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功率注入潮流模型的双极直流配电网的电压不平衡分析及传递计算 被引量:1
1
作者 周亦尧 王强钢 +2 位作者 匡江锋 廖建权 王洪彬 《电工技术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2656-2667,共12页
建设供电容量大、灵活性高、对直流型源荷友好的双极直流配电网是构建新型配电网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电压不平衡问题对双极直流配电网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了挑战。该文分析电压不平衡的产生机理,并基于灵敏度定义了电压不平衡传递矩阵,... 建设供电容量大、灵活性高、对直流型源荷友好的双极直流配电网是构建新型配电网的有效途径之一。然而,电压不平衡问题对双极直流配电网的推广和应用提出了挑战。该文分析电压不平衡的产生机理,并基于灵敏度定义了电压不平衡传递矩阵,该矩阵用于反映电压不平衡因子在双极直流配电网中各节点的传递特性。在此基础上,推导电压不平衡传递矩阵中各元素的解析表达式,提出基于牛顿-拉夫逊法的潮流计算方法来确定电压不平衡传递矩阵,所提方法采用注入功率进行潮流建模,并考虑分布式发电的下垂控制模型和综合负荷模型。最后,采用改造的IEEE 33节点测试系统验证了所提方法的有效性,并分析了电压不平衡传递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压不平衡 传递 双极直流配电网 灵敏度 牛顿-拉夫逊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面向LoRa的联合同步及频偏估计算法 被引量:2
2
作者 罗伟铭 唐述 罗雷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1期109-113,共5页
LoRa是一种用于广域物联网应用的低功耗通信技术,具有远距离、超低功耗等特点。LoRa采用基于Chirp(线性调频)信号的扩频调制技术,通过对Chirp信号进行循环移位得到调制信号,其传输信息由符号起始位置的初始频率偏移所承载。其通信性能... LoRa是一种用于广域物联网应用的低功耗通信技术,具有远距离、超低功耗等特点。LoRa采用基于Chirp(线性调频)信号的扩频调制技术,通过对Chirp信号进行循环移位得到调制信号,其传输信息由符号起始位置的初始频率偏移所承载。其通信性能极易受定时偏差和频率偏差的影响。提出一种针对LoRa技术的联合同步及频偏估计算法,根据LoRa循环移位的特点,通过推导时偏和频偏的数学模型,联立方程组求解得到精确的估计值,用于准确纠正LoRa技术中的定时偏差及频率偏差。仿真结果验证了该算法对同步和频偏估计的准确性,能够满足实际场景下的通信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联网 低功率广域网 LoRa 线性调频 同步 频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3D封装的低感双向开关SiC功率模块研究 被引量:1
3
作者 王思媛 梁钰茜 +3 位作者 孙鹏 邹铭锐 龚佳坤 曾正 《电源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87-92,共6页
双向开关在固态断路器、光伏逆变器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低损耗、高开关频率的双向开关SiC功率模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双向开关SiC功率模块仍然沿用传统Si功率模块的封装方法,难以适应SiC器件的高速开关优势。针对... 双向开关在固态断路器、光伏逆变器等领域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低损耗、高开关频率的双向开关SiC功率模块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然而,现有双向开关SiC功率模块仍然沿用传统Si功率模块的封装方法,难以适应SiC器件的高速开关优势。针对双向开关SiC功率模块的低感封装需求,提出一种芯片堆叠的3D封装集成方法。给出了3D封装的电路拓扑和几何结构,分析3D封装的换流回路和寄生电感规律,设计3D封装的技术工艺,并研制了双向开关SiC功率模块样机。采用双脉冲测试的实验结果验证了所提3D封装双向开关SiC功率模块的可行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向开关 SiC功率模块 低寄生电感 3D封装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检测空气绝缘分解气体NO_(2)的Pd-MoSe_(2)传感器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吴宝良 李谈笑 +3 位作者 杨家隆 廖一铭 蒋佳明 周渠 《重庆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7期220-227,共8页
针对目前NO_(2)传感器响应低、恢复速度慢、功耗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空气绝缘分解气体NO_(2)检测的金属钯Pd掺杂MoSe_(2)基气体传感方法。制备了本征MoSe_(2)气敏传感器与Pd-MoSe_(2)气敏传感器,并基于所搭建气敏响应测试平台研究其对... 针对目前NO_(2)传感器响应低、恢复速度慢、功耗高等问题,提出一种用于空气绝缘分解气体NO_(2)检测的金属钯Pd掺杂MoSe_(2)基气体传感方法。制备了本征MoSe_(2)气敏传感器与Pd-MoSe_(2)气敏传感器,并基于所搭建气敏响应测试平台研究其对NO_(2)的气敏响应特性,利用第一性原理计算NO_(2)在MoSe_(2)晶面上的吸附参数和吸附行为。经过气敏特性测试发现:室温工作时,Pd-MoSe_(2)气敏传感器对20μL/L NO_(2)的响应值为3.95,响应时间和恢复时间分别为38 s和46 s,可实现2μL/L NO_(2)的有效检测。理论计算结果表明:本征MoSe_(2)对NO_(2)的吸附为弱物理吸附,而Pd-MoSe_(2)表现为强化学吸附。研究结果可为高性能MoSe_(2)气体传感器的制备及其在NO_(2)在线监测中的应用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气绝缘分解气体 硒化钼 NO_(2) 气敏传感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构型移动机器人创新实验平台设计 被引量:2
5
作者 陈晓红 柏龙 +2 位作者 孙园喜 毛亚芳 王浩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117-121,共5页
针对现有机器人实验平台存在的构型与功能单一的问题,设计了模块化多构型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该平台由可拼装机械套件、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组成,可快速搭建麦克纳姆轮、全向轮及履带等多种构型的移动机器人。利用Arduino/STM32/树莓派... 针对现有机器人实验平台存在的构型与功能单一的问题,设计了模块化多构型移动机器人实验平台。该平台由可拼装机械套件、驱动系统、控制系统组成,可快速搭建麦克纳姆轮、全向轮及履带等多种构型的移动机器人。利用Arduino/STM32/树莓派等上层控制器通过串口通信可以调用开发的底层运动控制算法实现机器人的运动控制;通过UART、IIC、模拟/数字引脚等接口连接不同类型的传感器,还可进行二次开发。该平台既可满足机器人的技术学习、验证和研究中对多种构型移动机器人平台及其控制算法开发的需求,也满足实验教学、学生竞赛与创新活动等任务的需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构型机器人套件 教育机器人 移动机器人 模块化设计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模式初探 被引量:34
6
作者 李宇泽 齐峰 +3 位作者 朱英伟 王鹏 侯健生 文福拴 《电力科学与技术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3-10,共8页
全球能源转型正处于关键阶段,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首先针对不同场景探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模式,并分别以城市级大系统和园区级小系统为载体,结合各自能源结构特点,提出适... 全球能源转型正处于关键阶段,发展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是实现能源转型的重要途径。在此背景下,首先针对不同场景探讨多能互补综合能源电力系统的建设模式,并分别以城市级大系统和园区级小系统为载体,结合各自能源结构特点,提出适用于各场景下的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建设模式。接着,对这些建设模式的投资效益和能源综合利用效率进行测算。最后,对人工智能在综合能源电力系统中的潜在应用,和泛在电力物联网的发展对综合能源电力系统建设的影响进行简要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综合能源电力系统 建设模式 投资效益 能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优化多步长蚁群算法求解机器人路径规划问题 被引量:9
7
作者 胡佳斌 王祥澍 +1 位作者 张琪 全瑞坤 《传感器与微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21-124,共4页
针对蚁群算法收敛速度慢,规划路径存在冗余拐点不是最短路径等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优化的多步长蚁群算法。通过扩大机器人的视野域和活动域并加入简化算子,增加路径平滑度;通过差异化更新信息素并改进启发函数,促使机器人倾向终点移动,以... 针对蚁群算法收敛速度慢,规划路径存在冗余拐点不是最短路径等的一系列问题,提出优化的多步长蚁群算法。通过扩大机器人的视野域和活动域并加入简化算子,增加路径平滑度;通过差异化更新信息素并改进启发函数,促使机器人倾向终点移动,以提高收敛速度。应用MATLAB程序对改进后的算法与原蚁群算法和多步长蚁群算法进行仿真对比,通过多次仿真实验,优化的多步长蚁群算法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路径规划 蚁群优化算法 多步长 启发函数 简化算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改进MTCNN的多尺度安全帽识别 被引量:7
8
作者 庞殊杨 芦莎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1907-1912,1916,共7页
针对现有安全帽检测方法对多重叠目标和小目标漏检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MTCNN(multi-task cascad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多尺度安全帽识别方法。首先,删除MTCNN中针对人脸识别的landmark部分以简化网络结构;其次... 针对现有安全帽检测方法对多重叠目标和小目标漏检率较高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MTCNN(multi-task cascaded convolutional neural network)的多尺度安全帽识别方法。首先,删除MTCNN中针对人脸识别的landmark部分以简化网络结构;其次,用普通卷积层替换最大池化层以构成全卷积网络,提升网络检测精度;然后引入MobileNet轻量化网络结构减少计算量;最后,适当调整网络卷积核个数和全连接层神经元个数使模型更适用于不同尺寸的安全帽识别。实验结果表明,与原MTCNN相比,该算法的精确度和召回率分别提高了3.22%和6.73%,就小尺寸安全帽识别而言,F_(1)值提高了8.13%;在无GPU环境下的平均检测速度为29.62 fps,兼顾了多尺度安全帽识别的准确率与实时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安全帽识别 深度学习 目标检测 多任务级联卷积网络 MobileNet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一种强电磁设备宽频段阻抗的无源等效电路网络建模方法
9
作者 徐寅翔 刘其凤 +2 位作者 黄晓婷 冯贞晶 明若彤 《电工技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5期4097-4106,共10页
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等复杂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验证中,迫切需要通过对强电磁设备的阻抗进行物理等效以便开展半实物电磁兼容试验。工程上常用矢量匹配法实现强电磁设备阻抗的等效电路网络建模,但由于存在“端口无源性”和非正值元件导致... 在舰船综合电力系统等复杂系统的电磁兼容设计验证中,迫切需要通过对强电磁设备的阻抗进行物理等效以便开展半实物电磁兼容试验。工程上常用矢量匹配法实现强电磁设备阻抗的等效电路网络建模,但由于存在“端口无源性”和非正值元件导致的“元件无源性”问题,不能确保等效电路网络的物理可实现性。为了解决这个问题,该文提出一种融合了矢量匹配法、留数摄动法和优化算法,并可物理实现的强电磁设备宽频段阻抗建模新方法。该方法首先通过矢量匹配法对强电磁设备的阻抗数据进行有理函数拟合;然后利用留数摄动法对矢量匹配法的结果进行“端口无源性”修正,并将其转化为等效电路网络;随后利用粒子群算法和天牛须算法对非正值元件进行修正,实现“元件无源性”修正;最后,通过典型实际案例验证了该方法的可靠性和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粒子群算法 无源网络 宽带网络 矢量匹配法 强电磁设备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