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新型抗菌化合物HL-J6与金黄色葡萄球菌PBP1的相互作用研究
1
作者 徐铭琦 史祥睿 +6 位作者 刘威 段浩 魏静 邓炎 江悦 高英英 李海波 《陆军军医大学学报》 北大核心 2025年第9期912-921,共10页
目的 探究新型抗菌化合物HL-J6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1(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1, PBP1)的相互作用。方法 以MRSA252基因组DNA为模板,PBP1F/R为上下游引物,以Nde I/Xho I为酶切位点构建表达质粒pET30a-pbp1-39-608。将质... 目的 探究新型抗菌化合物HL-J6与金黄色葡萄球菌青霉素结合蛋白1(penicillinbinding protein 1, PBP1)的相互作用。方法 以MRSA252基因组DNA为模板,PBP1F/R为上下游引物,以Nde I/Xho I为酶切位点构建表达质粒pET30a-pbp1-39-608。将质粒转入大肠杆菌中进行表达并通过亲和层析纯化获得PBP1-39-608蛋白;利用肽聚糖侧链主干肽的硫酯类似物S2d作为底物,测定HL-J6对PBP1-39-608转肽酶活性的抑制作用;用微量热泳动技术(microscale thermophoresis,MST)检测HL-J6与PBP1-39-608的亲和力,并通过细胞热转移实验(cell thermal shift assay,CETSA)确证结合作用;分别利用AutoDock Vina和Desmond软件进行分子对接和动力学模拟,明确HL-J6与PBP1-39-608蛋白的结合模式和关键氨基酸残基。结果 成功构建pET30a-pbp1-39-608重组质粒,诱导表达后,经纯化获得相对分子质量约为65×103的PBP1-39-608蛋白;HL-J6可呈时间依赖性抑制PBP1-39-608的转肽酶活性(P<0.001);HL-J6与PBP1-39-608的结合解离常数Kd约为64.92μmol/L;分子对接结果显示HL-J6通过与ILE-348、ASN-370、THR-516、PHE-423等主要氨基酸残基相互作用结合在PBP1-39-608的活性口袋,结合评分为-8.38 kcal/mol(<-5.00 kcal/mol);动力学模拟结果显示二者结合后50 ns趋于稳定。结论 HL-J6可显著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PBP1的转肽酶活性,并与其存在稳定的相互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青霉素结合蛋白 HL-J6 重组蛋白:相互作用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深共晶溶剂协同羧甲基-β-环糊精促进美托洛尔的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
2
作者 李小倩 夏之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27-332,共6页
手性药物的对映体理化性质极其相似,而药理、毒理作用常常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探索提高对映体分离性能的创新策略对手性分离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关于毛细管电泳(CE)中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MET)对映体分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仅添加手性选择... 手性药物的对映体理化性质极其相似,而药理、毒理作用常常存在显著差异,因此探索提高对映体分离性能的创新策略对手性分离具有重要意义。以往关于毛细管电泳(CE)中β-受体阻断药美托洛尔(MET)对映体分离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仅添加手性选择剂环糊精(CD)及其衍生物,而对于在CD的基础上添加辅助添加剂的研究较少。本研究将3种深共晶溶剂(DESs)氯化胆碱-葡萄糖、氯化胆碱-果糖和乳酸-葡萄糖作为辅助添加剂,用于MET的CE手性分离,推测了DES对基于CD的毛细管电泳分离MET对映体的协同作用。首先考察了CD种类、CD浓度、缓冲液pH值和缓冲液浓度对MET分离的影响,优化得到了最优条件(15 mmol/L羧甲基-β-环糊精、pH=3.0、40 mmol/L磷酸盐缓冲液)。其次制备了3种DESs作为添加剂,研究不同DESs及其质量分数对手性分离的作用,最终确定了最佳条件:采用质量分数1.5%的氯化胆碱-果糖型DES,此时MET的分离度从不添加DES时的1.30提升至2.61,实现了基线分离。最后对分离效果以及机理进行了推测。本文所建立的MET对映体手性分离分析方法不仅对提高手性药物质量、保证临床用药安全有效具有重要意义,还有助于将DES协同用于CD衍生物毛细管电泳手性分离的进一步研究与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协同作用 手性分离 深共晶溶剂 美托洛尔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地方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学生科研素养培养 被引量:2
3
作者 祁文静 饶灿 胡萍萍 《绿色科技》 2020年第3期231-232,共2页
论述了地方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考研学生越来越多的一个现状,设计通过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 论述了地方院校化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完成过程中出现的问题,针对化学专业本科毕业生考研学生越来越多的一个现状,设计通过四个方面培养学生独立查阅英文文献和数据库的能力、独立设计实验方案的能力、实验过程中分析数据和处理数据的能力和正确撰写学术型科研论文的能力,从而培养他们的研学素养,为他们日后继续深造打下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化学专业毕业生 本科毕业论文 科学素养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虚拟仿真技术在师范院校化学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被引量:2
4
作者 祁文静 胡萍萍 《绿色科技》 2020年第1期224-225,共2页
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在本科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根据虚拟仿真实验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3种虚拟仿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这3种虚拟仿真模式,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 阐述了虚拟仿真技术及其应用在本科生化学实验教学中的意义,根据虚拟仿真实验技术与化学实验教学的现状,提出了3种虚拟仿真化学实验教学模式,希望通过这3种虚拟仿真模式,提高本科实验教学的安全性,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为社会培养高质量、创新型的化学人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虚拟仿真技术 化学实验教学 教学模式 本科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番石榴叶化学成分分离鉴定及psiguadial D的抗癌活性研究 被引量:11
5
作者 任善亮 吴茂 +5 位作者 徐露林 刘晓聪 雷思敏 海萍 杨小龙 高原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001-1005,共5页
本文对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部分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番石榴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13个化合... 本文对番石榴Psidium guajava叶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鉴定并对部分化合物抗肿瘤活性进行评价。采用正相硅胶、Sephadex LH-20、MCI柱色谱和制备液相色谱等方法对番石榴叶甲醇提取物的化学成分进行分离纯化,运用现代波谱技术鉴定了13个化合物,分别为4,5-diepipsidial A(1)、psidial A(2)、guajadial(3)、psiguadial A(4)、psiguadial D(5)、α-生育酚(6)、亚油酸(7)、槲皮素-3-O-β-D-吡喃木糖苷(8)、槲皮素-3-O-α-L-吡喃阿拉伯糖苷(9)、槲皮素-3-O-α-L-呋喃阿拉伯糖苷(10)、β-谷甾醇(11)、儿茶素(12)、没食子酸(13)。其中化合物1为首次从天然产物中分离得到。化合物5对人体肿瘤细胞株HL-60、SMMC-7721、A-549、MCF-7、SW-480均显示出较为明显的抑制活性,半数抑制浓度为4.08~11.23μmol/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番石榴 桃金娘科 化学成分 杂萜 细胞毒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磁性温敏分子印迹材料用于药用植物中富集单一成分——芒柄花黄素的分离与富集 被引量:2
6
作者 何家垣 蒋壮飞 +5 位作者 马蓉蓉 杨莉莉 李清瑶 谭玲 陈志涛 张起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11-4719,共9页
以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为支撑材料,模板选用芒柄花黄素,温敏功能单体和辅助功能单体分别选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甲基丙烯酸(MAA),制备出磁性和温度双响应型分子印迹材料(MTMIPs),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将其用于红车... 以四氧化三铁(Fe3O4)纳米粒子为支撑材料,模板选用芒柄花黄素,温敏功能单体和辅助功能单体分别选用N-异丙基丙烯酰胺(NIPAM)和甲基丙烯酸(MAA),制备出磁性和温度双响应型分子印迹材料(MTMIPs),并结合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将其用于红车轴草中芒柄花黄素的定向萃取研究。利用扫描电镜(SEM)、透射电镜(TEM)、红外光谱(FT-IR)、热重分析(TGA)、磁性分析(VSM)等手段对MTMIPs进行表征,随后对其温敏及吸附性能进行考察。结果表明,MTMIPs为核壳型结构,热稳定性好,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16.43 mg/g)和温敏特性,对芒柄花黄素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HPLC检测结果显示MTMIPs可用于从复杂样品中分离富集芒柄花黄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磁性温敏材料 分子印迹材料 聚合物 吸附剂 纳米材料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方法与技术 被引量:2
7
作者 钱鑫 田晏 +5 位作者 罗欣欣 潘静苗 邓苏雅 黄一可 付琦峰 夏之宁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170-1178,共9页
毛细管电泳(CE)在新药研发领域显示着重要的应用前景。CE使用水溶液介质作为实验体系,保证了药物筛选在类似于生命介质的环境中进行,优于其他传统体外仪器筛选方法。除了维持被筛选分子和作用对象的生物活性外,CE筛选过程着重突出配体... 毛细管电泳(CE)在新药研发领域显示着重要的应用前景。CE使用水溶液介质作为实验体系,保证了药物筛选在类似于生命介质的环境中进行,优于其他传统体外仪器筛选方法。除了维持被筛选分子和作用对象的生物活性外,CE筛选过程着重突出配体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瞄准与药理学理论相关的重要参数,如结合常数Kb、结合速率常数Kon和解离速率常数Koff,有利于模拟并预测机体内靶标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该文回顾了毛细管电泳进行药物筛选的历史,评述了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方法所依据的理论和相对成熟的各种常用方法,并抽取了部分典型实例以及相关技术进行说明,对以亲和毛细管电泳、动力学毛细管电泳为手段的药物筛选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分子和细胞层次的药物筛选,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候选药物的研究工作都有提及。毛细管电泳与多种技术的联用,包括与质谱以及化学发光等联用发挥了更大的效能。联用方法还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毛细管电泳在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中将有良好应用前景。馏分收集的发展为筛选药物提供了广阔前景,它配合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为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提供了更多可能。总之,毛细管电泳多样可选的药物筛选方法和技术将为新概念的药物筛选与药物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药物筛选 相互作用 DNA编码化合物库 活性评价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核-壳结构分子印迹材料用于定向脱苦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蒋壮飞 何家垣 +4 位作者 马蓉蓉 李清瑶 杨莉莉 谭玲 张起辉 《化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4704-4710,共7页
以SiO2为支撑材料、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了可选择性吸附柠檬汁中苦味物质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SMIPs)材料。利用透射电镜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手段对SMIPs... 以SiO2为支撑材料、甲基丙烯酸(MAA)为功能单体、偶氮二异丁腈(AIBN)为引发剂、乙二醇二甲基丙烯酸酯(EGDMA)为交联剂,制备了可选择性吸附柠檬汁中苦味物质的表面分子印迹聚合物(SMIPs)材料。利用透射电镜和红外吸收光谱等手段对SMIPs进行表征,随后进行吸附能力和选择性研究。结果表明,SMIPs具有核-壳结构,且有着良好的吸附性能(27.72 mg/g)和快速吸附能力(60 min),吸附符合二级动力学模型,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单层吸附模型。最后,将SMIPs用于柠檬汁中苦味物质吴茱萸内酯的去除,结果显示SMIPs具有良好的脱苦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核-壳材料 纳米材料 二氧化硅 表面分子印迹 吸附剂 苦味物质 脱苦
在线阅读 下载PDF
金属有机骨架材料在色谱固定相构建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9
作者 闫美婷 龙文雯 +3 位作者 陶雪平 王丹 夏之宁 付琦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879-890,共12页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由金属中心或团簇与有机配体组装而成的一类新型晶体多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径均匀以及结构多样等优良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传感、样品前处理以及色谱分离等领域。近年来MOFs在色谱分离... 金属有机骨架(MOFs)是由金属中心或团簇与有机配体组装而成的一类新型晶体多孔材料,具有比表面积大、孔隙率高、孔径均匀以及结构多样等优良特性,已被广泛应用于催化、吸附、传感、样品前处理以及色谱分离等领域。近年来MOFs在色谱分离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与传统色谱固定相材料(如介孔二氧化硅、纳米粒子以及多孔层等)相比,MOFs具备灵活可调控的孔道尺寸和结构,能够实现对分子间相互作用的精确控制。此外,种类丰富多样的功能配体和拓扑结构拓宽了MOFs在分离领域的应用范围,有望实现更多类型复杂样品的分离分析。MOFs的这些独特优势使其非常适用于构建各类新型色谱固定相。迄今为止MOFs色谱固定相已展现出优异的分离效能,在色谱分离领域具有明显的优势和巨大的应用潜力。本文重点介绍了MOFs色谱固定相的构建方法及其在色谱分离应用中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高效液相色谱(HPLC)、气相色谱(GC)以及毛细管电色谱(CEC)领域;针对现有的MOFs色谱固定相制备方法进行了归类总结,并简要探讨了各个方法的优缺点及发展方向;还总结了近年来MOFs色谱固定相的典型应用;最后,本文对MOFs色谱分离介质未来的研究重点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以期为先进MOFs色谱固定相的理性构建与应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属有机骨架 色谱固定相 分离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聚多巴胺表面修饰毛细管电色谱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
10
作者 易高圯 纪柏安 +1 位作者 夏之宁 付琦峰 《色谱》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057-1068,共12页
毛细管电泳(CE)具有分离时间短、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低等优点,在分离分析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原始的未修饰熔融石英毛细管只能提供阴极流向的电渗流和单一的电泳分离机制,分离性能有限,重复性较差,不能满足各类复杂样品体系尤其是中... 毛细管电泳(CE)具有分离时间短、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低等优点,在分离分析领域有着重要应用。原始的未修饰熔融石英毛细管只能提供阴极流向的电渗流和单一的电泳分离机制,分离性能有限,重复性较差,不能满足各类复杂样品体系尤其是中性和手性样品的分离需求。因此,有必要在CE中引入各类毛细管修饰策略,以拓展其实际应用潜力。贻贝仿生聚多巴胺(PDA)及其衍生材料因其简便易行的制备过程、优异的表面黏附性、良好的生物相容性、较强的二次反应活性和化学稳定性等优点,在催化、传感、水处理、样品前处理、生物医药以及CE分离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PDA涂层的制备过程与物理吸附涂层一样简便,而表面黏附涂层的稳定性又可与共价键合涂层相媲美,因此非常适用于石英毛细管柱的修饰。更重要的是,PDA涂层较强的二次反应活性使其可作为反应平台进行灵活多样的二次表面修饰,便于构建多功能PDA涂层毛细管电色谱(CEC)固定相。基于这些突出优点,PDA涂层材料在CEC中的巨大应用价值逐渐得到了研究者们的广泛关注。该文首先对近3年有关PDA形成机理及PDA快速沉积表面化学的最新研究进展进行了总结,在此基础上综述了近10年PDA涂层材料在开管毛细管电色谱(OT-CEC)和毛细管电色谱整体柱中的最新应用。此外,还对PDA涂层材料在CEC中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细管电泳 毛细管电色谱 聚多巴胺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肺动脉高压形成中的血管重构分子生物学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14
11
作者 肖梨 佟晓永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02-110,共9页
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症候群,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血管重构是PAH最显著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其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调控。内质网应激、钙紊乱和线粒体功能紊乱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稳态和细胞... 肺动脉高压(PAH)是以肺动脉压和肺血管阻力升高为特征的临床血流动力学症候群,可导致右心衰竭和死亡。血管重构是PAH最显著的组织病理学特征,其形成受多方面因素的调控。内质网应激、钙紊乱和线粒体功能紊乱通过调节细胞内钙稳态和细胞代谢调控血管细胞的增殖凋亡能力;表观遗传学现象(如DNA损伤和微小RNA表达异常)参与调控血管细胞的异常增殖;血管细胞表型转化(包括内皮细胞间质转化和平滑肌细胞表型转换)是引起血管细胞异常增殖的重要原因。血管重构由多种细胞和分子通路共同作用产生,针对多靶点来改善PAH中发生的异常血管重构,进而延缓甚至逆转PAH的进程,有望成为PAH治疗上新的突破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肺性/病理学 心室重构 内质网应激 钙/代谢 钙调蛋白/代谢 线粒体 后成说 遗传 表型 综述
在线阅读 下载PDF
红豆杉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次生代谢产物及其抗菌活性研究 被引量:4
12
作者 黄泽雕 王文静 +2 位作者 廖梁秀 鲜鹏杰 杨小龙 《中国抗生素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1126-1134,共9页
目的从红豆杉内生木霉属真菌MPT-009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率质谱、NMR波谱数据和电子圆二色谱(ECD)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 目的从红豆杉内生木霉属真菌MPT-009的次生代谢产物中发现具有抗菌活性的单体化合物。方法采用硅胶、ODS、Sephadex-LH20柱层析和半制备高效液相等方法进行分离,利用高分辨率质谱、NMR波谱数据和电子圆二色谱(ECD)计算等方法确定化合物结构,通过二倍稀释法评价化合物对8种临床耐药性细菌和7种植物病原真菌的抗菌活性。结果从木霉属真菌MPT-009大米发酵产物中共分离得到了一个新的聚酮化合物trichoketide F(1)和6个已知化合物10-deacetylkoningiopisin D(2)、koninginin A(3)、koninginin B(4)、koninginin D(5)、koninginin E(6)、isoharziandione(7)。化合物1对马铃薯黄萎病菌、水稻纹枯病菌、油菜菌核菌、棉花枯萎病菌、草莓黑斑病菌、玉米小斑病菌显示一定的抑制活性,MIC值为12.5~50μg/mL。结论本文对红豆杉内生真菌Trichoderma sp.的次生代谢产物进行了深入研究,分离得到1个新化合物,丰富了木霉属真菌代谢产物,且该化合物对油菜菌核病菌具有较好的抑制活性,MIC值为12.5μg/m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红豆杉 木霉属 聚酮 ECD计算 抗菌活性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实验动物屏障设施智能化应急电源系统的应用探索
13
作者 张凤梅 刘进 +2 位作者 韩志刚 李可欣 潘劼 《实验技术与管理》 CAS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4-216,共3页
为保障应急状态下实验动物的安全,研究和探索了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应急电源智能化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人工智能应急管理系统,改善了应急情况下屏障设施运行状态,实现了对屏障设施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控,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 为保障应急状态下实验动物的安全,研究和探索了实验动物屏障设施的应急电源智能化管理。利用人工智能技术构建了人工智能应急管理系统,改善了应急情况下屏障设施运行状态,实现了对屏障设施设备的集中管理和自动监控,提高了安全管理效率,确保了实验动物的安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实验动物 屏障设施 人工智能 应急电源系统
在线阅读 下载PDF
质谱技术在G-四链体研究中的进展
14
作者 谭江 李亦舟 周江 《质谱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914-925,I0010,共13页
G-四链体是通过富含鸟嘌呤的DNA或RNA序列形成的非典型核酸二级结构,存在于多种生物系统中,发挥着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目前已成为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质谱技术因其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样品消耗少等特点,成为研究G-四链体结构和G-四链... G-四链体是通过富含鸟嘌呤的DNA或RNA序列形成的非典型核酸二级结构,存在于多种生物系统中,发挥着调控基因表达的作用,目前已成为潜在的药物治疗靶点。质谱技术因其灵敏度高、准确度高、样品消耗少等特点,成为研究G-四链体结构和G-四链体/小分子配体结合的强大工具。本文将对G-四链体的形成、结构、稳定化和碰撞解离行为、小分子识别及结合亲和力、化学计量比的质谱研究,RNA G-四链体结构特征的质谱研究,以及其他用于G-四链体构象分析的质谱技术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质谱法 G-四链体 核酸 配体分子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