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接地网故障诊断平台的功能与构建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渝根 肖磊石 +3 位作者 李谦 冷迪 柴艳丽 张竞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78-83,共6页
为解决工程上变电站接地网故障诊断中建模耗时长、现场工作量大等实际问题,基于特勒根定理及最小二乘法编写可视化接地网故障诊断软件,实现接地网拓扑结构自动生成,并通过串行通讯接口RS-232将现场测量接地引下线端口电阻值自动传输至... 为解决工程上变电站接地网故障诊断中建模耗时长、现场工作量大等实际问题,基于特勒根定理及最小二乘法编写可视化接地网故障诊断软件,实现接地网拓扑结构自动生成,并通过串行通讯接口RS-232将现场测量接地引下线端口电阻值自动传输至诊断软件,在输出界面中依据各支路导体电阻增量判断接地网状态。该诊断平台大大提高了接地网故障诊断效率,具有较好工程实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接地网 故障诊断 软件 腐蚀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大型光伏电站谐振现象分析 被引量:28
2
作者 周林 张密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14,共7页
建立了大型光伏电站的诺顿等效模型,推导了逆变器输出电流和并网点电压表达式,研究了光伏电站中由无功补偿装置、升压变压器漏感、输电线路阻抗等组成的电网阻抗对三相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谐振现象以及电能质量的影响。最后建立系统仿真... 建立了大型光伏电站的诺顿等效模型,推导了逆变器输出电流和并网点电压表达式,研究了光伏电站中由无功补偿装置、升压变压器漏感、输电线路阻抗等组成的电网阻抗对三相光伏逆变器并联系统谐振现象以及电能质量的影响。最后建立系统仿真模型进行验证,结果表明:电网阻抗导致系统存在谐振现象,降低系统电能质量;与输电距离增加相比,光伏电站容量增加更容易导致系统电能质量降低;并网点电压的谐波畸变率远大于逆变器输出电流,并网点电压谐波含量更易超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伏 电站 逆变器 电网阻抗 诺顿等效模型 谐振 模型 电能质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单相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的能量优化控制策略及仿真 被引量:2
3
作者 侯世英 嵇丽明 +2 位作者 庹元科 刘早晨 林茂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7期56-59,共4页
通过对单相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最优稳态功率分析,推导出UPQC最小补偿容量下补偿电压的最优注入角,通过对最优补偿电压注入角度的控制实现统一电能调节器的最优能量控制。在串、并联的控制模块中采用恒频滞环控制来保持开关频率的... 通过对单相统一电能质量调节器(UPQC)最优稳态功率分析,推导出UPQC最小补偿容量下补偿电压的最优注入角,通过对最优补偿电压注入角度的控制实现统一电能调节器的最优能量控制。在串、并联的控制模块中采用恒频滞环控制来保持开关频率的恒定。在线性及非线性负荷工况下,对电源电压骤变同时伴有谐波的情况进行了仿真。结果表明,该UPQC电路简单、易实现,而且能保证UPQC在最小容量下实现电源和负荷之间的扰动隔离、线路终端功率因数调整,在不增大储能设备容量的前提下延长UPQC的最大可补偿时间,并能较好地克服电源电压引起的负荷节点电压畸变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UPQC 单相 能量最优控制 最优注入角 恒频滞环控制 扰动隔离 最大补偿时间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纹波电流调制准最优控制Buck变换器 被引量:3
4
作者 毕凯 周雒维 +1 位作者 卢伟国 栗安鑫 《电力自动化设备》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0期112-117,共6页
提出了一种新的纹波电流脉宽调制策略,以电容电流为调制信号主体,实现了动态调节过程的非线性控制,变换器动态过程逼近时间最优控制(TOC)运行轨迹。结合Buck变换器实例,导出了基于电容电流调制的控制方程,构建了相应的模拟控制电路。理... 提出了一种新的纹波电流脉宽调制策略,以电容电流为调制信号主体,实现了动态调节过程的非线性控制,变换器动态过程逼近时间最优控制(TOC)运行轨迹。结合Buck变换器实例,导出了基于电容电流调制的控制方程,构建了相应的模拟控制电路。理论上重点分析了变换器的动态特性,给出动态调节时间与输出电压跌落的近似解析值。仿真和实验结果证明变换器动态响应过程逼近TOC运行轨迹,验证了所提控制策略优越的动态响应,实现了系统的准最优快速调节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UCK变换器 电容电流 非线性控制 准最优动态特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南川地区10kV配网线路防雷分析 被引量:13
5
作者 胡建川 刘渝根 +2 位作者 冷迪 田资 成文杰 《高压电器》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3期53-58,共6页
中国10 kV配电线路绝缘水平低,雷击引起的跳闸事故在配网故障中占据较大比例。根据实际雷电活动特征,分析线路跳闸原因、评估线路防护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雷电防护。依托雷电定位系统(LLS)对重庆南川地区1999-2009年间雷电参数进行... 中国10 kV配电线路绝缘水平低,雷击引起的跳闸事故在配网故障中占据较大比例。根据实际雷电活动特征,分析线路跳闸原因、评估线路防护状况,从而有针对性地指导雷电防护。依托雷电定位系统(LLS)对重庆南川地区1999-2009年间雷电参数进行收集,拟合正负极性雷电流幅值的概率分布公式来分析不同情况下输电线路雷击闪络率。结果表明:该地区地面落雷密度达到0.077 7次/(km2.d),负极性雷占据94.84%,线路直击雷和感应雷的总闪络率均接近基于负极性雷的计算值,但不同极性雷电流的闪络率因各自雷电流幅值概率函数不同而差别较大,线路防雷计算和评估应充分考虑不同极性雷电流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10 KV线路 雷电参数 闪络率 防雷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