798 4(P<0.001)。生存分析显示:治疗前NLR≥3.17(3.5个月vs.未达到,P<0.001)、治疗前PLR≥284.40(5.7个月vs. 9.5个月,P=0.011)、治疗后NLR≥2.41(4.8个月vs. 9.9个月,P<0.001)及NLR变化幅度<19.8%(5.8个月vs. 9.5个月,P=0.004)与较差的PFS相关,而一线免疫联合化疗具有更好的PFS(9.3个月vs. 6.0个月,P=0.006),且联合治疗组NLR变化更为显著(P=0.034)。Cox多因素分析表明治疗前NLR、NLR变化幅度及合并化疗与否是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PFS的独立预测因素(P<0.05)。结论:治疗前高NLR及PLR水平预示着不良预后,一线免疫联合化疗能显著降低NLR,延长患者PFS,而NLR及其动态变化是晚期尿路上皮癌免疫治疗的独立预测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 血小板与淋巴细胞比值 预测 免疫治疗 尿路上皮癌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分泌型磷脂酶A2对老年急性脑梗死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研究 被引量:12
14
作者 钟粲野 欧阳 +1 位作者 张树堂 王卫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289-292,共4页
目的探讨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40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神经功... 目的探讨血清分泌型磷脂酶A2(sPLA2)联合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对老年急性脑梗死(ACI)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选取重庆大学附属涪陵医院老年医学科收治的老年ACI患者140例,采用NIHSS评分评估神经功能缺损程度,根据神经功能缺损严重程度将患者分为轻度缺损组29例,中度缺损组71例,重度缺损组40例。另选取健康老年人60例为对照组。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ACI预后影响因素;用ROC曲线分析血清sPLA2和NIHSS评分预测不良预后的价值。结果轻度缺损组、中度缺损组和重度缺损组血清sPLA2表达水平分别为(12.56±2.00)μg/L、(16.12±4.04)μg/L、(24.08±5.55)μg/L,均高于对照组的(10.78±1.03)μg/L(P<0.05)。并且随着ACI神经功能缺损程度加重,血清sPLA2表达水平越高(P<0.05)。在ACI患者中,血清sPLA2水平与NIHSS评分呈正相关(r=0.551,P<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NIHSS评分和血清sPLA2均为老年ACI患者不良预后的影响因素(OR=5.893,95%CI:1.786~8.983,P=0.000;OR=5.001,95%CI:2.092~11.113,P=0.000)。NIHSS评分预测老年ACI不良预后的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865,敏感性为85.57%,特异性为77.23%;血清sPLA2分别为0.821、83.31%、79.25%;二者联合可将AUC提高至0.904,敏感性91.56%,特异性83.17%。结论血清sPLA2联合NIHSS评分对老年ACI预后的评估有较高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梗死 磷脂酶A 神经病学表现 预后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不同评分模型对肝硬化患者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后生存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3
15
作者 刘钰懿 慕之勇 +10 位作者 胡辂 王军 熊伟 胡鸿 刘爱民 安选 许愈强 余灏东 王金能 文良志 陈东风 《临床肝胆病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590-598,共9页
目的探讨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离子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慢性肝衰竭联盟-急性失代偿(CLIF-C AD)评分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生存Freiburg指数(FIPS)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的预... 目的探讨Child-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评分、联合血清钠离子的终末期肝病模型(MELD-Na)评分、慢性肝衰竭联盟-急性失代偿(CLIF-C AD)评分和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IPS)术后生存Freiburg指数(FIPS)评分对肝硬化患者生存的预测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21年2月我国西南地区多家医院行TIPS治疗的447例肝硬化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生存组306例,死亡组62例。计算五种评分模型分值,并基于五种评分模型分别对患者进行生存分析。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的t检验;不符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组间比较采用非参数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Pearsonχ^(2)检验;采用Cox回归分析各评分模型对TIPS患者预后的影响;Kaplan-Meier法分析不同评分水平的患者死亡风险的差异,并采用Log-rank检验。各模型预测能力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UC)、不同时间点C指数及决策曲线进行评估。结果生存组患者年龄(Z=2.884)低于死亡组,Alb(t=3.577)、Na^(+)(Z=-3.756)均高于死亡组,而酒精性肝硬化患者比例(χ^(2)=22.674)、AST(Z=2.141)、PT(Z=2.486)、INR(Z=2.429)、TBil(Z=3.754)、腹水严重程度(χ^(2)=14.186)及五种模型评分均低于死亡组(P值均<0.05)。生存分析显示,各评分模型均能有效对TIPS患者预后进行风险分层。对各评分模型不同时间点C指数比较发现,Child-Pugh评分对术后生存预测能力较高,其次为MELD-Na评分、MELD评分和CLIF-C AD评分,而FIPS评分预测能力相对较差,此外,随时间延长,各评分预测效能均减弱。Child-Pugh评分术后1年生存率的预测效能最大(AUC=0.832),MELD-Na评分术后3年生存率的预测效能最大(AUC=0.726),而FIPS评分术后在1年和3年生存预测能力比较中均较差。结论五种评分模型均可作为肝硬化TIPS术后患者生存的预测方法,且都可为肝硬化TIPS患者提供有效的预后风险分层。在短期预测上Child-Pugh评分生存预测能力更好,长期预测上MELD-Na评分生存预测能力更好,而FIPS评分预测能力均相对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硬化 门静脉高压 门体分流术 经颈静脉肝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产前MRI观察孕22~38周胎儿小脑体积变化 被引量:1
16
作者 韦金鼎 王荣品 +2 位作者 蔡登华 曾宪春 朱明洪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709-713,共5页
目的探讨孕22~38周胎儿小脑体积变化规律。方法纳入150胎孕22~38周正常胎儿颅脑MRI资料,经计算机校正处理后测量胎儿小脑横径(TCD)、小脑蚓部上下径(CC)及前后径(AP),手动校正后经计算获得小脑体积(CV)。分析小脑TCD、CC、AP及CV与孕周... 目的探讨孕22~38周胎儿小脑体积变化规律。方法纳入150胎孕22~38周正常胎儿颅脑MRI资料,经计算机校正处理后测量胎儿小脑横径(TCD)、小脑蚓部上下径(CC)及前后径(AP),手动校正后经计算获得小脑体积(CV)。分析小脑TCD、CC、AP及CV与孕周的相关性,观察不同孕龄胎儿小脑体积变化规律。结果胎儿TCD、CC、AP及CV均与孕周呈高度正相关(r=0.965、0.917、0.909、0.974,P均<0.001)。孕22~38周胎儿小脑发育迅速,CV自(1.49±0.17)cm^(3)激增至(17.43±0.91)cm^(3),平均增长率为15.8%/周,孕22~25周、孕26~30周、孕31~34周及孕35~38周CV相对增长率分别为13.0%/周、19.8%/周、8.3%/周及7.5%/周。结论孕22~38周胎儿CV发育呈先快后慢模式,其发育速度在不同孕龄存在差异,以孕26~30周增长速度最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胎儿 诊断 产前 小脑体积 磁共振成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双能X线吸收仪的骨折风险评估:骨密度以外的因素 被引量:2
17
作者 传丰宁 周波 《中华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4期381-387,共7页
脆性骨折系骨质疏松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广泛应用于评估骨折风险,但仅依据BMD测量结果往往会低估骨折风险。近年来,随着DXA技... 脆性骨折系骨质疏松症患者最严重的并发症。尽管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dual-energy X-ray absorptiometry,DXA)测量的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广泛应用于评估骨折风险,但仅依据BMD测量结果往往会低估骨折风险。近年来,随着DXA技术的快速发展,其实用性已从BMD扩展到其他新功能,如检测寂静性骨折、评估骨质量以及测定体成分等,这为骨折的临床预防及治疗策略提供了新思路。本文对基于DXA除BMD外的其他参数在预测骨折风险方面的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能X线吸收测量仪 骨折风险 骨质量 体成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褪黑素对Ctnnd2敲除小鼠的自闭症样行为及突触相关蛋白的影响 被引量:1
18
作者 邓静 徐蔓 +5 位作者 王路义 王潇娅 潘森 王菲菲 汤博诣 王莎莉 《神经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79-186,共8页
目的:观察褪黑素(MT)对Ctnnd2基因敲除(Ctnnd2^(-/-))小鼠自闭症样行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蛋白和突触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四组:野生型组(WT)、Ctnnd2基因敲除组(Ctnnd2^(-/-))、Ctn... 目的:观察褪黑素(MT)对Ctnnd2基因敲除(Ctnnd2^(-/-))小鼠自闭症样行为、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MEK)/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ERK)通路蛋白和突触相关蛋白的影响。方法:将小鼠分为四组:野生型组(WT)、Ctnnd2基因敲除组(Ctnnd2^(-/-))、Ctnnd2基因敲除+10 mg/kg褪黑素组(Ctnnd2^(-/-)+10 mg/kg MT)及Ctnnd2基因敲除+50 mg/kg褪黑素组(Ctnnd2^(-/-)+50 mg/kg MT)。不同剂量MT给出生21 d Ctnnd2^(-/-)小鼠连续灌胃28 d,行为学实验评价小鼠的自闭症样行为,Western Blot检测MEK1/2、ERK1/2和突触素蛋白(Syn)的磷酸化水平以及突触后致密蛋白95(PSD95)的表达。接下来为了验证MT是否通过与MT-R结合进而上调体感皮层MEK/ERK通路和引起突触相关蛋白的变化,在Ctnnd2^(-/-)小鼠体感皮层局部微量注射褪黑素受体(MT-R)阻断剂,30 min后再注射MT,Western Blot再次检测MEK1/2、ERK1/2和Sy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以及PSD95蛋白表达。结果:(1)与WT组比,Ctnnd2^(-/-)组与陌生鼠社会互动时间明显减少(P<0.05),自我捋毛时间增加(P<0.05),新事物偏好降低(P<0.05),探索及自主行为减少(P<0.05),提示Ctnnd2^(-/-)小鼠存在自闭症样行为;MT干预后,Ctnnd2^(-/-)小鼠自闭症样行为明显改善(P<0.05)。(2)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Ctnnd2^(-/-)小鼠体感皮层PSD95蛋白表达、ME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Sy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均降低(P<0.05),MT干预后能上调这些蛋白(P<0.05),MT-R阻断剂可以使MT上调PSD95蛋白表达、ME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ERK1/2蛋白的磷酸化水平和Syn蛋白的磷酸化水平的作用降低。结论:MT可改善Ctnnd2^(-/-)小鼠的自闭症样行为,同时可以通过上调体感皮层MEK/ERK通路引起突触相关蛋白的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闭症 连环蛋白δ2基因 体感皮层 突触 褪黑素 丝裂原活化蛋白激酶/细胞外信号调节蛋白激酶 小鼠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CRISPR-Cas12a系统反式切割活性的凝血酶检测技术研究
19
作者 涂伟 刘芸悠 +4 位作者 赵贤贤 邓文平 黄廷 张洪 罗阳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57-962,共6页
目的:通过构建快速、灵敏的凝血酶检测技术,为多种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利用所筛选的高特异性凝血酶适配体设计发夹结构变构探针,用于高特异... 目的:通过构建快速、灵敏的凝血酶检测技术,为多种血管栓塞性疾病,如脑静脉窦血栓形成(cerebral venous sinus thrombosis,CVST)的早期诊断和治疗提供新的策略。方法:利用所筛选的高特异性凝血酶适配体设计发夹结构变构探针,用于高特异性识别凝血酶并将凝血酶信号转化为核酸信号。在变构探针识别凝血酶后,适配体结合凝血酶引发变构探针变构,暴露Cas12a活性部分。CRISPR-Cas12a系统识别活性部分后,其反式切割特性被触发,开始无序切割周围存在的单链DNA荧光探针,导致标记在荧光探针两端的荧光基团(Cy3)和淬灭基团(BHQ)分离,使处于被淬灭状态的Cy3荧光重新出现。所产生的荧光信号的强度与体系中存在的凝血酶浓度呈正相关。结果:通过荧光实验证实所设计的变构探针对凝血酶表现出极高的识别特异性和稳定性;在所优化的实验条件下,该方法表现出良好的检测性能,检测限为0.23 pmol/L。结论:该方法结合了高灵敏度、低成本和良好的便携性等优点,为凝血酶相关疾病的检测与精准诊断提供了强有力的技术支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RISPR-Cas12a 凝血酶 脑静脉窦血栓形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全肝内胆管的MRCP对胆石症患者的临床价值
20
作者 蒋逆立 陈雪莲 +4 位作者 练唯佳 李黄朋 汤伟 朱明洪 蒋涛 《放射学实践》 2025年第10期1257-1263,共7页
目的:为探索全肝内胆管的3D-MRCP方案对胆石症的诊断效能及显示此类患者的更多病变的能力。方法:选取190例患者进行优化的屏气3D-MRCP方案(记为C2)、常规屏气3D-MRCP(记为C1)和增加层数的自由呼吸3D-MRCP(记为N)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医... 目的:为探索全肝内胆管的3D-MRCP方案对胆石症的诊断效能及显示此类患者的更多病变的能力。方法:选取190例患者进行优化的屏气3D-MRCP方案(记为C2)、常规屏气3D-MRCP(记为C1)和增加层数的自由呼吸3D-MRCP(记为N)检查。回顾性分析临床医师考虑为胆石症患者的MRCP图像分配给两名诊断医师(设置盲法)进行诊断,根据临床手术或病理结果,探究3组(N、C1、C2)方案对胆石症的诊断效能;并分析肝与膈肌、胆囊与肝外胆道及胰腺、肾、椎体与脊髓(及周围组织)的异常信号(病变)数量。结果:91例患者考虑为胆石症,确诊77例(84.62%)。3组(N、C1、C2)MRCP灵敏度分别为94.81%、93.51%、96.11%,特异度为85.71%、78.57%、85.71%,符合率为93.41%、91.21%、94.51%,AUC为90.26%、86.06%、90.91%;Delong检验全部P>0.05,无显著差异。N和C2组显示肝和膈肌、肾、椎体和脊髓(及周围组织)的异常信号(病变)的数量均显著多余C1组(全部P<0.05)。结论:全肝内胆管的3D-MRCP方案(N和C2)对胆石症的诊断效能高,且能发现此类患者的更多病变,具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胆管造影术 磁共振 胆石症 诊断效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