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环境监理:形成逻辑、法制缺失与立法构想 被引量:6
1
作者 王江 《云南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9-143,148,共6页
在有关建设项目环保监管的制度安排中,对建设项目施工期间进行环保监管的制度安排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建设项目施工期间进行环境监理的制度设计尚存在很大的不足。反思我国环境监理的相关立法,立法层级低、立法零散、专门立法缺失、法... 在有关建设项目环保监管的制度安排中,对建设项目施工期间进行环保监管的制度安排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对建设项目施工期间进行环境监理的制度设计尚存在很大的不足。反思我国环境监理的相关立法,立法层级低、立法零散、专门立法缺失、法律制度设计粗疏、操作困难等问题表现得尤为明显。为此,应从提升环境监理立法层级、保障环境监理的相对独立性、合理配置环境监理主体职权、建立环境监理主体资质制度、实现资质管理法定化等方面着手,完善我国环境监理的相关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理 法制缺失 立法构想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闲置土地认定处置法律规则的优化研究
2
作者 王江 刘鑫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47-55,共9页
研究目的:优化闲置土地认定处置法律规则,以此推动闲置土地认定处置难的规范解决。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1)优化闲置土地认定处置法律规则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闲置土地法制统一和闲置土地治理实践的共同要求。(2... 研究目的:优化闲置土地认定处置法律规则,以此推动闲置土地认定处置难的规范解决。研究方法:案例分析法和规范分析法。研究结果:(1)优化闲置土地认定处置法律规则是土地节约集约利用、闲置土地法制统一和闲置土地治理实践的共同要求。(2)认定规则粗疏和处置规则失当是闲置土地认定处置法律规则的关键缺失。(3)闲置土地认定处置法律规则的优化路径,一是要通过厘清认定标准的关键概念、明确认定标准的土地单位和完善认定标准的分类结构,弥补认定规则的粗疏;二是要通过设计协商处置的兜底规则和推动行政处置的过罚相当,匡正处置规则的失当。研究结论:优化闲置土地认定处置法律规则需以促进土地节约集约利用为目标,以科学性、公正性、融贯性和可及性为导向,并结合地方立法经验完善闲置土地的认定标准和处置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闲置土地 节约集约用地 无偿收回 耕地保护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监测技术服务社会化的政策文本研究 被引量:11
3
作者 鄢德奎 陈德敏 《中国环境监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73-76,共4页
以部分省(市)颁布的29份环境监测技术服务社会化政策为研究样本,将市场准入、监测领域、运行管理和监督制裁作为政策文本的分析框架进行计量分析。部分省(市)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使以往混乱的社会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 以部分省(市)颁布的29份环境监测技术服务社会化政策为研究样本,将市场准入、监测领域、运行管理和监督制裁作为政策文本的分析框架进行计量分析。部分省(市)相关规定具有一定的创新性,使以往混乱的社会环境监测技术服务市场进一步规范化;但多数省(市)的环境监测技术服务社会化政策存在市场准入条件苛刻、监测领域有待放开、运行管理模式僵化、监督制裁手段单一等难题。最后提出放宽市场准入条件、有序开放监测领域、构建多元管理模式、完善监督制裁体系等4项建议对上述难题予以回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监测 社会化 政策文本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闲置土地规制体系的失能样态与完善路径——基于系统论法学视角
4
作者 王江 刘鑫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2期118-128,共11页
土地闲置是国有建设用地低效配置的集中体现。透过系统论法学“功能分化”“运作封闭”“结构耦合”等分析工具审视闲置土地规制体系,可以发现,闲置土地法律系统在运作封闭上存在缺失,同时分别与政治、经济系统存在结构耦合上的松散和偏... 土地闲置是国有建设用地低效配置的集中体现。透过系统论法学“功能分化”“运作封闭”“结构耦合”等分析工具审视闲置土地规制体系,可以发现,闲置土地法律系统在运作封闭上存在缺失,同时分别与政治、经济系统存在结构耦合上的松散和偏失,导致功能发挥不足。对此,应锚定实现闲置土地法律系统与政治、经济系统整体功能提升的规制目标,完善闲置土地规制体系。一是要健全闲置土地法律系统的规范结构,有效发挥法律功能;二是要强化闲置土地法律系统与政治系统的结构耦合,促进功能互嵌;三是要矫正闲置土地法律系统与经济系统的结构耦合,实现功能互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节约集约用地 闲置土地 土地制度改革 系统论法学 中国式现代化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畜禽养殖环境系统预警方法 被引量:6
5
作者 宋福忠 张代钧 +1 位作者 陈德敏 李蜀庆 《重庆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30-137,共8页
针对畜禽养殖环境系统势函数状态特征,基于尖点突变理论提出一种畜禽养殖环境系统预警的方法。以畜禽养殖环境系统势函数为状态函数,建立势函数方程,构建尖点突变预警模型,确定尖点突变判别式,以畜禽养殖环境系统承载力为警情指标、污... 针对畜禽养殖环境系统势函数状态特征,基于尖点突变理论提出一种畜禽养殖环境系统预警的方法。以畜禽养殖环境系统势函数为状态函数,建立势函数方程,构建尖点突变预警模型,确定尖点突变判别式,以畜禽养殖环境系统承载力为警情指标、污染排放相对强度和畜禽养殖量为警兆指标,对畜禽养殖环境系统实施Ⅴ级预警。结合实例分析,结果表明尖点突变的畜禽养殖环境系统预警方法具有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畜禽 养殖 环境系统 承载力 环境保护 预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 被引量:15
6
作者 宋宗宇 王热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2008年第5期210-215,共6页
由于环境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特殊性,法律规定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是指法官根据法律规定,从已知的基础事实推定环境加害行为与环境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允许当事人提出证据予以推翻的规... 由于环境侵权责任因果关系的特殊性,法律规定在环境侵权诉讼中实行因果关系推定。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是指法官根据法律规定,从已知的基础事实推定环境加害行为与环境损害之间存在因果关系,并允许当事人提出证据予以推翻的规则。实行因果关系推定,实质上是直接将证明因果关系不存在的证明责任分配给加害人。受害人证明基础事实的方法有很多,但标准只有一个,即须达到高度盖然性。加害人对基础事实的反驳属于反证,而对推定事实的反驳则是本证。开展环境侵权诉讼中的因果关系推定讨论,对建立我国环境侵权诉讼理论体系以及实务操作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侵权 因果关系 推定 证明责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行政代履行制度:优势、困境与完善 被引量:12
7
作者 唐绍均 蒋云飞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85-89,共5页
环境行政代履行制度发源于德国和日本,旨在解决环境义务履行不足问题。这一制度彰显了公私合作理念、最小损害理念和环境善治理念,有助于环境义务得到实际履行,增强环境执法的实效性,维护环境执法的严肃性。我国2011年《行政强制法》第5... 环境行政代履行制度发源于德国和日本,旨在解决环境义务履行不足问题。这一制度彰显了公私合作理念、最小损害理念和环境善治理念,有助于环境义务得到实际履行,增强环境执法的实效性,维护环境执法的严肃性。我国2011年《行政强制法》第50—52条规定了环境行政代履行及其实施程序,但该条款与环境单行法的有关规定存在相互抵牾之处。未来立法应当细化和明确环境行政代履行的适用范围、主体、程序、收费标准、法律救济等,以确保环境行政代履行专业化、规范化、制度化运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义务 行政代履行 行政强制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基于利益分析的“环境优先”原则 被引量:10
8
作者 唐绍均 蒋云飞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44-149,共6页
从可计量、可对比角度而言,“环境优先”常被人们模糊地界定为环境利益优先于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均应“分别兼具”人身与财产两方面的价值属性,即人身性环境利益与财产性环境利益,人身性经济利益与财产性经济利益。人身性... 从可计量、可对比角度而言,“环境优先”常被人们模糊地界定为环境利益优先于经济利益。环境利益和经济利益均应“分别兼具”人身与财产两方面的价值属性,即人身性环境利益与财产性环境利益,人身性经济利益与财产性经济利益。人身性环境利益与人身性经济利益同等重要,财产性环境利益与财产性经济利益之间也无所谓谁优先或者谁不优先。基于此,利益视角下的“环境优先”实质上是应指人身性环境利益优先于财产性经济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优先 环境利益 经济利益 双重属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论环境私主体治理的法治进路与制度建构 被引量:37
9
作者 杜辉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19-128,共10页
公私协力是当前环境治理转型的基础和主导范式。其中,环境私主体治理是与行政公权治理相对称的另一种环境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私主体治理实践包括自主治理模式、排污者自我规制模式和通过契约的... 公私协力是当前环境治理转型的基础和主导范式。其中,环境私主体治理是与行政公权治理相对称的另一种环境治理模式。这种治理模式尚未受到足够重视。世界范围内的环境私主体治理实践包括自主治理模式、排污者自我规制模式和通过契约的治理模式三类,它们对我国环境私主体治理的法治化具有借镜意义。面对环境治理转型的实际需要,我国应当通过"以法律规则与公共政策为中心的形式合法性建构"、"以问题导向机制为指引的实体制度建构"和"以程序机制为重点的过程建构"为路径,构筑相应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私主体治理 公私协力 自主治理 自我规制 契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新污染物治理立法的框架性研究 被引量:13
10
作者 王江 范昕曼 《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5-23,共9页
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既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实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大战略目标的关键任务。中央层面明确了“依法治污”“综合治理”的治理要求,提出了“加强立法及法律制度建设”的方案指引,描绘了新污染物... 开展新污染物治理既是建设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现代化的具体要求,也是实现打赢污染防治攻坚战重大战略目标的关键任务。中央层面明确了“依法治污”“综合治理”的治理要求,提出了“加强立法及法律制度建设”的方案指引,描绘了新污染物治理立法的应然状态。剖探中国现行法律体系,发现推进新污染物治理已有一定的法律基础,表现为:《宪法》序言、第26条和第89条与《环境保护法》第1条、第5条、第39条及第48条的规定,分别为新污染物治理立法提供了《宪法》和“基本法”依据;现行污染防治法律体系中的部分规则为新污染物治理立法提供了可参酌的内容;其他关联性法律法规的规定为新污染物治理立法提供了规则解释的依据;中国缔结的有关国际条约为新污染物治理立法提供了法律援引的对象。中国新污染物治理立法仍存在三方面的主要缺失:一是立法辐射范围有限,难以承载上位法所赋予的治理要求;二是立法系统性匮乏,欠缺与同位法和关联法的融贯衔接;三是立法可及性不足,无法满足新污染物治理实践的急盼。完善中国新污染物治理立法的构想为:在核心规范层面,积极推动研究制定“有毒有害化学物质环境风险管理条例”,以补缺法律空白,为新污染物治理提供专门的规制依据;在法律体系融贯层面,抓住环境法典编纂的契机,以推动新污染物治理规则入典的方式强化污染防治法律体系内的衔接,更好地发挥同类规则的体系性合力;在关键制度的构建层面,以新污染物名录制度、环境风险评估管控制度、进出口环境管理制度和环境修复制度为重点,消解新污染物治理关键性制度缺失的痛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污染物 有毒有害化学物质 立法研究 环境法典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环境利益的差异建构与原因阐释——基于我国区域与城乡环境利益分配的基础分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杜健勋 陈德敏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2010年第11期45-50,共6页
生态环境理性是经济理性盛宴之后成长范式转移,基于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在发展不均衡与分配不公平的基本国情观察下,我国的环境利益分配表现出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的基本面向。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地区差异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制肘,在地区与城... 生态环境理性是经济理性盛宴之后成长范式转移,基于我国社会转型的背景,在发展不均衡与分配不公平的基本国情观察下,我国的环境利益分配表现出地区差异与城乡差异的基本面向。由于自然资源禀赋地区差异和城乡二元体制的制肘,在地区与城乡环境利益差异的基础上形成了环境优势者和环境弱势者,究其深层原因,则是经济贫困、权利贫困和能力贫困的经济社会发展维度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利益地区差异 环境利益城乡差异 权利贫困 能力贫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中国自然资源的租值耗散难题及其规制研究 被引量:6
12
作者 鄢德奎 陈德敏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1-146,共6页
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变革的方向是矫正产权交易市场中出现的市场定价机制缺位、自然资源资产成本构成失衡等市场失灵现象,变革的目标是革除造成自然资源租值耗散的制度。以租值耗散理论为视角,探究现有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缺陷的原由正是自然... 中国自然资源产权变革的方向是矫正产权交易市场中出现的市场定价机制缺位、自然资源资产成本构成失衡等市场失灵现象,变革的目标是革除造成自然资源租值耗散的制度。以租值耗散理论为视角,探究现有自然资源产权制度缺陷的原由正是自然资源产权虚置和价格管制。构筑包括权责明确的产权、高效便捷的交易平台、行之有效的产权纠纷化解机制在内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基础设施和供给规范的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宏观管理环境,是规制自然资源租值耗散难题的必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然资源资产 租值耗散 产权 价格管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境行政司法的功能与现状——基于环境保护行政案件二十大典型案例的文本分析 被引量:4
13
作者 鄢德奎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7年第3期99-105,共7页
环境行政诉讼是环境行政司法参与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通过回顾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两批环境保护行政诉讼典型案例,得出当前环境行政司法表现为诉讼案由单一、上诉率高、原告败诉率高等特点。以功能主义视角分析,发现环境行政司法的实然... 环境行政诉讼是环境行政司法参与环境治理的主要手段。通过回顾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两批环境保护行政诉讼典型案例,得出当前环境行政司法表现为诉讼案由单一、上诉率高、原告败诉率高等特点。以功能主义视角分析,发现环境行政司法的实然功能是维护环保部门依法行政、解释环保相关法律法规和推动环保公共事务治理。尽管公众对环境行政司法有巨大的需求,但环境行政司法的实然功能并未发挥有效化解行政争议、充分救济公众程序性环境权利、审判监督环境行政的作用。因此,环境行政司法机制的完善路径主要是将错位的环境行政司法功能重新归位以发挥其应然功能,即增强环境行政司法的解纷功能,防止环境行政管制权怠用和滥用,确保公民环境权利救济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行政司法 环境行政争议 环境权利 环境行政管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国际河流共享性的法律诠释 被引量:9
14
作者 曾彩琳 黄锡生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29-33,138,共5页
国际河流具有共享性,国际河流的共享不仅有其历史渊源、现实基础,也有其理论及实践依据。国际河流不是"一切人共有的物",其共享的主体应为流域各国;共享的核心在于"共同分享"和"共同保护";共享者一方面... 国际河流具有共享性,国际河流的共享不仅有其历史渊源、现实基础,也有其理论及实践依据。国际河流不是"一切人共有的物",其共享的主体应为流域各国;共享的核心在于"共同分享"和"共同保护";共享者一方面享有共同分享国际河流水资源利益的权利,同时也要承担共同保护国际河流水资源的义务。流域各国在行使其对国际河流的开发利用权时,应相互尊重主权,以共同利益原则、公平合理利用原则、无害利用原则等为指导,加强国际合作,以使国际河流实现最佳和可持续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际河流 共享性 法律内涵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的解释论分析 被引量:88
15
作者 黄锡生 韩英夫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4-21,共8页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的制度脉络既蕴含自由协商的私法性特质,又与行政权之行使保持着特有的亲和性。学者从纯粹私法视角提供的解释框架只能部分映射赔偿磋商制度运行的法律面貌。以协商行政为视角,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政机...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的制度脉络既蕴含自由协商的私法性特质,又与行政权之行使保持着特有的亲和性。学者从纯粹私法视角提供的解释框架只能部分映射赔偿磋商制度运行的法律面貌。以协商行政为视角,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实质上是一种行政机关借用私法领域的协商与填补机制来维护环境公益的行政权行使之新样态。政府的主动磋商行为应被视为体现对话与合作的协商行政手段,其实施须同时兼顾彰显灵活性的协商裁量与彰显法治性的行政控权之两方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损害赔偿磋商制度 协商行政 解释论分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粮食安全目标下《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缺失与补救 被引量:7
16
作者 王江 唐艺芸 《中国土地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43-50,共8页
研究目的:在粮食安全目标引领下,审视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缺失,提出补救举措。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为因应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急盼,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亟待修订。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存在... 研究目的:在粮食安全目标引领下,审视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的缺失,提出补救举措。研究方法:规范分析法和文献研究法。研究结果:为因应保障粮食安全战略的现实急盼,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亟待修订。现行《基本农田保护条例》存在如下缺失:一是其目的条款在内容上存在偏误与缺失,无法充分承载保障粮食安全的法律初衷;二是其基础性法律概念未与粮食安全法律体系内的概念保持一致;三是其制度设计未能充分体现“特殊保护”的立法要求。研究结论:上述缺失亟需通过法律修订予以补救。具体举措包括:应以促进粮食生产为直接目的、以保障粮食安全为间接目的,增列生态可持续发展为间接目的,以此重构立法目的条款;应统一“永久基本农田”的规范表达,并据此统一话语体系;应废除永久基本农田的占补制度、确立村级“田长制”的特殊监管职责、建立与地力等级挂钩的梯度补贴制度,优化特殊保护的制度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地法学 粮食安全 耕地保护 永久基本农田 立法目的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环保监管模式的缺失与创新 被引量:5
17
作者 王江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62-67,共6页
环保监管模式是指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进行监管的方式。我国现行的环保监管模式在监管机构设置、监管职权配置以及运行方面还存在诸多缺失。创新和完善我国的环保监管模式应结合当下的宪政背景和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以环境善治为目标,... 环保监管模式是指对环境污染和破坏行为进行监管的方式。我国现行的环保监管模式在监管机构设置、监管职权配置以及运行方面还存在诸多缺失。创新和完善我国的环保监管模式应结合当下的宪政背景和环境保护的实际需求,以环境善治为目标,从监管机构的设置、监管职权的配置和监管权力的运行三个方面着手。就监管机构设置来看,应建立基层,特别是农村地区的环保监管机构;结合生态功能区划以划分并设置区域性环保监管机构。从职权配置来看,应从横向和纵向两方面重新优化配置环保监管职权。就职权运行来看,应完善人大、监察机关和社会公众等为主体的多元化监督机制,培养和释放外部监督力量,以强化对环保监管职权的监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监管 体制模式 监管职权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重归平衡:环保垂改的制度逻辑及其组织法创新 被引量:3
18
作者 杜辉 杨景晖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27-135,共9页
深化环保垂改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纠正地方保护主义与压实地方主体责任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须置于环境职权配置的制度逻辑中求解,围绕相关组织法机制展开制度创新。以职权配置过程中的“约束性目标—形成性目标”这一平衡框架来看,要防止... 深化环保垂改的关键在于处理好纠正地方保护主义与压实地方主体责任之间的矛盾。这个矛盾须置于环境职权配置的制度逻辑中求解,围绕相关组织法机制展开制度创新。以职权配置过程中的“约束性目标—形成性目标”这一平衡框架来看,要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应当着眼于强化约束性目标,环保垂改正是尝试通过执法权的上收和监督权的强化达成此任务;压实地方主体责任则应当对形成性目标进行优化,当前生态环境领域内的其他相关改革通过层级任务的重构初步优化了形成性目标。行政组织法应对层级任务的重构进行系统回应,对任务划分、组织保障和权责归属等事项梯次明确。为此,需要以环境事权的界分来优化治理任务的配置,以组织模式的界定来回应治理任务的需求,以权责清单的建构来增进行政任务的体系化,从而构建一套分工清晰、权责适配的环境治理推进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保垂改 约束性目标 形成性目标 行政任务 组织法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生态文明视野下的荒地治理法律制度完善 被引量:2
19
作者 黄锡生 杨睿 《中州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47-53,共7页
荒地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由于历史上土地开发的惯性,荒地作为一种土地类型长期被忽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荒地被过度开发、无序利用,荒地资源不断减少,荒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荒地治理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 荒地兼具经济价值和生态价值,但由于历史上土地开发的惯性,荒地作为一种土地类型长期被忽视。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荒地被过度开发、无序利用,荒地资源不断减少,荒地生态环境受到破坏。荒地治理已成为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一个重要课题。我国荒地治理法律制度存在的问题主要有:荒地用益物权制度没有形成体系,土地用途管制制度对荒地不够关注,荒地生态价值评估制度缺失。可以从完善荒地用益物权制度、健全荒地用途管制制度、增设荒地生态价值评估制度以及落实荒地生态保护补偿制度四个方面完善我国荒地治理法律制度,实现荒地生态利益和经济利益的平衡,推进荒地治理规范化、生态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荒地 用益物权 用途管制 生态评估 生态补偿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我国“按日计罚”制度裁处程序的规范路径 被引量:2
20
作者 陈德敏 鄢德奎 《生态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202-207,共6页
《环保法》第五十九条确立了"按日计罚"制度,但现有的"按日计罚"实施办法缺漏不全以致排污者的财产权缺乏程序保障。"按日计罚"制度的裁处程序亟待完善。"按日计罚"的正当裁处程序内容是由其... 《环保法》第五十九条确立了"按日计罚"制度,但现有的"按日计罚"实施办法缺漏不全以致排污者的财产权缺乏程序保障。"按日计罚"制度的裁处程序亟待完善。"按日计罚"的正当裁处程序内容是由其法律性质直接决定的,但《环保法》对"按日计罚"性质的界定较为模糊,需在未来环保单行法修改时予以明确细化,即依现有环境执法水平设计双轨制"按日计罚"——执行罚性质"按日计罚"和行政罚性质"按日计罚"。相应的裁处程序应分类设计:执行罚性质"按日计罚"应从报请检验、复查期限、计罚天数等方面进行完善,行政罚性质"按日计罚"需逐日送达行政处罚通知书;在行政控制视角下,两种性质的"按日计罚"都应适时与其他环境管制措施进行转换适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按日计罚 法律性质 双轨制 裁处程序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