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重庆市首例新型布尼亚病毒感染案例报道
1
作者 邬文燕 智深深 +4 位作者 胡谢飞 李丽娟 张媛媛 姚海 李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94-96,共3页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由蜱虫叮咬所导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病情进展较...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SFTS)是由新型布尼亚病毒(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virus,SFTSV)引起的一种传染病,多由蜱虫叮咬所导致,具有较强的传染性。患者病情进展较快,临床症状以发热伴血小板和血细胞减少、伴不同程度的胃肠道症状为主,部分患者可伴有神志不清等神经系统症状[1]。2009年SFTSV首次在中国被发现,是一种新发传染病,临床报道较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 新型布尼亚病毒 新发传染病 血细胞减少 胃肠道症状 案例报道 神经系统症状 患者病情进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用于脓毒症快速检测的多重PCR检测体系构建 被引量:5
2
作者 胡谢飞 邬文燕 +8 位作者 智深深 李逊 张媛媛 陶杨 曾燕 伍建 王芃芃 庞博 李维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8期982-988,共7页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多重PCR)技术的检测体系,快速、特异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方法:分析血液标本分离菌主要菌种分布,... 目的:建立一种基于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multiple real-time fluorescenc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多重PCR)技术的检测体系,快速、特异检测脓毒症患者血液中的病原菌。方法:分析血液标本分离菌主要菌种分布,绘制脓毒症特异性病原微生物谱。同时根据保守区序列设计特异性引物,构建多重PCR检测反应体系。收集脓毒症患者静脉全血样本79例,健康体检者样本(阴性样本)40例,用所建立的检测体系进行鉴定,并与血培养方法比较。结果:多重PCR法缩短检出时间至3 h,是血培养法的1/16。多重PCR法对目标病原菌样本符合率为88%(22/25),阴性样本符合率为100%(20/20),总符合率为94%,2种方法对目标病原菌的检出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50),且一致性良好(Kappa=0.867,P<0.05)。多重PCR法与血培养法对临床诊断脓毒症样本的检出率分别为23.0%(17/74)及14.9%(11/74),2种方法间检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1)。结论:与经典的“金标准”血培养法相比,本项目构建的多重PCR法检测时间短、符合率好、检出率更高,可为脓毒症患者更早诊断和治疗提供可靠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脓毒症 临床诊断 多重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 快速检测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