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山地城市热风险评估及气候适应性规划策略——以重庆内环核心区为例
1
作者 李旭 祝鑫晖 +1 位作者 施乾雨 陆海天 《规划师》 北大核心 2025年第7期35-44,共10页
针对高密度山地城市建筑密集、功能多样的复杂环境,结合用地功能构建局地气候亚型分类体系,同时构建“危险性—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的复合指标评估热风险,并分析不同局地气候区亚型的热风险特征与热风险贡献程度。结果表明,重庆内... 针对高密度山地城市建筑密集、功能多样的复杂环境,结合用地功能构建局地气候亚型分类体系,同时构建“危险性—暴露度—敏感性—适应性”的复合指标评估热风险,并分析不同局地气候区亚型的热风险特征与热风险贡献程度。结果表明,重庆内环高热风险区主要分为紧凑中高层商业商务及居住街区、开敞型商业商务街区、大型低层商业商务街区、非常开敞的低层综合服务街区、大型低层工业与物流仓储街区。基于此,提出构建热风险识别、查询与管控的数字化管理系统,制定应对热风险的山地城市气候适应性空间规划策略,设置城市更新应对热风险的菜单式工具包。分析显示,叠加功能的局地气候区亚型能够更精准地识别热风险区域及背后的影响因素,据此可制定更具针对性的城市热风险缓解策略,可为类似城市应对热风险问题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局地气候区亚型 用地功能 热风险评估 气候适应性规划 重庆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山地城市公园空间适应性设计与精明增效 被引量:2
2
作者 肖竞 曹珂 +1 位作者 杨亚林 李若晨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4期63-70,共8页
基于存量更新时期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和提质增效目标,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地城市公园空间“精明增效”问题,提出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设计应对思路,将山地城市公园的基址地形细分为山岭、丘岗、谷凼3种宏观地类,陡崖、坡坎、麓坡、单... 基于存量更新时期城市空间精细化利用和提质增效目标,针对复杂地形条件下山地城市公园空间“精明增效”问题,提出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设计应对思路,将山地城市公园的基址地形细分为山岭、丘岗、谷凼3种宏观地类,陡崖、坡坎、麓坡、单丘、多丘、沟谷、坑凼7种中观地形,以及崖边、崖顶、缓坡、陡坡、陡坎、麓边、麓底、丘顶、丘缘、丘底、谷缘、谷底、坑缘、坑底14种微观址位;从城市空间、园区空间、场所空间三重空间尺度,梳理出地段功能统筹、城园视线导控、园区功能区划、园路交通组织、园景体系建构、特色空间营建、一体化场地设计7项设计响应要素;以“低成本、低扰动、高适应性、高质效”为精明内涵,以城市人居空间综合质效提升、公园园区空间建设使用质效提升、游憩场所空间体验感知质效提升为增效目标,提炼总结出基于细分地形多尺度响应的山地城市公园空间适应性设计与精明增效方法,以期为存量更新时期山地城市公园空间提质增效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山地城市 城市公园 细分地形 层级传导 适应性设计 存量更新 空间质效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基于ES景观美学服务制图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构建--以富顺县新湾片区为例 被引量:1
3
作者 赵珂 夏清清 《中国园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43-49,共7页
在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化构建的探讨中,针对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出发、以绿地廊道连接绿地斑块的生态网络化构建方法容易出现预期结果远离人口集聚地、不易为人所用的空间不匹配问题,靶向构建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与人类社会需求相互匹... 在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化构建的探讨中,针对从自然生态系统本身出发、以绿地廊道连接绿地斑块的生态网络化构建方法容易出现预期结果远离人口集聚地、不易为人所用的空间不匹配问题,靶向构建自然生态保护利用与人类社会需求相互匹配的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目标,引入生态系统服务概念,遵循其提供的以“服务流”链接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级联框架,运用网络科学的中心度量方法,创新性建立由“挖掘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自然生态系统服务潜能的景观美学服务供给制图-评估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社会需求的景观美学服务需求制图-权衡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的景观美学服务流制图”三部分组成的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构建景观美学服务“供需流级联”网络制图方法,促成城市绿色开敞空间系统网络不仅将破碎的生态环境恢复为一个连续整体自然生态系统,还具有匹配自然生态供给与人类社会需求的内在联系,推动人居环境绿化“从自然生态内在保护到价值外显利用”的积极生态保护转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城市绿色开敞空间 生态系统服务 景观美学服务 空间制图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公园绿地恢复性环境的健康增效逻辑与理论框架——基于供需视角 被引量:1
4
作者 杨春 谭少华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3期92-99,共8页
以健康疗愈为导向的公园绿地恢复性环境成为风景园林促进公共健康的重要实践方法,从健康效益的增效视角再思考公园绿地恢复性环境的实践应用将有助于提升人类健康福祉。在厘清公园绿地恢复性环境的健康增效内涵基础上,通过深度解译“环... 以健康疗愈为导向的公园绿地恢复性环境成为风景园林促进公共健康的重要实践方法,从健康效益的增效视角再思考公园绿地恢复性环境的实践应用将有助于提升人类健康福祉。在厘清公园绿地恢复性环境的健康增效内涵基础上,通过深度解译“环境属性→要素潜能→使用动机→使用强度→健康效益”现实转译因果关系,凝练出“供给端空间环境-需求端使用-健康效益”的增效逻辑,建立一套“两要素三步骤”的增效设计理论框架,并从“供给-需求端”两大关联系统提炼出增效的设计参数网格,以指导实践设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公园绿地 健康增效 供需 理论框架
在线阅读 下载PDF
同频共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关联研究
5
作者 王彬燕 邱乘 +2 位作者 李云燕 田俊峰 徐海林 《中国园林》 北大核心 2025年第8期121-128,共8页
城市群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互动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理论分析层面,通过PSR模型和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层面,结... 城市群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互动是以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题中应有之义。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为例,理论分析层面,通过PSR模型和新发展理念,构建了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耦合协调的理论分析框架。实证分析层面,结合全排列多边形指数法得到了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评价结果;结合耦合协调度模型评价了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的耦合协调水平;结合灰色关联度模型探究了两者相互影响的关键要素。进而指出通过空间规划与治理协同推进生态安全与高质量发展水平提升,探索地方政府间的绿色协同发展模式,拓展生态产品价值实现路径,是未来成渝地区实现区域协调可持续性发展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风景园林 生态安全 高质量发展 全排列多边形图示法 成渝地区
在线阅读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