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71篇文章
< 1 2 8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科学中的渗流力学问题 被引量:1
1
作者 朱自伟 李伟民 焦斌权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70-73,共4页
针对环境科学研究中的渗流力学问题,从环境科学理论和渗流力学理论出发,探讨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机制和规律、地下水多组分反应溶质的迁移模型和规律;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气体迁移和二次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挥发性有... 针对环境科学研究中的渗流力学问题,从环境科学理论和渗流力学理论出发,探讨了挥发性有机污染物在土壤中的迁移机制和规律、地下水多组分反应溶质的迁移模型和规律;分析了垃圾填埋场气体迁移和二次污染问题。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挥发性有机物的迁移过程及控制机制的不确定性的两个方面和多组分水化学模型与水动力迁移模型的耦合模型建立的必要性。文中分析对环境科学与渗流力学交叉研究问题的深层次认识具有重要的理论价值和实际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科学 渗流力学 数学模型 挥发性有机污染物 垃圾填埋场气体迁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对其生态环境影响评价 被引量:11
2
作者 香宝 马广文 +3 位作者 李咏红 唐古拉 袁兴中 谢强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S1期361-367,共7页
文章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根据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特点,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结合研究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态脆弱区分区等数据,采用空间图层叠加法,... 文章以成渝经济区为研究区,根据成渝经济区矿产资源开发和生态环境特点,综合运用RS和GIS技术,结合研究区矿产资源总体规划、生态功能区划、生物多样性保护、自然保护区、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态脆弱区分区等数据,采用空间图层叠加法,分析矿产资源开发利用对生态环境的影响,进一步分析了未来矿产资源的开发对区域主要生态屏障的水源涵养、土壤保持、生物多样性保护等生态功能的影响,并提出针对性的生态环境保护对策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生态环境 生态屏障 环境影响评价 成渝经济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研究 被引量:18
3
作者 林孝松 唐红梅 +1 位作者 陈洪凯 覃庆梅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7期3-9,共7页
为探索重庆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布情况,以重庆市主要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孕灾因子基础上,选取暴雨强度、地貌条件、地质岩性、年均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和地质构造条件等6个因子,构建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 为探索重庆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布情况,以重庆市主要地质灾害为研究对象,在分析孕灾因子基础上,选取暴雨强度、地貌条件、地质岩性、年均降雨量、植被覆盖度和地质构造条件等6个因子,构建地质灾害孕灾环境分区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和专家效度相耦合方法确定各指标权重,并建立孕灾环境综合指数评价模型。在ArcGIS软件平台支持下,以1 km×1 km网格尺寸为单位精细获取各指标分析数据,计算得到各网格孕灾环境综合指数值,并根据该值进行重庆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等级区划分。结果表明:重庆市地质灾害孕灾环境综合指数值在43~84之间,孕灾分区主要集中在高易发区和中易发区,其中危险区1.29×104 km2,占总面积的15.62%;高易发区4.42×104 km2,占53.68%;中易发区2.38×104 km2,占28.85%;低易发区0.15×104 km2,占1.8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质灾害 孕灾环境 综合分区 地理信息系统(GIS)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煤改气及其环境效益分析 被引量:12
4
作者 欧春华 李蜀庆 +2 位作者 张军 孙建华 宋福忠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1期100-104,共5页
为减少主城区存在着的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重庆市开展了煤改气工程。通过对比燃煤锅炉改烧油和用电,指出煤改气是改善重庆市主城区现有污染状况的最好选择,并提出煤改气的目标。同时,在煤改气的规模和范围进行了调查分类的基础上,对煤... 为减少主城区存在着的不同程度的大气污染,重庆市开展了煤改气工程。通过对比燃煤锅炉改烧油和用电,指出煤改气是改善重庆市主城区现有污染状况的最好选择,并提出煤改气的目标。同时,在煤改气的规模和范围进行了调查分类的基础上,对煤改气的技术经济可行性作出了分析,并重点围绕煤改气实施产生的环境效益进行分析研究,得出煤改气工程的实施,不仅产生了一定的经济效益,更重要的是大大削减了重庆市主城区大气污染物的排放量,使主城区的大气污染得到有效缓解的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改气 环境效益 综合污染指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矿山地质环境评价方法探讨 被引量:7
5
作者 曹树刚 武晓敏 刘敏 《山东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2期1-4,共4页
通过对重庆市不同类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构建了包括矿山地质背景、开采状况、地质环境、自然经济环境等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地划分了评价单元并确定了评价指标量化标准,通过不同隶属度函数得到相应的隶属度矩阵,利用专家评判... 通过对重庆市不同类型矿山地质环境调查研究,构建了包括矿山地质背景、开采状况、地质环境、自然经济环境等因素的评价指标体系。合理地划分了评价单元并确定了评价指标量化标准,通过不同隶属度函数得到相应的隶属度矩阵,利用专家评判法和频数统计法确定评价指标的权重。在兼顾矿区边界完整性的基础上,通过对各评价单元的评判、综合,得出了重庆市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分区图。为重庆市的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恢复治理规划提供了有益的参考和借鉴,并为矿山地质环境评价和研究奠定了理论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庆市 矿山地质环境 评价方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评价体系 被引量:3
6
作者 司鹄 毕海普 李晓红 《辽宁工程技术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5期785-787,共3页
基于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演化规律,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层,从环境保护、植被资源和经济效应三个方面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实际,数值化了评... 基于矿产资源开采对生态环境影响的演化规律,采用层次分析法,将矿产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环境评价指标体系进行分层,从环境保护、植被资源和经济效应三个方面构建了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可持续发展评价体系。并将该体系应用于实际,数值化了评价体系的各个指标,确定了具体的指标权重和综合可持续能力,对矿产资源开发的环境可持续现状进行了系统的实证研究,对矿产资源开发的可持续能力进行了评价和分析,探讨了矿产资源开发中环境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实施对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可持续发展 环境评价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关于重庆地区煤层气资源开发利用相关问题的探讨 被引量:2
7
作者 曹树刚 刘延保 +1 位作者 徐阿猛 刘敏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41-44,48,共5页
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对改善煤矿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重庆地区煤层气赋存条件,在分析主要矿区煤层气储层煤体的微观结构、渗透率、等温吸附特性、煤层压力以及煤层的含气量... 煤层气的开发和利用对改善煤矿安全生产、保护生态环境、缓解能源的供需矛盾等,都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本文根据重庆地区煤层气赋存条件,在分析主要矿区煤层气储层煤体的微观结构、渗透率、等温吸附特性、煤层压力以及煤层的含气量等特征的基础上,指出重庆地区煤层气开采方式应以井下煤层抽放和采空区抽放为主,辅以地面钻孔抽放。针对目前各个矿区煤层气的开发利用现状,为重庆地区下一步煤层气的开发利用提出了可行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层气 资源 勘探 吸附 开发利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211工程"建设与资源环境学科发展 被引量:1
8
作者 李晓红 鲜学福 +2 位作者 王宏图 尹光志 姜德义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2年第6期199-201,共3页
探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及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重要性;总结本学科在"九五"期间取得的建设成果;阐述"211工程"建设在带动本学科向综合性发展... 探讨"211工程"重点建设学科———"西南能矿资源开发利用及三峡库区环境保护"在西部大开发建设中的重要性;总结本学科在"九五"期间取得的建设成果;阐述"211工程"建设在带动本学科向综合性发展、推动本学科的校内外产学研合作和本学科的基地建设、加强本学科的队伍建设和人才培养、促进本学科的科学研究、提高本学科的办学水平和办学效益以及促进地方经济和社会发展等方面的积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11工程 资源与环境 学科建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三峡库区水环境问题及综合治理对策 被引量:8
9
作者 杨钢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64-167,共4页
概述了重庆三峡库区水环境现状,分析了水环境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原因,提出了重庆三峡库区水环境治理的一些对策。
关键词 重庆三峡库区 水环境 综合治理 现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优势矿产资源加工业发展探讨 被引量:1
10
作者 孙阳 周富春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27-30,54,共5页
从重庆市优势矿产资源及其加工业的现状分析入手,指出优势矿产资源加工业发展存在的问题,提出重庆市8种优势矿产资源加工业发展的方向和保障措施。
关键词 矿产资源 加工业 探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系统科学理论在矿产资源规划中的体现 被引量:1
11
作者 李林 姜德义 《中国矿业》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1-22,29,共3页
系统科学是研究“关系”的科学。在矿产资源规划过程中,同样面临着与其他系统的相联关系。本文分析了矿产资源的开发过程与生态环境系统、水资源系统、大气系统等系统的关系。
关键词 系统科学 矿产资源 规划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开县井喷事故的环境影响分析 被引量:36
12
作者 徐龙君 吴江 李洪强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5期84-87,共4页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中,大量富含硫化氢的天然气排入周围环境,致使以高桥镇为核心区的4个乡镇28个村,受到不同程度的硫化氢污染。笔者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水文等条件分析了井喷事故对该地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 重庆开县“12.23”井喷事故中,大量富含硫化氢的天然气排入周围环境,致使以高桥镇为核心区的4个乡镇28个村,受到不同程度的硫化氢污染。笔者根据污染物排放情况以及当地的气候、水文等条件分析了井喷事故对该地区大气环境、水环境和土壤环境所造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在距离井喷事故污染源下风方向5000m以内的区域,以及在与下风方向相垂直的方向500m以内的区域,大气环境均受到了不同程度的硫化氢污染,且在500~1500m区域内,污染最为严重。同时,由于硫化氢的沉降,该地区的水和土壤环境也受到了不同程度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井喷事故 环境影响分析 开县 重庆 大气环境 土壤环境 污染物排放 周围环境 含硫化氢 条件分析 氢污染 天然气 核心区 水环境 污染源 500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BP神经网络的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资源安全评价 被引量:25
13
作者 龚巧灵 官冬杰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292-299,共8页
三峡库区水资源安全关系到库区的生态安全,对库区水资源安全利用进行评价,找出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明确其限制因子,从而为库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安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结合2000—2014年三峡库区水资源安全数据,选取BP神经网... 三峡库区水资源安全关系到库区的生态安全,对库区水资源安全利用进行评价,找出问题较为严重的区域,明确其限制因子,从而为库区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和水资源安全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结合2000—2014年三峡库区水资源安全数据,选取BP神经网络构建水资源安全利用评价模型,结合ARIMA模型进行指标预测,分析了三峡库区重庆段水资源安全利用的时空差异。研究表明:(1)三峡库区重庆段2014年水资源安全利用总体分布在较不安全到较安全之间,渝中区和大渡口区为较不安全等级,沙坪坝区等7个区县为基本安全,其他区县为较安全等级;在子系统的评价中,主城区的社会安全与供需安全等级均为最低,为极不安全和较不安全等级。(2)2000—2014年水资源安全利用等级主要受生态安全因子制约,供需安全因子次之;2015—2020年水资源安全利用等级主要受供需安全因子限制,生态安全因子次之。2000—2020年水资源安全利用等级总体呈上升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资源学 水资源安全评价 BP神经网络 随机森林 三峡库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资源开发中的生态环境问题 被引量:7
14
作者 徐龙君 周正国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97-99,共3页
对水利、水电、农业、林业、牧业、交通、旅游、矿业等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水电不一定是清洁能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可能引起湖库干涸、周边植被减少,过度开垦、放... 对水利、水电、农业、林业、牧业、交通、旅游、矿业等资源开发项目建设过程中造成的生态破坏进行了概括总结,并对其产生的原因进行了分析。研究认为,水电不一定是清洁能源,过度开发水资源可能引起湖库干涸、周边植被减少,过度开垦、放牧可使土地沙漠化,不当的林业生产可能导致外来物种入侵,交通建设易造成地质滑坡和水土流失,旅游开发不当将导致环境污染、生态破坏和景观破坏,矿业开发将破坏土地、导致地面塌陷、沉陷和滑坡、泥石流等灾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资源开发 生态问题 水资源 水土流失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矿产资源综合利用分析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侯敏 尹光志 魏作安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7-79,共3页
深入分析了重庆市矿产资源的基本特点以及综合利用情况,针对矿产资源综合利用方面存在的问题,提出了改善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的一些举措。
关键词 矿产资源 综合利用 问题 措施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水敏性城市设计的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体系研究 被引量:45
16
作者 王晓锋 刘红 +3 位作者 袁兴中 任海庆 岳俊生 熊森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30-43,共14页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地表被硬化的不透水地面所替代,城市面源污染加剧,城市水环境恶化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水敏性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提出从城市设计和生态管理角度实现城市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共... 随着城市化进程加快,自然地表被硬化的不透水地面所替代,城市面源污染加剧,城市水环境恶化成为限制城市发展的关键因素。水敏性城市设计(Water Sensitive Urban Design,WSUD)提出从城市设计和生态管理角度实现城市发展与水环境保护的共同目标。综述了WSUD理论内涵、设计原则、技术体系以及隐含在其中的生态学思想,提出当前WSUD理论发展需要进一步完善的技术体系,整合生态学思想以及建立科学的效益评估方法,并与传统生态智慧关联,为WSUD在我国的发展和研究提供科学参考。同时,基于WSUD技术及蕴含于其中的生态智慧,针对三峡库区城市水环境特点和城市面源污染特征,兼顾城市景观优化、生物生境再造、生态服务功能优化与城市建设协同发展,采取生态缓冲、湿地消纳和自然调控相结合的综合防控思路,以水陆界面生态屏障综合控制为主线,根据城市生活区-休闲娱乐区-水陆界面缓冲区3个空间层次,提出城市污染源头-滨湖绿带-生态护坡-基塘湿地-自然消落带多重拦截和消纳的城市水环境污染控制体系,形成三峡库区水敏性城市设计与建设的模版和参考,为三峡库区城市水体污染控制提供科学依据,促进三峡库区水质保护与城市人居环境协同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WSUD(水敏性城市设计) 生态思想 城市水环境 控制体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三峡库区(重庆段)土壤侵蚀敏感性评价及其空间分异特征 被引量:78
17
作者 李月臣 刘春霞 +4 位作者 赵纯勇 王才军 张虹 闵睫 汪洋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788-796,共9页
三峡库区(重庆段)具有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土壤侵蚀是这一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分别分析了土壤可蚀性、降水、地形、植被覆盖因子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并生成单要素敏感性... 三峡库区(重庆段)具有重要的生态地理位置。土壤侵蚀是这一地区最为严重的生态环境问题。以通用水土流失方程为基础,运用GIS技术,分别分析了土壤可蚀性、降水、地形、植被覆盖因子对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影响程度,并生成单要素敏感性评价图。在此基础上,基于ArcGIS的空间叠加分析,完成单要素的叠加运算,实现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的综合评价。探讨了三峡库区(重庆段)这一特殊生态地理区域土壤侵蚀敏感性的高低分布规律及其在不同主导因子作用下的土壤侵蚀的空间分异特征。结果表明:研究区土壤侵蚀敏感性以高度敏感、中度敏感和极敏感为主,轻度敏感和不敏感比例相对较小。空间分布具有水平地域特征,东北部最为敏感、西部最不敏感。研究区土壤侵蚀现状与土壤侵蚀敏感性分布总体上是一致的,表明降雨、地形起伏、土壤可蚀性以及自然植被状况等自然因素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的潜在条件,而人类活动是土壤侵蚀发生、发展或减弱的主导因素。植被覆盖受人类活动影响最大。因此,转变不合理的土地利用方式,加强植被的保育和植被生态系统的重建是防治土壤侵蚀的关键环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重庆段) 土壤侵蚀 敏感性 空间分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动态变化 被引量:27
18
作者 邓伟 刘红 +4 位作者 李世龙 袁兴中 张跃伟 李波 齐静 《环境科学研究》 EI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50-258,共9页
借助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固碳4种生态系统服务建立评估模型,对2000—2010年重庆市域内3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三峡重要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秦... 借助遥感数据和GIS空间分析技术,选取生物多样性维持、土壤保持、水源涵养和固碳4种生态系统服务建立评估模型,对2000—2010年重庆市域内3个重要生态功能区——三峡库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三峡重要区)、秦巴山区水源涵养重要区(下称秦巴重要区)和都市区"四山"生态屏障重要区(下称"四山"重要区)生态系统服务的时空变异特征进行综合研究.结果表明:12000—2010年,三峡重要区4种生态系统服务均呈增强趋势.2秦巴重要区内,生物多样性维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总体较好,并且持续增强;固碳功能有所减弱,该时段内固碳功能高等级面积减少了931.90 km2.3"四山"重要区土壤保持和水源涵养功能有所增强,生物多样性维持和固碳功能略有减弱.4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以中和较高等级分布为主,空间差异较大,异质性明显.生态系统服务较好区域主要分布在渝东北秦巴山区以及中西部植被覆盖较好的山脊;市域中部长寿、垫江、涪陵等区县生态系统服务相对较弱.10 a间,重庆市重要生态功能区生态系统服务总体呈变好趋势,但局部地区有所减弱,主要表现为秦巴和"四山"重要区固碳功能的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要生态功能区 时空演变 生态系统服务 重庆市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山地河流浅滩深潭生境大型底栖动物群落比较研究——以重庆开县东河为例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强 袁兴中 刘红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1期6726-6736,共11页
浅滩和深潭是山地河流中常见的河流生境结构。2011年7月,在重庆开县东河上游双河口-杉木桥河段,选择21个浅滩和深潭,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影响不同生境中底栖动物组成、分布和多样性的生态机理。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浅滩和深潭中大型底... 浅滩和深潭是山地河流中常见的河流生境结构。2011年7月,在重庆开县东河上游双河口-杉木桥河段,选择21个浅滩和深潭,调查大型底栖动物,研究影响不同生境中底栖动物组成、分布和多样性的生态机理。结果表明:调查河段浅滩和深潭中大型底栖动物分别为31种和24种,密度分别为450.62个/m2和86.24个/m2,生物量分别为2.88 g/m2和0.55 g/m2。浅滩有指示种11种,即纹石蛾(Hydropsyche sp.)、假蜉(Iron sp.)、假二翅蜉(Pseudocloeon sp.)、舌石蛾(Glossosoma sp.)、高翔蜉(Epeorus sp.1)、背刺蜉(Notacanthurus sp.)、Heterocloeon sp、锯形蜉(Serratella sp.)、朝大蚊(Antocha sp.)、等蜉(Isonychia sp.)、溪颏蜉(Rhithrogena sp.)。深潭指示种仅蜉蝣(Ephemera sp.)和黑大蚊(Hexatoma sp.)两种。刮食者为两类生境的优势功能摄食类群。浅滩中滤食者和刮食者比例显著高于深潭,而收集者和捕食者显著低于深潭。两类生境中大型底栖动物群落结构差异显著。浅滩中大型底栖动物的密度、生物量、丰富度指数、Shannon-Wiener指数、改进的Shannon-Wiener指数均明显高于深潭。受地貌形态、水力特征和冲淤变化规律影响的生境稳定性和异质性差异是导致大型底栖动物群落差异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型底栖动物 浅滩 深潭 生境 除趋势对应分析(DCA) 功能摄食类群 山地河流 指示种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因子对河流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55
20
作者 任海庆 袁兴中 +2 位作者 刘红 张跃伟 周上博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3148-3156,共9页
底栖无脊椎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群落结构特点与河流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能较好地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综述了物理因子(底质、温度、水深、水流、洪水干扰等)、化学因... 底栖无脊椎动物是河流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物质循环和能量流动中是不可或缺的重要环节。其群落结构特点与河流环境因子密切相关,能较好地反映河流生态系统健康状况。综述了物理因子(底质、温度、水深、水流、洪水干扰等)、化学因子(溶氧量、p H值、磷、氮等)、生物因子(水生植物、竞争和捕食)、人为干扰(电站建设、城镇化等)和综合因子对河流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并根据国内外研究现状指出水流、海拔和洪水干扰等环境因子对河流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影响的研究较少或不足,对这些环境因子的研究应是今后河流生态学领域需要着力推进重要内容。深入研究和完善环境因子与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结构的关系可为保护底栖无脊椎动物群落、流域水生态系统管理和受损河流生态系统修复提供更为全面的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底栖无脊椎动物 环境因子 群落结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8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